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

發布時間:2022-04-24 00:44:58

1. 學過歷史的總會有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公元後究竟是怎樣劃分的

在歷史當中有公元前和公元後之分,這是因為公園是有西方人所界定的。那麼公元零年大概是在東漢的時期,所以在歷史上對於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區分也就是在東漢進行區分。中國古代有著自己的計算時間的方式,比如說中國會利用動物生肖對年份進行過有規律的計算,所以運用公園的方式在古代的計算是比較少的,通常都是以生肖或者皇帝的年號作為計算的標准。區分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更好的對前朝的事件進行計算,畢竟利用公元的方式,能夠更為直觀的體現朝代的更替以及大事件的發生。當然,中國的朝代發展脈絡是非常長久的,因此有一部分的朝代也應該利用公元前進行計算。

不過,在許多史書當中,並沒有採用公元前和公元後的方法,是因為公元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近代時期。史書當中記載的更多都是某某皇帝的臉號,第多少年或者是以生肖作為年份計算。

2. 公元前後的劃分是以什麼為標准

公元就是公歷紀元,以公元紀年為界限,公歷紀元前為公元前,公歷紀元後為公元後。公元前與後劃分的標準是依據耶穌誕生的日期,耶穌誕生前稱為公元前,耶穌誕生後稱公元後。「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

公元,即公歷紀年法,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公歷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

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3. 公元前和公元是怎麼分的誰規定的

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所謂「耶穌出生」之年算起。耶穌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從這年起叫公元某年,例如,陳勝吳廣起義於公元前209年,淝水之戰於公元383年。這種演算法以及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是6世紀的一個基督修道士狄安尼西提出的。雖然耶穌只是宗教傳說中的人物,但是這個紀年標志逐漸在全世界通用。根據公元紀年和中國歷史紀年對照換算,公元元年是我國西漢末年時期,因此西漢及西漢以前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前的年代,東漢及東漢以後的歷史年代為公元後的年代。
中國公元紀年始於1912年,但主要還是民國紀年,「民國25年」等,1949年開始中國全部使用公元紀年。之前的封建社會用的是皇帝紀年「康熙**年」等。

4. 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公元前"和"公元後"之分是以什麼作為劃分依據的

一、有「公元前」和「公元後」之分是因為採用了公元紀年法,劃分依據是以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二、簡介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

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歷,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准。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4)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及近代的採用的紀年法

一、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示例:《岳陽樓記》中的「慶歷四年春」、《石鍾山記》中的「元豐七年」等。

二、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示例:「甲午戰爭」(1894年)、「辛亥革命」(1911年)中的「甲午」「辛亥」。

三、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示例:《核舟記》中的「天啟壬戌秋日」等。 

四、民國紀年法

民國紀年法是以中華民國成立為起始的紀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起始的紀年方法。民國年換算——公元紀年減去1911,得出民國多少年。

示例:1930年為民國19年。

5. 中國古代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按照什麼劃分的

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向後推算即公元後,公元後常被省略。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即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酥誕生在古羅馬的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酥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採用了這種紀年法。由於格里高利歷的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所以被稱為公歷。從此,教士所臆造的耶酥誕生的年份便被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歷紀元。
根據公元紀年和中國歷史紀年對照換算,公元元年是我國西漢末年時期.就是(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6. 中國歷史上分為公元前,公元,為什麼會這么分

在我國悠久歷史長河裡,按照時代來劃分,一個時代之前就是公元前,一個時代之後時間里就是公元。

公元是一個紀年法則,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劃分,元年之前時間都是公元前,而從元年之後,到下一個元年之前時間里就是公元多少年。

所以在古代社會時期,我們沒有公元前和公元,都是什麼皇帝年號多少年,在元就是當時朝代多少年,或者幾百年前。

到後來我們引進了西方文化以後,知道他們使用公元來計算一個世紀,我們才開始在編寫歷史書上使用公元。

這個不是我國一開始使用,只是後來世界通史這么計算,我們才開始使用。這個公元計算世紀,也很方便,時間太長或者過於久遠,這個計演算法則很有用。

7. 公元前和公元後怎麼區分的

公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D.)。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縮寫為C.E.)與公元前(縮寫為 B.C.E.)的說法。

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歷或西元、格里高利歷。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歷,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准。

(7)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中國是1912年開始使用公歷。當時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由於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以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所以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歷,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歷為准。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歷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從黃帝紀年開始(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今年是農歷開元4715戊戌狗年(公歷2018.02.16~2019.02.04),我國傳統歷法比西方歷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歷法的年份。

農歷不僅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而且能廣泛應用於生活中、指導農業生產。它還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最體現中華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傳統文化。農歷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體現,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它的意義非凡影響深遠,值得我們大力去保護與傳承。

8. 公元前和公元後怎麼劃分

公元,即公歷紀元,又稱西歷和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定的一種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准。

以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2x年為二十年代,9x年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
每百年被稱作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開始採用公元紀年。

9. 中國公元前後的分界點是什麼

公元前後的分界點是從西漢漢平帝劉衎在位的年代開始的。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是公元1年,為公元元年。公元無零年。如公元2019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兩千零一十九年。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使用的還是傳統歷法——陰歷,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等。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與世界接軌,我國開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紀年作為歷法和紀年。

(9)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2幾年為二十年代,9幾年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每百年被稱作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開始採用公元紀年。

10. 公元前後如何劃分

耶穌誕生在公元元年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紀年法。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公元前後是如何劃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