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西施多少歲死的
對西施最終是生是死的結局,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大體有四種版本。 1.沉海(湖)說 傳說勾踐滅吳後,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爾後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傳說從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種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說這是西施的舌頭,所以稱它為「西施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福建時,亦稱贊長樂「西施舌」是閩菜中最佳的一種聖品。《墨子 ·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2.隱居說 這種說法也是十分風行,最早它見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明代的陳耀文《正楊》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絕書》認為西施跟隨范蠡隱居。 3.落水說 或許是善良的人們並不希望西施這位無辜的弱女子有個悲慘結局,於是找出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此說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證據。 4.被殺說 這種說法可以說純粹來自傳說了。傳說吳王自刎而死時,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據《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四個版本中,沉海說和隱居說流傳最廣,而且相關的證據資料也最多,除了少數人之外,人們大部分都相信這兩個版本。
希望採納
㈡ 歷史上是否有西施其人
西施其人西施,春秋末年越國著名的美女,她的名字成為中國絕色美女的代稱。掘史料記載。當時的人要觀瞻一次西施的美容,必須先交一文錢的金錢。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這句活有兩層意思:一是寫出西施的確很美;另一方面是說雖長相醜陋只要愛潔凈也是可祀上帝。這是繼《墨子》一書後最早從則面記載西施是美人的例句。 西施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是樵夫,以賣柴為生。作為一個貧苦的農家女子,她是如何爬上當時社會上層,成為吳王夫差的愛妃呢?這得從當時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說起。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為吳國俘獲。勾踐向吳王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踐的請求,將勾踐放回越國。勾踐是位頗有愛國心的國王,他回國後卧薪嘗膽,刻苦自勵,不忘亡國之恥,以圖雪恥復國。他有個謀臣叫范蠡,認為專門卧薪嘗膽達不到復國的目的,他向勾踐獻策,用美人計收買吳王差的心,他找到了美女西施。按照當時的審美觀點有三條:一是美貌絕倫,二是能歌善舞,三是身材苗條。西施當時只具備了第一條。為了達到三個條件,西施發憤苦練了三年,終於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最後才被勾踐獻給了吳王夫差。夫差自從得到西施後,整天沉湎於女色之中,不理朝政,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攻打吳國,吳王夫差兵敗自殺,導到吳國滅亡。 《世說新語》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郭洗馬入洛,聽伎人歌,言佳。石季倫問其由,郭曰『不知'。季倫笑曰:『卿不識曲,那得言佳?』郭笑曰:『比如見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後知美。』」郭洗馬未必真知西施的真姓大名,不說現代人,就是古代人不知西施的姓名也未曾沒有,宋代大詩人蘇軾就是其中的一個。蘇軾有詩雲:「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渠儂舊姓西。」照此說,東施效顰里的東施豈不是姓東名施?東、西二姓古今絕少聽說。 對蘇軾的詩句,古人早有非議。宋代葉大慶在其《考古質疑》一書中指出「『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儂家舊姓西』,則誤矣。」宋代袁文在其「《瓮牖閑評》一書中也指出:「蘇東坡詩雲:『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渠儂舊姓西,西,謂西子也。西子本姓施,而世稱西施,蓋東、西施之謂耳。東坡乃以為姓『西』,誤矣。」 蘇軾是宋代的大詩人,博學多才,他怎麼連西施姓什麼都搞錯了呢?不僅現代人不相信,就連古代人也不相信這一點。宋代王茂在其《野客從書》一書中為蘇軾申辨說:「坡介不應如是疏鹵,恐言『舊住西』傳寫之誤,遂以『住』字為『姓』字耳。既是姓西,何問新舊?此說甚不通。『應記儂家舊住西』,正此一字,語意益精明矣。」盡管王茂為蘇軾辨解為「舊住西」,道理極通,但畢竟蘇詩白紙黑字寫的是「舊姓西」。《孟子註疏》一書中說,西施有個名字叫夷光,這就可以斷定西施的真姓大名叫施夷光。一個絕色美女,卻起了一個像男兒的名字。「夷」字有平坦的意思,可能是西施的父親企望女兒一生走平坦光明的道路,請教書先生起的這個名字吧! 吳國被滅亡後,西施的歸宿如何呢?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吳國滅亡後,西施復歸范蠡,乘船游五湖(今江蘇太湖)去了,不知所終。另一種說法認為,吳亡後,越王沉西施於江,以報鴟夷之忠誠。以第一種說法見著。唐代詩人杜牧詩雲:「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詩中鴟夷系指范蠡。范蠡本為越王勾踐的謀臣,為越國滅吳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吳被滅亡後,范蠡認為勾踐是位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的國王,於是出海逃到 了齊國。為了安全起見,他隱姓埋名,自號鴟夷子皮。故杜、蘇軾都認為吳亡後西施「一舸逐鴟夷」,一同去五湖了。 其實不然,《吳越春秋逸篇》一書雲:「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浮,沉也,反言耳。」這里 所指鴟夷,並非范蠡,而是指伍子胥。伍子胥也稱鴟夷呢?事情得從伍子胥棄楚投吳說起。楚國的名將伍子胥,因父和兄被楚平王所殺,決定棄楚投吳,幫助吳國伐楚,以報殺父之仇。當吳軍打進楚國都城時,楚平王已死,於是伍子胥掘其墓,鞭屍三百。後來吳國又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向吳三夫差求和,伍子胥向夫差說明不能求和的道理。夫差不但不聽,反而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逼迫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臨行前要求行刑的人把他的眼睛挖下來,懸掛在吳國的東門上,以便觀看越國是怎樣滅亡吳國的。夫差知道後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裝進鴟夷中,(一種形狀像貓頭鷹的皮囊),沉入江中。果然伍子胥死後九年,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用美人計打敗了吳國。 伍子胥的死、吳國的滅亡除了伯嚭的讒言外,西施也起了推波逐瀾的作用。吳國的滅王,應該說西施立了大功;可越王勾踐不但不給西施因功受賞,反而立即將西施沉江而死,以報伍子胥一片忠心。這確實是個難解之謎。可能與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的思想有關。也可能是勾踐用美人計後總結出「女人是禍根」的謬論。難怪《墨子·親士篇》雲:「西施之沉,其美也。」這是最早記載西施死因的書,離西施之死不過兩百來年。杜牧和蘇軾誤將伍子胥鴟夷為范蠡鴟夷,導致以訛傳訛。
㈢ 歷史上西施活了多少歲
吳國被滅後西施的結局成迷~~~並不知道死於何年~就更談不上活了多久,這也是歷史之謎呀..........
麻煩採納,謝謝!
㈣ 西施活了多少歲
西施生年不詳,所以壽命無從考詳。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因所處年代最早而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
(4)歷史上西施活了多少歲擴展閱讀
西施的傳說:春秋末年,我國長江下游和錢塘江一帶有兩個勢不兩立的政權,北邊的叫吳,南邊的叫越。越國寧蘿山下若耶溪畔,有一位曠代絕世的美女,她就是西施。西施本姓施,叫夷光,因為住在西村,所以,人們稱她為西施。
西施美到什麼程度,據說,她到附近的山上去采樵,天上的大雁看到她忘了拍動翅膀,掉了下來;她到溪邊去浣紗,水中的游魚羞得潛入水底。成語「沉魚落雁」就來自西施。
㈤ 西施出生於多少年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盡,滅吳國稱霸,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