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提高學歷史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學歷史的閱讀理解能力

發布時間:2022-04-24 20:03:30

Ⅰ 如何提高高中生歷史閱讀理解能力之我見

一、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自身較高的知識儲備量、人文素養以及過硬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好學生的前提。因此,若想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歷史閱讀理解能力,歷史教師就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首先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尤其是近年來,歷史習題的材料越來越新穎、出題的角度越來越奇特,歷史教師就更應該與時俱進,多閱讀、多思考、多總結,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們授課答疑。
比如,筆者曾經就見過一道考察古今救災、社會保障問題的材料分析題。第一則材料是一段文言文,若是教師本身都無法理解,又談何為學生講解呢?通過這一道習題的講解、反思,我發現閱讀理解能力除了是對材料的深度理解,一定的語言功底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連材料的表面意思都理解不了,就更別提什麼引申的意義了。
另外,歷史教師一定要養成每日讀書讀報的習慣,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熱點問題與歷史大事件相聯系,舉一反三,將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
二、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幾點措施
1、預習時一定要通讀教材,課本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好的教材。
歷史教科書的模式是大量的文字配少量的圖片,而很多概念、知識點都是從大段的文字中篩選出來的。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的就是學生能從大量的文字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所以,對於高一的學生來說,多閱讀教材便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階段。
比如,在新學期之處的師生見面會上,教師可以第1課為例,指導學生如何有效率地讀教材、如何達到預習的目的例如,讓同學們先看第一段,從第一段中可以發現哪些有用的知識點。像時間、專有名詞、標志等等都是有利用價值的信息。
使用導學案式的預習形式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法。老師需要提前製作好導學案。學案上以提綱的形式將一課的重點列出來,留出足夠的空白供學生在閱讀教材時,篩選信息,總結並寫下來。
2、教師在講課時應更注重方法的分析,多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理解。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考高分,學生不理解材料就讓學把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這種看似短期有效的方法,實則為學生的高考、乃至日後的學習埋下了定時炸彈。隨著高考題目的越來越靈活化,以往的背書、背答案的學習模式不可能讓學生在高考中准確快速地得分。所以,在現今階段,老師在講課時應更注重分析方法的教授,並多讓學生站起來講一講自己的理解。這樣才能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材料時出現問題、漏洞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效果可想而知了。
比如在講解材料分析題時,老師可以一步步地講出答題順序與技巧,而不是直接說出答案。例如材料分析題要先從材料的字面意思上尋找信息,這時候就可以叫一位同學講一講他從這則材料的字面上得到了什麼有價值的信息。
3、多閱讀課外書,尤其是與歷史相關的文字材料。
許多傳統的觀點認為,到了高中,一切與教科書、習題冊無關的書都是課外閑書,都不應該出現在高中生的書包課桌里。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並不值得提倡。對於高中歷史學習來說,了解的歷史知識越多,在考試中碰到材料分析題時就會越輕車熟路。教科書上的材料都是一些大的框架,許多歷史事件敘述的並不完整。而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學生們就會對某些含糊的歷史事件有了明確的認識。這樣,在考試中遇到生澀難懂的長篇材料時,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歷史知識積累弄懂材料所敘述的相關事件,揣摩出題人的意圖,從而順利地解題。
《全球通史》是一本很全面的歷史書籍,很多考試的材料都選自這本書,但這本書趣味性稍差,如果有學生想對某一階段的歷史多做了解,可以選擇性地讀一讀。而像《明朝那些事》《袁騰飛講歷史》等以詼諧筆法講歷史的書籍,雖然有一些細小之處有待考證,但作為課余了解更多歷史並休閑放鬆來說卻是是不錯的選擇。
4、較難的文字材料可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提供背景知識,輔助學生理解。
歷史類的文字材料說白了無非就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是某一歷史人物的敘述。在平常的訓練中,我們肯定會碰到一些生僻的歷史事件、新穎的出題角度。對於學生們來說,圖片、視頻等形式更加形象直觀,比文字資料要好理解的多。所以在一些情況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比如在講必修二各國經濟的時候,許多同學對各個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總是記不準。我便抽出了一節晚課給同學們播放了紀錄片《貨幣戰爭》,通過形象的影視介紹,讓同學們對這一單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總結
提高學生在歷史文獻方面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歷史教師要為學生起到模範引導的作用,並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學生們對歷史的興趣、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也非常重要,這同樣需要歷史教師的鼓勵和監督。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在考試中順利解題的前提,更是學好歷史的工具。筆者的這些拙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評和指正,也希望對此有興趣的同行能與我共同探索提高高中生歷史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Ⅱ 孩子的閱讀短文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

1、盡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閱讀時間。這個十分關鍵,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好不好,與閱讀的時間夠不夠、多不多有直接的關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就是說要多閱讀,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在增加孩子閱讀這個問題上,應該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終落腳點是落在增加閱讀上,如何增加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呢?作為家長,要學會引導閱讀和利用時間,比如在孩子學習之餘,多給孩子買點課外書讓孩子看。另外,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或者早晨孩子起床之前,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讀點東西,既能讓孩子增加了閱讀量,而且還能加深親子感情。 2、多注意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呢?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需要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在家庭中,家長要主動減少看電視、打麻將、玩游戲的時間,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是一種示範引導。因此,作為家長,就要注意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多讀讀書、看看報,或者盡可能多的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跟孩子一塊看小人書什麼的,這樣孩子就能慢慢進入讀書的那種氛圍,自然而然就能多讀書,進而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3、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語言一定要避免。孩子在閱讀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上小學的孩子,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這個時候家長一些負面的話,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一定要盡量避免。比如,在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之後,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作文的整體情況,不能因為有幾個錯字,或者語言表達的不到位,就呵斥孩子,有的家長在這方面特別不注意,經常會聽到「笨死了」、「你怎麼這么沒心」等訓斥孩子的語言,其實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是,肯定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篇作文了,比如對作文裡面表達的比較好的句子給予表揚,這樣孩子的愉悅心情,能夠促使孩子在主觀上就更喜歡寫作文。另外由於孩子上小學期間,很多生字可能不認識,這就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不要覺得麻煩,不要動不動就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影響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Ⅲ 怎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但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歷史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建立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

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後,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

大家學習歷史,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要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觸發,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從錯綜復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5、歷史知識要經常運用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大家已經處於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大家的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展的信息。

要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會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Ⅳ 如何學好歷史的10種方法

1、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Ⅳ 怎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材料的能力

歷史知識一項很重要的特點是其研究對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現,所以難以被直接觀察;建立歷史知識所需要的證據都是間接來自於過去所遺留下來的史料。歷史是從史料所提供的證據中,構建關於過去人事的論述。因而要真正的學習了解歷史,就必須積極正確的運用歷史史料。
史料,是反映歷史本體的內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觀性,它是進行歷史理論思維的基本素材和對象,離開了這些基本的歷史材料,歷史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理論教學也只能是空談,學生以此得來的理論只能是僵死的教條。由於不知道所接受的歷史知識是怎樣得來的,學生只能把它當作一系列難以捉摸的論斷,對這些論斷的學習僅僅是記憶而已。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只能被用來應付考試,不能被實際應用,因而也是沒有意義的。
史料的運用,即是確立史料與歷史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去認識各種歷史材料如何被運用於過去的重建。因而,由於史料只是一種間接性的媒介,運用史料以重建過去的問題也較為復雜,因此學校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求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自己運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為唯有透過運用史料的實際經驗,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歷史知識的方式。高一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內容豐富,針對性強,重點突出,閱讀障礙小,是逐步培養學生運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素材。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呢?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運用史料,培養興趣以趣引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知蕭何,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樹立信心,消除學習上的心理障礙。教師在教學過程如能重視運用史料,創設歷史情景,必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精神,由此產生積極思維的氣氛。
如講授《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目時,先介紹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它已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志願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捨生忘死,英勇作戰,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志願軍英雄功臣,被作家魏巍稱為最可愛的人,並成為志願軍的代名詞,沿用至今。經過這樣的講授後,學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簡單經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抗美援朝的經過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顯然這一教學目標還沒有完成。
對於這一教學內容,我通過幻燈片放映介紹黃繼光、邱少雲英雄事跡的史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黃繼光七處負傷,他從傷痛中醒來,看到敵人的機槍還在吐著火舌。他用最後的力氣,撲向暗堡,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邱少雲一團烈焰在他身邊燃燒起來,在邱少雲的身後就是條水溝,他只要在泥水裡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撲滅。但是,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戰友的安全,邱少雲嚴守潛伏的紀律,咬緊牙關,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這樣學生就能夠職直觀地感受英雄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意志,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我們把志願軍戰士稱為‘最可愛的人’?通過討論,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這樣,使學生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的升華;既生動有趣又不乏思維深刻性。
二、運用史料,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能力
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教學上,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興趣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學會動腦動口動手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動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口,培養學生的讀說能力;動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學生學會材料處理、歷史闡述和文字表達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學和訓練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外,還必須把學生的思維激活,把興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授之而漁;並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一吧掌握材料解析題的鑰匙,從而達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目的。
目前,中學生對漫畫作品興趣濃厚,我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學生對漫畫等史料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新教材下冊《20年代的國際關系》一節中有一幅一戰後德國、英法和美國之間的經濟關系的漫畫。針對漫畫,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圖中顯示英、法、德和美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分別是怎樣?②說明了怎樣的歷史事件?圖中所指的核心問題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首先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材料,找准材料(漫畫)的關鍵詞。如時間關鍵詞:戰爭時、戰後,空間關鍵詞: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歷史名詞:貸款、償還、賠款,以及圖中箭頭所示方向。接著審題,有幾問,問什麼,每一小題又有幾個小問。其次,結合所學知識,將史料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簡單而

Ⅵ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材料閱讀能力

第一,必須培養學生具備敏銳的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進行閱讀訓練。
第三,在教學中應注重非感知輸入,介紹相關文化背景。
第四,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
第五,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

Ⅶ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閱讀歷史材料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閱讀歷史材料題的能力
歷史信息,是指能為歷史學習和研究提供文字實物的語言﹑音像或其他符號的載體。因而歷史信息能力是主要藉助以上載體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的能力。即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這一要求在近年的高考試題中得到充分體現。在各類命題中材料型題目成為考查學生信息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都提取出來,並按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才能最終得出正確答案。因此,近幾年的高考題目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如在主觀題中,淡化問答題,出現問答題材料化的趨勢;在主觀題中,也增加史料和創設新情景,考查學生從史料和情境中准確地獲取信息的能力。所以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學生歷史信息能力成為高中歷史教師的重要職責。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高中學生在掌握歷史信息能力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提高。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審題不到位。審題本身是一種信息提取過程。審題不到位將直接影響學生從材料里准確獲取信息。面對問題,部分學生表現出不重視審題或不懂得如何審題的現象。比如:他們往往忽視問題中的時間地點等限定詞;不理解提示語和中心語的意思;不知道現象和本質,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區別等等。
2、提取信息不全面不準確。在閱讀材料提取信息方面,學生往往以偏概全,看材料得到一點信息就以為全部理解了。常出現的問題如孤立分析材料,無法將材料聯系起來進行整體思考;只看錶面信息而不懂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質;只見文字不見圖片,忽略材料來源,材料提示語和一些標點符號等等;不能准確理解喻意,不懂圖表,漫畫的本質等。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相對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歷史信息能力。為此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1、 強化審題意識,科學審題訓練
審題是解題的第一步,是正確解題的基礎和前提。許多同學連題意還未弄清楚就急於求解,結果欲速則不達。因此老師要強化學生審題意識,將審題訓練發展為信息能力培養。審題的訓練主要是在評講試卷或習題時,一般來說問題是由限定語(如時間地點),中心語(關鍵詞),提示語(如根據材料並結合課本,比較分析或概括等)求答語(如原因,結果,本質)組成的。比如「結合以上兩則材料,比較所推行的政策異同,並分析其影響」提示語是「結合以上兩則材料。」限定語是「比較分析」,中心語是「推行的政策」求答語是「政策的異同及影響。」除此之外,學生不容易把握的概念,如本質或根本原因等,教師可根據題目深入分析現象和本質的不同,根源和直接原因的不同。
2、 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訓練
教材是學生第一手資料,深入發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豐富的才學資源,是培養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徑。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書,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找出重點,採用圈點評等,促進知識內化,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其次,還可把閱讀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句與句,段與段,課與課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多歸納,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結構。
第三,結合教材加強對非文字信息源的關注。新一輪課程改革突出圖片的地位,它不再是教材的點綴,而是史學「左圖右史」傳統在新時代的表現。教學中利用教材圖片進行比較是常用方法之一。如人教版必修一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提供了「唐朝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和「北宋文官出行圖」兩幅圖片,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後,啟發其思考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是什麼?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針對學生對漫畫的喻意和本質不能理解的問題,則要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第8課《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漫畫「被壟斷組織操縱的美國參議院」同學們覺得這幅漫畫很有趣,但對於其反映的本質卻很難回答,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漫畫,並思考漫畫說明什麼現象?反映什麼本質?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探討中理解漫畫反映的本質。
由於課本資源有限,教師又可充分發揮輔助教學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在多媒體中補充經典材料,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七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引用資料「《權利法案》對國王權利的限制和保證議會權利的相關條文」,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國王權利受限,議會權利至上。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利用靜態圖,動態聲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印象,並增加學生從中獲取信息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嘗試後,學生的歷史信息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比如在審題方面,養成較好的審題習慣,能注意問題中各信息的關鍵,並帶著問題有目的地獲取信息;在材料中獲取信息方面,同學們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閱讀教材也更有針對性,對教材的整體宏觀把握能力增強。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既要堅持對學生歷史信息能力培養,還要引導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加強閱讀理解能力,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歷史信息能力,認知歷史,理解歷史,深入透徹把握歷史。

Ⅷ 如何培養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感歷史教學要把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教材或歷史材料能力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努力貫穿在教學始終。那麼歷史教學中為什麼要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教材或歷史材料的能力呢?一是從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看。教材課時容量大,閱讀記憶量多,除了正文、小字,還有資料、插圖、地圖、表格、材料解析等,這些內容無疑使閱讀量增加,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二是從學生歷史學習現狀看。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與教材要求相適應的閱讀能力,學習中不能准確獲取有效信息,識記、理解、應用困難較大,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三是從高考對能力的要求看。能力考查力度加大,以教材為依託,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景,不拘泥教材,對學生閱讀材料並從中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顯得尤為重要。
既然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那麼在歷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教材或歷史材料能力呢?
一、設計問卷,進行調查。2015年10月我設計了問卷調查,並在高一進行了第一次問卷調查,尤其對我帶的11班進行了抽樣分析,結果表明:(1)閱讀習慣較好,但方法單一。超過半數同學有看標題的習慣,少數同學需要督促。56%同學有勾畫批註的習慣,11%人需要督促。遇到不懂得問題時,大多數同學選擇自己動手解決或者詢問老師或他人,極少數選擇忽略或者等待他人提出這個問題。大多數同學的閱讀問題主要在於對已學知識記不住,或者容易混淆。(2)史料閱讀能力有待提高。47%的人對材料閱讀題有興趣並盡力去做,少數人有興趣卻對自己沒信心選擇放棄。50%對文字敘述型的史料題感興趣,對圖標型和混合型的史料題沒有興趣。大多數對來自教材或練習題中出現的史料把握比較好,對教材之外的材料無興趣。做材料題時的主要問題在於答題語言規范上,不能簡潔明了准確的有條理的答題。大多數人認為解答材料題時需要從材料中找答案,還需熟悉解題的步驟。對見過的材料做的較好,問題主要在於不會答題,從材料中提煉知識的能力不夠,語言不規范准確。據此我制定了研究方案,著力對學生歷史材料的閱讀能力進行研究,並尋找解決現狀,提升能力的途徑和措施。近半年後我又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表明:學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閱讀歷史教材和歷史材料的方法和技巧,閱讀能力大大提高。

二、搜集材料,組織學習。我先後搜集整理了「歷史學科的閱讀方法簡介」、「如何閱讀歷史教材?」等材料,列印下發,每個小組一份,由小組長組織組員學習、交流,由模仿別人到自主總結,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在運用中學會總結,努力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閱讀歷史教材和歷史材料的能力。
三、方法指導,示範引領。一是以教材為載體,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通過課堂內容的學習,採取批畫、圈點、提煉關鍵詞等措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二是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感悟體會,通過快速閱讀課題、導言、正文中的標題等,通過構建知識結構框架,形成思維導圖,抓住主幹知識,提煉核心問題,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閱讀教材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四、加強檢查,督促落實。堅持每周抽查一次歷史課本,檢查學生批註、批畫的情況,採取教師查學科班長和小組長,小組長、學科組長查組員,小組互查的辦法,並按A、B、C、D評定等級,實行小組一繩捆,納入對小組的考核,督促學生逐漸養成良好閱讀教材的習慣。
五、反思總結,交流碰撞。我先後在班級多次組織學生反思總結,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閱讀歷史教材和歷史材料的基本方法,並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展示。先讓每一個同學自主反思總結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然後小組內交流分享,總結歸納,達成共識,推薦一名學生代表本組在班級進行大展示。當每一個小組代表展示完後,本組成員補充,其他小組點評,並把結果納入對小組的考核。這樣以來每個同學閱讀教材的一些好做法,得到了交流展示,實現了資源共享,促進了班級同學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六、強化指導,訓練提升。在導學案設計中注重方法指導,思維導引,引導學生走進教材,閱讀教材、理解教材,並構建思維導圖,抓主幹知識,提煉核心問題。同時放手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自主設計基礎性問題,在課堂上交流展示、點評點撥。另外在導學案中專門設計材料分析題,進行專項訓練,拓展教材以外的材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有效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指導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教材或歷史材料的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一是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基本形成。多數同學能夠自主閱讀教材或材料,自覺預習、自主批畫、自主思考,以往那種不看書、不批註、不思考的現象基本得到改觀。二是學生基本掌握了閱讀的方法技巧。多數同學能夠運用雙色筆批畫、批註,學會了抓關鍵詞閱讀、帶著問題閱讀、前後比較閱讀、抓主幹知識閱讀、框架式略讀、宏觀把握線索式閱讀等方法。三是學生歷史材料解析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學生害怕材料題,讀不懂、不會讀,現在學會了閱讀,掌握了基本方法,形成了基本步驟,提高了基本能力。如姚詩琪同學在反思交流時說「先看問題,帶著問題看材料;在閱讀材料時把重點內容勾畫出來,並做標記;如果遇到文言文材料看不懂,就可以看材料的出處,從朝代和人物中推敲材料內容;從材料中提取主幹信息,提煉核心知識點………」。從歷次學情調研考試成績看材料題所佔比分提高了50%左右。四是提升了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在教學中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思維導引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使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或材料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也大大提高了。

Ⅸ 淺談歷史教學中幾點提高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淺談歷史教學中幾點提高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網路網盤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提取碼:ay3j

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Ⅹ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歷史閱讀理解能力

提高歷史閱讀理解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學歷史的閱讀理解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