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津湖是一場偉大且悲壯的戰役,《長津湖》中的哪些細節最讓你印象深刻
《長津湖》中的血戰亂石陣這一細節讓我印象很深,感覺這一幕很窒息,只持續了4分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窒息感。志願軍們一動不動地躺在乾涸的河床上,面對著天空中的飛機。這種緊張和危險有一種反差感,充分說明志願軍在美軍的空中優勢下是無助和弱小的,同時也更加明顯。
先輩們用鮮血寫下的歷史,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人們不會忘記,更不敢忘記。《長津湖》的上映讓人們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了更多的了解,讓人們對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
《長津湖》這個電影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是因為這個電影非常完美的還原了當時抗美援朝戰爭當中士兵們的艱辛,同時更反映了這些戰士們頑強不屈的精神。這些戰士正是因為抱著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所以最終才能夠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也是值得大家永遠銘記的。
B. 如何看待綠燈為過馬路老人多亮了97秒這件事
綠燈為過馬路老人多亮了97秒這件事,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的人民素質提高的一個表現,當然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我們國家對於道德標準的建設所增加的一種情況,那麼老人過馬路雖然很慢,但是我們為他亮燈97秒這件事情,其實對於老人來說很暖心,對於我們來說,這97秒其實做不了什麼,那麼對於老人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舒服的過程,對於老人而言,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很尊重他的,那麼老奶奶過馬路,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我們以後或許會專門有這樣的服務或者是更多的情況下,我們會幫助老奶奶過馬路。
有的時候我們對老奶奶過馬路,其實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因為覺得老人過馬路比較慢,我們等待的時間又長,如果是扶老奶奶過馬路的話,可能會發生些不好的事情,當然了,這種事情可能並不是時常發生,但是也會有一定的幾率,對於綠燈為了過馬路的老人多亮了97秒這件事情,我覺得是很值得的,對於我們現在社會人來說,97秒可能做不了什麼事情,但是對於一個老人來說,足夠讓他過馬路,讓他心安的話,也是一件美德。
C. 看過(東京審判)的朋友進來一下下..!
《東京審判》這種「重大歷史題材」,其實並不容易拍,高群書必須要處理三方面的關系:影片的重點放在什麼方面,是審判過程還是梅汝璈其人?怎樣看待這段歷史,既不陷入民粹主義又不陷入泛人性論的陷阱里?怎樣把握影片的基調,既不是無責任地戲說歷史,又不成為對史實的枯燥陳列而失去票房價值?
影片本身證明了導演的能力,很多業界人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東京審判》真實地再現了半個多世紀前那場引起全世界關注,庭審歷時兩年零5個月,開庭達818次的世紀大審判。影片從寫實的角度去追溯了那發生在六十年前的一幕幕歷史影像,將那些見證著苦難、血淚、暴虐、屈辱的往昔,卻並不被世人所熟知的重大歷史事件重新還原於世人面前。除去對梅汝璈、向哲浚、倪征燠等中方審判代表的嚴謹刻畫之外,很巧妙地利用了「庭審」這一貫穿全片始終的元素,將整個故事的節奏銜接得張弛有度、扣人心弦,令模式化的歷史人物本身更加兼備了戲劇色彩。
不少專家感慨於東京審判60年後才拍成影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克表示,現在普通人民已開始真正面對這段歷史,開始從自己的信念、思想和各種各樣的感受來重新觸摸這段歷史。在胡克看來,《東京審判》這部影片實際上意味著新的歷史時期開始的時候,給人民提供了一個面對歷史的機會。
著名編劇蘇小衛認為,影片氣勢宏大、風格冷峻、感情強烈,既包含著反思歷史的凝重,也傳達著創作者的悲情,題材與風格在影片中達到了很好的統一。法庭上深綠色的基調,沉重的音樂,不肯移動的鏡頭,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面對這樣一個重大、復雜、漫長的歷史事件,創作者沒有依照歷史記載對事件和人物簡單再現,而是充分利用法律調查的空間,通過證人、檢察官、律師、戰犯的交替出場,重現了法庭之外的戰爭風雲,描述了這場侵略戰爭的多個側面,在故事的結構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D. 洛陽95歲父親給70歲兒子過生日,你對這一幕有何感觸
對於這位95歲的老父親而言,孩子無論多大,在自己的眼裡他始終都是個孩子。而對這位70歲的兒子而言,在自己70大壽這天還能得到父親的祝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這感人的一幕發生在河南洛陽,一位70歲的老人過生日,95歲的老父親為兒子慶生。
應該就是所謂的“子欲孝而親不在”吧,所以不要等失去之後才開始後悔,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每一段親情。這位70歲老人對父親非常孝順,而他的孝順也影響到了自己的後代,家庭氛圍很好,全家人都喜歡圍坐在一起聊天吃飯,無論是兒子還是孫子,都明白要孝順老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E. 《涉過憤怒的海》海報發布,畫面稍顯驚悚,這部作品講述了什麼故事
這一次的海報做的的確非常的不錯,而且在之前的先刷上也可以看出製作方是誠意滿滿的,不過我認為涉過憤怒的海能夠超越《烈日灼心》還有待認定。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不能單憑一張海報就直接推斷出一些情節和演員演技。不過對於這部新作品,我還是有很高期待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涉過憤怒的海一些看法。
所以這也給那些新人提了醒!如果想要在娛樂圈裡面經久不衰的話,那麼就一定要去磨練自己的演技。不管你的年紀多大,只要你的演技精湛,你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所以也希望那些娛樂圈的新人們,不要羨慕周迅,要做出實際行動。如果想要像她這么紅火的話,那麼也一定要好好的去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周迅那麼優秀的地步。而周迅達到這么優秀的地步,也是因為她非常的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演技。才讓自己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F. 海底兩萬里的故事情節 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 主人公去過哪 發生過什麼
一、飛逝的巨礁: 1866年起,出現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發現一個龐然大物,就像飛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眾堅決要求把著頭怪物從海洋里清除掉。 二、贊成與反對:對怪物主要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是一種力大無窮的怪物,另一派則認為 是一艘動力強大的「海下船」。我(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阿羅納克斯)認為,怪物是一種力量大得驚人的「獨角鯨」。美國海軍部組織了一艘名為亞伯拉罕林肯號的快速驅逐艦,准備去清除「怪物」。我應邀隨行。 三、隨先生尊便:我的僕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說:「隨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為艦長的驅逐艦。驅逐艦從布魯克林碼頭揚帆起錨,向大西洋全速前進。 四、內德 .蘭德:艦長和全體海員同仇敵愾,決心一定要捕獲獨角鯨。只有加拿大人捕鯨手 內德蘭德對獨角鯨的存在表示懷疑。 五、向冒險迎去:艦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努力地觀察海面。三個月 過去了,海員們開始泄氣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次搜尋行動的意義。半年後,海員們要求返航。艦長許諾最後搜尋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無結果就將回去。到了規定期限的最後時刻,一向無動於衷的內德蘭德突然喊叫起來,他發現了怪物。 六、全速前進: 林肯號企圖捕獲獨角鯨,而獨角鯨卻若無其事地同林肯號捉迷藏。經過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雙方形成對峙。當林肯號向獨角鯨發起進攻時,獨角鯨卻突然熄滅電光,向林肯號噴射大水。林肯號遭遇了滅頂之災。 七、不知其種屬的鯨魚: 我被拋入海里, 與孔塞伊在海中相依為命。正當筋疲力盡就要沉入 海底時,被躲在獨角鯨背上的內德 . 蘭德拉出水面。內德說,這怪物不是鯨,是鋼制的。我 這才斷定它是一艘潛水艇。我們在艇頂苟延殘喘。天亮時,艇蓋掀開,八個壯漢出來,把我 們拖進艇里去。 八、動中之動:我們三人被關進一間黑屋子。半小時後,突然眼前一亮,進來兩個人。我們 用法語、英語、德語和拉丁文進行自我介紹,對方均無反應。他們走了,侍者送來食物,我 們飽餐後就進入了夢鄉。 九、內德 . 蘭德的怒火:潛水艇浮出海面更換新鮮的空氣。三人仍被關在鐵屋子裡,內德怒 氣沖天,他想逃跑,又想奪取這條艇。一個侍者進來時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這時候,一個說法語的人出現了 十、海洋人:講法語的就是這艘鸚鵡螺號潛水艇上的尼摩(意為「不存在的人」)艇長。他 說第一次見面保持沉默是為了了解我們,其實那四種語言他都聽的懂。他要我們聽從他的命 令,否則將置我們於死地。尼摩艇長說,他們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熱愛海洋,海洋中沒 有爭斗、廝殺和獨裁。 十一、 鸚鵡螺號: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 抽用海帶製成的雪茄, 觀賞他收集的標本, 又看了他為我准備的雅緻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 簡陋的房間。 十二、 一切都用電:尼摩艇長給我們介紹房間里各種儀表的用途,如何開采海底礦藏,如 何發電,如何提供空氣,又介紹一隻小艇的用途,還帶我參觀了廚房。 十三、 幾組數字:尼摩艇長向我介紹潛水艇的概況、構造、動力、發光、建造過程等。 十四、 黑潮:海底探險旅行正式開始。潛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處穿越黑水流。我和兩位 同伴盡情觀賞形態美麗、活潑可愛的魚兒。 十五、 一封邀請信:尼摩艇長給我一封邀請信,請我到海底森林打獵。 十六、 漫步海底平原: 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隨尼摩艇長漫步海底平原, 欣賞海洋奇物。 十七、 海底森林:我們來到海底森林。仔細觀察海底生物。還在海底睡了幾個鍾頭。來到 克雷斯波島的海底絕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隻海獺,躲過了角鯊的侵襲。 十八、 太平洋下四千米:潛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開眼界。一天,看到一條沉船,凄 慘的海難情景令人驚悚。 十九、 瓦尼可羅群島:尼摩艇長從瓦尼可羅群島海底遺物中揭開在十八世紀末兩艘法國探 險船隻失蹤的真相。 二十、 托雷斯海峽:潛艇經由地球上最危險的海峽——托雷斯海峽前往印度洋,中途觸礁 擱淺。經艇長同意,我和兩位同伴坐小艇上格波羅阿爾島去。 二十一、 陸上幾日:我和兩位夥伴一起上小島採摘野果、狩獵,捉到一隻被豆蔻汁給迷醉 的極樂鳥。 二十二、 尼摩艇長的閃電:土著的巴布亞人發現了我們,他們追趕到沙灘,後來還劃來獨 木舟圍住鸚鵡螺號, 企圖向我們發起進攻。 尼摩艇長將電通到艇外殼, 土著人觸電後嚇得魂 飛魄散退走了。 鸚鵡螺號被漲起來的海潮托起, 離開了珊瑚石床, 時間正如艇長所預料的分 毫不差。 二十三、 強制性睡眠:潛艇在印度洋行駛。尼摩艇長對不同深度的海水溫度進行測量,發現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恆溫的。我們目睹了有趣的一幕:海面上磷光閃爍,把大海照得 如同白晝, 原來是一些小水母球發光造成的。 有一天,尼摩艇長突然下令將我們關起來,並 強制我們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國:第二天,艇長帶我們來到五彩繽紛的珊瑚
G. 中國通史第五十集的觀後感200字左右
刊頭作者/廣西青年詩聯藝術家 韋代森
唐太宗言: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歷史不僅關乎歷史觀、知識面、談吐氣質,更關乎人生觀、眼界和格局。
學習歷史,就好比行走在悠悠三千年歷史長卷中,讀故事、鑒人物、品智慧,自然能得豐收。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
❆
解說詞
第二十集:郡國並行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
歷史的車輪飛速旋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5月,劉邦戰勝項羽,在六位諸侯王的擁戴下,劉邦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在進行新王朝統治的頂層設計時,漢朝君臣選擇基本沿襲秦朝法令制度的做法,史稱漢承秦制。然而,有一種制度卻沒有照搬承襲,它就是秦王朝所全面實行的郡縣制,與秦朝不同,漢初統治者採取了郡縣與分封並行的體制。但是,這一體制卻給漢初政權的穩定埋下了隱患。專制皇權和諸侯王之間的權力博弈撕裂了盟友或血緣關系的紐帶,以及彌漫著腥風血雨。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高規格的憑證:丹書鐵券,用鐵鑄造而成,上面的字鑄成紅色,鐵券上刻著誓言。在漢朝初,鐵券上信誓旦旦的刻著:使黃河如帶,泰山如礪,漢有宗廟,爾無絕祀。表明漢王朝將永遠承認諸侯國,諸侯王及其子孫也將永遠效忠漢朝廷。公元前202年,剛成為漢朝皇帝不久的劉邦,為了鞏固統治去籠絡功臣,就以丹書鐵券的形式與七位異姓諸侯王盟誓,表明只要漢王朝的江山在,就會讓諸侯國永不絕嗣。丹書鐵券一分為二,由皇帝和受封者各執一半,代表著皇帝給諸侯王的至高承諾。這七個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由於他們均非皇室劉氏,歷史上稱作異姓諸侯王。
函谷關是秦漢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個關口,在劉邦統一天下後,這里成為了劉邦和諸侯王統治勢力的分界線。劉邦雖然身為皇帝,但其直接統轄的地區只有函谷關以西,以首都為中心的關中十五郡採用全面郡縣制,中央統治透過郡縣直達地方鄉里。函谷關以東的廣大關東地區,全部分給七個異姓諸侯王,諸侯國雖然接受漢王朝的統一管理,但擁有很大的行政、司法、軍事權,是一個高度自治的獨立王國,其實力足以與中央朝廷相抗衡。
卜憲群:漢初的時候,面臨政治制度的選擇,要麼是單一的郡縣制,要麼是郡國並行制,但是劉邦最後是選擇了郡國並行制。這裡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是我個人認為客觀的原因可能更大一點,就是他沒有辦法,他必須只能夠採取這樣一種制度,才能夠維持一個表面上的大一統的這樣的局面,才能夠獲得他這個皇帝的稱號,得到更多的人的擁護。
秦漢之際,各大軍事集團並立,逐鹿中原,劉邦出身卑微勢單力薄,要想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必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七個異姓諸侯王在當時均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劉邦必須爭取的盟友和輔佐。裂土分封,不僅是劉邦爭取他們的手段,也是他們擁戴劉邦對抗項羽的前提。
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與項羽決戰,約韓信、彭越合擊項羽,因為劉邦沒有分封他們為王,兩人都按兵不動,導致劉邦大敗,劉邦審時度勢,封他們為王,兩人才率軍前來,共同打敗項羽。因此,分封異姓諸侯王,對劉邦而言,實為無奈之舉。
張小鋒:那麼劉邦後來又在楚漢戰爭當中戰勝了項羽,在這個戰爭過程當中呢,他為了團結能夠團結的力量,爭取很快地戰勝項羽,所以說,他也無奈地不同時機地採取了分封的辦法,來鞏固自己,壯大自己。
然而,由於分封的異姓諸侯王勢力太大,很快成為漢王朝的巨大威脅。劉邦登基僅五個月,便發生了燕王臧荼謀反事件,劉邦親率大軍平叛,臧荼的實力在七位諸侯王中並不突出,因此,劉邦僅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順利平定叛亂。臧荼的勢力剛剛被削平,又有人告楚王韓信謀反,這令劉邦剛剛放鬆的神經又綳緊了。韓信,為漢初三傑之一,是楚漢戰爭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為劉邦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韓信造反,剛剛建立的漢王朝,將面臨致命的危險。
張小鋒:有人告韓信造反的時候,首先呢,對劉邦來講感覺到很恐慌,但是,劉邦心態是什麼呢,他是寧信其有,勿信其無,因為,他對韓信的猜忌,或者忌憚是由來已久,不是一日的,所以說,當別人告韓信造反的時候,他就一定就會去剪除他。
這里是河南省淮陽縣城區的一座普通的橋,名叫平信橋,雖然歷經多次重修,但2000多年來,它的名字從未更改過,之所以叫平信橋,是因為傳說這里是劉邦逮捕韓信的地方。當時,劉邦最終採納陳平的計謀,假託巡遊雲夢澤,在韓信來此拜謁時,命武士將其抓捕,劉邦不忍心將韓信處死,將其貶為淮陰侯,置於京師自己眼皮底下嚴加控制。
卜憲群:劉邦對韓信不是很信任的,從他一再遷徙改封韓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當然,韓信是否真正的謀反,史家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劉邦是一定要把韓信消滅,這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當然,當年也一同打江山,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也是劉邦心裏面非常清楚的。
在古代中國,分封制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全面的郡縣制,卻只在秦朝實行了十幾年時間。全面郡縣制雖然能使中央高度集權,但看似無比強大的秦帝國僅僅15年就迅速滅亡,漢初君臣不能不對秦朝實施的全面郡縣制產生懷疑。他們試圖在郡縣制與分封制中找到平衡,使大漢王朝長治久安。韓信被廢為淮陰侯後,除掉了劉邦一大塊心病,但接下來,他該如何處理韓信統領的楚地呢。韓信被抓之後,劉邦在一位大臣的建議下,將楚地和關東其他一些地方分封給皇室子弟,把自家人安插在異姓諸侯國之間,與異姓諸侯王抗衡。這年正月,劉邦封堂兄劉賈為荊王,王五十三縣,弟弟劉交為楚王,王三十六縣,哥哥劉喜為代王,王五十三縣,庶子劉肥為齊王,王七十三縣,同姓諸侯與異姓諸侯形成犬牙交錯之勢,力量大致相當。
張小鋒:這樣的話,可能還是有一個歷史的這個慣性裡面,第一,分封這種體制是一直在執行,另外他是在剪除了異姓諸侯王之後,他認為異姓諸侯王之所以會背叛他,是因為他們不姓劉,跟自己不是同心同德,所以說他認為劉姓子弟比較可靠,同時,可能他意識當中他還認為一旦大漢有難的話,還是分封那些諸侯王來維護大漢,可能這個還是很關鍵的,所以就誕生了同姓諸侯王。
風暴從北方席捲而來,又一場戰爭即將爆發,匈奴冒頓單於趁中國內亂,迅速控制了塞北蒙古草原,並向南侵犯中原。公元前201年,匈奴攻打諸侯國代國都城馬邑,面對匈奴人的強勁攻勢,韓王信投降匈奴。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北伐韓王信及匈奴,然而,由於輕率冒進,在平城白登山竟被匈奴四十萬精兵團團包圍,險遭喪命,七日後才僥幸脫險。
趙王城遺址公園
這里,曾經是趙國的都城戰王城,公元前199年12月,劉邦回師長安,路過這里,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娶了劉邦和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對於此次劉邦駕臨,張敖甚是恭敬。
申有順:劉邦這個人呢,非常的傲氣,架子非常大,所以處處擺架子、鄙視,在這個情況下,趙國下面一些大臣和相看不起他,當時趙相叫做貫高,還有個大臣叫趙午,就看不慣劉邦的作為,我們氣不平,咱們為打天下、出生賣死,最後他當皇帝以後就這么來看咱,不如咱們把他殺了。
貫高等人決定在劉邦上廁所時刺殺他,由於劉邦決定突然離開,躲過了一劫。次年,劉邦將趙王張敖貶為宣平侯,改封自己的兒子代王劉如意為趙王,趙國依然沒有平靜。公元前197年九月,趙相國陳欷[xī]發兵反叛,自立為代王,劉邦率兵征伐,離京前,命韓信、彭越跟隨自己出征,不料,韓信彭越像當年劉邦與項羽決戰時一樣,再一次稱病不從,這件事令劉邦耿耿於懷。此時,有人告發,淮陰侯韓信與陳欷勾結,要趁劉邦不在長安之際,里應外合襲擊留守的呂後和太子劉盈,在劉邦率兵平叛時,長安宮中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這一幕的主導者是劉邦的皇後呂雉,她與相國蕭何合謀,謊稱劉邦已殺陳欷,騙韓信入宮道賀,將其抓獲。蕭何本以為呂後會先關押韓信,等劉邦回朝後再做處理。沒想到,呂後露出狠辣的一面,不僅立即在長樂宮鍾室將韓信斬首,而且,夷滅韓信三族。頓時,朝野上下,陰風慘慘,韓信,這位劉邦昔日的盟友,最終成為劉邦內心當中最大的威脅人物,在政治的需要下,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當年賜給韓信的丹書鐵券也已形同廢紙。
韓信在被劉邦抓捕時,就曾仰天長嘆,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韓信這位一代梟雄,以這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故事,卻並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終止。在他的家鄉淮安,至今仍能隨處可見聞到許多與其有關的紀念性的建築和傳說,他的一生業績,至今仍被無數人所傳頌。
而與韓信同時稱病的彭越也未能倖免,最終也以謀反罪被砍頭示眾,身體剁成肉醬,分給諸侯王。韓信、彭越一個個被殺,淮南王英布心驚膽戰,當他接到彭越的肉醬時,擔心自己也落得這樣的下場,促使他最終選擇反叛。英布認為漢將中,只有韓信、彭越是他的對手,但這兩個人都被劉邦殺了,而劉邦年老患病,不可能親自出征,所以英布有恃無恐,很快攻陷荊國。漢王朝又一次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危急關頭,劉邦不得不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遠征,公元前195年冬十月,劉邦在蘄縣西大敗英布,英布逃至番陽,被當地人所殺。然而,劉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被流矢擊中,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從公元前202年起,一直到公元前195年,長達七八年的時間,劉邦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鏟除異姓諸侯王上。他分封的七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彭越、英布被殺掉,張傲被廢為列侯,韓王信逃到了匈奴,這些人,曾是他的盟友,但是為了王朝的利益,劉邦拋棄了情誼,就連後來被封為燕王的盧綰,他是劉邦最親密的發小,但也因被告造反,受到大軍征伐,被迫逃往匈奴,異姓諸侯王中,僅留下一個實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與此同時,劉邦企圖以血緣關系來維系王朝,陸續分封齊王劉肥,吳王劉濞,代王劉恆等劉姓子弟為王,相比於異姓諸侯王而言,劉姓諸侯王所佔地盤更為廣闊。
這是沛縣流行多年經久不衰的戲曲《大風歌》,歌詞的作者正是曾經在沛縣豐邑中陽里生活過的劉邦,劉邦大敗英布回師途中,路過家鄉沛縣,隱約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決定留宿幾日,設宴款待父老鄉親。時光彷彿倒流,家鄉的風景並未改變,而自己已經蒼老,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切,回想起十幾年崢嶸歲月,劉邦感慨萬千,不禁感慨悲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罷,已是老淚縱橫。劉邦臨死前,他與大臣殺白馬,歃血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如此,劉邦似乎可以放心了,他所建立的漢王朝可以穩定的發展下去了。
張小鋒:行白馬盟誓,非同姓而王者,就是天下共擊之,他定了這種誓約,希望就是劉姓政權能夠永遠延伸下去。
公元前195年5月,劉邦和呂後的兒子,十七歲的劉盈成為新皇帝,即漢惠帝,呂後被尊為皇太後,惠帝為人善良柔弱,與性格強悍的母親呂後相處,自然居於下風。因此,在位七年期間,朝政實際掌握在性格強悍的呂後手中。
1999年,考古人員在山東章丘洛庄發現了第一代呂王呂台的葬墓,陪葬坑裡不僅出土了呂大官印、呂內史印和呂大官丞三種呂國的官屬印章,而且出土了大量刻有齊字樣的銅器和漆器。經考古研究,這些物品應是齊國製作的,是劉姓齊王為討好呂後而主動進貢的。
崔大庸:在呂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那麼曾經分封了六個諸侯王,其中就有呂國,呂國是呂後的侄子,那麼她把他直接封到了這個,把濟南原來的濟南郡割出來,作為呂國的地盤,那麼把濟南就作為呂國的國都,也可能是由於到時候,呂後的這個威望和她的這個勢力比較大,所以大家巴結呂氏集團比較多,所以說給了他很多東西。
在距洛庄800公里以外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珍藏鎮中國現存的唯一一枚漢代玉璽,而它的主人正是呂後,當時呂後就是用這枚印章,分封了眾多的呂姓諸侯王。因為當時漢王朝的最高統治權被牢牢地掌握在呂後手中,開太後臨朝聽政之先河,漢惠帝死時呂後已專政五年,她立年僅15歲的劉恭為少帝,自己臨朝稱制,大封呂氏族人為王。
卜憲群:呂後她親自聽政以後,比較明顯的傾向於照顧她這個呂氏家族的利益、政治利益,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很多不滿,這個在她活著的時候還能夠被壓制,那麼等她一旦死後,一些呂氏和大臣的矛盾就會激化了。
公元前180年7月,呂後病死,歷史再一次出現轉折,臨死前,呂後令呂祿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告誡二人,當年高帝平定天下,與大臣們約定,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如今,呂氏為王,大臣們內心肯定不服,一旦我死,皇帝年少,大臣們恐怕要發動兵變,你們一定要率領軍隊保衛皇宮,而不要送喪,被別人所制。直到咽最後一口氣的時候,呂後仍惦記著保住呂家的地位。然而,她剛剛死去,齊王劉襄即聯合劉姓諸侯王起兵反呂,長安一片緊張氣氛,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設下計策,奪取南北軍,誅滅呂氏,廢掉呂後所立的另一位少帝劉弘,迎立劉邦中子代王劉恆,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劉恆 (前202-前157)
這是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隨葬坑出土的數千件彩繪兵馬俑,曾擔任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館長的王凱,參與了楚王墓的整個發掘過程,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一有時間都會來此看看,因為這里凝聚了他太多的情感。
獅子山楚王墓
1984年,一個施工隊不經意間發現了這個隨葬坑,坑內出土了數千件彩繪兵馬俑,陶俑手中所持多為象徵性的兵器,是漢初分封的楚國軍隊的模型。當時,諸侯王的權勢可見一斑,陪葬坑發現以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墓穴在哪裡。這其實也是王凱心中的疑問,經過多方挖掘,一時間都沒有找到。機會總是留給最努力的人,王凱走遍了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瞭然於心。最終,300米的距離,王凱走了十年的時間。這座漢代諸侯王墓穴的面紗終於被揭開了,就在距離葬坑300米的地方,王凱發現了墓穴,該陵墓藏於獅子山,海拔54.3米的主峰腹中,氣勢恢宏,南北總長117米,鑿石量5100餘立方,墓室面積850平方米,獅子山楚王墓的發現再現了漢初同姓諸侯王的強大實力。
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起兵反叛,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叛亂,這兩件謀反事件,雖然都沒有造成大的混亂,但靠血緣關系結成的分封制顯現出巨大的弊端,新的危機正在擴大。
張小鋒:呂後的問題解決了之後呢,又出現新的問題,那就是同姓諸侯王勢力坐大,中央無法去控制它,所以,地方就是諸侯王勢力的發展,和中央王權之間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最後一旦激化那就非常麻煩,所以說,此後的政權就圍繞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同姓諸侯王,這使在呂後之後的統治者,就是說文帝首要面臨的問題。
賈誼曾擔任長沙王太傅,他是漢文帝時的卓越人物,他雖然很年輕但才高八斗,尤其對國家大事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向漢文帝上了著名的《治安策》,闡述國家長治久安之策,尤其對當時分封制給漢王朝帶來的巨大隱患作出分析。
張小鋒:當時賈誼分析,當時的同姓諸侯王的情況,他是這樣分析的,他說現在的漢朝就像得了一個手足重症病的病人一樣,他的小腿粗的跟人家腰一樣粗,他的腳趾粗的跟小腿一樣粗,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治療,那即就是扁鵲在世,也很難醫治。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說,現在趕快對這個同姓諸侯王要進行抑制他的勢力,削弱他的封地,所以,提出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
對賈誼的建議,漢文帝深以為然,但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並沒有馬上採納,漢文帝堅持將清靜無為的國策放在首位,盡量不發生事端、不擾民,使國家在經過長期戰亂紛擾後能恢復生機,漸漸興盛。
公元前168年,賈誼年僅33歲就去世,稱得上漢王朝的一大損失。不過有一位青年才正俊脫穎而出,他就是太子家令,人稱智囊的晁[cháo]錯。公元前165年,晁錯上書,建議削藩,也就是削落諸侯王的勢力。當年,齊王劉則死,無子,文帝藉此機會,於次年重封齊國、淮南國時,將齊一分為六,淮南一分為三,履踐了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策。公元前157年,文帝駕崩,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景帝。景帝繼位後,晁錯得到進一步重用,提出許多改革措施,公元前154年,晁錯再次建議削藩,上書洋洋三十篇,其主要矛頭直指吳王劉濞[bì]。
西漢中期形勢圖
卜憲群:晁錯認為諸侯王,你削他,他要反,你不削他,他也要反,所以他就極力勸景帝要削藩,加強鞏固君權。景帝實際上也是沒有完全聽取他的意見,只是採取了一系列很小的一部分措施,但是激起了諸侯王的強烈的反彈。
史奇剛:我們象山采鹽歷史那個悠久,從那個漢朝已經開始生產鹽了,將近2000多年的歷史。
史奇剛是象山傳統制鹽方法的傳人,2000多年前,吳王劉濞就管理著今天象山地區,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侄子,在諸侯王中實力最強,吳國東面臨海,可煮鹽牟利,境內有銅山,劉濞派人鑄銅錢,號稱吳錢遍布天下。
此時,其它各諸侯王也紛紛擴張實力,景帝顧慮重重,深怕一招不慎,招致不可收拾的後果。劉濞知道下一個輪到的就是自己,於是,悄悄聯絡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六國,准備起兵反叛。當時,朝廷削落吳國封地的詔書一到,劉濞率先在廣陵起兵,打出誅晁錯的口號,諸侯紛紛響應,史稱七國之亂。
一時間,戰爭的硝煙彌漫著全國,盡管漢景帝已有所准備,然而,七個諸侯國同時反叛,這顯然遠出乎他的意料,他趕緊派太尉周亞夫等將領,分兵三路出擊叛軍。但景帝畢竟年輕,執政時間不長,他整日坐卧不安,他在想,削藩之舉是否太草率了。
張小鋒:應該講吳楚七國之亂是西漢立國以來最大的內亂,而對景帝來講,他是作為一個新繼位,沒多長時間的一個君主,面臨這種情況,他應該是驚慌失措,所以他能夠想到的,就是盡快消彌這場戰爭,而當時吳王劉濞恰恰當時的口號是:誅晁錯,清君側,所以他就想如果把晁錯犧牲掉,能不能消滅這場戰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最好的,於是呢,他就接受了袁盎的建議,准備斬殺晁錯。
景帝驚恐之餘,接受袁盎的建議,在晁錯上朝的路上將其逮捕,並立即行刑,穿著朝服在東市被處以腰斬之刑。然而,晁錯之死並不能阻擋劉濞的反叛步伐,當朝廷使者令劉濞拜受皇帝詔書時,劉濞已自稱東帝。至此,景帝放棄幻想,一心平叛,吳楚軍首先遇到景帝弟弟梁王的堅決抵抗,攻城不下,太尉周亞夫趁機斷其糧道,叛軍轉而進攻屯兵昌邑的周亞夫軍,周亞夫堅壁不出,待叛軍斷糧,人心渙散,大敗其軍。劉濞棄軍逃走,僅有數千將士隨從,楚王自殺,劉濞逃到東越,東越王殺了他,將他的頭送往長安,七國之亂僅三月就被平定。公元前145年,景帝下令,諸侯王不得治國,將其任用王國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降低官員級別,改丞相為相,減省吏員,以和中央官區別。諸侯王權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權顯著增強。
卜憲群: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漢景帝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削弱諸侯王的實力,一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像吳楚這些過去的諸侯王的地方,他又把它拆分為很多小的侯國,削弱它的力量。那麼第二個方面,就是改革他的官秩,就是諸侯王的這些官,過去是諸侯王自己設立的,現在改為天子,就是皇帝來給他設官。
公元前142年,年僅15歲的太子劉徹,正在提前舉行成人禮,因為此時的景帝已經病入膏肓,一年之後,景帝駕崩,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後,漢王朝已步入鼎盛時期,中央和諸侯王的實力對比,已發生全面逆轉,強勢的漢武帝,將對諸侯王問題做徹底的解決。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所謂推恩,就是諸侯王可以將皇帝的恩澤推廣到自己的子孫,就是把皇帝分封給他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孫為列侯。推恩令一下,諸侯王的封地化整為零,變大為小,其勢力進一步削弱了。漢武帝決心做最後的整頓,特意頒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規定,王國官為左官,以示歧視,後者限制士人、官僚與諸王交遊。
張小鋒:左官律就是朝廷規定,凡是在諸侯王任官的官吏為左官,漢代是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從名號上來講,凡是你在諸侯王任官的,你從名號上講,你是低人一等。同時規定,凡是在諸侯王任官的官吏,朝廷不再錄用。
卜憲群:附益法就是禁止朝中的大臣和諸侯王之間結成朋黨,朝中的大臣不允許和這些諸侯王或者這些官吏相互的來往,這就是附益法,左官律和附益法實際上都是加強中央集權。
從此,諸侯王惟得衣食租稅,不得參與國政,已與一般富豪無異。分封制終於名存實亡,擾攘百年的諸侯王問題至此得以基本解決,郡國並行也告結束。在殘酷的斗爭中,在新的歷史階段,當盟友、血緣都無法成為維系漢王朝的統治力量時,郡縣制的優勢凸顯脫穎而出,經過長期的較量,最終分封制淡出歷史舞台。
從此,終兩漢四百餘年,諸侯王問題再沒有成為困擾中央王朝的心腹之患,而在此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分封制盡管還一直存在,但無足輕重,郡縣制已毋庸置疑的成為主流,它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與不斷完善,為建立上下相維、輕重相權的行政體制創造了有利的政治環境。與分封制不同,作為中央集權制的重要支柱,郡縣制對維護國家統一、保障社會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正因為如此,郡縣製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必然。
詩社成員(25人)
我是瘋子、拙筆牛牛、馬大姐、雪花飄飄、斷橋、永不言棄、小錦、雨柔、柔風煙雨、簡遙、暖暖、飛聞、風裳、蘇御泠、夕顏寒冰、月色荷塘、小雲、婷婷、冰凝兒、林郁天香、蝸牛、江西英子、吉祥花、小二、清風徐徐。(按入社時間排序)
雨巷詩社簡介
雨巷詩社於2014年10月21日豫章萬斌創立,社員僅23人。另有雨巷詩社QQ興趣部落1.1萬人;微信圈子【唐詩宋詞天天讀】1.2萬人;雨巷詩社交流群230人。每月定期舉辦「雨巷徵文月賽」「每日一對」「每周同題」等特色活動,量雖不多,但每篇作品必附評語。
雨巷詩社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詩社,沒有大腕,沒有大活動,更沒有影響力,只有塵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創社六年間,旨「捧一杯閑茶,讀一首閑詩,度我一閑身。」非所他求,自得其樂而已。
雨巷詩社特別感謝高山大神群、中青詩聯網、聯都論壇、中華國粹網等等各界大神蒞臨其間開展文學講座、點評活動,使小社增光,獲益良多。
投稿及加入詩社QQ微信群方式:
1.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社長微信號:919059778
3.入選要求:現代詩歌、格律詩、詞、散曲、對聯,不超過15首(詩:平水韻,詞:詞林正韻,新韻需註明);辭賦、作品評論、詩歌理論,一到數篇不等;新詩,不超過5首。文責自負。拒絕一稿多投。
4.入社要求:需在雨巷詩社創作交流滿1年以上,發近原創作品三首(篇)給審核,審核通過後,方可加入。
雨巷詩社創始人
萬 斌:雨巷詩社社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西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青楹聯研究院副秘書長、聯都論壇顧問
李觀宇:雨巷詩社副社長、廣東人,網名拙筆牛牛
馬林良:雨巷詩社散文首席、吉林人,網名馬大姐
何小梅:雨巷詩社詩詞首席、重慶人,網名永不言棄
郝秀苓:雨巷詩社詩歌首席、天津人,網名斷橋,天津作協會員
雨巷詩社
微信號:yuxiangshishe
雨灑文江龍縱筆;
巷回韻響鶴銜花。
H. 還記得單手接獎,對劉德華不屑一顧的小鮮肉嗎如今過的如何了
在地位上,劉德華肯定比他們高很多,不過在給他們頒獎時,劉德華仍然顯示出他慣常的謙遜態度,不但雙手奉上獎杯,而且微微彎腰表示尊重。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接過獎杯的這位小鮮肉的態度卻十分不屑。
身為一隊隊長,他不知如何尊敬前輩,還在公開場合做出如此不合理的舉動,實在令人憤慨。在國內,除劉德華外,還有陳道明、葛優、梁朝偉、梁家輝等大腕,無論哪一位是德藝雙馨,為人都很謙虛,沒有因為自己的名氣而驕傲。
I. 曾經被鄧麗君吻過的士兵,三天不願洗臉,現在過得怎麼樣
鄧麗君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里程碑,作為華人音樂歷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是文化領域里影響了華人社會。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鄧麗君的聲音甜美圓潤、溫婉動人,其形象溫文爾雅、親切可人,是80年代華語樂壇和日本樂壇的巨星。
即使現在,鄧麗君的許多歌曲依然非常受歡迎。當年鄧麗君受歡迎的時候,她不僅在舞台上表演,還經常到軍隊去向士兵們表示慰問和唱歌,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當時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鄧麗君吻了一名士兵。
鄧麗君經常有慰問軍隊的演出,她不僅歌聲甜美,性子也很俏皮活潑,很喜歡和台下的觀眾進行互動。有次鄧麗君到觀眾席和大家擊掌打招呼,底下的士兵都沸騰了,有個士兵勇敢地站了起來想要和偶像握個手。
後來,有人問他的妻子會不會介意這件事,當時薛進友表示不會,因為他的妻子也是鄧麗君的鐵桿粉絲。如今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士兵已經成為了一位老人,並且還是台灣省中鼎集團公司的業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