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秦惠文後與宣太後歷史上關系如何

秦惠文後與宣太後歷史上關系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23 16:08:30

Ⅰ 秦宣太後是誰

【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後羋八子】 塔蘇士 1位粉絲 1樓這個女人殊不簡單。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統治秦國三十六年。雖然最後被兒子奪回了權力——瞧,三十六年的時間,足夠她兒子變成小老頭兒啦!要不是該兒子眼看青春不再,唯恐自己挺不過老娘,沒准還沒有奪權的勇氣。
但是雖然被奪了權,這位楚國MM仍然虎老威風在,照樣在王宮里豢養男寵,臨了還想把心愛的「二爺」帶去陰間殉葬,兒子連個屁都不敢放。

一、權力向來青睞膽大敢乾的人,羋八子終於翻了身,並且成為了堂堂的秦國宣太後,她的兒子嬴稷也成為了秦昭王

羋姓,乃是楚王國的國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給丈夫秦惠文王後得到的封號。
這個「八子」的封號位次比較低。一說大家就能明白——秦國後宮分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後來漢朝也沿用了這套制度,並把八子等同於男性官員中的「中更」一級,比五大夫還高兩級,等於侯爵——可見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實很高,足以讓找不著晉升之階的男人後悔投胎有誤。

這位「羋八子」在老公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地位並不高,也談不上多麼得寵,至於說她生下了三個兒子,那也很有可能是誤打誤撞的成果。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確實還是比較得老公喜歡的(以她的性格,這種可能更大),所以招得惠文王嫡妻秦惠文後醋勁大發,想盡辦法要收拾羋八子。以至於老公一死,秦惠文後就和繼位的兒子秦武王合謀,將羋八子的心肝寶貝兒子嬴稷,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

眼看羋八子母子倆的人生將要黯淡收場,事情卻來了個大轉彎,使得他們其後的人生充滿陽光。
關鍵問題出在繼位的秦武王身上。這個年青人性子莽撞,不但自己不具備為王的素質,母親也不善於調教他。
你說一個堂堂的國王,干點啥不好,偏偏喜歡跟人比力氣大。當然秦人尚武,但是這位秦武王未免太過於發揚光大,不但每天親近力士莽夫,把他們一個個地封成大官,而且還要他們較勁兒。
得到大官職位的力士有任鄙、烏獲、孟說等人,最後闖下大禍要了秦武王老命的也就是這位孟說。

這年八月,秦武王帶著大隊人馬外出,想要打整個中原天下的主意。到了地頭之後他可能多喝了兩杯米酒,決定來一點餐後消食運動,在孟說的倡儀下,決定為了向敵手炫示秦國武力,來個比賽舉鼎。
後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的下場凄慘,秦武王「力舉鼎兮」的下場更是慘得立桿見影——青銅大鼎是那麼好舉的么?但是醉人說痴話,在大王眼裡,就沒有自己辦不到的事。

不幸的是,秦武王的對手並非善類,將鼎給偷換了,於是一舉之下,大鼎壓下,秦武王的脛骨立即被砸斷,幾天之後一命歸西。

憤怒無處發泄的秦惠文後為兒子報仇,把酒後闖下滔天大禍的孟說滅族。——為酗酒,孟說付出的代價,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揀回秦武王的性命,好啦,秦武王就這么報銷了。他年紀很輕,還沒能和後宮妻妾生出兒女來,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們之一繼位了。

秦武王因為舉鼎送命的這年,正是公元前三零七年。
這時,在燕國為質的贏稷被燕趙兩國嚴密保護送回了秦國——可別以為燕趙兩國安的什麼好心,他們只想惹得秦國內亂而已。
當然,暫時來講,燕趙兩國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在秦國任職,這時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後撐腰的燕趙兩國一起,擁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為王。
秦惠文王的兒子眾多,惠文後和短命鬼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後婆媳倆則共謀,要擁立公子壯為王。
秦國登時內亂起來。這大概也正中了燕趙兩國的下懷。

經過長達三年史稱「季君之亂」的王位爭奪戰,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後勝出,由於秦宣太後在助子奪位的過程中,明智地創立了將軍一職並由魏冉擔任,她對親黨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報,嬴稷托母親和舅舅的洪福,成為新一任秦王。
而倒霉的公子壯、惠文後,以及其它的惠文王王子們,都被魏冉殺得乾乾凈凈,武王後也被趕回了娘家魏國,真是倒霉。——本來按照嫡長之分,怎麼說也輪不著羋八子這個小小姬妾坐大呀,可是權力向來青睞膽大敢乾的人,所以她終於翻了身,並且成為了堂堂的秦國宣太後,她的兒子嬴稷也成為了秦昭王。

從為子奪位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後不是一個「弱質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視女人的眼光來看她,必將自嘗苦果。

2007-3-28 22:34 回復 塔蘇士 1位粉絲 2樓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個三十歲上下的成熟美婦人一躍成為封建社會里後妃掌政的鼻祖

秦國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時期之一,就是宣太後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說是四十一年的)。

現在,這個三十歲上下的成熟美婦人當上了秦國太後,稱「宣太後」。為了鞏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聯姻——也就是為自己的兒子迎娶楚王國的公主為王後,同時也將秦女嫁與了楚國。
與此同時,執掌了大權的宣太後開始任用自己的親信。
不用說,親信都是宣太後的娘家人。
在楚懷王的推薦下,宣太後讓自己母親的族人向壽擔任秦國的宰相。(從這項推薦來看,羋八子的母親應該是姓向的)。
同時為相並控制兵權的,還有力保外甥為王居功至偉的魏冉,他被封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鄧縣),後來又加上陶邑(山東定陶)——這是宣太後的異父弟弟。還有一位宣太後的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封地先是陝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變成了河南密縣。
至於宣太後的另兩個兒子,當然更是要封。公子市封為涇陽君,封地在今陝西涇陽,後來又換了一塊封地是宛(河南南陽);公子悝封為高陵君,封地在陝西高陵,後來又換封地為鄧(河南郾城)。

從這「四貴」的封地增加可以看得出來,宣太後專權時期,為秦國擴張了多少地盤。
穰、宛、鄧三地,是公元前三○一年和前二九一年分別從韓國攻戰得來的,而新城則是公元前三○○年從楚國掠來的。山東定陶更不用說,本來是齊國的。

當然從秦昭王本人的角度來說,母親和舅舅們把持朝政,沒有把自己看在眼裡,滋味確實不好受,但是從秦國一國的角度來看,宣太後魏冉姐弟,卻是立下了大功的。
——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發掘出的「人材」。這位降世的殺星,幾乎為秦國屠盡了趙國的男人。當長平一戰結束之後,趙國君臣肯定為自己當年護送贏稷歸國並幫助魏冉宣太後奪權的舉動,而悔青了腸子。

三、宣太後對中國語言寶庫的貢獻,——促成中國歷史上最機智、最有趣的成語典故——雞鳴狗盜的誕生

話說這一年,齊國國相孟嘗君不知何故,教秦昭王給仰慕上了,於是派涇陽君到齊國去,以此君換彼君,要齊國把孟嘗君送給秦國為相。
借齊王十個膽子,也不敢收下這位在秦國橫著走路的涇陽君。於是將涇陽君好生招待了一番,讓孟嘗君跟著涇陽君一起到秦國去。
一路之上,一向以好士聞名的孟嘗君有心結納,和涇陽君成了要好朋友。
來到秦國,昭王一見孟嘗君,頓時覺名符其實,要命他為首相。這樣一來,原來的首相就紅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說孟嘗君身為齊國人而為秦相,定要不利於秦國,而且象他這樣的人材如果放回齊國,也會助齊國與秦做對。
昭王覺得很有道理,不但閉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嘗君軟禁了起來。

前面已經說過,涇陽君與孟嘗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圖,便把真實情形告訴了孟嘗君。
孟嘗君魂飛魄散,連忙托涇陽君去昭王寵妾燕姬處為自己說情。
燕姬看在涇陽君的面子上,答應為孟嘗君說情,但是要求孟嘗君以白狐裘為報答。
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有一件,孟嘗君一到秦國,就已經送給昭王做見面禮了,這時如何拿得出第二件?
正在愁苦之際,孟嘗君三千賓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宮內庫盜裘。
這位下客學著狗叫,迷惑了守庫人,果然將白狐裘盜回。
孟嘗君大喜過望,連忙請涇陽君拿著去賄賂燕姬。
果然枕頭風強過龍卷風,燕姬趁著陪昭王喝酒的機會,四兩撥千斤,哄得老公同意放孟嘗君歸國了。
第二天,孟嘗君拿到了通行證,立即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謂分秒必爭,因唯恐事情有變,他還讓座下賓客把文書上自己的姓名給改了(見於史籍的造假證第一人)。

趕到函谷關出秦境的時候,已是半夜,照規矩是要清早雞鳴之時才能開關放行的。孟嘗君恨不得身上長翅飛將出去,急得在關下團團亂轉。
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頸高吭,學起了雞打鳴的聲音。
一鳴之下,頓時關里關外的公雞都跟著鳴個不停。睡得暈頭轉向的衛兵分不清東西南北,以為天快亮了,立即開門放行。
孟嘗君立刻腳底抹油,帶著人馬逃出了秦國。
果然,孟嘗君一行剛走,反悔的秦王就已經派了追兵而來。

追兵和守兵一齊在關下等到天色大亮,也沒見孟嘗君的車隊出現。互相一問形貌,才知道半夜裡出關的正是用了假證件的孟嘗君。
到了冬天,下客盜裘之事也被昭王發現了。
被氣得直瞪眼的秦昭王這時不得不認輸,嘆道:「孟嘗君手下能人輩出,就連雞鳴狗盜之輩都齊全,難怪他能有那樣神出鬼沒的本領。」

這就是「雞鳴狗盜」一詞的來由。
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孟嘗君手下竟有三千個幫,那該是什麼樣的水準?
2007-3-28 22:36 回復 塔蘇士 1位粉絲 4樓六、范雎先生出場,宣太後悄然引退

當然,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專權時間久了,宣太後的弟弟們就開始尾大不掉,把「國家」看成是「家國」了。
尤其是穰侯魏冉。
這位魏冉先生,其實倒真是一員英雄好漢,攻城掠地一向身先士卒。屢屢帶兵作戰,立下赫赫戰功。
但是掌權帶兵的時間久了,魏冉變得目空一切。不但在朝堂之上打擊異己,還把國家當成他的錢庫。比如說,他把秦國征戰得來的土地:陶邑、剛邑、壽邑都劃到了自己的封地之中。這其間陶邑乃是當時最富庶的地方,而剛壽二地則是魏冉作為心目中保障陶邑安全的緩沖區,而無辜被攻下的。——足見一個人的私慾要小老百姓付出多大的代價。

魏冉等「四貴」在秦國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了三十多年後,一個名叫范雎的人,從魏國狼狽投奔秦國而來。
這位范雎先生在來秦國之前,晦氣星照命,由於出使齊國時,得罪了正牌使者須賈,被一狀告到魏相魏齊那裡。結果被痛打一頓,結果打昏死過去,被當死屍丟進茅房,然後又被一個小吏一泡尿澆醒。
虧得這一泡尿澆下,范雎恢復了神志,就哀求這小吏救自己的命。
小吏大概覺得尿到別人頭上過意不去,就向魏齊說:「死人在茅廁里礙手礙腳,不如把那具死屍從茅廁拖出,丟到野外去吧。」
魏齊就吩咐這小吏照辦。
范雎這才逃出生天。這時他已被打得腿折肋斷牙齒脫,好不容易才爬回家。挨了這一場狠抽,他從此裝死,以張祿的名義生活下來。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晦氣的范某人,卻是將要終結秦國穰侯魏冉錦綉生涯的人物。
老天的安排就是這樣莫測,往往會把大人物的人生交待在不起眼的角色身上。

公元前271年,該范雎發市大吉的機會到了:這年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國,來到了魏都。
范雎的摯友鄭安平,當初曾經救助范雎,深知范雎留在魏國的危險性之大。此時鄭安平聽說秦使來到,認為這是范雎的好機會,便應聘做館驛的僕役,找機會接近王稽。
鄭安平果然得到了機會,向王稽推薦「賢士張祿」。
趁著夜色,鄭安平將范雎悄悄帶進館驛,王稽面見之下,頓時對范雎的才識膽氣十分佩服,於是訂下計策,悄悄地將范鄭二人都帶回了秦國。
從此後,范雎不但逃出生天,而且從此踏上青雲路。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人沒有幫手是不行的,誠哉斯言!)

范雎到秦國之後,苦等了兩年,終於等到合適的時候,製造機會使秦昭王單獨召見了自己——確實有兩道板斧。
在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之後,范雎拋出了他的第二招,向昭王上了一道奏章,建議他改「近交遠攻」為「遠交近攻」,即:改睦鄰友好為與遠邦交好,而首先攻克鄰國,既鞏固實力,又逐步推近,最後達到攻克遠邦、甚至一統天下的目的。——范雎的軍事遠見固然是高,但是教乖了秦國來滅自己的國家,未免太不成話。

秦昭王對這項戰略十分推崇,立即拜范雎為客卿,並且將這一戰略視做秦國的國策。

果然「遠交近攻」其效如神,秦國國勢越發強盛。秦昭王此時已視范雎為神人,進一步在內政上也事事詢問他的意見。
范雎便再一次提出「強干弱枝」的觀點,要求秦國削弱諸侯列貴的權勢,鞏固中央集權。並向秦昭王進言道:「臣居山東時,聞齊只有孟嘗君,不聞有齊王;聞秦有太後穰侯,而不聞有秦王。……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今穰侯內仗太後之勢,外竊大王之重,用兵則諸侯震恐,解甲則列國感恩,廣置耳目,布王左右,恐千歲萬歲後,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

秦昭王一聽,頓時如醍醐灌頂,醒悟過來。於是,他總算爭氣起來,以年老孝養為由,讓母親宣太後歸居宮中,不再過問政事。免去了穰侯魏冉的相位,將他厚加賞賜,送回了封邑,將相位轉而授予了范雎。而另外一舅二弟的「三貴」也一樣辦理。(公子市最為命苦,由於當年曾有兄終弟及的說法,他被老哥派去魏國為質,隨後在這個范雎先生的故鄉遇刺身亡。)

雖然出於政治因素才退休,但是宣太後這時也確實老了。假定她三十歲成為太後,這時也已掌權四十一年,至少也七十齣頭了。而且經常患病,所以回到宮宇中頤養天年,也是不錯的選擇。
2007-3-28 22:37 回復 塔蘇士 1位粉絲 5樓七、人生的最後一個小插曲——「為我葬,必以魏子殉。」

回到後宮的宣太後,雖然不再過問朝政,但是仍然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
她在朝堂掌政的時候,曾有過許多的情夫,而最後一位,也是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魏丑夫——這個名字聽著有點怪。因為既能當上太後的「甜心」,肯定是帥哥一名,怎麼會是「丑夫」?想來這個名字是當年爹媽看兒子長得太漂亮了,為了好養活而起的賤名,大意是反其道而行之,跟「阿貓」「阿狗」差不多吧。

現在太後歸入後宮,魏丑夫當然也隨侍在側。

秦昭王四十二年,七十多歲的宣太後病倒了。
老太太躺在病床上,自知時日無多,想著心愛的小情郎,覺得意猶未盡,很有點不甘心的意思。
想來想去,於是宣太後傳下懿旨——「為我葬,必以魏子殉。」——將來安葬我的時候,一定要讓魏公子殉葬。

魏丑夫眼見得宣太後出了這么個主意,不禁慄慄股戰,萬萬想不到居然會有這等事,憂愁得坐卧不寧。
大臣庸芮聽說此事,便向魏丑夫拍胸保證能讓他逃過一劫。
於是庸芮便去求見太後,一番「您老一定健康長壽」的例牌慰問之後,切入正題:「聽說您要讓魏公子為您殉葬?如果人死後無知,那麼您豈不是白白犧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後有知,那麼先王(秦惠文王)這幾十年來,在地底下怒火已經積得夠多的了,太後您去了陰世,補過還來不及,哪還有機會跟魏丑夫尋歡作樂?萬一讓先大王看見了這個小白臉,豈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煩來?先大王可更是要大打出手啦!」
宣太後一想,確實有道理啊,不禁把考慮小白臉的心思,轉而放在自己身後安全考慮方面。於是應道:「善!你說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說的辦。」
於是,這才打消了把小情郎帶去黃泉的主意。

秦昭王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後終於去和死鬼老公碰頭了,至於秦惠文王和她廝見之後,是不是對四十幾年的綠帽子清算了帳目,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就算他有這個心,恐怕也干不過這個四十二年來見多識廣的羋八子啦。

宣太後下葬在芷陽酈山。據說,秦昭王孝心可嘉,為母親造了大批真人大小的泥俑,搞了一個大型車馬隊伍,為母親陪葬——是不是考慮到死鬼爹可能要跟老娘算帳,特意給宣太後帶去的幫手?
有這一批打手跟著,想來秦惠文王面對宣太後,最多也只能有干吹鬍子白瞪眼的招了。

Ⅱ 嬴稷回歸秦國後,秦惠文後有什麼反應

秦惠文後,在《羋月傳》裡面叫羋姝,是楚國的公主,而且是楚威王的嫡公主,地位身份都非常高貴,羋月只是庶出,也只是陪嫁。

而在《史記》中,秦惠文後,並不是楚國人,而是魏國人。她和羋月之間,其實沒有那麼多交集。因為她地位崇高,是王後,而羋月只是八子,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對手。

總結:歷史只會比電視劇更加殘酷。

宣太後羋八子是一個非常狠毒的人,她幫助兒子登基以後,殺掉秦惠文後,簡直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秦惠文後活到了秦武王去世以後,那麼她應該就是被羋八子給害死的。此後宣太後執掌朝政41年之久,秦昭襄王活到了60歲,這才強行奪取權力,從而親政,換一般人早就掛了。

宣太後為了消滅義渠國,甚至不惜與義渠國王有私情,還生下了兩個兒子。此後她誘因義渠王入朝,隨後將其殺害,又將親生的兩個兒子也都一並殺掉,從而滅亡的義渠國。

Ⅲ 揭秘歷史上的惠文後和宣太後竟是親姐妹嗎

對於宣太後,除了與羋八子這個名字有關的那一段不好說之外,其它似乎沒啥難說。到了秦庭,成為秦國一位公子的女人,她的幸運與不幸,可能從此就開始了。宣太後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兒子,最後成為一代秦王,也把自己送上了太後的位置,不是幸運又能是什麼?
她之所以會這么幸運,全因為她有一個異父弟,還有一個同父弟。這是怎麼回事呀?異父弟是怎麼回事?同父弟又是怎麼回事?想想不難明白吧?這話說得很別扭,應該現有同父弟,然後再有異父弟?這里邊應該只有兩個父親級別的男人,同父弟應該大於異父弟?常理應該這樣,是吧?
這里之所以先說異父弟,因為這個異父弟太厲害了,已經成為朝中重臣了,而且先後事奉兩位君主,相互之間的提攜不用多說了吧?不管是姐姐照顧弟弟,還是弟弟幫助姐姐,都是應該的吧?這個異父弟叫魏冉,那個同父弟叫羋戎。是他們,幫助他們姐姐的兒子登上了大位,也把他們的姐姐推倒王太後的位置!
和他們一夥的,還有昭襄王的同母弟。這個昭襄王,就是宣太後親兒子,他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叫高陵君,一個叫涇陽君。這都是血緣關系最近的親親呀,包括魏冉,也包括羋戎,都通過羋八子這條血脈緊密聯系起來了。明白何謂血親了吧?什麼「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意思不過如此吧?
宣太後雖然放在這個題目地方最後邊,但說起來還是要先說。宣太後之所以稱為宣太後,就是因為他有個兒子當上了秦王。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仔細回想一下,在他的兒子叫作什麼則或稷的當上秦王之前,所謂的宣太後還是旁門別枝啊,她只是秦惠文王的一個來自楚國的女人而已。
說起秦惠文王,只知道他繼承了秦孝公的大統,殺掉了秦孝公的紅人商鞅,至於他怎麼得到這個楚國女人的,大概與秦孝公或秦惠文王與楚國打交道的時候,因為某種機緣或目的而得到的吧?可能與那個張儀有關系。張儀可把楚國禍害慘了,那個楚懷王被張儀玩的,慘不忍睹啊!
不管怎樣,秦國玩殘了楚國,那個楚懷王還被那個屈原寄予了那麼多的厚望,想想也真令人無以言說呀,不好說是「冷笑話」,但後來人看以往的歷史故事,確很像令人笑不出的「冷笑話」。楚懷王與秦惠文王之間的你來我往,也包括秦女入楚、楚女入秦這樣的事情。所以對羋八子入秦侍奉秦惠文王,應該可以理解吧?
秦惠文王不止羋八子一個女人,還有自己的王後,就是那個惠文後。關於惠文後何以成為惠文後的歷史細節,這里搞不明白了。但這里知道,惠文後為秦惠文王生了一個秦武王,在秦惠文王走入另外一個世界的時候,是秦武王繼承了王位。可惜秦武王繼承王位時間不長,三、四年間就因為一個意外事件而撒手西歸了。
撒手西歸的秦武王,當然有自己的王後,可能還有王後之外的女人,但不管怎樣,都沒有給他生個帶把的兒子。魏武王走了,沒有兒子繼承,這個局面怎麼收拾?還好,有自己的大臣啊——大臣固然有很多,最有權的那位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個人就是魏冉之流。魏冉之流發揮作用的結果,前邊已經說清楚了,是不是?
還有一個人沒有說,這個人就是那個武王後,也就是魏武王的王後,這里娶自魏國的女子,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沒有給魏武王生個帶把的兒子,所以自己的地位雖然身為王後,但在王不幸離開之後,她除了旁觀之外就剩下無可奈何了。還好了,就因為這樣的無可奈何,才有機會返回娘家,是不是?
惠文後就沒有這樣幸運了,雖然她應該在那個羋八子之上,但卻因為既沒有惠文王這個丈夫的依靠又沒有魏武王這個兒子的支持,只能落得個任人宰割的下場了。這樣說也不全對,畢竟還有個你爭我奪的問題,因為不甘心或不服一個楚女的兒子登上大位而密謀或作亂的話,誅之、滅之等不得良死的問題就擺在那裡了。
歷史很殘酷,對男人殘酷,對女人也很殘酷。同樣是女人,不管是王後,還是待王後,誰是誰的盤中餐,誰是誰的案上肉,不好說完全註定,但不管怎樣都是有其特別的緣由的。我們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成為歷史的就是歷史,沒有成為歷史的也會成為歷史,歷史到底會怎樣,還是要走著瞧!

Ⅳ 歷史上真有羋月嗎 與秦國的宣太後什麼關系

在《史記·秦本紀第五》以及《史記·穰侯列傳》中,曾有對羋月的記載:『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後。羋姝的歷史原型是秦惠文後,但是據歷史記載,秦惠文後並非楚國公主,而是秦國大家族的女兒,「羋姓是楚國的國姓,真實的羋月也不是楚國公主,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羋月的母親曾經改嫁,她有兩個弟弟,姓氏不同,一個叫羋戎,一個叫魏冉。《史記·穰侯列傳》中的穰侯指的就是魏冉。」
羋月為什麼被稱「羋八子」?據記載,秦國後宮分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子」是其中地位較低的等級。羋月進入秦後宮,生了三個孩子,但是直到秦惠文王去世時,她也始終位居人下。
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羋八子母子們的命運更是急轉直下。她的一個兒子嬴稷被送到燕國當了人質。羋月又是如何成為太後的呢?趙樹國介紹說,這要從即位的秦武王說起。秦國尚武,而秦武王有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跟人比試力氣。有一次,武王與人玩舉鼎游戲,一個失手大鼎落下壓斷了自己的腿,秦武王就這樣悲催地死了。武王無子,國人迎立質於燕的羋八子之子稷為新一任秦王,是為秦昭王。羋八子則被尊為太後,史稱宣太後。因為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後主政,以國舅魏冉為將軍。自此,羋八子迎來了在秦國呼風喚雨的下半生.

Ⅳ 秦惠文王的妾秦宣太後曾與義渠王私通,後又為何誘殺他於甘泉宮

秦宣太後在兒子登基之後,便與義渠王在一起了,但是最後秦宣太後還是誘殺了義渠王,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維護大秦國的統治。

但是很可惜,雖然義渠王與秦宣太後相伴三十多年,但是畢竟義渠在大秦的北方,一直對大秦都是有威脅的。而且因為義渠王與秦宣太後的這層關系,義渠王便有些肆無忌憚。義渠王當時帶大量的義渠兵將駐守在大秦國都,這些北方少數民族不習慣大秦的文化,更不遵守大秦的秦律,經常惹是生非。所以後期大秦與義渠的矛盾越來越深。最終秦宣太後為了維護大秦的統治,便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徹底解決義渠以絕後患。

Ⅵ 秦惠文後是不是被宣太後給整死了

善終而死
據《史記·穰侯列傳》記載,惠文後在秦武王未死之前便已去世。

政變被殺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庶長壯和大臣、諸侯、公子作亂,叛亂平息後,叛亂者都被誅殺,而惠文後不得善終。
而據《史記索隱》引紀年記載,秦武王死後,秦國內亂,惠文後與公子雍、公子壯都被殺。
《史記索隱》又載:秦武王死後,惠文後支持公子壯僭立,而在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得以繼位,而後誅殺公子壯與惠文後。

憂郁而死
《史記索隱》記載:秦武王死後,惠文後想立公子壯為君,到公子壯被誅殺後,而惠文後憂郁而死。

Ⅶ 秦國惠王後和贏稷的關系是電視里演的那樣嗎

秦惠文後,在《羋月傳》裡面叫羋姝,是楚國的公主,而且是楚威王的嫡公主,地位身份都非常高貴,羋月只是庶出,也只是陪嫁。

而在《史記》中,秦惠文後,並不是楚國人,而是魏國人。她和羋月之間,其實沒有那麼多交集。因為她地位崇高,是王後,而羋月只是八子,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對手。


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為將軍,衛咸陽。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後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昭王少,宣太後自治,任魏厓為政。---《史記穰侯列傳》


可是歷史上真的是秦惠文後出的主意嗎?其實未必就是這樣。因為在戰國時期,諸侯國送公子到各國做人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秦國送出去的人質那就更出名一些了,比如說秦始皇的老爸嬴子楚,其實原來就是安國君送到趙國的人質。

由此可見,秦國把嬴稷送到燕國做人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嬴稷沒有繼承王位,對秦國來說,那就只有做人質的作用。

所以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秦惠文後在這件事上做了文章的話,是不可以將這個帽子扣在秦惠文後頭上的。

而且羋八子是不可能去燕國做人質的,他是秦惠文王的妃子,去燕國做人質,那是在侮辱秦惠文王。

Ⅷ 揭秘:歷史上的惠文後和宣太後是親姐妹嗎

惠文後和宣太後是親姐妹嗎
對於宣太後,除了與羋八子這個名字有關的那一段不好說之外,其它似乎沒啥難說。到了秦庭,成為秦國一位公子的女人,她的幸運與不幸,可能從此就開始了。宣太後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兒子,最後成為一代秦王,也把自己送上了太後的位置,不是幸運又能是什麼?

她之所以會這么幸運,全因為她有一個異父弟,還有一個同父弟。這是怎麼回事呀?異父弟是怎麼回事?同父弟又是怎麼回事?想想不難明白吧?這話說得很別扭,應該現有同父弟,然後再有異父弟?這里邊應該只有兩個父親級別的男人,同父弟應該大於異父弟?常理應該這樣,是吧?
這里之所以先說異父弟,因為這個異父弟太厲害了,已經成為朝中重臣了,而且先後事奉兩位君主,相互之間的提攜不用多說了吧?不管是姐姐照顧弟弟,還是弟弟幫助姐姐,都是應該的吧?這個異父弟叫魏冉,那個同父弟叫羋戎。是他們,幫助他們姐姐的兒子登上了大位,也把他們的姐姐推倒王太後的位置!
和他們一夥的,還有昭襄王的同母弟。這個昭襄王,就是宣太後親兒子,他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叫高陵君,一個叫涇陽君。這都是血緣關系最近的親親呀,包括魏冉,也包括羋戎,都通過羋八子這條血脈緊密聯系起來了。明白何謂血親了吧?什麼「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意思不過如此吧?
宣太後雖然放在這個題目地方最後邊,但說起來還是要先說。宣太後之所以稱為宣太後,就是因為他有個兒子當上了秦王。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仔細回想一下,在他的兒子叫作什麼則或稷的當上秦王之前,所謂的宣太後還是旁門別枝啊,她只是秦惠文王的一個來自楚國的女人而已。
說起秦惠文王,只知道他繼承了秦孝公的大統,殺掉了秦孝公的紅人商鞅,至於他怎麼得到這個楚國女人的,大概與秦孝公或秦惠文王與楚國打交道的時候,因為某種機緣或目的而得到的吧?可能與那個張儀有關系。張儀可把楚國禍害慘了,那個楚懷王被張儀玩的,慘不忍睹啊!
不管怎樣,秦國玩殘了楚國,那個楚懷王還被那個屈原寄予了那麼多的厚望,想想也真令人無以言說呀,不好說是「冷笑話」,但後來人看以往的歷史故事,確很像令人笑不出的「冷笑話」。楚懷王與秦惠文王之間的你來我往,也包括秦女入楚、楚女入秦這樣的事情。所以對羋八子入秦侍奉秦惠文王,應該可以理解吧~

Ⅸ 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系 歷史上羋月生了幾個孩子

網友採納 羋月 就是赫赫有名的秦宣太後,又稱羋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的妻子。從惠文王到秦始皇秦國世系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年~前311年)在位,名嬴駟,秦孝公之子。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兄)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始皇的祖父) 秦莊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由此可以推斷出秦宣太後與秦始皇的關系: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後 歷史上羋月生了一個孩子 就一個,贏稷,史稱秦昭襄王 秦國在位時間最長也最有做為的一代國君

Ⅹ 她是秦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太後,若沒有她,秦國能統一六國嗎

秦國歷史上有兩個最有名的太後,一個是宣太後羋八子,她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母親,另一個就是趙姬,她是秦始皇嬴政的母親,這兩個太後都有一個非常英明、頗有能力的兒子。

宣太後的兒子秦昭襄王在位55年,打得六國毫無還手之力,尤其是長平之戰,一戰就擊殺了趙國45萬人,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大勢,趙姬的兒子秦始皇就更不得了,親政後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統一了歷經幾百年亂世的天下,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大秦王朝。

但是,宣太後與趙姬相比,能力相差巨大,雖然她們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跟外人生了兒子,私生活混亂不堪,但是他們的不同點更大,宣太後為秦國做了很多事,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正能量,而趙姬為秦國做了一些事,導致秦國頻生內亂,比如嫪毐叛亂,就是趙姬一手引發的,所以趙姬更像是秦國的負能量。

那麼宣太後羋八子為秦國做了什麼,她有什麼影響力?

秦國也一直沒有能力完全滅亡義渠,而滅亡義渠這件大事就是在宣太後執政期間完成的,宣太後先是引誘並與義渠王私通,還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然後趁義渠王在秦國的時候殺死了義渠王,再趁義渠國內群龍無首的時候,秦國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徹底被秦國滅亡,秦國兼並了義渠所有的土地、人口和資源,消除了東出函谷的後方隱患。

這個功勞就是宣太後的,宣太後不惜以自己為誘餌,引誘義渠王,也算得上是美人計吧,最終為秦國消除了這個後方的隱患,這是她與趙姬最大的區別,一個是為國,一個是為自己,雖然最後宣太後被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解除權勢,退出權力中心,可她一生為秦國做了不少事,算是秦國的一大功臣,如果秦國沒有宣太後,會不會更強大?

當然不會,如果秦國沒有宣太後,就沒有後來的秦昭襄王,他的兒子嬴稷自然也當不上秦王,也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了,這是一脈相傳的,宣太後雖然是太後,中國歷史上以太後身份干政並不是只有宣太後一人,太後干政並不是全是壞處,宣太後干政至少留給了秦國兩項政治遺產:

一、沒有過多干預自己兒子秦昭襄王的政治,雖然宣太後在干預政治,但更多的決定她還是讓給了兒子秦昭襄王來做,這從韓國因為楚國攻打而求援秦國就能看出,最終決定出兵的是秦昭襄王,而不是宣太後。

二、一切是秦國利益出發,她並沒有為自己的私利而放棄秦國的利益,這是值得稱贊的政治遺產。後來的趙姬做不到,包括呂雉也沒有做到,只有宣太後做到了。

如果沒有宣太後,秦國當然也會統一六國,因為只有秦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超級大國,統一天下是順理成章的事,但這一切都建立在秦國要有一個英明的君,而宣太後的兒子秦昭襄王和曾孫秦始皇都算得上是英明的君主,沒有宣太後,自然就沒有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也許秦國就要多花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時間才能統一。

但是沒有秦始皇,很可能中國歷史上就沒有後來真正的大一統,在所有方面都實行統一,並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這樣的壯舉,這會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別的秦國君主還真不一定能實行。

閱讀全文

與秦惠文後與宣太後歷史上關系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