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該如何汲取歷史教訓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仔細分析歷史事件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意義
並把它運用到實際中來
『貳』 現代做官從唐庄宗身上吸取哪些歷史教訓
對後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闡述了國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告誡人們: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滿足表面的虛榮.
『叄』 如何汲取歷史教訓,共謀兩岸中國夢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對海峽兩岸中國人來說,重要的是真正認識和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分裂勢力,加強對地區控制,支持親共黨派,通過政治滲入
『肆』 高中課前三分鍾演講 如何從歷史故事中吸取經驗教訓 從歷史中學習可靠經驗的方法
一、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
宋·無名氏《五代漢史平話·漢史》。蹶:失敗,挫折。便:熟習,此指教訓。這兩句大意是:經過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訓;經過一件事情,便增長一分智慧。此二句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失敗。在作者看來,經過一次挫折,事業受到一些損失,並沒有什麼可怕,只要能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四》)。相反,未經過風雨,未受過挫折,其感情必然脆弱,其能力必然低下,其經驗必然缺少,這種溫室中的花朵,是難以成為棟梁之材的。可以此勸慰那些暫時受到挫折的人。
二、鑒於水者見面之容,鑒於人者知吉與凶。 經驗教訓名言
漢·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鑒:鏡子,這里是照的意思。這兩句大意是:對水而照的人可以見到自己的面容,與人相鑒照的人可以知道吉和凶。以水作鏡可以見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鏡,可從前人或他人的成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測知自己作為的正確與否。這兩句可用於說明要善於以前人或他人的事例作鑒戒。
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以銅為鏡:古人把銅磨亮作為鏡子。這幾句大意是: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帽;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亡替代;用人作為鏡子,可以明白得和失。這幾句用一連串的比喻說明事理,使人易於接受,現在可用於說明要以歷史和他人的經驗教訓作為鑒戒。
『伍』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從磨難中汲取歷史經驗和智慧,築起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堡壘
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年輕人手中,只有少年強,中國才會強。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我們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必須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使命而去努力。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科技化與信息化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
作為當代有志青年的我們,我們必須秉承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方針,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去精益求精,才能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斷的積累自己的生活閱歷,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的磨練自己,不斷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大學里,我們以知識來強化自己,為自己夢想而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必須根據我們興趣愛好和專業,合理的去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大力的培養自己的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5)關於如何吸取歷史教訓擴展閱讀:
如今國際形勢,國與國之間還是以合作為主調,中俄、中美、中非、中歐戰略合作關系更進一步的鞏固了,並不斷的加深中。雖然中日政治關系這么多年來還是因為二戰和領土爭端上得不到較好的緩解,但相對於民間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客觀的看出中日民間基礎關系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是局部問題所能左右的了。
『陸』 歷史留給我們什麼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什麼教訓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曾經繁榮的榮耀,歷史留給我們是祖先的輝煌。歷史留給我們是屈辱的教訓。歷史還留給我們自立自強的民族品格。
『柒』 縱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需要吸取教訓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就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而言,曹操就範了大意的錯誤。在當時,曹操雖然占據了絕對優勢,但也有弱點,他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打水站,來到這里水土不服,有很多士兵生病,而他的對手劉備和孫權,手下也有很多能爭善戰的猛將,更有周瑜和諸葛亮這樣的奇才。這也就罷了,他至少打了勝仗,但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就有點飄了,他認為東吳的魯肅已死,沒有什麼人才,就抽調了荊州兵馬,以至於先被曹魏擊敗,後來後發現老窩都被端了,但凡他不那麼驕傲,或者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也不至於如此。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小覷了天下英雄,哪怕你非常厲害,也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道理。與此同時,多聽取他人意見,適當的做出一些改變,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別人也無法輕易的找到你的弱點。
『捌』 如何吸取歷史教訓來加強我國國防建設
一是全民支持國防,可以發行軍企股票,可以讓軍民企業合一發展;二是政府全力發展國防,包括搞創新、培養人才、理順制度等方面;三是加強軍隊反腐敗,清朝敗於日本,腐敗是最大原因;四是堅持改革開放,不能閉關鎖國,要緊跟時代步伐、勇敢地走向世界前列。五、重視海防。
『玖』 從中國近代史中吸取的教訓和經驗
閉門鎖國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挨打,所以,中國人民必須振作起來,萬眾一心,強國強民,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拾』 有哪些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成功的例子
1、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被狼叼走了一隻。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2、沈從文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裡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
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麼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後,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成了著名的作家。
3、羅伯特•布魯斯
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一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裡,看見一隻蜘蛛在織網。
蜘蛛想把一根絲纏到對面牆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4、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5、曾國藩
清朝大員曾國藩在帶領部隊討伐太平天國初期戰勢失利,使其陷入絕望,投入江中,想以自殺謝罪或者說是洗辱,所幸被隨從所救起。後在寫給皇帝的報告中提到戰況是屢戰屢敗,當時眾人覺得不妥,經過商議,從死亡邊緣回來的曾國藩改為屢敗屢戰。
朝廷在看到奏章後,認為其勇氣可嘉,沒有處罰反而委以重任。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也使得曾國藩從中受到鼓舞,重整士氣,最終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為英雄的百折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