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寫教會歷史的感想

如何寫教會歷史的感想

發布時間:2022-04-23 13:37:46

Ⅰ 大學生學習近代歷史的心得體會

走進歷史之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學好歷史,並非朝夕之功。歷史是一門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往往記住後不久便會遺忘。其實,要學好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如中國近現代史要注重理解,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一脈相承的。應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對於歷史的學習,其實是極有趣的,我個人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興趣是動力的源泉 對於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提升。首先,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歷史,歷史事件和我們息息相關。如:我們比較關注中日關系,聯系日本教科書改編問題、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等問題,自然會產生追根溯源的想法,通過查閱了解古代中日友好往來,掌握近代中日間戰爭,聯系現代中日政冷經熱現象,定能鞏固書本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用處。歷史可訓練思考及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勵志,進可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就是歷史學家。要努力學好此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見識上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萬丈高樓平地起 歷史基礎知識分為:史實性基礎知識和理論性基礎知識,通過事件、人物、制度和生產力發展、變更,階級斗爭狀況、社會制度改變等循著特點學習,進一步窺見生動活潑的歷史畫卷的奧秘,吸收豐富文化營養。 注重分析歷史背景(動機、條件、原因)、歷史原因(內因、外因、現實原因、必然原因或偶然原因、直接原因或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或一般原因、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歷史經過(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級、事件、著作、制度、文件)、歷史影響(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打好基礎是關鍵,一要加強史實記憶、概念掌握;二要形成歷史線索和知識結構;三要把握階段特徵。細心認真、勤思考,打牢基礎,則定能學好。 三、對現在和未來,方法比事實更重要 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一定要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一味依賴老師,應在老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長,為已所用。其次,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了好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好的習慣包括預習習慣、上課及復習習慣。閱讀新課內容,了解重難點,把疑難記於本上,為上課作準備,並用筆在書上圈、點、勾、畫、批等。課上發表自己意見,把自學心得與老師講解對照比較,加深認識,提高自學能力。根據自製復習計劃,對知識系統梳理,查漏補缺,達到全面掌握。 學習課本應注意:一要逐段寫小標題;二要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三要找出教材內在聯系;四要總結基本觀點;五要找出必記內容並記牢;六要對教材作出評價。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大膽質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體驗歷史要記住:「衣帶漸寬張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進者行之驗,行者進之事。……地有運行無有不無。」只要你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及時總結,就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傲視群雄。 歷史總結天空去還掛著,窗外的麻雀依然在電線桿上鬧著而屋裡的同學們卻個個換了面孔,每個人都充滿了鬥志,都有著為國家效力的一腔熱血。 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教會我們,教會我們不所欺侮,教會我們奮發向上。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提醒我們該是時候醒來了。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給予我們,給予我們一顆聰明的大腦,給予我們後者不忘前人之鑒的教訓。 對於歷史,我明白了,只要用功,就能學好。當我備課的時候,通過去尋找知識,去總結,在不經意之間,我竟將它刻骨銘心。而我在沒備課而去聽別人講的時候,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被動,才知道老師的用意,而的歷史的基礎不好,所以我應持之以恆。我想不久,我會感到自己在歷史方面會大有進步的。

Ⅱ 對歷史的感悟

唐太宗曾說過一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可見歷史這個東西還是相當重要的。然而當代人對於歷史的認知程度卻實在是不容樂觀,當然這也有一些原因,目前的古裝影視作品泛濫就是這其中的一個,什麼東西一到了批量生產那質量就很難保證了,目前的這些所謂的古裝劇大多都先是根據歷史上的一些小事捕風捉影,緊接著就是胡編亂造,不管是鹽罐子還是醋壇子都倒進去一起攪和,再添點戰爭場面和幾段兒女情長,剩下的就是砸錢請腕兒了,不過還別說就這樣整出來的片子也還照樣成為各年齡階段的朋友們閑談時的最佳話題,而且也不管它片頭有沒有什麼「本劇純屬虛構」的字樣,就直接把劇情納入了自己那本來就沒啥的歷史知識中,留著日後拿出來向別人炫耀,你說這能不令史學家們寒心嗎?
然而更傷心的還大有人在,那就是歷史人物,不過在這方面的糾紛倒也不多——他們總不能向老天爺請半天假還陽來打名譽官司吧?那些把壞的說成好了的暫且不說,沒準是他們後代積了些陰德,但那些把好的說成壞了的咱就不能不提了,像幾年前《倚天屠龍記》播出後可就很少有不罵陳友諒的了,可事實呢?陳友諒和張世誠一樣帶頭抗元,是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只是後來都敗在了朱元璋手裡,沒落得善始善終,但經過金大俠的江湖筆那麼一加工成了另一副嘴臉還被當代人信以為真——那就有問題了。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武俠,所以金大俠在歷史方面的影響力較某個人還差一些,這個人就是羅貫中。說起羅貫中就不得不去提「三國」,不錯《三國演義》是一部好小說,本人也十分喜愛,但歷史小說也很難避免與史實有一定出入,在這一點「三國」也不例外,其中冤枉最大的就要當屬周瑜了,這位江東名將在這部小說里無非是成了提高諸葛亮身價的籌碼,最後還被他活活氣死,但事實真就如此嗎?我們來分析一下,先比對一下兩個人的基本狀況:身高,都一米八幾的個,可謂平分秋色;長相,諸葛亮雖然不醜但周瑜可是當時公認的偶像派帥哥;年齡,諸葛亮富有青春活力而周瑜則盡顯成熟之美;再比老婆,阿彥醜女和絕色小喬似乎沒有什麼可比性;接下來就是權力、地位了,他倆一個是國防部長,手握重兵,一個是空頭參謀,沒有實權……這上下一掰算我真不知道他諸葛亮有什麼魔力能氣死周瑜,順便說一下這里關於小喬的身世也有待推敲,小說里她是東漢太尉喬玄之女,而這個喬太尉死於公元183年享年75歲,小喬則是在公元198年被周瑜娶回家,當時周瑜有24歲,如果喬太尉能活到那時也有90歲了,那小喬到底有多大?他美周郎總不至於也搞姐弟戀娶回來一個30多歲的婆姨八?好,就算小喬當時有30多歲那她也不可能是喬玄的女兒,起碼我不認為他有這個能力。
如果說這些問題出現在文學作品上還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在正史上出現的錯誤似乎就不可原諒了,怎麼正史上也有錯誤?當然有!拿破崙就說過:「歷史不過是勝利者捏造的謊言。」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贏王敗寇的道理誰都知道,失敗者別說是去糾正孰是孰非了,能保住身家性命就不錯了,就這樣才出現了皇帝出生時的那些不著邊際的祥瑞景象……
可見要想真正了解歷史還要好好研究啊。

Ⅲ 怎樣寫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及教學建議

我覺得歷史比較適合男老師教,反正我小學到初中到高中都是男老師,他們對歷史有著更深層的理解,所以能把課講的生動而有氣勢,不像一些高中女教師純粹為了進度和考試而死命讓學生背和默,對那些不愛學習和記憶的人來說是福音,而在熱愛歷史的人眼中就是褻瀆,抹殺了我們發表見解,抒發感想的空間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該嚴肅而認真地看待歷史這門科,如果純粹的應付學科檢測而死記硬背那就跟政治差不多了,為什麼選文科的時候還要把它放在政治前面呢 好了,說了一大通,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熱愛歷史,根本不用怕歷史考試,閉著眼也能過關,把這當作你的愛好,生活的積累和老師的點播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使我們進步,成熟,歷史的跨度最終將會影響你思考的深度,作為炎黃子孫都要擔負復興國家的歷史重任!

Ⅳ 關於歷史故事的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還是歷史故事啊,嗯......
應該有個獨特的開頭,比如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
這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要有精華在裡面,但不要過度用好詞好句,使文章死板生硬。
首先要講清楚故事的背景和內容,讀後感一類的文章,不分故事內容的,所以,讀後感結 構都差不多。故事內容可以簡略帶過。
下面就是感受,可以以排比句的詩歌形式,那是抒情的類型;還可以以短文的形式,簡單介紹故事給你的啟迪,或是人物的特點。
結尾,也要有內涵,有內涵的結尾會給你的文章升華。結尾不能一帶而過,可以用排比,或者是提倡的形式呈現。
就這么簡單,再加上自己獨特的思想,就OK

Ⅳ 怎樣寫歷史讀後感

首先要先了解這段歷史,通過裡面的人物以及故事進行理解,得到有價值的觀點,進行論述
舉個例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Ⅵ 學習《歷史》的歷史心得怎麼寫啊

從你學習的感受、收獲、對你的觸動等等方面認真寫。比如歷史學習可以給人提供借鑒,給人哪些啟發,對人有何教育意義,都可以用發自內心的感受來寫。

Ⅶ 《歷史學習有感》怎麼寫要求是:為何學歷史,怎樣學好歷史。。。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1)
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2)
使自己具備最起碼的思維品質
美國課標:「教師通過歷史敘述培養兒童的批判性、分析性思考時,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逐漸增強他們智力方面的獨立性,並力圖克服如下缺點:等教師給出提示;尋求唯一的『正確答案』;毫無疑義地把書本上的話當作權威和真實的情況。」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課標:「課程中,形成偏見的另一種形式是只從占統治地位的團體的觀點來陳述知識,而不考慮其他團體——通常是非掌權者的觀點。如果這種偏見出現的話,學生可能認為:看待歷史人物、問題與事件只有一種方式,從而不能欣賞大多數團體所持觀點的多樣性特徵。通過歷史研究,清晰地說明歷史上各種邊際組織的觀點,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受益。它有助於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技能,有助於他們質疑『中性』『客觀』性知識所隱含的價值觀。」
美國:「歷史學習能夠訓練學生去察覺各種偏見、權衡資料、評價各種觀點,從而使他們能夠做出明智、獨立的決定,發現黨派宣傳家對歷史的欺騙性的解釋,區分和分析奇聞軼事。」
澳國新州:「通過對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的批評性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進行流利的交流,是當今世界最看重的能力。」
歷史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不盲從,有獨立見解。
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去找唯一的正確答案、一個基本史實、一種權威性解釋」。
學什麼?
傳統觀點認為「教科書就是歷史」,其實不然。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歷史教科書具有較強主觀性,它絕不等同於真實的歷史。文本歷史與宏觀歷史有一定的偏差。單純依靠教科書展開的師生教學活動不但無法實現教育目的,而且會束縛學生的思考,會使學生誤以為歷史就是教科書上描述的那些事情,誤以為歷史教科書中的結論就是對歷史的科學評論。
教科書只是一種提供給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普通資料,學生可以「挑戰歷史教科書中的解釋」。在一些西方國家的「課標」中,下面這些歷史資料的重要性並不亞於教科書,如:歷史文獻、歷史小說、考古文物、歷史遺址、人工製作、家庭照片、歷史繪畫、寓言神話、報紙信件、日誌日記、演說稿、口述史等。
怎麼學?
第一,收集歷史資料要注意全面性與差異性。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收集不同認識、不同觀點的歷史資料。當然也不能丟掉「精選」的原則。
第二,對搜集到的歷史資料進行鑒別,並提出各種問題,尤其是其中互有出入或對立沖突的歷史敘述,並做出合理分析評價。如:是誰,在什麼地點,以什麼方式製造了這件歷史資料,製造者要說明什麼問題,反映了製造者的何種觀點與意圖,這些資料的可信度如何,是否有內容的遺漏,是否反映了製造者的某種偏見。必須避免「只從今天的形式和價值觀來裁判過去」;了解「不同視角的觀點各有什麼證據、解釋,為什麼不同的史學家會有不同的視角」。
第三,運用搜集的歷史資料,構建合理的歷史解釋,通過口述、演講、海報、展覽、PPT、文章等方式,進行交流展示。
歷史教育就是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固然是十分有道理,但是歷史教育還是有專業知識存在的價值。基幹知識與思維能力是一個核桃的兩半,缺一不可,任何方面的過於強調,都會使教育行為偏離了它該在的位置。

Ⅷ 學習了歷史後對歷史的感受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
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
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
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
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Ⅸ 歷史感想作文怎麼寫

今天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很是感慨,雖然以往也曾有此種感慨,但一直沒有把這種感慨行諸文字,現在覺得有必要寫一些文字來表述我的感想。

有些人對現實的分析往往是依據錯誤的經驗和理論,而這種經驗和理論往往是依據錯誤的歷史觀和史料作出的。要了解現實,就必須了解歷史,然而歷史並不是想我們理解的那樣: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有絕對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是相對(當然不能落入絕對的相對主義的陷阱)。歷史是三極體系的,歷史真實,認識主體(即探索歷史的人),中介(就是歷史資料,歷史遺產),對於歷史真實,由於人類局限性和物質條件的局限性,是不可能重構真正的歷史真實的;而作為歷史的認識主體的人,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利益驅使或者是偏見;而作為人們認識歷史的中介的歷史資料,也可能收集不全,真實性較差。我們能夠說,在這樣的一種無法改變的條件下,我們現在了解的歷史就是真正歷史嗎?在中國,歷史成為一種工具,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然,歷史虛無主義也是錯誤的,歷史的真實的真實性是相對的,但如果把相對的真實當作絕對的真實當作判斷歷史發展進程的依據,將會得到一個荒謬的結論!既然重構的歷史只能是相對的,有局限性的的真實,那麼這樣的歷史真實是否仍然是真實的?就象真理一樣,我們所能了解或達到的真理也是有條件的真理,而這種真理是否仍然是真理?其實,即使是有條件的真理仍然是真理,因為我們沒找到無條件的絕對真理。

有的歷史往往是根據一個預設的真理來進行進行編輯的,就是說,這些歷史不是歷史的真相,而是一種觀念,價值取向的附庸;這些歷史陳述的可能都是真實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夠說,這就是歷史!因為歷史是不可能重現的,即使是真實的事實,也只是整個歷史的一部分。有一位歷史學者說過,歷史只是記載那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實。而那些我們認為沒有價值的事實,往往是不會記錄下來,而是以實體的形式流傳下來,或者是其他方式,在歷史研究中,學者總是避免受到現存的思想的約束來研究歷史,以便盡可能地反映歷史。部分的真實代替歷史的整個真實,也是是一種最為卑鄙的篡改歷史的手段。我們在生活往往受騙卻不知道,我們是被那些說真話的騙子騙了。雖然騙子說的都是真的,但騙子是用真實來創造一個虛假的事實(這比那些滿口都是謊言的騙子,或者是以九句真話來掩護一句謊言的騙子要高明多了)。我們對日本與中國的歷史了解大體上沒有太多的歪曲,但有太多的掩飾,如果比較一下中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系,再看看蒙元,滿清屠殺漢人的歷史,你就明白了。同樣不可原諒的罪惡,我們對日本的罪惡很了解,而對俄羅斯呢?

我也是歷史的初學者,對歷史的真正了解也不是很多,也曾經走過一些彎路。我以往喜歡看一些歷史傳記,戰爭紀錄等,我不喜歡人物傳記,歷史小說,因為我認為這不真實。但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和那些喜歡看人物傳記,歷史小說的人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果對歷史僅僅是一般的興趣,把歷史作為一種知識,作為一種文化消遣,看人物傳記,歷史小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對歷史很執著,把歷史作為一門職業,或者借鑒歷史,或者是在歷史中尊求歷史的歸宿感,僅僅看一些歷史資料時不夠的,還需要從歷史理論入手,進行專業的歷史學習。把不要以為看基本歷史傳記,人物傳記,歷史記錄,就以為了解歷史了,要學習歷史,還是從理論上入手,而這些理論的依據往往可以上升到哲學,而哲學的依據往往與一個人的信仰有關。我以前也是任憑自己的興趣,找一些歷史書籍看,完全不知道歷史的目的,本質。後來接觸到的資料和思想多了,原來的知識和思想的正確性受到自己懷疑,因為原來的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根本經不起專業的歷史理論,哲學理論的質疑。

在對歷史的學習中,我和許多學習歷史的人深切體會到,歷史是一門求真的學科,真實是歷史的生命線,是歷史的靈魂。沒有真實,歷史就淪為普通的藝術(在歐洲,在歷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歷史是一門修辭學)。為了真實,史官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春秋戰國,魯國曾發生過多起弒君的事件,孔子卻不敢直書,且美其名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而同樣是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史官和他的兩各弟弟因為忠實紀錄而被殺。要維護歷史的靈魂,代價是高昂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情願作出這種犧牲,因為能夠這樣的人做只有為了一個理由「信仰」!所以,歷史的靈魂往往是粘著灰塵的。我們不能把蒙灰的歷史當作真實的歷史,必須靠我們知識和才華,方法和努力,撫去歷史的塵灰。使得歷史蒙灰的不僅是強權的干涉,而時代與觀念的干涉更為可怕與隱蔽,歷史的記錄者與評論者個人的素質修養與喜好偏見也是重要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教會歷史的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