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

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

發布時間:2022-04-25 03:28:19

『壹』 根據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認識

展開全部
1、通過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建立了新中國。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行改革開放,我國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飛速提高。
說明了國家的進步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建設。
(1)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影響
廢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貳』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為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政治、思想、經濟的角度)

政治: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
思想: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經濟: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叄』 中國社會20世紀四次歷史性巨變是什麼

20世紀中國有三次歷史性巨變:

辛亥革命、 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2、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影響: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辛亥革命雖然被稱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當時中國缺乏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參與革命者也並非以資產階級為主,而革命的成果也未直接促進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

在傳統社會的改變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會頂層的權貴,但中國傳統地方社會居領導地位的各省士紳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風浪中,隨機轉投向了革命而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辛亥革命並沒有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那樣,重新構建社會結構。參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數人是軍人、舊式官僚、各地士紳,這些人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掌握權力;雖然其主要領袖孫中山出身平民知識分子,但中國貧窮的平民階層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後生存條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未給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根本利益。

『肆』 20世紀以來,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是什麼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一、通過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2、它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中止了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趨勢,結束了極少數壓迫者、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 國家四分五裂、征戰不已和人民生活貧困、生靈塗炭的局面。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於世界。

3、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並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伍』 「巨變」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麼說這是歷史性巨變

你的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只有「巨變」不知道是國內還是國外!!國內的話也多次發生了所謂的「巨變」別的不說兩件事!梁啟超講:「中華未有的千年之變局「就是一樣。

首先是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最後一個中國的封建王朝崩塌(雖然我不認同兩個蠻族建立的政權
但是不可否認他們是建立在中國的國土上)帝制民主被共和制代替(雖然感覺他們玩民主太幼稚
簡直是渣渣,但是不可否認他們近了一步)第二個應該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種像古代公社制度但是又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在中國生根發芽建立了政府!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時代!

『陸』 如何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十九大報告在系統總結過去五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對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作了充分肯定,強調「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這一重大政治判斷,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定位。
成就和變革是密不可分、有機統一的,成就包括和促進了歷史性變革,歷史性變革是成就的一部分,是成就的碩果和結晶。十九大報告之所以特別強調五年來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因為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更重要的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深入理解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要著重把握「歷史性」「深層次」「根本性」這3個關鍵詞。
一是「歷史性」。這主要是從歷史維度來評價五年來發生的變革。有3個歷史維度,即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的進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進程。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170多年的進程看,中華民族進入了歷史上少見的巨變時期,經歷了從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改革開放,是這一歷史進程中的幾個標志性變革。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變革,是這一歷史進程中又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變革。這一歷史性變革,其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非同尋常,變革的主動性、針對性、創造性也更加明顯,對於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持續走向繁榮的良好態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在中華民族整個發展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從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的進程來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一變革,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發展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可以說是開天闢地、前所未有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變革,對於鞏固堅持和完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保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意義極其重大。從改革開放30多年進程看,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新的偉大革命,勇於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變革,從理論、實踐、制度上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課題,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二是「深層次」。這主要指變革的深度。十九大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段話內涵十分豐富,思想十分深刻。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指導思想、理念思路、方針政策,到體制機制、社會氛圍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具體來講,一是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二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三是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四是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五是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中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六是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七是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八是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九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這九個方面的變革,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黨的歷史上、新中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全黨全社會高度認可、感同身受。
三是「根本性」。這主要指對未來發展的影響。比如,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並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這為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_指南。又比如,五年來,我們黨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16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領域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這為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特別是五年來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的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這些歷史性變革,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方向性、全局性、規定性、長遠性的影響。
來源:《共產黨員·下》2017年11期

『柒』 「歷史性變化」解釋意思

(1)在歷史上有一定的轟動性,在歷史的發展道路上起到了一定行的推動作用
(2)通常是重大的變化,進而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是重大的,是要載入史冊的,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

『捌』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7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後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都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後,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樓樓求採納謝謝啦

『玖』 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的意義

(1)三次巨變: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三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2)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大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成為當時社會的思潮;這個時期作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已得到史學家的確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和國家政權性質、架構和功能性的轉換。「一五」計劃建設的提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展開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觀念文化的變革,給一度徘徊的社會主義實踐注入了新的生機,被激活的生產力向國人、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巨大發展潛力。

『拾』 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是什麼 為什麼

辛亥革命是中國20世紀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主共和在人群中口耳相傳,極大推動了舊中國人民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動了近代社會變革,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10)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1911年10月10日,湖北總督瑞澄由於得到革命黨人准備起義的風聲,便到新軍中捕殺革命黨人,嚴密監視軍營,並揚言已查獲軍內革命黨人的名單,要按名拿辦。

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人人自危,認為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決定當晚起義,起義首先在工程八營發生了,起義軍推舉吳兆麟為總指揮。

吳兆麟擔起此重任後,立即指揮部隊兵分三路向督署進攻。戰至清晨五時,革命軍攻克了清督署。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

武昌起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它點燃了全國推翻清王朝的起義烈火,在接下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滅亡。

閱讀全文

與你對歷史性巨變如何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