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史
人類與疾病的斗爭持續從公元前就以開始,這部斗爭史在19世紀之前幾乎都是以人類的失敗而告終,疾病的戰鬥力強過人類的任何軍隊,它飄忽不定,於無形中摧毀一座城邦、一個紀元。人類永遠處於征服舊疾病,同時迎接新疾病的循環中,究其根本原因,是人類靠自己的力量違反了自然的准則。
2. 看完人類簡史後,如何再看待歷史老師說教的歷史
書中認為在歷史道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這三大革命的發生對人類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談談讀完《人類簡史》的感受。
一、認知革命
書中認為人類這一物種在整個動物世界中其實是很普通的,但是人類存在著某些特性以及某些際遇,讓人類脫穎而出。
1.劣勢與優勢。人類的劣勢很明顯。一個是大腦龐大。人類的大腦很龐大,這不僅僅是說其絕對質量,並且其消耗也十分可觀。我們的大腦十分脆弱,經不起些許的打擊。並且大腦的消耗量驚人,雖然大腦進展身體的2%-3%,但在休息時,其消耗量佔到能量的25%。由此導致了人類頭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弱。第二個是人類的身體構成和行為。人類需要直立行走,這樣導致頭成為較大的一個負擔,同時也使人類的臀部變窄,不利於生產。所以人類生下的嬰兒相對其他動物都是早產,都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呵護才能讓孩子器官發育完全,但在這一過程中,成年母親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在照顧孩子身上。
這些都是人類存在的缺陷,甚至從物種演化上來說,是致命的缺憾。相較於其他物種,人類的個體生長,生存是脆弱的。按照正常邏輯,人類使用當慢慢被其他強壯的生物滅種了。但是,歷史沒有這樣發展,反而走上了相反的方向。
人類在飽受威脅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了那麼一點點的優勢,從而扭轉了局面。直立行走的人類,手閑起來了。那麼干點什麼呢。手由開始最簡單的採集逐步發展為製作一些較為復雜的工具製作。人類大腦發達,於是就用在了發展「八卦」上面。人類個體體質差,那就發展社群,一起保護和培養幼崽。
有一天,把八卦水平發展到一定水平的人類,用達成的共識集合在一起,用著粗糙的雙手製作出的初步具備殺傷力的武器面對其他物種時,總算有了生存的話語權。尤其是學會了用火之後,人類便確立了在動物界的頂尖地位。火作為一種工具,一個弱小的女人便可以摧毀一片森林,何況是哪些一來森林生存的其他大型動物,人類獲取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火作為人類烹調的工具,使人類縮短了消化時間,攝取更多的營養以及避免被一部分寄生生物和病菌傷害,從而提高了人類的存活率,並且使大腦這個高耗品有了依賴。人類隨著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其他物種就遭受了洪水般的滅頂之災。人類憑借自己獲得的工具以及之間默契的合作對新大陸的動物進行滅種式的侵略。比如澳大利亞原本有很多有袋類巨型動物,隨著人類抵達這一區域,此類動物銳減直至消失。一方面人類發現這種動物巨大,獵殺一隻就可以想用很長時間。另一方面,這類動物和人沒有相處過,他們本以為弱小的人類沒有威脅,就像狼豹一樣對他們沒有威脅。從此,對其他動物獲得了絕對優勢,人類的對手不再是其他動物,而是人類自己。
2.人與人之間的戰爭。由於人類較其他物種的生存能力獲得了絕對優勢,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存活率都大大提高。隨著人口的增加,資源相對減少,人與人之間就會因為資源發生沖突。獲勝者就會確立對資源的支配權和使用權,失敗的就要離開,去尋找屬於他的資源。就這樣,資源的相對減少,就使這種人類不斷分化,不斷遷徙。有的人到了一處新大陸,但這里的原著民可能接受也可能不接受他們。於是融合與沖突不間斷的發生。總之,較強的人類活下來,較弱的人類被消滅,就是那個時候的法則。於是強者逐漸代替了弱者,這一類人主宰了世界,而其他種屬的人類就被掩埋在歷史長河當中。
那麼人類統治世界後有會發生什麼呢?一個是繼續發揮八卦的功能。這時,八卦就不僅僅是簡單達成一個合作那麼簡單了。人類開始編出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一個故事。凡事相信了這個故事的人就是兄弟,就可以成為大家庭中的一員。於是人類的社群就在這一故事的幫助下不斷擴大。二是人類從手和腳的的分工發展為人與人之間的分工,以致一群人和一群人的分工。有狩獵的,有看護嬰兒的,還有製造工具的。分工及社群的壯大是確立某個社群話語權的重要保障。
二、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發生在中東,中國和中美洲。這所以發生在之所以發生在這些地方是因為糧食作物最初就適合生長在這些地方,而其它動物、植物的馴養難度十分巨大。人類自發現了小麥可以作為糧食後,小麥的種植幾乎就在全球傳播開來。我們人類也許很自豪的會說征服了小麥。但實際上,為了小麥這種植物,人類起早貪黑的跳水,施肥,犁地,除草,除蟲。目的只是為了小麥在它的生命周期內過得舒服點,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那麼這些付出換來的是更加富裕的生活么?農業革命發生以後,人類具有了較為豐富和穩固的生存基礎,人口再一次爆發。群落一下子變得更大。糧食多了,群落或者是城市,或者是國家就有了生存的基礎,於是就開始分化出一些精英,一些軍隊和廣大的農民。精英們不從事勞作,他們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想辦法編造更大的更為縝密的故事,讓廣大農民確信,他們辛苦勞作種地是上他富裕他們的責任,受苦受累這時天命。讓廣大軍隊相信,服從精英統治是軍隊的天職,哪怕是讓他們送死。為了國家犧牲,是軍人的最高榮譽。要讓所有的人相信,精英們是為了所有人過上好生活,活的更美好而享受超高的待遇和財富。從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因為農業革命而更幸福,反而負擔更重。一方面繳納超高的賦稅,另一方面為了精英沒為了顯示群落或國家的強大而發起的戰爭埋單。而最後落在了農民手裡的糧食還有多少似乎沒人關心。尤其是發生天災時,農民顆粒無收不說,還要要供養精英。如遇到戰爭史,人們一旦背井離鄉,那多年經營的天地和家舍等這些平日里最重要的財產全都沒了。
農民是否認識到自己正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我們無從知曉,但是那些享受農業革命果實的精英們肯定知道。他們害怕農民知道這個真想,於是他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他們的統治基礎:一是發明文字,記錄財產情況。從目前發掘的文物來看,最早的文字不是用來抒發感情的,而是用來記錄糧食儲量等財產記錄的。要想搞好統治,就要先知道自己的家底。通過發明文字,使精英們了解自己的老本是多少,去年的貢品是多少,今年有沒有少拿。二是控制民間信仰。精英會藉助一種好多種與其統治利益一致的宗教,使之成為國教,給廣大百姓洗腦,讓他們甘於現狀。三是結合宗教建立法制系統,從法律上,從天命上就定死了各個階層的劃分,從而確立精英階層統治的合法性。四是發明貨幣,建立更加廣泛的貿易系統,從而攫取更多的財富,同時通過控制貨幣,達到控制民間財富的目的。五是建立軍隊,維護統治。
三、科學革命
科學革命的發起是起源於人們發現自己的無知。一個是人們忽然發現對自己來一生活的地球的無知。被稱為「地理大發現」的風潮席捲了歐洲。隨著歐洲不斷探索地球上新的領域,讓世界地圖慢慢的變得更加完整,同時也讓人類的險惡的一面暴露無疑。每一次新大陸的發現,伴隨的都是血腥的屠殺與財富的搶奪,甚至是人種的滅亡政策。更為可悲的是當時的人們,至少是自認為文明的歐洲人都認為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同時,地理的探索不進形成了以上的結果,由於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到了探險也使各個領域的知識得到了深化和發展,由航海附帶的一些紅利也開始出現。大航海時代給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植物學、動物類學領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同時也使醫學得以長足發展。
但是大航海是需要資金支持的,沒有資金那就不會發生這件事了。哥倫布就被這個問題困擾。在沒有在葡萄牙那裡獲得支持後,幾經周折終於在西班牙取得了資金。實際上也是一種買賣。哥倫布負責這次探險行動,而西班牙獲得大多數因此帶來的紅利。最終,哥倫布成功了,西班牙也成功了。可以說這是一次巨大的風險投資成功。此後,也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航海探險當中,投資者從國王到男爵,甚至最後的老百姓集資。雖然獲得紅利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這種投資模式卻在歐洲保留了下來。他不僅僅用於航海,而是面向越來越多的領域,乃至民間商業活動。有一些信用良好的國家,由此崛起比如荷蘭。反之的國家如西班牙就沒落了。而資本主義也慢慢的發芽生長。資本用於投資產生新的資本而不僅僅是守住手頭的財富也成了判斷是不是資本主義的一個標准。
資本主義確立後,資本的流向更加豐富。一是流向殖民統治。其實歐洲,尤其是英國對外的殖民統治起初不是源自於英國這個國家,而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這些公司為了獲取利潤不惜買賣奴隸,販賣鴉片,壓榨原住民。從而加速了被殖民地域的貧窮或者毀滅性打擊。一方面是無情的武力侵略與屠殺,一方面歐洲人將疾病帶到那裡,使當地的原住民感染並死亡。但是殖民統治本身並非以殘暴為目的。隨著殖民者在這些區域的日趨穩定,他們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保證這個區域的安全、穩定。比如講西方的一些相近的管理經驗和制度帶到這里。使這個區域從較為落後的封建統治、原始生活狀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變成想帶國家架構。並且一些先進的科技成果也能造福這些區域。我們不鼓吹殖民者是救世主,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殖民者為了是自己的統治地位更加穩固,他需要不斷改善通知方法和手段,以適應原住民的需求,至少讓原住民意識到他們帶來的東西是更加可靠和便利的。我們不得不說殖民者在自我完善方面做得更好。比如通知印度期間,殖民者對印度的古國文化進行了研究並對文字進行了破譯,才使古印度文化被世界重新認識,被印度人認識。在這之前,印度人民根本就不知道發生在自己土地上的歷史。這樣,英國的殖民者取得了印度人民和政府的認可。二是資本流向科學、教育、文化等產業。可以說,資本主義後尤其是工業革命對人類經濟社會的推動是巨大的,也是飛躍的。科技的發展,使生產力提高,生產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剩餘價值,從而使這個世界物質變得極大豐富,財富積累越來越多。而資本義無反顧的投向科技,期待科技帶來更多的紅利。無論是在軍事、工業、農業以及消費行業,科技帶給這個世界太多的利益。同時,資本推動了教育、文化、衛生行業,使這個世界文化異常繁榮,衛生情況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和提高。三是資本流向資本在生產。此類資本主要投資在能夠創造財富的領域,如工業、商業以及農業。通過信貸關系,讓資本與創業、創意等聯系起來,一方面讓民間私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一方面,通過創意產業,創造出新的資本成長點,讓資本這塊大病越變越大。但是資本不是萬能的,資本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馬克思就在資本論中揭發了資本主義的罪惡。但是資本主義沒有滅亡。為什麼呢?信仰資本主義的人們是活的,他們會根據需求和發生的各種狀況對自己進行調整,已化解矛盾並適應世界的發展。
但是,在資本的驅動下,科技的發展會走向何方?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了解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比如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意願改變牛的生活習性,讓他們為我們提供牛肉、生產牛奶,我們也可以讓小豬們在短時間內長成可以屠宰的成年豬。我們還可以通過基因工程讓耳朵長在老鼠後背上,今後我們可以將這些器官移植在人的身上。上述種種現象和結果,為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我們想過牛、豬和雞的感受么。我們就這樣無視他們的存在,但是會不會有一天就像歐洲人發現他們對黑奴不人道一樣而良心發現呢?需要良心發現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科技也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好處。比如核子的發現,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清能源,一方面是戰爭成本提高,而使這個世界沒有誰敢發動戰爭。現在世界出現的和平局面實際上也是核威懾的作用。科技發展,讓我們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或者我們自己的基因特徵,從而擊潰疾病,使我們得以健康長壽。通過研究機械化、人工智慧,能夠將人類更多的精力解放出來,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未來會一直這樣走下去么?隨著核知識獲取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國家可以輕易的生產核武器,我們到時候如何避免一個瘋子一樣的國家發出核戰爭的挑戰呢?隨著基因工程的猛進,我們是否要將更多的動物作為我們的實驗品呢?人工智慧發展起來以後,我們如何控制其向著我們希望發展的方向發展呢?有錢人會投資更多的錢改善他們的基因,創造出新的超級人類,那他們和我們普通人是什麼關系,是想現在我們人類對待豬狗那樣么?我們處在這個時代不知道結果是什麼,就好像舊王朝不知自己會滅亡一樣。
3. 談談你對人類歷史發展的認識
人類社會經歷了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時代,又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工業文明時代。那麼,未來將向什麼新文明時代演進呢? 原始文明是完全接受自然控制的發展系統。
4. 怎麼理解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
人類社會是整個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發展一定階段上隨著人類的產生而出現的。人類社會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組織與機制進化的生物學過程,而是以勞動為基礎的人類共同活動和相互交往等社會關系形成的過程。
人類的直接祖先曾經是一種群居動物,它們在嚴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以群體的聯合力量和集體活動來彌補個體能力的不足。人類社會同自然界一樣,都是客觀的物質體系。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
(4)如何看待人類及其歷史擴展閱讀:
1、恩格斯曾把過著群居生活的古猿稱之為"社會化的動物",把它們的群體關系稱為"社會本能"。他指出:"我們的猿類祖先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人,一切動物中最社會化的動物,顯然不可能從一種非社會化的最近的祖先發展而來"。
2、人類祖先的群體關系的社會本能,是從猿進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桿之一。同勞動的發展相適應,這種群體關系越來越廣泛和密切,終於隨著人類的出現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關系。
3、人類所結成的社會則以新的謀生方式,以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動,即以勞動為基礎。人類的一切社會關系都是直接或間接適應勞動生產的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勞動是使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也是人類社會不同於"動物社會"的根本標志。
5. 如何理解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史(不少於150字)
這么說吧。一開始人類在原始社會就面臨各種威脅,感染死亡是常見的事。於是遠古時期的人經過摸索,總結了一些醫葯知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使人類能夠探索更多的地方。隨著生產力提高,人類認識、接觸到的事物也更多了,新的疾病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同時原有的還未能解決的傷病也令人頭疼。於是在不斷實踐中新的有關知識被總結出來。到了近代,不少疾病必須通過一些特殊葯物(如青黴素)來治療,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有能力生產這些葯物了。而期間經歷的多次大瘟疫促使人類改善基礎設施和醫療建設,這又對經濟和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總的說來,人類在發展中總結出更多辦法對抗疾病,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對生產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又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個人觀點,可能有些凌亂,請見諒。
6. 錢驍成: 請問如何理解人類歷史,就是人類金錢和權力的「活動」史
主要還是應該從重大的歷史事件,還有一些推動歷史發展的歷史事件來進行描述,可以從這些事件的背景起中間起重要作用的人或者事情觸發,將這些人或者事情和這個方面進行聯系。
7. 談談你對人類歷史的認識600字
人類社會經歷了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時代,又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工業文明時代。那麼,未來將向什麼新文明時代演進呢?
原始文明是完全接受自然控制的發展系統。人類生活完全依靠大自然賜予,獵狩採集是發展系統的主要活動,也是最重要的生產勞動,經驗累積的成果:石器、弓箭、火是原始文明的重要的發明。原始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是直接利用自然物作為人的生活資料,對自然的開發和支配能力極其有限。
農業文明是人類對自然進行探索的發展系統。人對自然進行初步開發(大約距今一萬年前),由原始文明進入到農業文明,開始出現科技成果:青銅器、鐵器、陶器、文字、造紙、印刷術等。主要的生產活動是農耕和畜牧,人類通過創造適當的條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種得到生長和繁衍,不再依賴自然界提供的現成食物。對自然力的利用已經擴大到若干可再生能源(畜力、水力等),鐵器農具使人類勞動產品由「賜予接受」變成「主動索取」,經濟活動開始主動轉向生產力發展的領域,開始探索獲取最大勞動成果的途徑和方法。
工業文明是人類對自然進行征服的發展系統。隨著科技和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人類開始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對自然的超限度開發又造成深刻的環境危機。特別是科學探索活動中分析和實驗方法興起,開始對自然進行「審訊」與「拷問」,此時的科技和教育突出對經濟的促進和發展上,資本主義國家大力推行教育和科技,形成空前的經濟生產力。工業文明是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的武器以控制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勝利的時代。蒸汽機、電動機、電腦和原子核反應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建立了「人化自然」的新豐碑,並以工業武裝農業。工業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活動主要表現在征服大自然的物質活動,此時,生態、資源、人口等問題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成為可持續發展系統的重要功能因子。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將實現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生態文明是「社會記憶」中第四
階段的文明,是建築在知識、教育和科技高度發達基礎上的文明,強調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
展的基石,明確人類社會必須在生態基礎上與自然界發生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人類的經濟社
會才能持續發展。因而,人類與生存環境的共同進化就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不再是純粹的發
展系統,而是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系統。由於可持續發展系統是一個普遍的復雜復合系統,而
且是進化的開放系統,其進化的基礎是繼承先前文明的一切積極因素,所以生態文明也就涵括
人類以前一切文明成果,其理論與實踐基礎直接建立在工業文明之上,是對工業文明以犧牲環
境為代價獲取經濟效益進行反思的結果,是傳統工業文明發展觀向現代生態文明發展觀的深刻
變革。建設生態文明,要求人類通過積極的科學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以理性為主的調節
控制能力,預見自身活動所必然帶來的自然影響和社會影響,隨時對自身行為作出控制和調節。
8. 如何理解人類歷史真正是社會生產發展的歷史
首先,人類社會的產生就是建立在物質生產基礎上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只有人們的吃飯、住房,衣著等基本的物質需要,人類社會才有可能向前發展.
第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人們的物質和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而文化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基礎上的,所以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本質上就是物質生產的發展.
9.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當然包括了主觀和客觀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看待歷史=你的歷史觀是什麼
帶著疑問去看歷史~~~批判繼承的看待
對於歷史學家報著崇敬之心
對於疑問報著探究之心
對於惡人報著寬容之心
對於英雄報著批判之心
對於統治者報著評定之心
對於戰爭報著審判之心
對於屈辱史報著自強之心
對於光輝史報著平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