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考歷史如何拿高分

高考歷史如何拿高分

發布時間:2022-04-23 03:56:49

⑴ 高考歷史大題怎樣才能得高分答題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哈哈,,,,,我歷史級部第一。你要理解這段題的背景,你要明白出題的人想怎麼考你,你要善於揣摩出題人的內心

⑵ 高考歷史怎麼復習能拿高分呢

歷史其實是一門日積月累的學科,因為在貌似雜亂的歷史現象中,梳理、思考、以史為鑒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單單為了高考的歷史學習卻有著自己的方法和捷徑。
備考高考,其實就是備三個東西:教材、考試說明和真題。而針對備考的一年時間,在不同的時間段有有著不一樣的側重點。
首先,從升高三的暑假開始到高三寒假結束這半年的時間,主要是打基礎的時間。第一輪復習主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具體的步驟和安排可以按照課本的順序,新課標之後採取專題史的形式也沒有必要打破,主要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多的喚起高一高二學習歷史的記憶。這段時間注意掌握兩個東西,第一,這個時期歷史發展的主線是什麼?比如,復習中國古代的文化史,我們要著重掌握關於儒學的興起和在後世的沿革史;復習中國近代史要注意掌握中國的半殖半封的加深以及由此帶來的各階層的抗爭。第二,要注意盡量全面掌握知識點。
然後,從第二學期開學到二模結束的時期,進行歷史的第二輪復習。這段時間的復習,可以打破教材編寫的框架,對知識點進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專題史的形式,我們就轉而採用編年史的角度,將整個歷史的知識通過另外一條線索穿起來,這么做還可以讓原本因為編寫的體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識重新整合在一起,從而有利於我們看到具體到某一個具體的時間段的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先後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構建起來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古代史的部分為例,我們可以重新按照朝代來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概貌,同時可以發現一些貌似相對矛盾的細節。比如,北宋政治的積貧積弱和經濟的繁榮的矛盾。而這樣的點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題的點。上面說的梳理工作並不會占據很大的時間,所以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要多做真題。
第三個階段,從二模結束到高考的時間,進行歷史的沖刺復習。所謂沖刺,就是我們不在糾結於細節的知識點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視解題方法和時間安排的訓練。這段時間的知識積累主要是以社會的熱點問題為線索進行梳理,因為高考題會發現,文綜的命題從來都是不迴避社會熱點的;同時結合考綱,看其中的新增考點和改動在哪兒,因為考綱往往三月才出,距離高考已經很近,這個時候出的東西,有所刪改,難免有瓜田李下的意味,所以這個部分大家也要注意;同時可以順帶注意是否有相關的整的周年紀念事件。
這個就是整個高三的復習規劃,最後希望所有的你都能夠在高三一年的歷史復習中穩扎穩打,最後取得滿意的成績。

⑶ 怎樣學習歷史才能拿高分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怎樣學好歷史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轉摘 點擊數:381 更新時間:2005-7-2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是一門最適合臨時抱佛腳的功課,只要考前花點時間死記硬背,成績照樣不差,甚至還會有好分數。真要這么想就大錯了,想要把歷史學好,特別是面對文科綜合卷對能力的高要求的時候,想要把歷史學好,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把歷史學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探討。

我認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你要對歷史課有興趣你才會主動地去學,不要抱著一種如果不考歷史我才不去學的心理。興趣是種很微妙的東西,你有了興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識點記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領悟在歷史現象背後所蘊涵著的歷史規律,能得心應手地分析歷史問題;如若反之,無異於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苦苦煎熬,但卻煉不出火眼金睛。

那對於本來沒有興趣的同學,這個興趣這么培養呢?首先你要試著擺正你的心態,不要老是抵觸。如果這樣,神也救不了你。然後,想想你以前看過的歷史劇,讓歷史好一點的同學,甚至可以找歷史老師,讓他們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個歷史劇,你就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你能發現歷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後,你再認認真真地去聽幾節歷史課,你就發現了我們學校的歷史老師上課都還不賴。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愛上歷史,但我起碼相信你對歷史課已經產生興趣了。

當然,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學認為學歷史要訣就是背,錯了。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基於課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個方便你理解的歷史結構。其實這也很簡單。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對於這個話題,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走好。

⑷ 歷史如何拿高分

不是背熟了就可以的,要培養你對歷史的興趣,多看看歷史書籍和電視節目。你會自然而然把那些歷史事實都記住,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那不管是材料題還是問答題,都得心應手了。
當年我的歷史學的還是很好,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對歷史的興趣。然後自己發明了一些小辦法。比如,1,一個小小本子,在上面寫需要背誦的問答題題目,每天看著題目想答案,在腦子里分1234點背出來,天天堅持,效果卓越, 2,考試一般不脫離書本,常常看歷史書,小字都不要放過。最好是關著書你都能想起那個內容在哪一章節。 3, 高中歷史書都是在同一時間段發生的中國和世界史,要自動在哪一個時間段把國內外的歷史內容聯想起來,清晰地形成一個歷史系統。
這樣,你的歷史就所向披靡了,加油。

⑸ 高考歷史主觀題怎樣才能拿高分

1.完全讀懂題意再動筆。
有些同學做歷史試題時,經常是「一掃而過」,看完題目就動筆,在沒有完全讀懂題意的情況下就匆匆作答,其結果是造成不必要的失誤,白白失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讀懂題目的內容,然後理清題目要求,最後利用正確的解題方法作答。
2.知識點突然忘記不要慌張。
很多同學都有過這種經歷,某些知識點本來記得很清楚,但考場上面對相關題目時卻突然忘記,大腦一片空白。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慌張,讓自己的大腦暫時放鬆一下。或者採取逆向思維,想想自己突然忘記的知識點在課本的哪部分,這部分包含哪些知識點等。也可以試著回想與知識點相關的歷史時間、地點或人物等。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幫助回想忘記的知識點。
3.遇到難題不必緊張。
答題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被卡住,不必過分緊張,更不要因為難題而影響全部試題的解答。可以先把難題放下,去做那些對自己而言稍顯容易的題目。也許會在解答其他題目的過程中受到啟發而想到難題的解答方法,此時再回頭處理難題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如果遇到實在不會而且無計可施的題目,「連蒙帶猜」也不失為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4.遇到陌生題不要放棄
高考試卷中的題目及考察內容,幾乎都是考生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反復練習或背誦過的,但也難免會偶遇極少數自己從未見過的題目。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而要穩定情緒,試著回憶該題目與自己熟悉的知識點的關聯,然後找到題目所考察的重點,盡力作答。
5.選擇題猶豫不決時,堅持第一印象
考場上常常會遇到個別選擇題,四個選項中,我們很容易排除兩個,卻對剩下的兩個選項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這時,要堅持第一印象,即選擇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個答案。正所謂「習慣勝於學習」,這種特殊情況下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個答案,往往是我們備考過程中長期練習而產生的本能反應。堅持第一印象,正確的概率會相對大一些。
6.問答題要緊抓要點,無需贅述
有些同學解答問答題時,唯恐答不全,便把很多無關緊要、甚至錯誤的答案都堆砌在那裡。這樣做並非明智之舉,因為無論簡答題還是論述題,都是按點給分的,只有答案中出現「踩分點」,才能得到相應的分數。因此,答題時要緊抓要點,這樣既可以保證得分,又能充分利用考試時間。

⑹ #高考提分#歷史主觀題應該怎麼答才能拿高分

高中生歷史非選擇題解題
高中學生都會遇到解答歷史題。選擇題還好說,不行就蒙,即使瞢錯了,分數也不多,損失較小。而非選擇題,分值很高,要求學生寫很多文字。這可苦壞了那些歷史學習不扎實的學生,他們基礎知識不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又不行,這樣狀態寫出來的答案往往是「滿紙荒唐言」,換來的成績往往是「一把辛酸淚,」筆者閱卷無數,綜合諸生答案,非選擇題的解題情況大體上有三種。

第一種是言簡意賅,問什麼答什麼,不多寫一字,卻分數盡得。這一步為最高境界,要想做到,很難,特別是在目前考試已經擺脫記憶為主的情況下,真做到如此,說明考生不僅基礎知識扎實,且會運用知識,不僅看懂題目,且能夠運用專業語言來組織答案。在閱卷中,能遇到這樣的答案,不常見但是有,這樣的答案屬於最佳答案,不多是自然的,作為老師往往有些私心,希望所有的學生能夠都能這樣解題。

這樣的答案是最高境界,可求但不能強求。更多的是第二種情況。

第二種是良莠參半,對錯混雜。這樣的答案屬於土裡埋珍珠,庸醫開大方子,有一種求全心理,自己沒有多少底氣,題目要求的答案似乎理解一些,但是又拿不準確,怕丟分,又沒有把握手到擒來,為保險於是多寫,人家要茄子,你連西紅柿黃瓜西葫蘆都送上,滿滿一大盤,老師您自己受累挑吧。好在現在錯寫還不扣分,自由發揮,寫完之後交上來,滿滿一片,閱卷老師看了,往往心疼又無可奈何。這樣的試卷在歷史問答題中屬於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可以說大部分歷史試卷多是如此。區別在於對錯混雜之中,正確率與錯誤率的高低不同,正確率高接近第一種,而正確率低則趨向第三種。

第三種最可憐,答題要麼不著一字盡得白卷,要麼滿紙荒唐言,全然不著調。這樣的試卷白卷看到絕望,而滿紙的字跡卻不著邊際透著失望。這類的試卷如第一種試卷一樣,少,但是急需我們去關注。
說完了學生答題的三種境況,從教學的角度看是要關注後兩種境況。因為第一種學生可能比你都強,這樣的答案除了贊美大概只有讓學生幫助其他學生了。而後兩種則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幫助學生走出試題困境,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怎麼提高?路徑不外是兩種,題外與題內。我總是和學生強調一個觀點,功夫在題外,在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歷史題無論怎樣的花哨,形式如何的創新,題目即使新穎到變態的程度,我們也要問一下,試題出題的目的是什麼?無它,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因此把歷史讀懂了,讀明白了,形成系統的、靈活的知識結構,所得的不僅僅是解題能力,還有認識社會和人生的能力與感悟,這些即使考試不考,也沒有關系,畢竟有比考試更重要的東西,我們學習的目的也不單純是為了考試。退回到功利性的考試來說,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自然會對付考試也不會太費勁,起碼具備了解決問題的雄厚的知識基礎。近年來,歷史試題變化很大,單純的知識記憶在考試中佔得比重越來越小,能力立意已經成為主要方向。但是無論如何強調能力,能力也不能孤立存在,能力實際上是運用知識解決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這里歷史知識的把握是前提,也正因為如此,哪些指哪打哪達到第一境況怎麼也考不到的學生,制勝的秘訣之一就是歷史基礎知識扎實,廣博。因此提高解題能力,先要做的不是解題,而是讀書,你的歷史書讀得怎樣,讀懂了嗎?能構成靈活的知識體系嗎?所謂靈活就是不僅是書中的知識的復制,而是書中知識體系的再造,這個再造可以將知識體系打亂,也可以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還可以把古今中外融為一體,總之不是原封不動的復制,學習到了這個境界,就不是背知識,而是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的體系不是不變的,可以拆解變化,可以重新組合,是有生命力的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體系形成本身就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回答新的靈活多變的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游刃有餘輕而易舉。因此,提高歷史非選擇題的解題能力,首要的不是解題而是讀書,將書中的歷史不是書本本身掌握。這就是功夫在題外。
當然僅有題外的基礎也是不夠的,當我們歷史書讀透了之後,還需要一點必要的解題訓練,也就是題內的功夫還應該注意。因為現在的試題,無論是選擇還是非選擇,在能力立意的導引下,已經基本上脫離了知識的再認再現這樣的低層次能力的考察,而向知識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運用等方向走,向材料有效信息的判斷、歸納、說明等方向努力,向運用書本所學知識和題目自身提供的有效信息知識解決新問題方向發展,因此對於剛剛進入歷史之門的中學生來說,在飽讀歷史書之餘,訓練一下自己的解題能力,對試題的命題規律答題要求做一番理性的思考還是必要的,畢竟現在的試題避免直來直去的提問,講究將知識隱藏於問題之中,講究歷史與現實社會的聯系,甚至講究套上一個華麗的外套,與過去光禿禿的裸問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好的試題已經不再滿足於「背多分」式再認再現,而注重考察學生的能力。什麼能力,簡單地說就是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客觀地說,再認再現也是一種對歷史知識的運用,但是這樣的運用低級枯燥,只注重了知識的記憶,而對其他方面的忽視,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對知識的負擔和厭惡。我學習歷史難道就是為了背書之後得個可憐的分數,只是記憶的考試有什麼用途嗎?但是不明目張膽的考察歷史知識的記憶,考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難度更大。為什麼,因為所謂的能力,是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諸如比較思維,綜合概括,分析說明,新問題新情境,從不曾拒絕歷史知識,而是只有系統靈活的知識才能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這樣實際的是比知識的記憶要求更高。現在好的試題如糖水,讀者能夠品出甜味,但是直觀見不到糖本身,這樣將歷史知識甄士隱於題中,實際上是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看,現在試題的難度應該是增加了。
既然如此,作為學生需要學會透過外包裝去看內核,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即使試題穿上了馬甲我一樣認得你。這樣本領的習得,僅靠讀書不行,還得會讀題、審題,至於非選擇題還有學會組織答案等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解題的成功率,逐步擺脫滿紙荒唐言的悲催境地,練就無論出題人怎樣刁鑽,任你千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高超本領,在功利性的考試中立於不敗之地。畢竟我們的學習無論怎樣的超脫,是難以離開功利性的追求的。既然如此,將題目解好,也應該是高中歷史學習的一大任務了。
當然,題海無邊,回頭是岸!高中歷史,從來不應該是在題海中掙扎,而是要回歸書本,回歸基礎,回歸讀書中的思維能力發展。與其他學科相比,客觀地說,歷史學科實際上也是習題訓練較少的學科。如果我們明白了歷史非選擇題的解題三境況及其成因,並能夠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在高中歷史非選擇題解題方面練就一種定點打擊的本事,登上第一境界的高峰,不難!

⑺ 高中歷史怎樣學才能拿高分 歷史拿高分有哪些竅門

1、不建議死記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學即使是背下來也不太理解,導致考試的時候答不上,所以我們在背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理解記憶,分析裡面所講的內容,把各個部分的知識框架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的歷史題目中做講的問題。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要只是把歷史學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麼你在高考中也是沒有什麼用的,學習歷史其實是需要過程的,不要急於一時,沒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一定要把主科成績打好基礎。

3、學會觀察書本上的圖片。

高中的歷史書上的每個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學認為老師讓背的才是重點,其實歷史的整本書都是重點,歷史教材當中是有很多的圖片的,我們一定要去觀察圖片, 在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圖片給你的時候,你就知道它講的是哪課的內容,這樣非常有利於我們答題。

4、書上的知識點盲區不要有。

我們在讀歷史教材的時候,經常有一些簡短的詞語,它可能是描述的一個事件,但是我們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去咨詢老師,歷史教材上的所有注釋都要記住,因為這在考試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出題老師都會選擇很多的同學不太注意的地方出題。

5、學會駕馭歷史的大綱。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看歷史大綱,知道歷史每年都出來哪些題型,今年的題型有沒有什麼變化,然後把往年的高考歷史試卷拿出來做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及時的去改正,這對我們提高歷史成績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⑻ 高考歷史如何得高分

歷史的話那就更不要說了。那個時候我選歷史,第一個學期壓根什麼都沒背過。到第二個學期,大概3月底4月初那樣,我媽實在看不下去了,硬弄我去補課,那個老師強迫我背= =……其實重點也就那麼點東西,背出來了很好弄的!因為重點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我那個時候就抄在小本子上,隨身帶著,車上背。多看兩眼就有印象了。

我覺得嘛,歷史也不是光背的。不是你背功問題,重在理解。啥都不懂的,就算全背出來也不能全答對啊。理解透了再背,課本最重要,筆記輔助。一有空就看歷史課本,最好看到知道什麼圖在哪個位置。到最後課上得差不多了就要全部聯系起來背了,目錄和課文小標題也要背,這樣有助於加強對時間段和當時的歷史事件的理解,就可以把知識點聯系起來了。

答題時不要一股腦地把東西全寫上去,都寫上去給老師踩點沒用的,老師看著煩。要挑重點寫,碰到論述題還要分段換行,這樣顯得有條理。能用課本上原話答的題就不要用自己的話寫,課本上那是人家編書的人寫出來的,考試出卷子的人都是根據書本出題的。一切都要回歸課本。

⑼ 高考歷史有哪些答題技巧 歷史如何得高分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對於不會的題巧妙抄材料
歷史考試大題就是對考生獲取和解讀材料的考察,並且檢驗考生對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下,很難分辨這個材料體現了什麼知識點,這時候也不要空著,可以適當地抄一些文章中給的材料,但是一定要學會變通,用自己的話理解一下,使其更加的符合題意。
原因分析性大題的解題方法
對於一些讓分析原因類的試題,首先要看材料進行分析,然後對知識點進行回憶,首先要客觀地判斷這個歷史事件的對錯,然後再用自己的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和材料進行聯系,分析出原因。
比較異同類的歷史大題解題方法
對於這類的習題首先應該判斷出正確的角度,然後根據自己的正確角度去比較異同,可以先概括相同的,然後再比較不同的,但是一定要按類比較,切忌都在一起混著說。在答歷史大題的時候應該注重多角度去回答,增加回答的綜合性和可讀性,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是會的題,一定不要說一些沒用的話,盡量回答的都放在點子上,對知識點合理分析。
注重字跡的工整清晰
在答歷史大題的時候不要所有的點都混在一起寫,要學會分點列舉出一二三點,工整清晰書寫出答案,因為歷史大題的答案一般都比較多,如果是自己潦草的話,最後評卷老師是不會一個字一個字的看的,可能看不清楚的找不到的直接就不給分了。

⑽ 請問高考歷史如何考高分呢

說只要背就行,那是胡扯蛋。現在的高考主要考能力,看看幾年的高考真題就知道,要想考好歷史,有三點肯定要做到,一,歷史知識要扎實,特別是主幹知識,當然不僅是背要記牢,更要理解。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材料題,要能看的懂,尤其要提高自己古文的功底。三、要會用知識,能把試卷上要考察的知識點和課本聯系起來。平時多做些練習,多總結,學好歷史其實沒什麼捷徑。

閱讀全文

與高考歷史如何拿高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