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工會組織如何認識黨的歷史

工會組織如何認識黨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5 03:54:31

A. 關於共產黨的歷史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

(1)工會組織如何認識黨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名稱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

「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B. 簡述黨的發展歷史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達等,陳獨秀任書記。

1920年10月,李大釗等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之後各地黨組織如星星之火,發展起來。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推舉的代表共12人,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大會討論了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1935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2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1949年,10月1日,人民領袖毛澤東庄嚴宣布:「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自此,中國共產黨與他們同全國人民建立起來的新中國開始了新的篇章。

(2)工會組織如何認識黨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C. 討論如何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堅定入黨信念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別的任何黨派的身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的選擇!90年來,我們黨集中大批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保持嚴格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為實現兩大歷史任務付出最大的犧牲和作出最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比較中,選擇我們黨作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

我們黨90年的歷史,就是圍繞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並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反映了我們黨的歷史功績始終是主要的和第一位的。90年前,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災難深重的舊中國;9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繁榮昌盛、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看待黨的歷史,首先就要從全局著眼和把握,看主流、看本質、看趨勢。這樣,就不至於把我們黨歷史上的某些失誤或錯誤以及由此遭受的挫折或失敗片面地加以誇大,甚至是把黨的歷史看成一團漆黑,並加深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歷史結論,牢固樹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展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特質和先進性。90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兩大理論飛躍,成功應對各種風險的考驗和挑戰,並在滄海橫流中巋然不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種持續不斷的先進性建設,使得我們黨能夠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和浩然的正氣,能夠始終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能夠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並立於不敗之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同樣適用於我們黨。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還要特別注意正確對待黨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由此帶來的挫折。

對比分析功績和錯誤,我們黨歷史上的錯誤始終是次要的,挫折終究是暫時的。如何擺正黨的歷史上的功績與錯誤的位置問題,鄧小平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關於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評價,他在不同的時期多次表示:一定要充分肯定31年來的巨大成績,缺點、錯誤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但決不能說成一團漆黑。毫無疑問,只有秉持這樣的科學態度,我們才不至於在糾正錯誤的時候否定應當維護的正確東西,不至於動搖和懷疑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個根本,不至於由此得出政治上錯誤和有害的結論。

D. 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有哪些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

E. 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如何認識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工人運動的關系

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工人運動是我們跨入了共產階級的歷史轉折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當時的中國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如何求解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之道成為中國一切進步力量的「最大公約數」。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長期不懈、艱苦卓絕的持續探索。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時至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在向奮斗目標發起沖鋒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順利實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者

總結歷史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復興的主心骨。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在建黨後的28年裡,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上海走向全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經過浴血奮戰。

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華民族也由屈辱走向獨立,由支離破碎走向團結統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光明前景。歷史昭示,中國共產黨無愧歷史使命和人民重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擔當者。展望未來,民族復興更需艱苦奮斗。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通往勝利的道路依然布滿荊棘,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夢想越遠大、使命越崇高,任務就越艱巨。中國共產黨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而闊步前進。

但黨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嚴峻,困難和矛盾不可低估。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如何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這些也都需要我們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拿出新的理念和辦法。

2、指向民族復興的奮斗目標

1944年夏天,在紀念張思德的大會上,毛澤東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也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內涌現出一大批張思德式的優秀黨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下迎來了曙光。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要始終保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貢獻力量。初心激勵前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諾言和擔當。

進入新時代,繼續為偉大復興奮斗,要求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增強「四個自信」,推進偉大事業。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幹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實幹才能興邦。事實是真理的依據,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實現民族復興任重而道遠,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

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們已經取得輝煌成就,離夢想從未如此接近。同時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奮斗。

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擔當成就夢想。當前,我們黨正帶領全國人民走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偉大征途中,將會面對許多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領導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各級領導幹部肩負著重要使命,只有切實提升政治素質和履職本領,才能不辱使命,作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3、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四個偉大」

奮斗目標確立後,關鍵在於從整體上謀劃實現奮斗目標的宏觀路徑和基本思路。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具備了堅實基礎。面對新情況、新矛盾、新難題,黨的十九大把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為一個整體提出來。

明確了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引領全局的總藍圖、謀劃工作的總坐標。「四個偉大」是黨對自身歷史使命認識的新高度。為此,要理解好把握好「四個偉大」的內在邏輯和辯證關系。相互統一的整體。「四個偉大」既是我們黨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實踐經驗過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又是帶有治國理政全局性、戰略性、長遠性、整體性特徵的一項重大謀劃。「四個偉大」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整體,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共同構成了實現偉大夢想總目標的戰略支撐。

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偉大夢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攻堅克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提供強大動力,也需要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打造堅強領導主體力量以提供組織保證,還需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確保改革和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每一個「偉大」都蘊含著特定含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

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反映了我們「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實現民族復興。

強調的是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途中以昂揚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克服艱難險阻。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就是要解決實現民族復興的領導核心和政治保障問題,確保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具有先進性、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在推進「四個偉大」中起決定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它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四個偉大」相互作用、彼此契合。「四個偉大」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偉大夢想指引正確方向,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提供領航導向;偉大斗爭昭示擔當精神,為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掃除障礙,提供牽引;偉大工程鍛造領導力量。

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強保證;偉大事業宣誓道路旗幟,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夢想開辟前進路徑。「四個偉大」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是一個需要貫通起來理解、結合起來把握、協同起來貫徹的整體,具有覆蓋、指導、引領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4、在實踐中統攬「四個偉大」

「四個偉大」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四個偉大」的有機統一決定了在實踐中必須要統攬「四個偉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牢記使命,將使命融入血液、化作行動,要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到更加重要地位,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肩負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使命意識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精神指引。

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實現共產主義是共產黨的最高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託,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體黨員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

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必須注重創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必須牢記宗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增強使命意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充分認識到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如果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在國際國內面臨的矛盾風險挑戰掉以輕心。

防範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導致矛盾風險挑戰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

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進行偉大斗爭,就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就必須提高斗爭本領和能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偉大的道路、人間正道。

又是偉大的事業、時代偉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就要辨明歷史方位,順應發展大勢。

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按照時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對國家和社會實行總的全面的統一領導,突出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黨經受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我們黨更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F. 怎樣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G. 如何正確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什麼是我們黨的歷史?其基本內涵是什麼?2010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概括,叫「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而這「三個歷史」則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不懈奮斗史」是黨的歷史的主體。翻開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時曾強調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們黨面臨極大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
「理論探索史」是黨的歷史的靈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一個是獨立的工人運動的發生。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我們黨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曾說我們黨早期理論准備不足,這是我們黨的缺陷。但是,到了黨的七大時,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成果,在黨的旗幟上,寫上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後,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到黨的十五大,我們黨在旗幟上又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我們黨又在旗幟上先後寫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並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自身建設史」是黨的歷史的紅線。特殊的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必須有「特殊的政黨」來領導。在舊中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里,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環境中,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後,在中國政壇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以至於有一個史料記載,當時在北京,人們相互見面,不是問一聲吃飯了沒有,而是問你加入了什麼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13個代表,沒有一句話的新聞報道,開會時暗探闖入,使會議中斷,被迫轉移到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當時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這一年的年齡就是28歲。就是這樣一個政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歷史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講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滿活力的黨,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中國的山溝溝里不僅能夠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能夠鍛造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改革開放後,我們將之稱為「新的偉大工程」。當年毛澤東曾將黨的建設列為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今天我們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依然在黨。
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90年「不懈奮斗史」,就是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黨的90年「理論探索史」,就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並創新理論的歷史;黨的90年「自身建設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力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追求,展現了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的博大胸懷,高高豎起了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鮮艷旗幟。

H. 黨的發展歷程以及對黨的認識怎麼寫

寫作思路:首先寫我對入黨的人事,然後在寫黨的指導思想,最後發出倡議,好好上黨課,為祖國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敬愛的黨組織:

在經過遞交申請書和班裡的競選後,我踏出了入黨的第一步。我作為其中幸運當選的一名入黨積極份子,很高興黨能夠給我這次機會,來深入的學習當先進的思想。

這是第一次黨課,來給我們講課的是陳老師。他這次給我們講的內容主要是入黨的要求及程序。在沒聽這次黨課之前,我對入黨的要求和程序知之甚少。誇張點說可以是一無所知。

中國是一個先進的黨組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可以加入,但你必須滿足十八歲以上。這對於已經處於當學生身份的我們,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問題了。當然你也要有端正的入黨動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經受住黨組織的考驗。同時思想境界要高,有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思想境界要高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才會更好地實現理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要比較高,理論知識要比較扎實。馬列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還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要求,對我們好像是一種考驗,但應該是我們必備的,這只不過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每個黨員還沒入黨就已經具備的了,而對於我們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思想需要我們去學習。對於這些簡單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做好,而且要做到。

對於入黨程序,我們只完成了第一項,那就是遞交入黨申請書,而第二項還在進行中,那就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而後面還有第三項、第四項等在等著我們。我們這次的黨課,就是黨對我們的培養,讓我們增加對黨的了解,對當先進思想的學習和實踐。

讓我們把黨的思想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而接下來的發展對象的確立、預備黨員的接受的這些,還有段時間,而現在要做的就是接受黨對我們的培養、教育和考察。

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表述了兩個先鋒隊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

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的性質。中國的指導思想不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時包括:「馬列主義」、「思想」和「鄧理論」這三個重要思想。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的執政黨,原因在於他有很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作為一名積極分子,我會嚴守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遵守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同時,我會用心上好每一次黨課,珍惜每一次上黨課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思想,達到黨對我的思想要求。雖然這才是第一次黨課,雖然只是講了入黨的要求和程序,但我已經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嚴肅以及思想高度。

期待下一次黨課的到來。

I. 請結合黨的歷史和自身感受談談對黨的認識。

首先介紹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然後寫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歷程,然後寫對黨的認識與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實行,都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一百多年激越變革、激盪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歷史還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大家要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根本遵循,認真領會和正確把握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多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來認識和把握黨的基本路線,深刻領會為什麼基本路線要長期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成立政協時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

正確認識這個問題,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

同時,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二是,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

馬克思早就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三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

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這個基本結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歷經艱難曲折,付出巨大犧牲,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得出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凝結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各種復雜局面,我們黨能夠制定和實行正確的大政方針、戰略策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把實事求是作為中央黨校校訓,含義是十分深刻的。今天,面對日新月異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我們肩負的繁重任務,一切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都是行不通的。



四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

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J. 黨的歷程和對黨的認識

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1、從五四運動到「南湖會議」(黨的創立時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和「救亡圖存」斗爭的屢遭失敗,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社會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政治上的覺醒,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階級基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傳人,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思想基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幹部基礎。在各種條件具備後,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2、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國民革命時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推動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軍,但由於幼年的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右派的妥協退讓,放棄了對同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領導權,致使國民黨右派勢力得逞,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

3、從挺進井岡山到「七七事變」(土地革命時期 1927.7.——1937.7.)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實現了兩次生死攸關的大轉折:第一次是從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中國共產黨在失敗中總結教訓,成功的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第二次是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遵義會議的召開,停止了「左傾」路線在黨內的統治,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的領導地位,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4、第二次國共合作到抗日勝利(抗日戰爭時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蘆溝橋事變」,點燃了全面侵華的戰火。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情地推動和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並歷經八年艱苦抗戰,打敗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5、從重慶談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戰爭時期 1945.8.——1949.10.)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的反對,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和各民族黨派的支持下,最終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6、從爭取國民經濟恢復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會主義過度時期 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對滿目倡痍、白廢待興、茅盾重重的困難局面,中國共產黨遵循「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成功地用三年時間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根本好轉。從1952年開始,又展開並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7、從「大躍進」到「八字方針」制定(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 1957.——1965.)
從195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也出現了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經濟建設中的「左傾錯誤」。

8、從批「海瑞罷官」到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1976.3)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指導下,加之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這樣歷時十年的全局性內亂,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嚴重挫折和損失。

9、從「兩年徘徊」到十一屆六中全會(撥亂反正時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由於黨的主要領導人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使社會主義建設處於徘徊不前的局面,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線,並開始了全面的撥亂反正工作,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的制定並通過,標志著撥亂反正工作的勝利完成,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實現了第三次轉折。

10、從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六大(改革開放新時期1982.——)
從黨的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國共產黨成功實現了兩代領導班子的順利交接,在對毛澤東思想繼承的基礎上,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大理論體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四化和高度文明、民主);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
1992年10月14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99年15大:明確跨世紀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任務;
2002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務(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在十六大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決定》中明確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黨的目標和加強當的執政能力和建設的五大任務之一,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

閱讀全文

與工會組織如何認識黨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