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塘的歷史
西塘鎮是江南名鎮,古名斜塘。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不朽的文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是吳越相爭的交界處,故有「吳根越角」之稱。至明清時期,「街衢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築」,形成了「橋多弄多廊棚多」的特色。「清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一百零四座橋,古厚淳樸,風韻各異;「門前街道屋後河,深長弄堂百條多」,一百二十二條弄,深幽奇妙,彎曲自如; 「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千米廊棚可使您在此體味綿延了若干個世紀的朴實、恬靜。「九里灣頭放掉行,綠柳紅杏帶啼鶯」,西塘薈萃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流光溢彩杜鵑美,花中西施天女舞」,數百年的杜鵑種植史是杜鵑家族發展到了一百三十餘種,每至春暖花開時節,蒼勁挺撥的各色杜鵑竟相開放,繁花如錦,令人叫絕。西塘的飲食和住宿 那裡菜的量比較少,不夠吃,住宿挺便宜的,建議你住在河邊的人家,100元左右每晚,獨立衛生間,還有雕花大床。十月去客房肯定緊張。不妨提前咨詢預訂。 到西塘一定要住上一晚,因為西塘最美的就是夜景。從旁邊的弄堂進去就可以不用買門票了。總的來說,那邊的商業味道不是最濃,在所有古鎮里是值得一去的。 西塘官方站: http://www.xitang.com.cn/ 呵呵~我同事去過,我也想去看下,因為老是錯過去那.
B. 西塘古鎮有什麼歷史
西塘古鎮的歷史: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鎮,界永安、遷善兩鄉,初名斜塘,後稱西塘。
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馬鳴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為觀,唐氏子孫環祥符盪散居,淳祜年間稱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縣,初議縣治設在斜塘。
明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稅課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稱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稱西塘鎮。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顧灘一帶市集被毀,後漸東移,萬曆中復稱斜塘鎮。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鎮區王家角設縣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遷南塘橋東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廢。
民國初,實行地方自治,全縣劃分為12個自治區,西塘鎮為西塘自治區公所所在地。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縣重新劃分為4個區,西塘設嘉善縣第三區。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銷區的建制,直屬縣政府,於衙前街設西塘鎮公所。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農歷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淪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區人民政府,設在計家弄內。
次年3月,成立西塘鎮人民政府,設在米業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鎮改為縣直屬鎮。
2003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5年,西塘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鎮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
(2)西塘古鎮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西塘古鎮的歷史名人:
歷史上西塘曾出過進士十九人,舉人三十一人,明代以來,有志書記載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楊茂、張成:西塘兩位元代工藝美術大師,雕漆巨匠。楊茂的作品《觀瀑團圓盒》至今被北京故宮博物館保存著,該作品還被印製成郵票,張成的《剔紅紫萼圓盤》被日本大津市聖眾來營寺珍藏。
顧錫東:劇作家,原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越劇院院長,於1954年創作了越劇《五姑娘》,其作品以《五女拜壽》和《漢宮怨》最為著名。
趙憲初:中國當代教育家,192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後一直在南洋模範中學任教,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為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曾任上海市徐匯區副區長,上海市政協常委、副主席。
C. 古鎮西塘有多少年歷史
2000多年的歷史
西塘古鎮隸屬浙江嘉善縣,位於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東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蘇州85公里,南距嘉善縣城9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D. 你知道西塘古鎮有多少年了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在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後的結晶。由於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E. 西塘古鎮的歷史沿革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鎮,界永安、遷善兩鄉,初名斜塘,後稱西塘。
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馬鳴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為觀。唐氏子孫環祥符盪散居,淳祜年間稱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縣,初議縣治設在斜塘。
明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稅課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稱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稱西塘鎮。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顧灘一帶市集被毀,後漸東移,萬曆中復稱斜塘鎮。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鎮區王家角設縣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遷南塘橋東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廢。
民國初,實行地方自治,全縣劃分為12個自治區,西塘鎮為西塘自治區公所所在地。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縣重新劃分為4個區,西塘設嘉善縣第三區。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銷區的建制,直屬縣政府,於衙前街設西塘鎮公所。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農歷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淪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區人民政府,設在計家弄內。
次年3月,成立西塘鎮人民政府,設在米業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鎮改為縣直屬鎮。
2003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5年,西塘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F. 中國古鎮的西塘古鎮
古鎮西塘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
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遊,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G. 有關於西塘古鎮的歷史人物
西塘
西塘,古稱胥塘、斜塘,又名平川,嘉善西塘與桐鄉烏鎮、海寧硤石、海鹽百步並稱為浙江四大古鎮。
西塘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11公里,從上海乘火車到嘉善下車後,乘中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遊,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有西塘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處處綠波盪漾,家家臨水映人。小鎮上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稱「雙絕」。
西塘古鎮中最著名的風景線是一道1000多米造型古樸的廊棚,一色的黑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綿延不斷,催人發思古之悠情。古河道旁邊還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古居民,廊棚長長,古建築重重疊疊,小船兒悠悠,儼然是一派古風猶存的情調。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H. 誰能告訴我、西塘古鎮(通易堂)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西塘發源與春秋戰國吳越時期已有2000多年了,但是古建築大多數乾隆年開始建的,
I. 求西塘的歷史
西塘古鎮位於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
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 西塘全貌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遊,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地理位置似詩如畫的自然環境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
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這是一座千年古鎮。古鎮西塘,佔地面積1平方公里,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裡,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西塘雪景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築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這里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築———廊棚便應運而生,並代代傳承,相沿成習。 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築,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庄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2011年中國旅遊行業第一份「中國旅遊百強景區」名單上,西塘景區以年接待269萬人次的成績位列排行榜第38位。有關歷史西塘在唐、 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後的結晶。由於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地理位置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於浙江省嘉善縣。嘉善位於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
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乍浦港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於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接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乘坐已於2010年10月26日通車的滬杭高鐵,從嘉善到上海虹橋樞紐站僅需20分鍾左右,,從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鍾左右。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三大機場。西塘在嘉善市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鍾就能到達。歷史沿革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
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設縣函署,民國24年(1935)為鎮。傳說掌故鎮名由來版本一: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
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版本二:西塘鎮域東北有一個3400畝面積的湖盪,那是嘉善縣境內最大的湖泊之一。 傳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有一戶姓唐的大戶人家遷到盪邊居住,他們看到這個湖盪風景秀麗,盛產翠鳥和紅菱,這兩物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問,就以「祥符」兩字稱呼這個湖盪。 這戶唐姓人家,有弟兄兩人,在祥符盪邊樂悠悠生活,後來分了家。兄居盪東邊,人稱東唐,弟居盪的西邊,人稱西唐。後來哥哥這一房逐漸衰落,弟弟這一房,小輩十分興旺,就象一棵樹,生出許許多多樹、枝,所以,人們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在「唐」字邊上加個土,叫做西塘。
J. 西塘鎮的歷史文化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
在唐開元年間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後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鎮西塘時有感而發而寫的。
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西塘古鎮還有以提倡民族氣節,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為志的南社,是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激盪下,於1909年11月在蘇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發起人是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為著名的有餘十眉、李鍾麒、郁佐梅、沈禹鍾、江雪塍等。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與同盟會互相呼應,成犄角之勢。一時京、滬、蘇、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報紙,都為南社社員所掌握。「欲憑文字播風雷」(柳亞子語),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聲勢。後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並且共同成為西塘的千古絕唱。
版本一: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鎮域東北有一個3400畝面積的湖盪,那是嘉善縣境內最大的湖泊之一。傳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有一戶姓唐的大戶人家遷到盪邊居住,他們看到這個湖盪風景秀麗,盛產翠鳥和紅菱,這兩物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間,就以「祥符」兩字稱呼這個湖盪。 關於廊街的由來,沒有官方的記 載,只有民間流傳的「為郎而蓋」和「行善而搭」兩個版本。
西塘有個開煙紙店的老闆,一天小店打烊時,見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讓他進屋來。叫花子執意不肯,老闆就拿了一卷竹簾連在屋檐上,臨時搭了個小棚讓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門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風雨,積善人家好運來。」此後煙紙店果然生意興隆。店主為感謝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個有磚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過小街直至河埠。
送子來鳳橋的傳說
據《西塘鎮志》記載,來風橋建於明崇楨十年(公元1637),清代兩度重修。相傳當初造橋時,適有一鳥飛來,市人以為祥瑞,遂取名「送子來鳳橋」。1988年改建為單孔鋼筋混凝土拱片橋。1998年重建,採用古典園林中「復廊」的形式,中有隔牆花窗,兩邊通道。據稱凡新婚情侶過此橋,男左女右,可卜貴子。又此橋赤名「滴水晴雨橋」』諧名「情侶橋」。前者能使人想起雨天的景象,在此坐憩,喝上一杯豈不更好? 坡。男子當然走台階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蓮小邁步,持家穩穩當當,老人們說:「新婚夫婦走一走,南則送子,北則來鳳」,要是有婚後還未得子的,不妨也來走一走。 田歌
田歌又稱吳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農村民歌,至今仍傳唱於江浙滬毗鄰地區,是太湖流域水鄉農村生活的歷史寫照。田歌是中國地方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其旋律特徵:一是自由,因為西塘地處水鄉平原,河網交錯,船行水上,對酒當歌,抒以情懷;二是清亮,優美而不失挺拔,歌詞內容多反映民間故事、農事活動,如落秧歌、放鴨歌、送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編的原創音樂劇《五姑娘》在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獎」。
越劇
越劇是中國地方戲曲藝術之一,在西塘有著眾多的興趣愛好者,他們匯聚一起成立了西塘越劇協會,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學越劇,唱越劇,演越劇,不僅陶冶情操,而且豐富了他們的業餘生活。每逢節日,或者廟會,或者旅遊節等喜慶日子時,他們都會用越劇來助興,不僅表演越劇名劇,而且還創作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越劇。現代著名劇作家顧錫東先生便是西塘人,他的代表作越劇《五姑娘》、《五女拜壽》、《漢宮怨》、《陸游與唐琬》深受人們喜愛。
廟會
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自己的保護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爺就是他們敬仰的守護
神。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爺生日的時候,當地老百姓會有隆重地慶祝儀式,廟會把七老爺的神像抬出廟門,從晚上11時許出發,經過既定的路線走,每到一處,都會迎來很熱烈的歡迎,一路上旌旗飄飄,鑼鼓震天,鞭炮齊鳴,絲竹悠揚,浩浩盪盪,直到第2天下午,才回到廟中安歇,於是開始演戲,連演三天。廟會期間,還有跑馬戲,搖燥船,盪湖船,踏白船等民間文藝活動。
從農歷四月初二的晚上開始,陸陸續續的香客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有些是為了趕燒頭香,有些則是通宵達旦的念經、求神拜佛,祈求歲歲平安,晚上在廟內還有香客自組的社戲表演。出會定於農歷四月初三清早,出會時所抬的七老爺是他的座宮,即七老爺的塑像,出巡前,所有的綬帶、轎班都守候在暖閣,時間一到,即由4名綬帶搶出暖閣,同時有大批太保助威,出巡時按照既定的路線走,沿途設有社棚,善男信女們在七老爺休息的廠棚內迎接,社棚內還設有供桌,擺有雞、鴨、魚、時令干鮮水果等祭食,這叫迎會,另外也有各色各樣的役色,如起馬牌、開導鑼、龍虎將、紅、綠、黃、白、黑五營等,各役色分別由各業議定擔任,如龍虎將由綢布業,黑營由煤炭業擔任,一路旌旗飄揚,調龍舞獅、打蓮香等一些民間文藝匯演也會在出巡隊伍中。廟會期間,在鎮的各條街上,各種當地的文化活動也紛紛展開,打蓮香、扭秧歌、調龍舞獅、打腰鼓、盪湖船、挑花籃,人們用不同的形式來紀念這位守護神。 西塘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