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發布時間:2022-04-23 06:37:59

① 怎樣提高初中生對歷史學習興趣

1、藉助學生關注的東西引入課堂,比如:歷史性電視劇、游戲。比如講唐朝歷史,就可以從《隋唐英雄傳》、《武則天》等等引入;
2、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作為備課的人,比如下節課要講漢朝的歷史,學生玩《王者榮耀》游戲,那麼讓學生課下收集相關的王昭君的歷史,朝代人物、重大事件。然後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講解,老師進行修正。
3、獎勵機制:對於准備充分、配合度高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課堂小獎勵,最好是實物獎勵,而且每一節課不一樣,讓學生更有興趣。

② 初中歷史課怎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並積極吸取歷史經驗教學。歷史學科與其餘的課程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對於初中生來說,學好歷史最大的動機就在於興趣,對於沒有興趣的學生而言,要想提升他們的歷史知識水平很難。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獨特文化氛圍,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
一、現階段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
1.外部因素歪曲歷史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受到了現代科技的影響,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產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現代媒體的快速傳播,學生在接收各方傳來的信息。雖然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獲取了一些歷史信息,但是對歷史的認識仍然不夠全面。有些影視作品為了增加收視率,對其中涉及的歷史知識肆意篡改,導致學生長期處在歪曲歷史信息的渲染下,難以正確、全面地認識我國的歷史,造成心理上的錯誤認識。這是我國現代歷史教學當中十分不好的現象。
2.學生學習歷史方法不恰當,死記硬背較普遍
經過長期的調查和分析,我國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不是因為對其有興趣,而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學生對歷史的學習,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總是那麼枯燥無味,教師應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出現這樣的狀況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歷史,陷入厭學狀態。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經過實踐調查發現,很多的優秀教師,在課堂上和生活上都能跟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興趣。以孔子為例,他在教學的過程中,與他的學生就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正是這種理念的影響,朱熹的學生陳淳才能作出《北溪字義》。由此可見,教師對於學生的引導不僅僅體現在教學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意義。要想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使得學生對教師教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信心。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的過程當中,還要堅持師生平等的觀念,創建公平、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不斷探索。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能讓教師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朋友。
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保持高尚的品質。初中歷史教師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由衷地喜歡教師的引導,喜歡教師的教學風格。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許多教師。其中,有些教學的成績較理想,有些教學水平一般。但是,最終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都對學生較好,用心來教育學生。教師要多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學生只有感覺到教師在重視自己,才有學習的動力。
3.教學內容故事化
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下,初中學生正好處於敏感的青春期,此時他們的興趣愛好已經形成,個性特點突出。教師要充分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將歷史教學與歷史典故相結合,還可以穿插歷史名人的事跡,來增加歷史課文的可讀性,營造一個故事性的歷史課堂。在輕松的環境當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歷史知識信息。例如,在講初中歷史當中「上古人類文明」內容時,教師可以查詢一些上古時期的神話,或者運用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來引出史前時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歷史知識點的講解營造氛圍。
4.有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界已經引進了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校園也已經成為數字化的校園。在多媒體教學下,不僅帶來了高效率的課堂,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充分參與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提前准備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影視作品、圖片、游戲等,在課堂上播放,或者帶領同學來做。例如,教師在講「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環節的內容時,可以搜集一些關於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或者較為真實的影視作品,如《狼牙山五壯士》等。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要時刻注意,選取的材料不僅要緊扣主題,還要具有真實性,不然會給學生產生誤導。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是引導學生認識歷史、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穿插歷史故事,建立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

③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對某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的關鍵所在。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他們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應該懂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動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本學科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歷史學科 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偉大的儒學大師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習的重要。當一個學生對某些學習產生興趣時,他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興趣雖然有天賦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靠後天的培養。怎樣去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每一個歷史老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下面我們就探討我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做法。
一、讓學生明白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一般中學生認為,歷史是「副科」,無關緊要,可學可不學。或者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強迫自己去學,這是錯誤的心理傾向,因此教師要在第一節課時向學生講清楚歷史課的重要性。比如老師可以採取一些名言警句吸引學生,讓他們重新認識歷史課,給予歷史學科以恰當的定位。有位老師在第一節課上這樣引導學生:德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國也有「讀史可以知興替」的說法。魯迅先生也因此說:「治學先要治史,無論學文學的、學科學的,他應該看一部關於歷史的簡單而可靠的書,讀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於研究現狀,歷史上都寫上中國的靈魂,指示將來的命運。」
因此,作為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歷史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學好歷史對青少年的情感、智能、意志及個性品質的發展,對其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歷史學科本身也包含了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的豐富內容,許多名人偉人也是很精通歷史的。如毛澤東就經常通讀《中國二十四史》,經常批閱《史記》。只要老師能講明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學生自然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採用多種手段,加強歷史課堂的直觀性
直接興趣不會自然產生,它主要靠歷史知識的吸引力和教師講授知識的技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直觀內容,例如史料、圖畫、人物,還可以運用幻燈片、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當我們講到西歐殖民主義的罪惡時,可以引導學生看《非洲黑人被押上運奴船》這幅畫,用充滿深情的語言去描述黑人被擄掠後販往美洲的情景,黑人在途中因病餓而死的悲慘命運極大的感染了學生,從而由內心產生對黑奴的同情,由此激發他們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促發了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再如講到「開國大典」時,可以利用封面的彩色油畫,講述開國大典的壯麗場面,使學生認識到締造共和國的艱難歷程。當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每位歷史教師所採用的的方法也會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只要是有利於教學,有利於幫助學生立體化、全方位的認識歷史學科,掌握歷史知識,老師們均可拿來為我所用。而我們現在所用的人教版教育歷史教材圖文並茂,插圖精確,形象鮮明,很好的體現了教材的直觀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教師要博採眾長,在課堂上補充相關知識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補充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歷史知識,可以給歷史課注入新鮮的血液,是學生產生興趣。如我們講到辛亥革命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孫中山先生外,還可以參觀孫中山先生的故居,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等,以親身經歷讓學生體會革命的場景。課堂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才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再如講到《辛丑條約》的賠款時,老師可以補充說,從1842年的《南京條約》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先後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1000多個,賠款累計20億銀元,而這是清政府1901年全年收入的16倍。這段歷史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記憶,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教育。當講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我們還可以為學生描述鄭成功當年在台的情況:他日夜思念大陸,晚年重病纏身時還天天掙紮起床,扶杖登上點將台,拿著千里鏡,深情地�望祖國大陸的壯麗河山,傾注著濃烈的愛國情感。後來台灣人民在台中縣修建了一座鄭成功塑像,面向大海,遙望大陸,寄託著台灣人民對英雄的思慕和禮贊。
通過這些小插曲,不僅把鄭成功這個歷史英雄人物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了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也同時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銘記這段歷史故事。如果教師能夠在講述這段故事時適時的聯系社會現實,再給學生講講鄧小平同志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台灣的方針,將會更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強大的感召作用。
四、錘煉語言,在課堂上吸引學生
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育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師即使知識淵博,但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話,在課堂上也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古語說「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凡是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老師,只要經過刻苦磨練,博採眾長,終會出現豁然開朗的一天,到那時到講台上就能夠做到自己的教學語言形象生動、趣味橫生,從而達到教學上的理想效果。
興趣是推動人們自覺學習的動力,也是成就任何事業必備的心理條件,如著名史學家吳晗先生曾經深情的自述:他上中學階段就非常愛歷史課,因為他的歷史老師知識淵博,尤其是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給青少年的他以極大的感染,因而激發了他博覽群書的強烈願望,從而和歷史結下不解之緣。我們知道,歷史知識具有系統性,但每一個內容又分散於各章中。老師要在課堂上啟發學生思維,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一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歷史老師,近則能直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遠則影響某些學生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甚而決定其今後的職業選擇和人生定位。

④ 如何提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種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展示比較抽象的歷史概念或者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經過,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讓學生容易掌握基本歷史史實,維持歷史學習興趣。如:在講述隋朝大運河的基本概況時,以圖片、動畫的方式展示,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三點、四段、五河、六省的基本信息;如在講述元的統一的時候,以騰格爾的《蒙古人》導入新課,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述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璀璨的文學藝術》這一課時,運用節選歷史劇中的霓裳羽衣舞視頻片段,節選紀錄片敦煌莫高窟,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直觀感受霓裳羽衣舞和敦煌莫高窟的藝術之美,提高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性情。

2、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他們認為,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各種學習形式中,憑借自己的頭腦創建了豐富的經驗。因此,歷史教學活動應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國歌導入新課;如在講述三大人種時,讓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影視資料中對比出他們的外貌差異;
在講述《鐵器與牛耕所引發的社會變革》時,讓學生回憶自己家鄉現在的農耕技術,普遍還是鐵器和牛耕,體會古人的智慧與偉大。

3、精心設計問題,製造懸念,引發學習興趣。

⑤ 初中生怎樣學好歷史

初中歷史 (第一周)

https://pan..com/s/1acP8RX6BdmT7c6uMiSIAJA

?pwd=xvfh 提取碼: xvfh

初中 歷史 (第一周)|中國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_20200210_235906.ppt|中國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ppt|世界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_20200210_235904.pptx|世界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pptx|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專題復習—經濟體制改革例談_20200210_235903.ppt|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專題復習—經濟體制改革例談.ppt

⑥ 怎樣培養學生初中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的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應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擁有一個引以為豪、特別是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幽默詼諧、善於教學的老師,是學生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每個老師應以此為目標,努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只有這樣,學生才願意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相互配合,共同進步。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以善教的藝術去折服學生,而且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什麼樣的形象至關重要。小到穿著打扮,大到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與他們喜愛的老師和睦相處,可以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培養與學生的情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師德如此高尚,學生的嘴角能不露出幾許微笑?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必須以才感人
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把歷史的魅力巧妙地表達出來讓學生也漸漸融入,因此教師還必須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比較淵博的知識。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選擇一些典型生動的材料進行補充,使整個歷史教學內容血肉豐富,使描述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使敘述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如臨其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材,教學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要講求教學的方法藝術,啟發得當,形式新穎。同時教師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平時看書、讀報、上網、看電視,總之要利用一切機會,多多收集歷史資料,精選一些典型材料,講課中適時拋出,既增加生動性,激發學生情緒,又頗顯學術氣,使學生由奇生敬,由敬生愛,由愛而主動學習。
教師如此博學,學生眼中能不露出幾絲欣賞的目光? 3.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必須做到可親、可敬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始終處在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師可親可敬,才能強有力地吸引學生,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可親,努力創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上課要對學生充滿激情,要精神飽滿,面帶微笑,親切自然,努力創建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和學習氛圍,給學生施展才華的平台。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有親和力,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切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否則會得不償失。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會出現回答不全面或回答不對甚至是答不上的現象,這都是很正常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無論對錯,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其次,教師要可敬。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能嚴於律己,虛心好學,敬業愛生,盡職盡責。同時,老師言談舉止要文明高雅,處處為人師表。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敬老師。 教師如此可敬可親,學生心中能不多幾分感激? 4.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要寓教於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寓教於樂,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教師用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歷史課堂。在教學中,盡量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愉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和思維狀態。通過唱歌、講故事、演小品等多種文藝形式來結合教材知識進行情感的滲透,使之達到寓教於樂。
歷史課如此生動、有魅力,學生能不感興趣,學習能不刻苦?
5.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對學習有成功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有賴於成功。學習上,當學生克服了重重困難,突破了一道道難題,獲取了某種知識,心理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越學越有興趣。否則,如果學生上課聽不懂,提問不會答,作業滿篇錯,學習完全在失敗中渡過,那麼,他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因此,課堂教學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嘗到學習成功的甜頭。
首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正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無法突破時,老師要循循誘導,幫助學生排除攔路虎,使他們從「山重水復」的無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這樣,學生就會消除畏懼心理,產生成功感,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其次,老師在教學中堅持多表揚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學得好,問題回答正確,老師固然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當學生對某一知識學習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確時,老師除了給以補充完善外,還要給學生適當的肯定和鼓勵。甚至有時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完全錯誤,但只要他學習努力,老師也要對這種精神加以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培養學習興趣。
總之,歷史科教學要講究手段多樣化,教學中,老師要針對學生好說、好動、好參與的特點,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本與社會相結合等,不斷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從一種興奮狀態進入另一種興奮狀態,對教學充滿新鮮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以最大的熱情,濃厚的求知慾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⑦ 初中歷史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的學習需要學生可以具有看待事物採取發展的觀念去對待,這樣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發展觀,在研究歷史時其學習興趣必然會陡增不少,因為只有在歷史分析中看到了新舊事物發展的規律,其學習才會更加有趣,比如採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遵循的新舊事物原理,即新事物的產生必然是以舊事物的滅亡為基礎的,並且在面對特定歷史背景下歷史的發展過多或少是伴隨著一些人物的犧牲或者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和人物的產生去改變該時期的歷史進程。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現狀
1、學生的歷史學習只是停留在了解歷史問題的階段
歷史學習的首要問題是要了解某一階段的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經過、結果以及基本意義等幾個基本要素,而要完全去理解這類歷史事件所帶來的歷史意義,如果只是單純地去分析一些孤立的事件是很難去理解對應歷史事件的基本意義的,因為歷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結果不可能突然就會冒出一些不想干法歷史事件。但是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一般只是讓學生去記憶一些典型事件的發生事件和基本經過並沒有教會學生去分析這些歷史問題,因此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很顯然只是停留在基礎階段,也不可能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因為歷史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需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分析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是了解問題,但沒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2、歷史的學習缺少正確的分析方法
歷史的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基本法歷史問題分析方法,特別是良好的歷史發現觀,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歷史發展觀的運用不僅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看清某些歷史問題的本質,並且學生還可以從歷史事件的發展中找到特定區域的社會發展以及人類文明變遷的基本規律,這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但是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一般局限在讓學生去記憶一些歷史問題,然後去應付考試法要求,或者讓學生將歷史課本中的一些概念去針對抄錄學習,顯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付諸必要的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非常差,因此在初中階段,在學生有一定的知識體系和基本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時期必須培養學生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技巧。
二、如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1、在學習中要有聯動分析歷史問題的意識
歷史的學習看似枯燥無味,但是如果看到了歷史發展當中的基本脈絡,並且在分析一些歷史問題時注重將一些小事件聯系起來去看待,就會看到事件發生的必然性,這樣歷史學習的興趣點就會被找到,學生按照基本的分析方法,不僅可以看到每個歷史朝代更迭的基本規律,還可以在後續的分析看待問題上更加全面而且個人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增長,這樣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必然會被調動起來。比如在學習我國第一個封建主義的君主專制主義王朝秦朝的歷史時,雖然該朝代只有十四年但是,它存在的意義卻十分巨大,像車同軌、書同文加速了我國的大一統,但是由於統治者在修長城和陵墓的工程中徵收了大量的勞役使得民眾怨聲載道,最終造加速了滅亡的步伐,分析這種類型的事件時,學生可以將大澤鄉起義和項羽、劉邦的起義聯系起來,將起義的發生背景以及經過聯系起來看待,並且結合秦朝滅亡所發生的關鍵戰役,最後得出秦朝歷史短暫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只需要注重將每一個時期的歷史時間聯動起來去看待就會發現更多的其實,秦朝滅亡後,漢朝初期統治者大多數會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這樣社會生產力在一定的時間里都會得到恢復,在漢朝的中期社會財富得到了一定的積累,土地兼並等社會矛盾就會逐漸凸顯出來,學生在學習這些歷史問題時需要結合這些社會背景去分析,包括西漢初期爆發的藩王叛亂都是由於王權與地方權力不平均導致的,所以要想很好地看待這些問題必須將西漢初期的政治政策以及社會狀況聯合起來去看待才能明白事件發生的原因。其實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的調動和培養主要是要讓學生去克服分析歷史問題的局限性也就是看待問題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採取發展的態度去對待,這樣學生找到了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原有的枯燥態度就會得到緩解,教師長期去培養這樣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高漲起來。
2、分析歷史問題時注重對每個時間節點進行控制
我國的古代歷史根據時間順序主要有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以及宋元、明清時期。學生在學習每一個時期的歷史首先需要對特定階段進行時間節點的控制,比如在學習隋唐時期的歷史時可以將唐朝分為盛唐、中唐、晚唐幾個時期,大致的時間大概是7世紀初期到8世紀中期,中唐為8實際中期到9世紀中期晚期,晚唐則為9世紀中期到10世紀初,每一個階段的政治制度都有一定的區別,因此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每個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比如盛唐時期實行的是府兵制,中晚唐則是募兵制,這就造成了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面,加速了唐王朝的瓦解和衰落,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注重將這些規律很好地把握住,就需要看到每個時期政治制度下所影響的社會文化發展,比如唐朝的科舉制度將詩詞作為考察的重要標准,因此那時候吟詩十分流行,故而唐詩十分流行,這就是典型的例子。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必須在研究學習中國找到基本的關注點,比如對唐詩的關注自然就會找到唐詩所記錄的一些歷史事件或者是詩人坎坷的一生亦或是整個唐王朝的興衰史,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點,因此歷史學習的興趣應該從這些方面去培養。
總體來看,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是從學生看待分析某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和空間發展規律去進行的,學生在分析這類類型的歷史事件時不能孤立地區看待這些問題,而是要將若干個歷史問題聯動起來去分析,這樣學生當初所覺得的苦衷單一的歷史問題就會變得連貫而富有生命,學生學習歷史自然就會覺得非常有趣,這就是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去注重的方面。

⑧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興趣的幾種方法

一、情境激勵法

渲染氣氛,描繪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個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講述時對此做一些繪聲繪色的描繪,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我的方法是,對重點章節、重點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詳細描述,從而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全過程,補充了教材敘述史實過於簡略的缺陷。如,我在講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戰役時,補充敘述:「鄧世昌落水後,手下遞給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愛犬緊緊地拖住他,他義不獨生,將愛犬按入水中,自己也一同沉下,壯烈殉國,其情其景,催人淚下。當時有人寫詩稱頌他:『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是壯海軍威。」』
用情境激勵法,使學生感覺到歷史事件是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學生學起來就會興趣盎然,樂而不疲。

二、歌訣助興法

歷史教材內容多,需要識記的知識點繁雜,隨著記憶量的增多,學生記憶容易產生疲勞,甚至感到乏味。
我在教學中採用歌訣形式更換學生記憶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1.用歌訣法記住事件內容。如英國工業革命的內容編成歌訣:「發明飛梭是凱伊,1765年珍妮機,阿克米特紡紗機,克隆普頓創『騾機』;卡特萊特織布機,瓦特蒸氣顯神力。」這樣使學生把厚厚的教材變薄,抓住了歷史事件過程的主要內容。
2.用歌訣式小結。對於那些知識零亂的內容,講授之後,將其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訣,鞏固知識。既培養了能力,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如長征的主要歷程,編成歌訣:「遵義會議放光芒,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水一曲民族歌,奮勇搶渡大渡河,敢攀雪山過草地,凱歌會師在吳起。」通過這樣幾句簡單的歌謠,便小結了長征的主要過程。

三、故事插敘提趣法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總是認為:歷史事件總是包括背景、過程、意義等內容,在講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乾巴巴講背景、過程、意義,學生會覺得千篇一律,枯燥無味。我在講述歷史事件的同時,有意識地插敘一些與內容有關的歷史故事,提起學生興趣。
如,我在講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抵抗不力,戰爭節節失利時,插敘一段故事:「1841年初,清政府派宗室奕山到廣州主持軍務,命楊芳為軍師,奕山到達廣州後日夜飲酒行樂,沒做戰爭准備,而軍師楊芳更愚昧無知,他看到英艦船堅炮利,威力很大,認為是英國採用的邪術,於是他制訂了一個以邪治邪的計劃,收集廣東沿岸的馬桶一百多隻,用一艘大木船擺著,向敵艦沖去。開始英國人不知中國使用的是什麼新式武器,嚇得半死,當木船與敵艦相撞時,馬桶紛紛落入水中,毫無殺傷力,這就是楊芳丑態百出的『馬桶御敵』。」學生聽後鬨堂大笑,通過一個小故事,既引起了學生興趣,又幫助學生了解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進而分析出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四、「活」「巧」復習法

1.靈活的復習方法。復習方法與形式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教學要求而相應變化。主要方法有:①採用前後知識聯系法:講美國內戰中的《獨立宣言》可聯系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權利法案》《人權宣言》;1644年中外歷史上同時發生的重大事件(清軍人關,明朝滅亡,英國馬斯頓荒原戰役)。②比較法:如19世紀中國與日本都發生過重大的改革運動,為什麼一個失敗,一個成功?③列表法;④卡片法等。採用多種方法復習,變換角度,學生便會有新鮮感。
2.習題靈活設計與選編。考查能力,大搞題海戰術,只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其對訓練的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
選題的科學性、適應性要與高考命題的精神一致,難度適中,多角度設問。題目太直觀激發不了學生興趣,也很難提高學生能力。如,對楚漢戰爭劉邦獲勝這一問題,如果這樣設問:「楚漢戰爭中劉邦獲勝的原因是什麼?」學生可不經思考而知題目的要求是什麼。可以靈活地換一種問法:蘇軾在《范增論》一文中說:「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失天下。」結合楚漢戰爭的史實,講述這一觀點。這種問法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生須經過認真思考後,才能對題目作出正確的判斷。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