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

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5 02:05:38

1.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 總結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總結: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十四年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的抗日戰爭,以中國的勝利和日本的失敗而告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128萬侵華日軍向中國投降,日本侵華戰犯受到了嚴正的審判。

中國人民取得近百年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改變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歷史,使中華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1)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促進民族覺醒和團結的戰爭。近代中國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斗爭。抗日戰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靈,激發起全國人民團結禦侮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氣貫長虹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

這種偉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比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進行的歷次抗爭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從根本上決定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灰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不但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抗日戰爭是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戰爭。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飽受世界列強欺壓,不要說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就連起碼的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屢戰屢敗的民族,可能贏得同情,但不可能贏得尊重。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

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中國初步廢除了各國通過對華不平等條約攫取的許多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

2. 談談你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認識800字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1.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2.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3.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4.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3. 如何理解偉大的抗戰精神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浴血堅持

越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越能夠穿越時空,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永恆力量。我們應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充分認識偉大抗戰精神對於那場戰爭及整個中華民族的意義和價值。

1、抗戰精神是鼓舞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抗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

日本方面,「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中國方面,「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

但戰爭結果卻是中國勝利、日本戰敗。中國為什麼能打敗日本?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抗戰精神鼓舞下,中國人民煥發愛國熱情,保持民族氣節,富於犧牲精神,抱定必勝信念。正是這股強大精神力量,彌補了我們在物質和技術上的不足,最終贏得了光榮的勝利。

2、抗戰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覺醒。

一個民族的精神覺醒不可能一蹴而就。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同時就是中華民族精神覺醒的歷史進程;抗戰精神的產生表明中華民族覺醒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第一,從影響的人員看,它覆蓋全體國民,而非某一階級、階層、政黨、派別,因而這一覺醒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第二,從發揮作用的范圍看,它是全國性的,而非某一地區的。第三,從內容看,它要求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要敢於同危害民族利益的入侵者血戰到底,要把爭取勝利的基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

這一精神形成後,中國人民自己選擇自己發展道路、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越來越主動。正因為如此,偉大抗戰精神不僅激勵全國人民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戰,而且還影響了抗戰勝利後的中國革命進程。

對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覺醒達到的新高度,毛澤東同志作了深刻的總結:「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

3、抗戰精神能夠給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中國人民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註定要爬坡過坎、闖關奪隘。在砥礪前行的奮斗中,偉大抗戰精神能為我們提供巨大精神力量,激發強大愛國熱情。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今天,不論面對什麼困難與挑戰,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一定會化作沖破各種障礙的強大力量。抗戰中,中國軍民依靠無比的英勇和頑強的毅力,經過持久作戰,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只要保持這種無畏精神和堅強意志,我們同樣能夠壓倒困難和強敵。

中國國力與日本國力差距巨大,但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今天,我們更有理由堅信,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阻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擴展閱讀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對抗戰精神進行了深刻闡釋:「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是人們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是願意為祖國犧牲奉獻的價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被充分激發,決心用血肉築起抵禦侵略的堅固長城。「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同胞誓言:「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

1935年華北事變發生,悲憤的北平學生自發行動起來,發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一場聲勢浩大的「一·二九」運動由此爆發,並迅速影響全國。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華兒女「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萬眾一心,形成了波濤洶涌的反侵略洪流。

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庄戶人家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從中可以看出,抗日戰爭時期,整個中華民族,人人胸中都涌動著強烈的愛國熱情。

2、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民族氣節是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絕不向敵人屈服的精神品質和高尚追求。抗日戰爭時期,面對瘋狂殘暴的日寇,中華兒女保持了決不與敵人同流合污、決不助紂為虐的民族氣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日軍入侵後,京劇大師梅蘭芳蓄起鬍子,宣布從此不再演戲。

許多著名工商業者寧可犧牲財產甚至生命也不與日寇合作,拒絕出任偽職。東北抗聯領導人楊靖宇在戰斗中犧牲後,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樹皮,連殘暴的日寇也不得不嘆服。八路軍指揮員馬本齋的母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

日寇為了迫使馬本齋投降,抓走她當人質。她始終嚴詞拒絕寫勸降信,在絕食七天後壯烈殉國,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凜然氣節。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越是在強大困難和敵人面前,越能顯示出堅守氣節的難能可貴。抗戰中,在入侵者面前,全體中國人民保持氣節的決心比以往更加堅定。

3、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英雄氣概就是不管敵人如何強大,自己將要付出多少犧牲,都要與敵人戰斗到底的氣概和壯舉。抗戰中,面對異常殘暴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抗日軍民的英雄氣概直沖霄漢,令敵膽寒。當時的報紙這樣描述:「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

川軍出川時,高舉「死」字旗,表明已下定了戰死沙場的決心。北京密雲一位名叫鄧玉芬的婦女,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英勇戰死。淞滬抗戰中,率第五軍增援的張治中在陣前發布《告全軍將士書》,要求將士們:「人人抱必死之心,以救國家,以救民族。

假如日軍猶有一兵一卒留我國內,我們的責任即未完成;反之,我們如尚有一兵一卒,必與日軍拚命到底!」在守衛曹家橋的戰斗中,堅守陣地的60餘名戰士全身浸火油、負炸彈,突然猛撲日軍陣地,使日軍數百人斃命,而這些勇士全部壯烈犧牲。

八路軍戰士馬寶玉等5人為掩護主力安全轉移,將日軍吸引到狼牙山,子彈、手榴彈用光後,就用石頭砸,最後英勇跳崖。在襄東戰役中,張自忠將軍親赴前線指揮,身遭數處重創,仍高呼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抗日戰爭在中華民族史冊上留下了無數勇士的名字: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正是無數英雄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一語道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大無畏品格。

4、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必勝信念就是對自己堅信的事業始終保持信心,不因困難大而改變,不因挫折多而放棄,一直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對於奮斗中的人們,必勝信念能發揮支撐和推動作用。

1938年5月,當日本侵略軍還在大舉進攻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就在《論持久戰》中明確指出:「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是抗戰軍民的共同心聲。中國人民始終堅信,不管眼下如何弱小、遭受了多少損失和挫折,最後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這種抗戰必勝信念來自兩個方面。其一,中國人民始終堅信正義必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國人的堅定信條。只要是正義一方,雖然一時還處在困難和被動中,但最終一定是勝利者。其二,漫長歷史上一次次戰勝困難的經歷讓中華兒女堅信眼前的困難是暫時的。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上多次遭受苦難和外敵入侵,但最終都走出了浩劫。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民族,在風浪再一次來臨時,自然可以意志堅定。

4. 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

歷史資料: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4)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1、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地位較低。

3、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4、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台灣回歸祖國創造了條件。1945年10月20日,在台灣舉行了庄嚴的日本投降儀式,中國代表鄭重宣布,台灣全境及澎湖列島重新歸入中國版圖。《馬關條約》簽訂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對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長達50年的民族統治終於宣告結束。

5、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5. 談談你對中國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認識和領悟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戰爭,中國近代有多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像抗日戰爭這樣的規模、性質和勝利結局的戰爭,確實為前所未有。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力量的空前壯大,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的勝利,人民的勝利。50年以後回顧那場偉大的戰爭,我們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樣轉換祖國命運的,並增進對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認識~

6. 如何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得到了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歷史意義分為國內意義和國際意義,具體如下:
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在反抗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中國的民族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2、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國家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中國人民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7. 如何看待抗日

1、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2、抗戰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和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採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同時,使黨和人民得到巨大發展。這一切都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 怎樣看待抗戰

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少數民族熱愛中華民族和祖國母親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強了他們作為中華民族光榮成員的認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們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戰場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戰場之一,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9. 作為當代的人們,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抗日戰爭應保持一種怎樣的態度去看待

一提到抗日戰爭,就不禁想起日本鬼子的慘無人道和南京大屠殺的滅絕人寰!那一幕幕的血腥暴力深深的印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無數的熱血男兒用鮮血和身軀以及鞠躬盡瘁的精神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換來的,我們怎能忘記!!


抗日戰爭是中國民族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未來一定更加輝煌!!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認識抗戰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