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在非洲的殖民統治
第一階段,16世紀到19世紀中期,這是歐洲殖民者對非洲大陸的初步蠶食階段,先有西班牙對西北非沿岸,葡萄牙對南部非洲大陸兩側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侵佔,後有英國和法國對幾內亞灣黃金海岸,以及北非沿岸,埃及的佔領。但是都沒有深入非洲腹地,70%到90%基本上還屬於非洲國家統治。
第二階段,19世紀中後期到二戰結束,這是歐洲殖民者對非洲大陸入侵的高潮和巔峰期,1884年的柏林會議,標志著非洲大陸完全從屬於歐洲,是歐洲殖民主義最巔峰的象徵,除了西班牙 葡萄牙 英法之外,比利時,義大利 德國也都參與瓜分非洲大陸的狂潮中,柏林會議確立了這些國家的非洲領地的正式佔領。到了20世紀初,只有衣索比亞 賴比瑞亞處於獨立狀態。 90%以上的領土被佔領。
第三階段,二戰後至1990年,二戰以後,非洲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在北非展開。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獲得真正獨立。1956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後有30多個國家取得獨立。其中,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20世紀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深入發展。1990年3月,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歷史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法國人對塞內加爾的行政管理:
1、法國人對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地採取的是同化政策,通過使非洲人不斷吸收和接受歐洲的文化和文明,最終達到使非洲人被歐洲人同化的目的。
2、 法國人在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地塞內加爾建立起4個共同體,即聖路易(St. Louis)共同體、戈雷(Goree)共同體、達喀爾(Dakar)共同體和呂菲斯克(Rufisque)共同體。
3、1895年,成立法國西部非洲殖民地聯邦,這一聯邦共包括塞內加爾、幾內亞、象牙海岸、馬里特.尼日(Malid Niger)、貝南、布吉納法索、茅利塔尼亞。
4、 法國人把本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別看做是法國的一部分或法國的海外省。
5、下面所顯示的就是法國在塞內加爾的塔形行政管理體系的7個層級:
1)法國政府的殖民大臣
2)殖民地總督
3)副總督(代理總督)
4)總督府的部門行政長官(指揮官、司令官)
5)地區長官
6)縣長官或縣以下的鎮長官
7)村莊長官(村長)
其中,從殖民大臣到地區殖民長官均須由法國人擔任,只有縣或縣以下的鎮長官、村長可由非洲人擔任。
6、 法國人和英國人在對各自在非洲的殖民地的統治方法上也有共同點,那就是使用的都是進行間接統治和控制的辦法。
法國人對西部非洲統治的壓迫性和虐待性本質:
1、 法國統治非洲的體制的本質是壓迫性的和虐待性的;
2、 非洲人在法國人體制中充當官員和職員——縣長官或縣以下的鎮長官、村長——的分子同樣是殘忍、粗暴的,同樣遭到非洲百姓的厭惡;
3、 這些非洲人(給法國人當縣長、鎮長、村長的人)的職責和任務是:
1) 收稅和催款;
2) 強制招募勞工;
3) 抓捕年青人當兵;
4) 強制監管非洲人必須從事農作物種植。
4、法國人強制非洲人從事種植性勞動。
到了1945年以後,法國對非洲殖民地行政管理方式的改變:
1、非洲人的強迫性勞動被取消;
2、容許非洲人參加巴黎的下議院,即國民議會;
3、容許個別的殖民者個人進入地方政府任職;
4、劃撥更多資金用於發展非洲人教育和其他社會管理服務部門;
5、非洲人開始建立政黨;
6、容許殖民地對是否加入法蘭西國民議會做出選擇;
7、幾內亞放棄加入法蘭西國民議會,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宣布獨立,此後,法國也斷絕同幾內亞的一切聯系。
比利時人對剛果的行政管理:
1、15——18世紀,葡、荷、英、法、比等國的歐洲殖民者相繼入侵剛果;
2、1878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以組織商業而不是建立殖民地的說法,誘迫扎伊爾河流域的部落首領接受一系列奴役性條約;
3、1884——1885年,西方15國在柏林會議上達成協議,將整個扎伊爾劃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稱「剛國自由國」;
4、1908年,剛國正式成為比利時的殖民地,比利時也派出大批官員對殖民地進行管轄,又將殖民地劃分為行政區(district)、地區(zone)和分區(sector);
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剛果的民族主義開始發展,政黨開始出現;
6、1960年6月,剛果獲得獨立;
7、獨立後,內戰幾乎接踵而至。
歐洲人對非洲進行殖民統治的後果:導致非洲傳統文化幾乎被侵蝕、腐蝕凈盡。破壞其生產力,導致其的貧窮
2. 在新航路開辟前,歐洲人能到非洲嗎
能啊..不過只有地中海沿岸的北非..當時的羅馬和北非的迦太基還進行了戰爭..中間有個撒哈拉大沙漠怎麼過..當時的船也沒能力繞到非洲腹地沿岸..非洲土著都在叢林和大草原上也不會接觸到歐洲的人..
迦太基古國名。位於今北非突尼西亞北部,臨突尼西亞灣,當東西地中海要沖。公元前九世紀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紀,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首都迦太基城(今突尼西亞城)。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大部以及科西嘉、撒丁島和巴利阿里群島,壟斷西地中海海運貿易。公元前三世紀七十年代,羅馬對外擴張,成為迦太基的勁敵,爆發了古代史上著名的三次「布匿戰爭」。最後迦太基滅亡。公元147年,迦太基城被羅馬軍夷為廢墟。
3. 世界各種人種歷史上的遷移
我知道的不多,其中在元朝時,有過一個,是一個游牧部落遷往歐洲,然後清朝時回來了一部分。那個民族好像是tu er hu te,字忘記怎麼寫了。
還有就是在大航海時代,也就是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人移民美洲,非洲。歐洲人在非洲買黑奴販往美洲。歐洲人(英國人)殖民印度。
4. 歐洲、非洲和亞洲居民移民美洲的原因
1、歐洲移民的核心原因是歐洲封建體系的崩潰導致農民和手工業者大量破產,以及歐洲資本主義帶來的擴張。
2、非洲移民的原因是美洲原住民銳減,歐洲奴隸販大量從非洲販奴至美洲。
3、亞洲移民的緣由和歐洲類似,都是封建自然經濟的破產。
5. 歐洲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 歷史背景又是怎麼樣的
要回答歐洲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在美國稱霸全球之前,整個歐洲國家的發展形勢向好,尤其是英國、法國這些殖民國家,他們早在十九世紀就奪取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黑奴貿易自不用說,為了本國的利益掠奪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蔑視人權,嚴重的種族歧視,攫取非洲的資源與財富。佔領了非洲人民大量的土地,瘋狂的屠殺,甚至在非洲人民內部挑起戰爭。
在河口的主權上,貿易的壟斷上,土地的買賣上,均存在大量不公正與殘酷掠奪的情況。法國。葡萄牙、英國、比利時等均參與瓜分,擅自達成了而協議,在非洲人民的土地上肆意妄為,使得整個非洲大陸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被劃分完畢。
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歐洲國家獲得了一定的利益,但這確實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敗筆,無視人類生來就有的權利,僅僅根據膚色決定人類的地位,多麼愚昧而可笑。關於歐洲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命題。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有戰爭,人人珍視和平。
瓜分非洲的歷史背景
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後,歐美國家的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同時為了進一步的發展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於是,為了發展本國的壟斷資本主義,歐洲國家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各國為了擴展殖民地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只是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歷史背景之一。
於此同時,歐洲已佔領了中國、印度等歐洲國家,並且基本已完成了對亞洲的瓜分。而早在很久之前,美國已經佔領了廣大的拉美地區,使得歐洲國家不得不轉換目光,尋找更廣闊的殖民地,這是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歷史背景之二。
因為在歐洲國家瓜分非洲地區之前,並未有其他國家涉獵於此,所以非洲大陸境內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天然氣資源、鑽石金銀珠寶等。這對歐洲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同時,非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很優越,從軍事方面來說,擁有很強的戰略性。而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秘密的對非洲大陸進行一系列探險活動使得他們對非洲的地理位置較為的了解與熟悉。為他們接下來一系列殖民擴張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歷史背景之二。中國有過被瓜分與被殖民者掠奪的經歷,所以中國人民大概可以對非洲人民感同身受,曾經的傷疤誰都不願意再次揭起,但是必須做到以史為鑒,從中反思,珍愛和平。
帝國主義瓜分非洲
如果把帝國主義和非洲這兩個詞聯系起來的話,人們最直接的印象可能就是「黑奴貿易」。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敗筆,也是讓人回想起來就覺得無比震怒的慘痛的歷史事件。那麼,帝國主義瓜分非洲是怎麼進行的?
在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之前,人們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如此大的一個整體。隨著一位位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也逐漸打破了各個大洲各個地區的屏障。當時制霸全球的歐洲在各個方面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而非洲,這個長期處於落後而封閉的地區,逐漸被野心勃勃的歐洲人納入了殖民計劃之內。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這一歷史事件,逐漸登上了歷史舞台。
通過對非洲人民毫無人性的壓榨和殘忍的殺害,侵佔他們大量的土地。將有色人種低價運回國內給本國的資產階級當做奴隸,掠奪非洲大陸豐富的黃金鑽石以及有價值的資源,佔領港口,控制內政,作出一系列慘無人道的殖民掠奪行為。對地區的瓜分可以分為:對北非的瓜分,對非洲西海岸的瓜分,對非洲南部的瓜分,對東海岸的瓜分。各個歐洲國家對其瓜分手段大致相當,都是對殖民地的爭奪,迫使當地人民搬離自己的居住地,對其經濟控制和政治控制,一切都是為了發展本國的壟斷資本主義,使其能夠獲得利益最大化。
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這一不正當的行為,從根本體現著種族歧視這一愚昧無知的種族觀,讓人心寒。
6. 非洲各國被殖民的時間以及經過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部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維德角等群島。
2、工業革命時代,殖民地的萎縮
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印度。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殖民地、香港等地。同時由於拿破崙戰爭的沖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對奴隸的需求銳減,這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佔領殖民地的高潮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殖民主義國家在被稱為「最後的大陸」的非洲佔領的領土只有318萬平方公里,而在19世紀最後的25年裡,歐洲對於非洲的興趣又濃厚起來,在非洲佔領了2569萬平方公里土地。由於歐洲的迅速工業化和人口的增加,對植物油、植物纖維、橡膠和某些礦產資源的需求增大對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對非洲原料產地的激烈爭奪。
4、重新瓜分殖民地與兩次世界大戰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紀初,殖民國家及殖民地已佔全世界85%的陸地面積。各國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實力仍然強大的英國和法國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著大片的殖民地,而新興的美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這些國家只佔有一些面積不大、資源貧乏的「剩餘地區」。
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戰後殘存的各主要殖民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義大利,在戰爭中都被削弱。在戰爭期間,未被佔領的盟國殖民地,如印度、東非、奈及利亞、比屬剛果等地的民族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殖民帝國內部的分工體系被打破。
(6)歷史上歐洲人是如何移民非洲的擴展閱讀:
1、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2、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7. 分別說出亞、歐、非洲的居民移民美洲的主要原因
前期:歐洲人開辟新航路。大批歐洲人到美洲尋找黃金,開辟庄園,並對印第安人進行種族屠殺,造成勞工不足,所以通過三角航線從非洲運黑奴去美洲。後來叛賣黑奴被禁止,只好從人口稠密的亞洲運勞工去美洲填補勞工缺口。
後期:美洲經濟法展迅速,大批人去美洲尋找商機。
非洲的人被殖民後,先後被販賣到美洲,但有些不屈服的黑人向逃跑,結果逃跑的黑人死的有幾百萬的人 亞洲人是被騙到的美洲去修鐵路,死的也很多,然而僥幸活下來的並修好鐵路的,則是第一批獲得那裡綠卡的人; 歐洲人當時到各處去殖民,他們到美洲的目的也是為自己利益的。
8. 人類歷史上著名的移民,簡單得高分!!!
.歐洲人→新大陸(美洲、大洋洲):19世紀初,平均每年20-30萬歐洲人遷往美洲和大洋洲。19世紀80年代後期,平均每年外遷人口增加到60—70萬,甚至是超多100萬。
.非洲人→美洲: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殖民主義者從16世紀起到18世紀末進行了長達300多年的奴隸販賣,從非洲運往美洲、大洋洲的奴隸總數達2000萬人左右。
中國人→東南亞和北美洲:主要表現為中國勞工大批遷往南洋(馬來,菲律賓,泰國等)此外,於此同時,日本印度也有小規模的人口向拉丁美洲和東南亞遷移
9. 歐洲人什麼時候開始探索非洲的
19世紀中期,歐洲人開始從海洋向非洲內地蠶食。但他們對非洲並不了解,只知道那是一片蠻荒之地,是「黑暗的大陸」。當時的歐洲人所繪制的非洲地圖都留有大片的空白,這使得探險家們對神秘的「空白」既嚮往又困惑。
10. 16世紀到20世紀。歐洲亞洲非洲移民美洲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歐洲移民為了佔領美洲,亞洲移民為了逃離,非洲移民因為美洲需要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