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命制歷史試題

如何命制歷史試題

發布時間:2022-04-22 14:19:19

① 如何應對初中政治歷史開卷考試

第一、 模擬考試端正態度,統一認識
為了盡快了解學生對開卷考試的認識和知識、能力現狀,教師應盡快參考全國其他省市
的經驗,根據今年成都市有關政治、歷史開卷考試的精神,分別命制一套政治、歷史模擬試題對學生進行檢測,以便摸清現狀,採取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三師生端正開卷考試態度,統一認識,為即將進行的復習創造條件。
第二、 展開針對性復習,熟悉教材
眾所周知,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的復習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從題型來講,無論是開卷考
試還是閉卷考試,選擇題的復習基本一致;開卷考試中列舉題、填補缺項題、材料解析題、簡答題的復習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學生對教材熟悉,明確這些試題考查到的內容在教材的哪些章節就可以了,不必強化記憶;在開卷考試中,問答題、分析說明題可以設計成半開放或開放性的試題,對這類題的復習則要從長計議,復習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結合時政熱點以及身邊的實際問題展開分析說明,還要訓練學生對這類題的解題技巧和策略。隨作開卷考試改革的深入,師生們還要隨時注意新題型的發掘。
第三、 上課認真作好筆記,便於考試查閱 。
既然開卷考試只能帶教科書(粘在教科書上的小卡片也必須取消),那麼教師在平時指導學生復習時,為便於考試翻閱,就要明確要求學生上課必須認真作好筆記。 第四、 搞好學科知識專題歸類復習 。
有些地區的開卷考試已經明顯命制了跨章節的試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課上完後必須留足時間進行學科知識的專題歸類復習,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對歷史開卷考試的應對策略提出了以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許多地區的初三考務工作會都有開卷考試只能帶教科書的規定(粘在教科書上的小卡片也必須取消)。這說明沒有考前的認真復習是難以取得優異成績的。
怎樣答:
一要讀懂題目,即審清題、准確理解題意,這是解答好開放性試題的前提和關鍵。
二要回歸教材,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知識要點」。即善於以題意及問法為「根」向教材求索,找出教材中與試題相關的知識內容來組織答案。
三要多角度多側面思考,要正確運用發散思維,力戒單向思維和定向思維,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發散思維與擇優意識。但要注意符合題目要求。
四要正確選用多種方法。開放性試題突出對發展思維能力及相關方法運用能力的考察,在解答時可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說理與題目材料相結合、演繹與推理相結合,並注意言之有理與言之有序相結合等。
有的學生認為開卷考試無非是考試時翻翻書而已。但真到考試時,若要題題都翻書,恐怕考試時間就不夠用,結果在應試中每題必翻,導致時間不夠用而意外失分。但試題的命題筆墨也並非全部「定格」在「純知識點」上,而更多的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利用時事熱點材料做題干,考查教材中的基本觀點。通過考試後了解,許多學生選擇題都要翻書,結果,本來只需用很少時間即可解決的「容易題」卻浪費了一半的考試時間,嚴重影響了卷二「非選擇題」部分的答題,考試成績就很不理想了。
常見問題解決方案:
解決「題題都翻書」的弊端,關鍵是對查書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在考試中,對客觀性題凡是絕對有把握的,就堅決不查書; 對如知識點的概念、原理等內容,就一定要查閱;
解答單項選擇題要:審題干、對題支、連干支、扣中心、善歸納、要點全。 解答辨析題:辨是非、找病症、析病因、亮觀點。
解答分析說明題要:讀材料、切實際、尋找據、得結論。
不管用什麼方法答題都需要同學們在練習中提高。先熟知書本的大綱, 清楚某個問題,大概在哪一章哪一節有,就可以了,書要先大體掃一遍。勤翻書,只要你什麼時候能看到那問題你就知道在書什麼位置就行了(不用知道在哪頁)
一:務實基礎知識
二:抓住主幹知識
三:訓練解題能力,規范答題
應對技巧:認真審題,抓關鍵詞中考政治雖然是開卷考試,但是最忌諱拿著書一翻到底,結果是翻破指頭也抄不到多少分數,所以一定要掌握開卷考試技巧。
首先,在開卷考試時首先應認真審題,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數據,漫畫,圖表等,找准把握材料中心的相關信息,抓關鍵詞,理清題目的要求,思考需要從哪些知識入手,然後再翻書。
其次,在答題時,還要注意材料和知識點的結合,應回歸教材,對照材料所提供的相關信息,而不能總是想著在某本書上找到原題,原封不動地抄上,實際上在近幾年的考試中,原題直接搬上去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在翻資料的過程中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
再次,還要使用專業術語組織答案,有一定學科素養,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組織答案順序也很重要,例如可按照"總-分-總"的形式,也可按照"分-分-總"的順序進行,條理才會清晰,答案才能具有邏輯性。最後答題時還要注意發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入手,答案才可能全面,不至於失分。如果能標上序號,使閱卷老師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你的意圖,這也是得分的一個技巧,雖然在現在的主觀性試題中強調踩意不踩點,但實際上,如果點全,不啰嗦,知識到位,肯定能拿高分。

② 怎麼做歷史題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
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
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
示語、限定語.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由專用歷史名詞構成(材料問答題的主幹語一般以歷史材料的形式出現).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這是問題的主體,是試題的核心,試題的其餘各成分都圍繞它展開.只有正確理解中心語的內涵,才能把握住審題的大方向.不然,准確審題則無從談起.找出主幹語應作為審題的起點.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是審題的最終落腳點.找准答項語就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就明確了思維的方向、找到了解題的著力點,收集材料、組織答案就有了目標.審定答項語是審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這些詞語能夠清楚地告訴我們試題的類型,提示我們應對的方法.把握准提示語,就能夠確定答案的基本結構,確定試題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個別試題的限定語融合在主幹語之中).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准確理解了限定語就可以少做許多無用功,從而保證把非常寶貴的考試時間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並且還可以減少閱卷老師的勞動量,避免惹老師討厭.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如98年高考試題第49題:"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試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說明這種現象的原因."題中的主幹語是"這種現象"即"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答項語是"原因",提示語是"說明",限定語是"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雖然這幾種成分的分布不是那麼清楚,但只要稍做深入分析,並不難找出.一題多問的,則需要逐個找出它們的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和限定語.把一個題目看作是幾個題目分別解答.
第二,推敲關鍵詞語.
弄清試題結構,找出試題的四個組成部分,只是為准確審題創造了便利條件.理解了上述四部分的內涵才能算得上明確了題目要求.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都是由若干詞或片語組成的,能否正確認識上述各成分,取決於對這些詞語,特別是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看來,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是審題的基礎,推敲關鍵詞語便成為審題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步驟.
審題中最易於出錯的是限定語.對組成限定語的各詞語的推敲,往往決定著考生能否按照命題者限定的范圍答題.如果把題審"小",就會導致答案要點不全.如果把題審"大",就會多做許多無用功,浪費大量寶貴的考試時間,並且還會沖淡問題的主題,影響考試的得分.因此,我們在考試中應不惜投入大量精力進行這項重要工作.
在有多個問項的問答題中,審清每一問的主幹語並非易事.除第一問以外的各個問項的主幹語大多是代詞,如:"其"、"此"等等.這些代詞的含義都是由它前面的一句或幾句話決定的,有些語句往往還相當復雜.在審題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出現理解的偏差,導致不能正確認識這些代詞的含義.這樣,就必然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自然也就得不到本來應得的分數.
第三,推測命題意圖.
要做到真正准確地理解題義,完全按照試題的要求解答問答題,僅僅能把題目的結構弄清,把握住關鍵詞語的含義,從字面上理解了試題,是不能夠完全滿足要求的.只有認識到了命題者的意圖,審題才能算是真正"到位".考生弄清了命題者要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考查哪些基礎知識,考查哪些方面的政治思想認識?就能夠按照命題者的意圖,順著命題者的思路去解答問題.這樣,考生對問題的解答,就會最大限度地接近試題的"參考答案".
二、找齊材料
在"審清題目"之後,考生的思維應立即轉向對答題所需材料的收集上來.找齊材料是解好問答題的關鍵.只有找齊了材料,才能保證回答問題時不漏要點.換言之,就是不漏得分點.由此我們應得出這樣的結論:對答題所需材料搜集的齊全與否,將決定著問答題的最後得分.
"材料"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收集"當然是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
對材料的收集要"全面",不漏過與題目有關的任何內容.同時,還要注意解決時間緊與內容多的矛盾,做到"簡明",對材料的搜尋只能是綱要性的,框架式的.
三、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規范答題的必要條件.
1.理清答案的基本結構,篩選要點.
完成前面所述兩個步驟以後,考生的主要精力應立即轉到對答案的總體規劃上.設計好先答什麼?後答什麼?答到什麼程度?相關要點如何組合?等等.在此基礎上,再次對試題要求仔細推敲,然後從前面選定的材料中精選出與題目關系最密切的部分,組成答案要點.
2.研究試題的分值分布,確定答題的重點.一般情況下,分值較高的問項,理所當然是解答的重點.
3.理清試題本身並未明確指出思考方向的問項的解答思路,突破難點.這些問題雖然難以把握,但它們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原因"、"評價"、"體會"等等.下面探討一下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①"原因".分析原因無論從什麼角度入手,都必須明確找出歷史的承擔者--題中所述歷史現象所涉及的社會團體(或個人).逐個分析它們在社會上的政治、經濟地位,它們的政治、經濟要求,它們與題目中所涉及的事物的聯系.由此,就不難找出它們對題中所述歷史現象的發生所產生的作用,也就是說是上述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
②"評價".一般應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分析.
消極方面,應從"危害"、"局限"、"不足"等幾個角度思考.
積極方面,通常又稱之為"意義".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來回答:第一,用簡練的語言(一般是一句話)概括所考查歷史現象的本質特徵.第二,指出所考查歷史現象產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較小范圍的作用和影響.第三,指出所考查歷史現象已經產生或將要產生的深刻的、長期的、大范圍的影響.
③"體會"(啟發、啟示、反映出什麼、想到了什麼?等等).這類問題,考生常常會感到無從下手,許多同學在考試時,乾脆放棄這些題目.
其實,這種問題的答案並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們一般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題中現象所反映出的規律性、本質性的結論.第二,題中現象所反映出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等.第三,題中所述現象驗證了哪些現行政策的正確性或者是驗證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四,我們能從題中現象中得出哪些經驗教訓.第五,吸取相應的經驗教訓後,我們的工作要朝什麼方向努力.
按照上述思路思考,我們就不難得出"體會"類試題的答案.再加上此類問題的評分標准一般比較寬泛.這類"難題"反倒能夠成為易於得分的題目.
4.打破思維定式,嚴格按照試題本身提供的信息,實事求是地分析、解決問題.
引進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觀點,改變教材和社會造成的思維定式,是高考檢測考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歷史,獨立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命題方式.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高考試題以能力立意的特點,往往具有較高的區分度.同時,也都有著相當高的難度,是考生易於失分的試題.如:1995年高考第38題第3、4問:"魯迅揭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什麼問題?","指南針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說明了什麼?"答案為:"舊中國愚昧落後,中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科學技術能否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決於社會環境."而許多考生卻基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領先,勤勞的中國人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的燦爛輝煌文化成就為全世界所注目,我們為自己的祖先的成就而自豪"等思維定式,不能客觀地分析中國古代的社會條件,對在封建制度下科技被視為"奇技淫巧"等現象視而不見.結果他們的思維方向與試題要求南轅北轍,考取高分自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考生在確定解題思路時,一定不能先回顧以前做過的類似的題目,不能機械照搬教材上相關內容的表述.應是堅定地依照審題的結果,果斷地從教材相應內容中提取與試題有關的一些方面的信息,結合歷史學科特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就能有效地排除思維定式的干擾,保證把審題的成果轉化成答題的正確思路.
5.編制提綱.
大家普遍認為,編制提綱是保證答案的完整、條理、規范、整潔的必要手段,應該是應試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許多考生在應試中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省略這一步驟.這主要是由於考試時間緊與試卷題量大的矛盾所致.綜合利弊,較為恰當的做法是:提綱一定要列,但必需簡明扼要.
提綱應包括兩大方面內容,第一,明確列出共有幾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分幾段,每一段分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包含幾個要點,每個要點使用哪些關鍵詞語.第二,設計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安排好每一小問、每一層次在卷面上位置,為下一步的規范作答奠定基礎.
提綱字數不易過多,自己能明白即可.
四、規范作答
規范作答是解答好問答題的最終保證.
1.答題格式規范.解答問題要嚴格對應試題的提問方式,採用歷史教學界通常使用的格式,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這樣組織出的答案就能與歷史閱卷教師的一般思路保持一致,為老師順利地閱讀、評判試題創造出便利條件.按照規范化的格式答題,能有效地減輕評卷老師負擔.同時,也在無形中為考生創造了更多得分機會.
2.語言規范.組織答案必須注意使用歷史學科語言.這樣做的優點主要在於:能用最簡捷的語言,最准確地表達考生的思想.同時,還能充分地顯示出考生的歷史學功底,從而贏得閱卷老師的好感.
3.書寫規范.書寫規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字體規范、用字規范.答題一般應使用楷書,字體雖然不要求有多高的藝術水平,但必須要做到字跡清晰、卷面整潔.答卷時用字也必須注意規范,不能使用不規范的簡化字,更不能自己隨便造字.第二,布局規范.答卷時要盡可能按照"編制提綱"時設計的版面書寫,考生書寫的答案以占試卷所留空格的五分之四左右為易.做到了以上兩點,考生的答案就能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這樣,就能保證考生書寫的答案的所有要點,不因辨識不清(或者是因為書寫的雜亂無章,閱卷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找出所需要點)而不能轉化成得分點.

③ 如何命制好一份試卷

根據我多年命題的體會,我認為,命好一份試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確定題點。考哪些點,是命題者首先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必須精心安排,不能隨心所欲,不同類型的考試有不同的點,不同考次的考試有不同的點。不能無目的地「湊點」,所有確定的點,都必須在課標中找到根據。一張試卷上,點的分布必須均勻,一個點的考題在一張試卷中不能多次重復。不同的點根據其特點,可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可以通過不同的題型進行考查,或考記憶,或考比較,或考運用,或考遷移,或考操作,或考創新……。這樣,所有該考的點,才能分出輕重緩急,不致因過多交叉而影響全卷的比重失調。我以為,一張高水平的試卷,其布點猶如布兵列陣,車馬炮,相士兵,比例合理,梯隊分明,彼此呼應,各司其職。
二、把好尺度。這里主要說的是試題的難度,難度合理科學,自然就有了正常的區分度。難度要根據考試的性質確定。一般說來,平時的檢測性考試,難度應低於總結性考試;水平考試的難度應低於選拔考試。現在的中考,屬學業考試,但同時有選拔的功能。平時檢測性考試的難度的確定,還必須考慮到教學實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正常情況下,一張試卷,如果有30%以上的題目無人動筆,則這張試卷便應視為廢卷;如果某道題只有30%以下的人得分,則這道題便應視為廢題。老師們一般出的是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題,其難度不應過大,易、中、難題的比例一般可按5、3、2控制,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可靈活掌握。理科比文科的難度通常會略大一些。作為備考的適應性的試題,其難度會更大一些,這要參考有關考試所發布的信息。難題絕不是偏題、怪題、「超標」題。難,應體現在綜合運用上。容易題也不能理解為送分題,易題也可以出得活與巧。
三、選好題型。形式應為內容服務,題型必須有利於內容的考查。在頻繁的考試實踐中,各個學科都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考試題型,不少題型經過檢驗,得到師生的認同,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篩選梳理,靈活選用。主、客觀題型的比例要適當。主觀題要有明確的指令,要有答題要求和答題指向,甚至規定答案字數,必要時可做提示示範,不要造成理解錯誤而影響表達。客觀題,尤其是提供選項的客觀題,題干文字要簡潔,供選答案不能拼湊,錯誤選項也應有干擾作用,不要給人以「胡說八道」的「硬編」的感覺,但不能「彎彎繞」,故弄玄虛。現在各學科都十分重視聯系生活的拓展延伸題,這種試題更應選好題型。題型要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張揚和創新。題型不能過於死板,要給學生留下施展的空間。我們提倡題型的新、巧、活,但不主張把題型整得玄、怪、偏。
四、規范表述。題目的文字表述必須規范,要清楚、明了、簡潔、准確。絕不允許使用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語言。有時,在估計會出現誤解和忽略的地方,還可標上著重號,以作強調。除了文字表述,符號和字型大小的使用也必須規范,前後統一。下面是常見的正誤表述的示例。
誤句:指出下面不正確的一項是。( )(把兩句話揉在一起說了)
正句:下面不正確的一項是:( )
誤句:在橫線上選擇正確的答案。__(指向有誤)
正句:選擇正確的答案,把它填寫在橫線上。__
誤句:下列答案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請判斷。____(答題指令不清楚)
正句:請判斷下列答案的正誤,把正確(或錯誤)答案的代號填寫在橫線上:____
五、設計卷面。卷面力求字跡清晰、排版整齊美觀。題目之間的距離要疏密有致,切忌排得鬆散和擁擠。繪圖要大小適中。答題處要留下足夠的空間。題首要註明考試類別、科目、考試時限、卷面頁數和總分;分題要標出題分;每頁下邊要標明頁碼。試題和答卷分開時,特別要對准題號。一道題最好不要轉頁排版。為了體現試卷的人文性,試卷上已出現了一些鼓勵和提示的話語,甚至出現了簡筆插圖,這是一個進步,要以不影響讀題、答題為原則,切忌過爛過多。

④ 如何命制高中歷史試題和評估試題難度

高中歷史試題主要分為兩部分:選擇和材料解析。
一般是343的比例。就是容易的題目佔三成,中等四成,難度四成。
如果是月考試卷,100分為滿分,最好25道選擇題50分,兩道大題。
高考類型的話是12道選擇,3道大題,包括一道選修。
命題可以閱覽之前的題目有,自己命題的話可以去看一些歷史著作,都是對歷史有全新的詮釋,包括《劍橋中華民國史》、《重說中國近代史》、《近代歷史的新陳代謝》等。需要命題者自身的閱讀水平和命制試卷的獨特視角。
希望能幫到你。

⑤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試卷

如何命制好一份試卷
對命題的看法
•命制一份合適的試卷,是很不容易的。依我看,命題可見命題者的真正功力。不會獨立命題,其實是教師水平與能力的缺陷。一般來說,命題大都經歷三部曲:拿來、模仿、創造。先是從眾多的試卷中,篩選自以為滿意的部分試卷,用於日常練習與考試中。這樣做,最大的弊端是它未必與自己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吻合;其次,把若干他們試卷中的試題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拼湊成一份試卷。這樣做省時省力,目前較為普遍存在。其缺點是教師無法按照自己的個性化要求去有針對性地測試學生。最後,就是自己獨立命制試卷。這有風險與困難,卻是需要教師們盡力追求的。
好的試卷應該符合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遵循教學目標
• 2、符合教學實際
• 3、客觀、全面、准確
• 4、獨立、簡明、新穎
•5、耐心、細致、勤奮
•6、難度和區分度適度
遵循教學目標
•命題必須依據新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目標,按照教學要求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能力培養進行命題,即我們平常講的不超綱。這樣就可以通過考試強化教與學雙方追求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的意識,強化教學目標得到具體落實。按照課程標准以及中考綱要、考試說明等,依照不同考試種類命制試卷。

符合教學實際
•命題要從教學水平的實際出發,一是考試內容的確定要科學,嚴格按照學科特點、知識體系、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生理等特點確定命題內容。二是試卷的編排要科學,本著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命題梯度、由單項到綜合的順序編排,使應試者在答題時能較好地發揮。這些可以參考期末考試、中考試卷,因為它們是最為規范的。

客觀、全面、准確
•命題的依據要客觀,是依據教學目標的規定,而不憑主觀意志確定。命題的標准要客觀,難度符合考試的目的和教學要求,符合學生的學業水平,達到學生鞏固及理解及訓練的程度。試題內容要根據學段教學內容,全面檢查上課學過的重難點、考點知識,更要體現「能力立意」。
獨立、簡明、新穎
•一份試卷中,各試題內容彼此獨立,不能出現有答案暗示或引導答案線索的問題。在試題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簡明,寓意明確,用詞准確,解答要求清楚具體,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明白答題思路,從哪幾個方面去思考,答案用什麼形式表述。試題所提問題的方式、設置解題任務的情景要新穎,不落俗套;試題的形式要多樣,但活而不怪,多而有序,是非清楚。試題的正確答案要有定論,涉及內容不應有爭議。可以設計開放性試題,鼓勵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這樣符合新課程提倡的開放性、可選擇性的原則。
耐心、細致、勤奮
•命題工作是一份耐心細致的工作。很多老師命題大多是根據教學參考書、教學輔導資料或外地一些試卷結合教材考試范圍組合或改編而成,可以說這份題是有訓練價值的。而只依靠考試大綱獨立命制試卷,那更是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學功底,認真鑽研教綱教材,對命題技巧與考試測量理論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多模仿,多請教高人,逐漸理解命題的訣竅,這一切除了悟性之外,還要具備耐心、細致、勤奮。
難度和區分度適度
•難度是指正確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這個統計量稱為試題的難度。難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試題越簡單,p越小表示試題越難。試題要有梯度,因此各試題的難度應有不同,這是命制試題時要加以特別考慮的。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在0.3-0.7之間比較合適,整份試卷的平均難度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於0.7和低於0.3的試題不能太多。按總校要求,再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水平,初三要求難度是為0.6—0.7,初二難度為0.65—0.75,初一難度為0.7—0.8, 難度的計算公式:p=平均分/滿分值 。
•區分度是指試題對被試者情況的分辨能力的大小。值越大區分度越好。試題的區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題的區分度很好,0.2~0.3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較好,低於0.2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好應淘汰。
命題工作的幾個環節
•1. 明確考試目的。
•2. 研讀相關內容。
•3. 列出命題的考點與能力要求層次。
•4. 編制試卷內容。
•5. 審查修改篩選。
•6. 試答全部試題
•7. 調整試題內容。
•8. 制定評分標准。
•9.積累實測數據。
明確考試目的。
•學校的各種考試都有一定的目的,但「能力立意」是其靈魂。如以了解教學情況為目的的調研考試、期末考試及畢業考試、升學考試等。由於各種性質的考試,其目的不同,那麼命題的難易程度、各類知識的比例、試題形式就會有所 不同。因此,命題前必須明確考試目的,把握難度及區分度。

研讀相關內容。
• 命題者要結合各備課成員統一的的教學進度來命題,根據被考的對象,教師要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有關部門對考試的具體要求等。
列出命題的考點與能力要求層次。
•首先,命題者根據考試的目的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細目,制定出命題、制卷的具體計劃。這個計劃應包括測試內容(知識、能力)、題量、題型、時限等各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其次,考查什麼,怎樣考,命題者要列出考點與能力要求層次,以便試題評講更有利於考點復習,以達到學生知識鞏固的目的。歷史學科要關注新史觀的貫徹,以及新材料、新情境和新問題的「三新」原則在試題中的體現。
編制試卷內容。
• 編制試題要依據命題條件,緊扣命題內容,圍繞命題細目,嚴格選擇試題材料,進行排列組合。在編制試題過程中,所編試題的數量應超過試卷實際需要量,以供精選。同時要在編制試題過程中同步寫出每一試題的答案,以便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

審查修改篩選。
• 試題擬好後要逐題進行審查、修改,並進行篩選,簡單的內容防止出現考點重復現象,重點難點及熱點知識不怕檢查重復,但最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試題的類型去檢查學生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答案要科學、准確、合理。

試答全部試題。
•命題結束後,命題人或備課組成員必須對試題進行試答,並記錄答題時間。一般情況下,用於學生實際考試的時間,為命題教師試答試卷時間的2倍左右。

調整試題內容。
•根據試答試題的情況,可根據答題實際時間的需要,對試題內容的難易程度作出必要的調整。
制定評分標准。
• 評分標准要包括參考答案、分值比例等。答案的難度與長度應該與配置的分數對等。
積累實測數據。
•老師對每道試題試做後,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學生水平做出預估,寫出預測分數。操作時候,最好是幾個老師獨立評判,最後合並分數取平均值。在考試實施後,應該採集實測數據並與預測數據對比,分析吻合與差異的原因並寫出。這樣,就為將來命題留下十分可貴的實驗數據作為參考,有利於准確把握未來命題的尺度

⑥ 答歷史簡答題有和技巧

答歷史簡答題有和技巧?
我來答

poseLiu_shine
LV.9 推薦於 2017-09-24
一、成績的取得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抓書本知識,二抓解題策略即應試能力。
1、是細心審題:
不管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必須先看清時間、限定詞和求答項,尤其是在關鍵詞上不能犯低級錯誤
2、是規范答題:
格式規范: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錯就可能全盤皆輸,如評論式的問答題就要注意三要素,比較式問答題要先答比較項再展開具體內容。
語言規范:也就是語言表達要用學科語言,我們應盡可能用書本語言去答題。要點表述規范:一是強調答案不能「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點而丟了得分點;二是表述必須條理化,不能雜亂無章,不知所雲。
3、是遷移知識:
這種遷移能力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學生看到一個題目往往不聯系書本知識,不知道用書本語言來表達,結果造成不能得分。我們要重視知識的遷移:
(1)、做選擇題時,不少題目在確定選項時很難判斷,但如果結合書本知識的相關內容就很容易判斷;
(2)、做材料題時,有的材料很難理解,只要聯系書本相關知識就會迎刃而解,看到問題中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就必須回歸書本找答案。
(3)、做問答題時,這點更重要,遇到比較靈活的題目也是最容易丟分的地方,做這類題目時,要求學生先必須學會解剖題目,理解題意,不能雲里霧里,然後在腦子中過濾這段時期的有關內容,從中挑出題目需要的內容組合答案,如果能養成習慣的話,解答這樣的問答題就很簡單了。
4、是掌握技巧:
(1)、採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主要是講選擇題時一般至少用兩種解題思路幫助學生開闊思路,訓練發散思維。
(2)、抓住一般規律,切忌滿天撒網。例如,比較改革運動一般都是要從背景、目的、性質、內容、結果、影響等方面去找比較項,同時注意抓住參照項來思考。
(3)、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思維方法:如材料式選擇題,所選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確的反映材料原則。程度式選擇題就要學會推理,如根本原因就是原因的原因。再如材料分析題,方法很多,但至少要養成一個習慣:先看問題,帶著問題抓有效信息,並且將找到的信息予以標注,然後再組織答案。
二、關於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方法
1、通讀材料、明確主題
在命制一道材料題時,命題者往往是先確立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去尋找材料、構思設問,所以,一般來說,每道材料解析題都會有一個主題。在解答材料題時,首先要通過瀏覽材料,盡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題意圖或材料的主題,這樣就能迅速調動所學知識點,從而使解題明確方向,集中思維,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礎。
2、分析問題、細讀材料(很重要的環節)
在明確材料的主題後,接下來應該認真分析命題者提出的問題,通過分析設問句中的關鍵字、詞,明確作者問的是什麼,需要回答什麼。再根據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材料,力爭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題思路。閱讀的過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過材料的任何一個部分,包括題頭、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關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信息,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題所提出的問題絕大部分答案應該從材料中得出,因此這時應根據仔細閱讀材料後的思路,再次結合問題到材料中去尋找信息,把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都提取出來,寫在草稿紙上備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關信息都找出來,取決於答題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後把找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復的信息,根據所學知識,把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列好提綱,准備答題。
4、審查提綱、流暢表達
在上述步驟進行完畢後,還要最後瀏覽一遍材料及其設問,審查自己列出的提綱是否正確或有無遺漏,最後就可以在試卷上動筆答題了。答題時一定要做到依據提綱,一氣呵成,言簡意賅,擊中要害,不可羅里羅嗦,言之無物,塗塗改改,答非所問。
三、關於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①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②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③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0 16
更多回答(5)
高三歷史答題技巧 「滿分學霸的選擇」精英老師1對1輔導
高三歷史答題技巧 ,學習成績差?學習沒目標?滿分學霸做榜樣,歷屆考點全掌握,高三歷..
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文綜答題技巧 抓住高考"必考點"沖刺...
文綜答題技巧 ,學習成績上不去?看學霸講解,緊扣必考點,學渣也能逆襲變學霸,成績..
呼和浩特市龍纜昊東線纜有限公司廣告

網路知道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相關問題
歷史簡答題回答技巧 7
簡答題,突出的是用相對少的字數去回答清楚問題。所以你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重要的要點,充其量後面加一句兩句補充。 另外每個要點要習慣用數字型大小標出。 比如:1、2、3. 能保證讓老師把要點看出不就行了。
怎樣答歷史簡答題
結合所給材料。或者問題中的關鍵點,回答書上的原話。簡單明了
做高考歷史簡答題有何技巧 2
做歷史簡答題,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把簡答題當成填空題做,不要啰嗦,要突出重點。再一個就是如果自己記不準的,就盡量寫的模糊點。比如說問你為什麼兩宋時期陸上絲綢之路中斷?回答是西夏占據了河西走廊。你如果實在不確定是哪個政權占據了河西走廊,你就說少數民族政權占據了河西走廊。再一個及時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如何做歷史簡答題? 10
歷史簡答題:審清題意,答出要點,有時想不起的話,就根據題意像做政治題一樣答題其實歷史最主要還是背,比如說歷史事件的大概經過、原因、意義之類的最好都要弄清楚; 參考書上對課本上有些沒有詳細說明過的一些事件的補充分析最好也看一下,至少要有個印象; 還有,最好在看書的時候自己把同類歷史事件都作個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比如說可以比較兩個朝代中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的原因的相同點(政治穩定、國家統一、生產力的發展、周邊環境的安定、統治者採取了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措施、輕徭薄賦、中外交流的增多之類),或者是兩次變法或改革的相同與不同點之類,這樣可以鍛煉做題的思維,同時加強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考試的時候也經常會出這類要進行比較的題目; 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要清楚,即使有些難記也要盡量記,至少要知道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一道題目做過以後,把你的答案和標准答案對比一下,如果有答不到或是答不全的地方,最好補充上之後再作個標記,復習的時候把錯的地方都重新看一下;
歷史簡答題如何答才能得高分? 3
第一要有針對性,也就是問什麼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 第二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也就是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不能泛泛、空洞。 第三要得分點清晰,主幹知識和關鍵性的詞語一定要有 第四要體系完整
歷史必修二簡答題技巧 15
一是看材料,勾畫出有用的,關鍵的句子(總結性的句子一定要看),然後看問題,如果問題要求根據材料做答,你就在材料中找和問題有關的句子縮減了超上去,多答沒關系,千萬不要漏答,只要你覺得可能是的,盡管寫。如果問題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那就是背書了,背到就有分。
更多相關問題
為您推薦
歷史的學習方法
下面好癢好濕
怎樣找少婦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高中文科的學習方法
怎樣學好初中歷史
學習方法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精彩推薦
向網友提問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cq20050518的知道 退出 反饋 申訴
電腦版 ©2018 Bai
京ICP證030173號-1 京網文【2013】0934-983號

⑦ 歷史 考試的材料和問答題有什麼技巧

總體概述

成績的取得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抓書本知識,二抓解題策略即應試能力。

1、是細心審題:

不管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必須先看清時間、限定詞和求答項,尤其是在關鍵詞上不能犯低級錯誤

2、是規范答題:

格式規范: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果格式一錯就可能全盤皆輸,如評論式的問答題就要注意三要素,比較式問答題要先答比較項再展開具體內容。

語言規范:也就是語言表達要用學科語言,我們應盡可能用書本語言去答題。要點表述規范:一是強調答案不能「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抓了要點而丟了得分點;二是表述必須條理化,不能雜亂無章,不知所雲。

3、是遷移知識:

這種遷移能力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學生看到一個題目往往不聯系書本知識,不知道用書本語言來表達,結果造成不能得分。我們要重視知識的遷移:

(1)、做選擇題時,不少題目在確定選項時很難判斷,但如果結合書本知識的相關內容就很容易判斷;

(2)、做材料題時,有的材料很難理解,只要聯系書本相關知識就會迎刃而解,看到問題中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就必須回歸書本找答案。

(3)、做問答題時,這點更重要,遇到比較靈活的題目也是最容易丟分的地方,做這類題目時,要求學生先必須學會解剖題目,理解題意,不能雲里霧里,然後在腦子中過濾這段時期的有關內容,從中挑出題目需要的內容組合答案,如果能養成習慣的話,解答這樣的問答題就很簡單了。

4、是掌握技巧:

(1)、採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主要是講選擇題時一般至少用兩種解題思路幫助學生開闊思路,訓練發散思維。

(2)、抓住一般規律,切忌滿天撒網。例如,比較改革運動一般都是要從背景、目的、性質、內容、結果、影響等方面去找比較項,同時注意抓住參照項來思考。

(3)、不同題型有不同的思維方法:如材料式選擇題,所選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確的反映材料原則。程度式選擇題就要學會推理,如根本原因就是原因的原因。再如材料分析題,方法很多,但至少要養成一個習慣:先看問題,帶著問題抓有效信息,並且將找到的信息予以標注,然後再組織答案。

分例解說

一、關於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一、高考歷史選擇題常見類型簡介

根據近幾年選擇題的命題特點和常考題型,選擇題的題型主要分七類:

1.排列選擇題(組合選擇題)

近幾年排列選擇題的排列一般分三種:(1)按某一類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2)按歷史地理知識的排列。(3)按因果關系順序排列。

例如: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將兵法 ④市易法 (2004年江蘇高考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這類選擇題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兩種情況:(1)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形式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在考查原因時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內因、外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政治原因、經濟原因、思想原因等。(2)由原因推斷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形式為題干是因,備選項是果。

例如:東晉南朝時期江南農業迅速發展,其主要原因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商品經濟水平較高,起到推動作用 B.北方人口南遷並帶動先進生產技術

C.江南越人開始從事農耕生產 D.江南的氣候、土壤對農業發展有利

3.程度型選擇題

程度型選擇題中的四個備選項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題干要求的標准,但這些備選擇的內容與題干要求的標准之間,「不同於一般選擇題的正、誤關系」,而是一種「質、量關系,或者說是程度關系」。這種題型的題干往往設置一個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最重大」等等,其考查往往側重於因果關系,考查范圍往往注重於歷史結論。

例如:五四愛國運動後新文化運動陣營發生分化,主要原因在於其成員:(2004年廣東題)

A.對文學革命的理解不同 B.對中國傳統禮教的認識不同

C.對科學與民主觀念的宣傳方式不同 D.對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不同

4.材料型選擇題

材料型選擇題中引用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歷史文獻、考古報告、文學作品等;另一類是圖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種地圖、圖畫、照片、統計圖表等。

例如:19世紀中期一位英國經濟學家說:「大洋洲有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而且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植園遍布東印度群島。」這段話表明:(2004年廣東)

A.英國在歐洲沒有殖民地或自治領 B.各國經濟都依賴對英貿易

C.世界經濟聯系加強 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5.否定型選擇題

否定型選擇題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徵,就是在題干中往往用「不正確」、「錯誤」等否定式的詞語予以提示。

例如:下列關於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背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拉丁美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 B.拉美人民受啟蒙學說影響,民主意識增長

C.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斷衰落

D.美國的獨立鼓舞人民的鬥志

6.比較型選擇題

比較型選擇題考查分析、比較歷史的能力,其特點是在題干中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幾個相同點及不同點,其表述一般都是教材中沒有敘述過的新的結論,要求應試者通過比較後選出正確答案。

例如:以下關於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表述,正確的是:(2004江蘇高考題)

A.都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產物 B.總部都設在美國

C.都曾經受到大國操縱 D.都一貫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

7.填空式選擇題(單純識記題)

填空型選擇題,其特點是題干表述不完整,用選項補充完整,其實是填空題的變形。這類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是否准確。

例如: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2004年廣東高考題)

A.明州 B.揚州 C.泉州 D.廣州

二、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1、做好選擇題的關鍵——審題

一選擇題知識覆蓋面廣,要求考生要踏實、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學基礎知識。同時要培養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具備這些前提條件之後,再輔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選擇題。

二認真審題,對選擇題尤其關鍵。要根據選擇題的特點,採用立體式的審題方法,仔細閱讀題乾和選項,領會題意和要求。在此前提下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正確解讀命題用語;

第二,妙用解題技巧。

三、審題的鑰匙—— 正確解讀「命題用語」

(1)明確題目結構,注意題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搞清時空范圍。

(2)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

(3)注意題干中敘述的轉義

(4)注意題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確」、「不包括」、「無關」、「都屬於」、「共同點」、「相同之處」等。

(5)注意區別題目中的比較固定的各種用語

近幾年的歷史高考,由於強調了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所以試題中要求學生回答歷史事件的過程、內容即回答「是什麼?」的相對減少,而要求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現象產生的背景要素(含原因、條件等),即回答「為什麼?」以及「如何評價?」(含性質、特徵、作用、影響等)的試題則大量增加,這種命題特點不僅體現在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上,還突出表現在選擇題上。

二、關於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方法

1、通讀材料、明確主題

在命制一道材料題時,命題者往往是先確立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去尋找材料、構思設問,所以,一般來說,每道材料解析題都會有一個主題。在解答材料題時,首先要通過瀏覽材料,盡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題意圖或材料的主題,這樣就能迅速調動所學知識點,從而使解題明確方向,集中思維,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礎。

2、分析問題、細讀材料(很重要的環節)

在明確材料的主題後,接下來應該認真分析命題者提出的問題,通過分析設問句中的關鍵字、詞,明確作者問的是什麼,需要回答什麼。再根據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材料,力爭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題思路。閱讀的過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過材料的任何一個部分,包括題頭、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關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信息,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題所提出的問題絕大部分答案應該從材料中得出,因此這時應根據仔細閱讀材料後的思路,再次結合問題到材料中去尋找信息,把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都提取出來,寫在草稿紙上備用。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關信息都找出來,取決於答題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後把找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復的信息,根據所學知識,把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列好提綱,准備答題。

4、審查提綱、流暢表達

在上述步驟進行完畢後,還要最後瀏覽一遍材料及其設問,審查自己列出的提綱是否正確或有無遺漏,最後就可以在試卷上動筆答題了。答題時一定要做到依據提綱,一氣呵成,言簡意賅,擊中要害,不可羅里羅嗦,言之無物,塗塗改改,答非所問。

例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樂二年,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以為寇,郡縣以聞。遂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樂實錄》卷二十七

材料二 順治元年,清政府頒發「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十四華里,並且將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瞭望,違者死無赦。
——《台灣外紀》卷十二

材料三 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①根據材料概括明清兩朝海外貿易政策的相似之處。

②根據以上材料,比較兩朝海外貿易政策目的有何區別。

③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上述政策進行客觀的評價。

步驟分析

第一步:瀏覽材料、明確主題。

從材料中的「永樂二年」、「順治元年」等有關時間和內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題所考查的是「明清時期的海外政策」——這就是本道題的主題。這時,應該馬上從腦海里調出有關這一主題的相關知識,如鄭和下西洋、華僑開發南洋、戚繼光抗擊倭寇、葡萄牙占據澳門、鄭成功收復台灣、抗擊沙俄的斗爭、鴉片走私和禁煙運動等知識點和「閉關鎖國」這一外交政策,從而為進一步閱讀材料打下基礎。

第二步:分析問題、細讀材料。

顯然,本題是要求比較明清兩個時期海外貿易政策的異同點,並歸納出其歷史影響。帶著這個問題,仔細的閱讀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體意思,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比如材料二的摘引「台灣」就很重要,它隱含著當時清政府制定政策時的心態和目的,即「害怕反清勢力的增長,維護滿清的長久統治。」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先帶著問題到材料中尋找有效信息,如第①問,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許下水」、「不許越界」,材料三的「內外隔」等;第②問,材料一的「因以為寇」,材料三的「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就是本題重要的材料信息。

再根據材料意思和所學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第①問的「相似之處」很好概括,就是「禁海」;第②問的「不同」,應具體從材料中的意思出發,結合所學,得出「海患」、「固統」這一關鍵區別。第③問,應該從對外貿易的角度去理解其歷史影響。

這樣,已經初步形成本題的答題提綱。

第四步:審查提綱、流暢表達。

根據上述提綱,在試卷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注意要用簡潔規范的語言文字進行恰當的概括說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簡單翻譯材料,避免「泛泛而談」,要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

參考答案

①都不允許民間船隻出海,禁止海外貿易。

②明朝是為了防止居民與外敵聯系,形成海患;清朝是為了防止居民與沿海反清勢力聯系,威脅其統治。

③明清的海禁政策,不利於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導致中國近代貧窮挨打的重要原因。

解答材料解析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解答材料題一定得緊扣材料,上述四個步驟始終沒有離開材料,其中關鍵步驟應該放在第二、三步上,這兩個步驟做好了,動筆書寫答案應該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確的。而考生們恰恰容易忽視這兩個環節,不少考生害怕時間不濟,往往是材料都沒有讀完,意思也沒有完全明白,就匆匆下筆,結果是離題千里,答非所問,命中率低下。因此解答材料題(包括問答題),一定要養成「明題意、列提綱」的良好審題習慣。

2、下筆作答時,應該根據材料的語言環境和提取的有效信息,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不可把教材中的表述、老師授課的講述和材料中的原話照搬照抄,同時做到語言精煉、流暢,書寫清晰、規范。

由此可見,解答材料題是有其特殊規律和方法的,考生們如果能很好的落實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四步法」,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關於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一、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3、答案規范化。
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

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

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第五、認真檢查,及時更正:對題目和答案要認真而嚴格地檢查一遍。看審題是否偏差,題意是否抓准,要點是否齊全,答案是否完整。通過檢查,應及時更正,做到對題作答,要點分明,書寫規范,亦無錯別字。

⑧ 歷史大題應該怎樣去做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
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
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
示語、限定語.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由專用歷史名詞構成(材料問答題的主幹語一般以歷史材料的形式出現).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這是問題的主體,是試題的核心,試題的其餘各成分都圍繞它展開.只有正確理解中心語的內涵,才能把握住審題的大方向.不然,准確審題則無從談起.找出主幹語應作為審題的起點.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是審題的最終落腳點.找准答項語就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就明確了思維的方向、找到了解題的著力點,收集材料、組織答案就有了目標.審定答項語是審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這些詞語能夠清楚地告訴我們試題的類型,提示我們應對的方法.把握准提示語,就能夠確定答案的基本結構,確定試題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個別試題的限定語融合在主幹語之中).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准確理解了限定語就可以少做許多無用功,從而保證把非常寶貴的考試時間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並且還可以減少閱卷老師的勞動量,避免惹老師討厭.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如98年高考試題第49題:"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試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說明這種現象的原因."題中的主幹語是"這種現象"即"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答項語是"原因",提示語是"說明",限定語是"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雖然這幾種成分的分布不是那麼清楚,但只要稍做深入分析,並不難找出.一題多問的,則需要逐個找出它們的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和限定語.把一個題目看作是幾個題目分別解答.
第二,推敲關鍵詞語.
弄清試題結構,找出試題的四個組成部分,只是為准確審題創造了便利條件.理解了上述四部分的內涵才能算得上明確了題目要求.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都是由若干詞或片語組成的,能否正確認識上述各成分,取決於對這些詞語,特別是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看來,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是審題的基礎,推敲關鍵詞語便成為審題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步驟.
審題中最易於出錯的是限定語.對組成限定語的各詞語的推敲,往往決定著考生能否按照命題者限定的范圍答題.如果把題審"小",就會導致答案要點不全.如果把題審"大",就會多做許多無用功,浪費大量寶貴的考試時間,並且還會沖淡問題的主題,影響考試的得分.因此,我們在考試中應不惜投入大量精力進行這項重要工作.
在有多個問項的問答題中,審清每一問的主幹語並非易事.除第一問以外的各個問項的主幹語大多是代詞,如:"其"、"此"等等.這些代詞的含義都是由它前面的一句或幾句話決定的,有些語句往往還相當復雜.在審題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出現理解的偏差,導致不能正確認識這些代詞的含義.這樣,就必然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自然也就得不到本來應得的分數.
第三,推測命題意圖.

⑨ 初中歷史此題命制的立意是什麼意思

1、精選原題指選用某些現成的題目作為試題。這也是過程性教學評價命題中經常採用的手段。選題的重要原則是知識體系中常規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它能體現知識的重點:具有代表性。選題取材應主要來自教材和統一使用的高質量教輔。其導向是引導師生重視教材:重視讀書:注重認識過程:強化雙基過關。2、推陳出新是指將已有的一些現成的「好」題經適當改造編制形成新的試題。陳題改造:一般取材應以課本的例題、習題、資料典型題、熱點問題為主:力求「問題在書外:而根在書內」:讓人感到「能在課本中找到問題的影子」。也可選一些學生常常出現錯誤的題目以及翻譯題等。改題的一般方法有;?換數字;注意運算量,~?變說法;注重嚴謹性,~?改形式;注意等價性,~?改換部分條件或結論;注意科學性,~?設置梯度;通過引導和點撥學生的解題思路:將難度降低:通過改變難度使陳題「出新」,。3、把握難度;命題中:在難易度的把握上往往很關鍵。因此:命制一份好試卷:也應在難度把握上多下功夫。五、命卷的一些技術、技巧8/10頁1、試卷應具有基礎性、普及性;整份試卷要面向全體學生:2、「油多壞菜」的道理大家都懂;試卷的容量要控制好;包括每個試題的文字量等等,:以體現公平性: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與解答時間。3、「深加工才能增加附加值」;試題應減少課本;或資料,上的「變式題」;注意不是改編題,4、「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試題命制前的一些准備工作是不可少的;?准確弄清考查的知識:是方程、函數、不等式、空間視圖等等:才能有得放失。5、「常見才熟悉:熟悉才可親」;試題應注重時代性、教育性、生活化和現實化~試題的背景素材應當來源於學生的現實——學生所能夠理解、並且關心的6、「物極必反」的道理你聽說嗎?試題應有穩定性和繼承性:有「舊」有「新」:既有熟悉的常規題:也有少量的新活題:且在新與活上文章不宜做得太多:7、「細節決定成敗」;另外語言規范:敘述簡潔:流暢易懂:標點正確:字母正體、斜體使用得當:圖文正確匹配:題目不跨頁:試題按排從易到難等等8、「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命題後都要去做反饋;訪談教師與學生;

⑩ 初中歷史題目怎麼分析

  1. 看時間,題目中的時間很重要,一定要看清楚,可以根據時間判斷事件。
  2. 看問題,看清楚題目到底在問什麼例如:意義、結果、史實、人物等等。
  3. 看關鍵詞,標志性詞語,例如:偉大轉折、最大規模、開始、結束等等,還有專有名詞,例如:螺絲釘、最可愛的人、革命的搖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還有特定的人物,地名等等。
  4. 簡答題要看前面幾個字,例如:根據材料、根據材料並結合課本等等,不同的問法其實題目在提示你答案在哪。
  5. 一定要以課本為依據,不管什麼輔導資料,課本一定是最重要,最權威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命制歷史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