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備好一節歷史課

如何備好一節歷史課

發布時間:2022-04-23 09:53:49

1. 請問我們應該如何上好歷史課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教育要成為活的教育,成為真正培養人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作為老師,如果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地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系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書獃子了。
2、更新備課方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歷史老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路資源,因為網路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其實可以參考一下方法進行備課:(一)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麼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二)利用互聯網路,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三)改變以往手抄式備課為電子備課,這樣不但提高了備課效率,也提高了備課質量。(四)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同一級組組成一個備課組,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該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難點是什麼,如何排除;本課怎樣導入效果較好,一開始就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後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類型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通過集體備課,得出本節課的施教框架,然後教師再根據個人和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二次備課。這樣,備出來的一節課,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
3、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為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當今的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和在課堂教學中假設活動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兩種較好的方法。
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製作多媒體課件,集圖像和聲音於一體,模擬展示當時的歷史情景。這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由感而發,認識歷史、感受歷史和分析歷史,從而記住歷史。這就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課堂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②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活動情境常用的課堂活動形式,如:分組討論、分組辯論、小組搜集資料競賽、課堂表演及其它課堂活動形式。有時,還可以把幾種活動形式結合起來使用,那樣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第一冊、專題一的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就設計了一個活動內容:一場對是採用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朝議的模擬表演。通過活動,不但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並作出分析、判斷的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加強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對歷史課枯燥無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4、更新教學評價機制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正在更新教學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們更加註重對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標准上,不僅僅局限於學生學業成績,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評價,又注重質的評價。通過全方位、深層次地評價,使得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從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總之,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2. 如何上好高一第一節歷史課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能夠很好的上完課。

2、准備好每節課的課後練習題。課後練習題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6、准備課程的教學大綱。這個教學大綱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模板,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寫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成績考核方式等內容。

7、准備課程的教學計劃。就是要寫清楚課程一學期每個時間點的教學內容安排,即每節課需要上什麼內容,什麼時間上,在哪間教室上。

8、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教案。教案就是設計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舉例等。

9、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課件。把每一節課要上課的內容做成圖文並茂的PPT,將會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課效果。

3. 如何備好一節高中歷史課

學生課堂做答,或者課後詢問時,我發現很多地方已講清楚了,結果他們仍然不會。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優秀學生的試題也答得漏洞百出,為什麼?高中課程夠難還是學生思維發展不足,問題在哪裡,我該關注什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反思自己的課堂,觀察學生的注意力,留心公開課以及集體研討時提出的課題。通過實踐,我認為講好高中歷史課須做到以下幾點:
依據課程標准,把握課堂設置。2001年國家頒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3年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實行一標多本。即課標確定的情況下,歷史教科書配有人教、人民、嶽麓、大象四種版本,內容大同小異。因此,高中歷史課講授必須依據課程標准,確定課時的重點難點,教法學法。例如:必修①第一單元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課程《內容標准》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由此將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定為重點,宗法制與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難點,王位世襲制、禮樂制度可一筆帶過。教師須在理清線索的同時抓住宗法制、分封制,從性質、特點、內涵、演變、缺陷、影響等多層面剖析,運用講述法、討論法和分析法;學生則精讀課文,將思路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體會我國早期制度側重血緣關系、注重體制創設、家國一體、鬆散有餘集權不足的特點。如此,課標的三維目標也在其中了。
學生主體參與,教師畫龍點睛。歷史課標提倡課程設計和實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師課堂講的再精彩,若學生沒有參與,缺乏交流,就不會產生實際效果,或者導致課堂無效。不過,應適當考慮到,在課時緊張、學期短促和課程內涵豐富、知識含量巨大的情況下,加上初中階段學生歷史認知的普遍匱乏,優質完成課程的要求,達到標准實有難度。學生的主體參與,在其知識儲量許可的范圍內,表現為整體的聽課力,個體對問題的思考度,提出問題的層次性,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力。例如:我在講必修③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時,讓學生集體誦讀單元導言,然後,結合活字印刷技術的主題插圖和學習建議,點播到我國古代科技發明和文學藝術繁榮的原因、特點、影響,以及其歷史地位。科技包括四大發明在內還有算術、天文、歷法與農學,中醫葯學等,具有實用和經驗積累的特點,與西方科技的實證和邏輯推理形成兩個不同的體系。文學以詩詞曲和古典小說主要形式和載體,經歷從貴族化到平民化的演進;藝術表現為文字、書法、繪畫和戲劇,尤其是京劇,進程由草創到自發、自覺,並和古代宗法制社會演變,舉士選才制度變遷密切相關,儒釋道的思想深入骨髓,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古文明,成為世界文明中無與倫比的瑰寶。總而言之,中國文化之根深深扎在小農經濟的土壤內。這個點播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平時講課,我該講解者必講解,該學生誦讀的必誦讀。並告訴學生教材和歷史地圖一定要起到作用。不然的話,落實課程標准就失去依託。杜郎口模式不是唯一,高中段不比照搬。
思路要開闊,板書要工整。歷史課的講解須有大框架,某種程度上可以採取中西對比,橫向聯系和縱向特徵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們明確每個章節所反映的問題在歷史上的地位,便於理解和掌握。但板書要工整,略有了草學生就看不清楚,認不準確,聽不明白,甚至就連課件PPT播放的快慢都影響學生的思維和理解。這一點,集體聽課時最為明顯。所以,一節課後,老師的認真變成了學生的無奈。久而久之,問題累積,好學變成了難學。因此,老師不能以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代替學生的已知。例如:必修③第一單元第4課
項目:歷史背景、代表人物、思想特點、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時間:明清之際 (十六、十七世紀)
史論:實質、歷史地位。
課標
歷史背景: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拓展,工廠手工業發展
君主立憲政體初步確立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牛頓經典力學
中國——專制君主政體頂峰發展:內閣制、軍機處
小農經濟,資本主義萌芽,閉關鎖國
程朱理學居主導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獄
《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表現:1、李贄——離經叛道:「經」和「道」——程朱理學
原因 地位 主張 意義
2、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代表作 主張 地位 影響
歷史地位:中國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中國思想史進入新一輪浴火重生、趨時更新。實質是封建地主階級正統思想。
用好手中資料,授以解析方法。常規課須按時間安排,把握課程思路,運用教材與歷史地圖提供的資料,將其典型性、導向性和示範性選得恰到好處,就能收取說明、印證、理解和構建時空觀等舉一反三的效應。當然,老師平時有一定的閱讀量,順手撿來為我所用,則未嘗不可。它不可能像公開課(省市級優質課)那樣,數月准備,反復推敲,請名師指導,歷經千錘百煉才最終講授。這里所說的資料包括教材的單元導言、課時導語、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圖片及其注釋、地圖以及課後練習、大事年表等;歷史地圖冊的單元導言、地圖、圖片、知識鏈接、讀圖指南、觀察思考等。特別是2015年全國高考文綜Ⅰ第27題河南、江蘇兩地科舉考試狀元人數表所選資料,非常接近於必修③歷史地圖冊21頁的《中國古代傑出人物分布表》。因此,上述資料無論授課還是檢測都非常重要。例如:必修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課,在突破難點即董仲舒所代表的新儒家思想主張及其影響時,參考歷史地圖第7頁《董仲舒的主要活動》,將其少時治學《春秋》,孝景時立為博士,孝武時以賢良對策得以重用,兩次出相,晚年辭官著書立說,以《春秋繁露》成一代宗師。再聯系教材第9頁的資料回放、學思之窗與第11頁的學習延伸,經老師分析點評,學生就相對容易理解董仲舒思想的內核:天人感應、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若再與先秦孔孟荀比較則可知道董仲舒對儒學的發展,以及其對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思想的合理汲取,進而形成獨特的思想體系。由此,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也在其中了。總之,高中歷史課不易講好。下功夫整合課文,多反思得失成敗,從同行身上汲取經驗,善於總結,就會改善目前的窘境。

4. 自己是一名初中老師,怎樣給學生上一節生動有趣的歷史課

我是理科生,但我十分喜歡歷史。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對學這門科目的一些想法。 我覺得對於老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慢慢熱愛這門學科。我記得我們以前上歷史課老師很少給我們講課本上的知識,因為那些說白了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了,他總是用二十分鍾給我們講一些歷史故事,加之我們老師很有表演天賦,他的課堂總是伴隨著笑聲,平時愛睡覺的學生上他的課都是充滿了激情,然後剩下的二十分鍾給我們自己看歷史書上面的知識點,每次考試我們班歷史成績都是名列前茅。

最好能夠以故事的形式把所要講述的內容去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們越喜歡,自然課程也就越好上,而不至於一上課,先講不了課堂內容,就要和學生們鬥智斗勇。有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說起來的講故事,你自己就要多讀書,多思考,只有自己積累的多了才能帶給學生們更多,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

最好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告訴指導學生們如何正確地去認識歷史,去尋找真正的歷史。用大腦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這才是學習歷史。

5. 如何上好一節歷史課

首先,處理好課堂的導入。導入,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的定調。導入相當於鳳頭,內容好不好聽,要看上課前簡簡單單的導入。好的導入可以引人入勝,學生會被將要學習的內容吸引,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導入非常重要,要設法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在整個課堂中都感覺具有挑戰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在設計《甲午中日戰爭》一節的導入時,開始准備從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北洋水師導入,後來改為從中法戰爭結局導入。開始的導入顯得太冗長,需要的時間長。而後面的導入相對來說,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使學生很快就能從舊知識進入新知識中。要處理好導入,功夫應該下在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多看書、報、影視,收集、積累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和信息,設計導入語時才有豐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特點,這樣才能用生動的導入語來達到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學生特點,注意學生年齡特徵、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導入要切合學生實際。 其次,應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在講授《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一課時,課堂的三個部分之間過渡不夠圓潤,顯得生硬。最好的過渡應該是通過一句簡單的話語,將前後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好的過渡,需要進行深思熟慮,從上一環節到下一環節,給學生一個容易接受並且完整的知識。不能直接說下面咱們講下一個問題。這種生硬的過渡,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要處理好一節課中的過渡,就要開動腦筋思考,並參考別人已有的過渡不斷完善。 再次,應處理好重點結論的講述。在講授《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一課時,將自己收集的重要結論直接讓學生記在課本上,以應付考試。這樣的做法是歷次考試經驗的總結,書上的許多內容需要補充,才能適應考試。不過自己在課堂上生搬硬套的讓學生記,沒有進行分析,沒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看起來自己也知道什麼是重點、難點,但是處理重點、難點的技巧還欠妥。要給學生講好這些重要結論,在備課時要充分思考如何解釋給學生。分析得好了,會使學生感覺記憶歷史不再枯燥,因為已經在理解中掌握了。 最後,應處理好板書與多媒體的關系。板書是課堂知識的重要展示。這次在片上講課時,雖然寫了板書,但是只是副板書。板書是一個人基本功的體現。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們並不是,每節課都在使用多媒體。在以後的公開課中,應寫板書,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板書。在授課中,有適量的板書,能強化知識點和難點,暗示學生做好筆記。通過書寫板書,控制講課節奏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基礎和快慢,反饋學生信息。同時也體現任課教師教學特色。 以上幾點,是我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所得,要上好一節歷史課,還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精益求精

6.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上好一堂歷史課,首先要把握好歷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其次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最後,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由於學生基礎不一,教材撐握的深度應有分寸。否則是對牛彈琴。顯然這里所說的挖掘教材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關鍵是不要做夾生飯。應做到深淺適宜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
二、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
抓好調動學生的廣度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試教育只注意調動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實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的好壞關鍵要看調動學生的廣度,要使每個學生都處在積極的學習之中。從目前情況看,課堂上滿堂灌,唱獨角戲的現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仍覺束手無策,在課堂上仍看幾個尖子。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的,老是那麼幾個人,對大多數學生從不過問。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活動脫節。有些學生即使想主動學習,也因教學目標過高和方法不對胃口,只是騰雲駕霧,一堂課下來,不知所雲,收獲甚微。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各類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個合格的教師。
三、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練結合是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抓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是落實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課就做到訓練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這樣效果就會必然好。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完全沒有課堂訓練的課很少發現。主要是課堂訓練的密度不足,主導和主體一頭重一頭輕。在多數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講的多,練的少,重灌輸,輕引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器。
一堂課應該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講、想、練三者不可偏廢,教師講給學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學生要吸收,消化,讓學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這里是就教學藝術給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學藝術的度就是捉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學藝術差,效果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魅力就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只是乾巴巴地把角本讀給人聽,印象一般不會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現,就會給人終身難忘的深刻的印象。
總之,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完整的評價標准,也不失為課堂教學所必須考慮的四個方面。它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你若能達到這一點,你的歷史課堂教學更會錦上添花。

7. 如何在15分鍾備好一節歷史課

首先打好基礎,把初中歷史課本吃透,保證准確第一,然後按照常規列出備課提綱,列出知識點,按照一個清晰的思路,如時間或者事件的先後順序,把前因後果講清楚。15分鍾時間有限一定不要填的太滿,要調理清晰,語言連貫,簡明扼要。自己先多試驗幾次,讓朋友給你安排抽簽,給你卡好時間,你多做幾次,讓大家提意見,只要內容不出錯,講課清晰,有條不紊,15分鍾很好過關的。

8. 如何備好歷史課

一是,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要做到非常熟悉清楚,做到胸有成竹。要多舉實例進行講解,如果能夠多講歷史故事,並適當結合當前實際,學生會有興趣;二是,注意講課方法。例子要信口就來,能夠象講故事那樣授課。適合學生聽課的口味,學生就愛聽。切忌來不來就是,一條二條三條,大家要記住要背熟,乾巴巴,干癟癟,學生反感,不愛聽。同時注意互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備好一節歷史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