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鼠疫有多可怕,各朝各代都是如何處理的
歷史上的鼠疫可怕到能夠使一個王朝隕落,因為鼠疫本身就是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疾病,而各朝各代針對鼠疫的措施有:掩蓋病死的屍體、寺廟 祈禱和開放宮廷診所。
三、各朝各代針對鼠疫的措施。據歷史記載當時針對鼠疫的措施就是掩埋病死的屍體,因為屍體也可以作為鼠疫的傳染媒介,還有就是朝廷撥款建立寺廟或去寺廟祈禱,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鼠疫屬於天災。在明朝時期朝廷還開放了宮廷診所,讓官醫出去看診,為民間服務。
② 古代瘟疫肆虐 ,古人是如何控制瘟疫的呢
這個流行病在歐洲造成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在明朝史料記載,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員大量死亡,當時三省在爆發之前的人口多達2560萬,但是等到8年瘟疫過去之後,人口剩了不到1300萬,死了將近一半的人。
正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瘟疫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而且致死率非常高,所以人們對於瘟疫都非常的害怕。
古人將瘟疫會看成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之後,家都會重點治理貪官污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
③ 人與瘟疫的斗爭從明代起,古代人是怎麼對抗鼠疫的
提到鼠疫,大家能想到什麼?了解歐洲歷史的朋友可能首先會想到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熟悉中國近代史的可能會想到民國年間的東北。確實,鼠疫這種疾病是個棘手的東西,前幾年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其中有幾集不是也再講北京流行瘟疫,譚允賢在北京城懸壺濟世嘛,那麼真正的明代京師的瘟疫是如果防治的呢?文史君帶大家一起看看。
3、派遣官吏問診施葯。這就是《女醫明妃傳》裡面的鏡頭了。古代社會科技不發達,但是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的確有一套。明代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醫療體系,官方的太醫院醫官醫生一般都有300多人,地方上京師所在地順天府還有惠民葯局,明代皇帝還真的是不錯(當然你要說他為了維護統治吧,我也不和你剛),一旦瘟疫爆發,尤其是嘉靖朝之後,皇帝都會命令太醫院開門,令太醫等人深入民間問診、施葯。這一點作為統治者愛民親民的表現,史書會大記特記,所以史書中很容易找到記錄。如《世宗實錄》所載:明世宗本人親自撰寫方書(世宗衷心道教,對求生煉丹非常擅長),製成《濟疫小飲子方》,“頒下所司,遵用濟民”,還命令禮部向民間散發葯方。嘉靖24年更直接“於朝天宮門外施葯“”
除了官方就診施葯之外,政府也會向民眾發放錢財、動員民間醫生。京師重地民間醫館自然也不少。萬曆10年,萬曆皇帝不僅命令太醫問診施葯,還直接動用太倉官銀,給每個患病者“銀六分、錢十文”(《神宗實錄》)。
正是明朝皇帝重視疫病的傳播,所以雖然疫病來勢洶洶,但在最壞的情況下,把損失減少到了最小,這樣一看明朝皇帝也不像《明史》所講的一個比一個混蛋嘛!
④ 在清朝末年爆發了大鼠疫,究竟是怎麼把疫情控制住的
1910年10月,隨著滿洲里死亡了第一例鼠疫病人開始,疫病在很短的時間里,便蔓延到東北的邊邊角角。甚至河北和山東等地,也發現了鼠疫病人。那麼,這場瘟疫是如何引發的?最終又是怎麼消失的呢?
(伍連德舊照)
伍連德雖然一直在國外求學,但是他也知道中國人一向講究“入土為安”,所以他也不敢擅作決定。於是他只能上書清政府,將東北屍橫遍地的悲慘情形向清政府做了詳細的匯報。並明確地告訴清政府,那些屍體里活躍的病菌將會導致更多人死於疫病。
清政府不敢馬虎,為了早日控制疫情,他們特意以皇帝的名義下發了一份批准火葬的聖旨。
這份聖旨對東三省的百姓,果然起了很大的效果。很快,許多疫病死亡的屍體都被堆積在了公共墓地上,一些已經掩埋的屍體也被挖出來放到一起。
這一天,正是大年初一,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春節的祥和氣氛中。但哈爾濱郊外的公共墓地上,卻有大大小小100多口棺材累疊在一起,看上去極為悲涼。
在東北官員的組織下,200多名防疫人員挖了一處極深的深坑,隨後,大家把這些裝滿屍體的棺材堆放在深坑裡,由於棺材不夠,許多屍體又被堆放在棺材上面。
隨後,防疫人員澆上煤油,點上火。
在熊熊烈火中,2000多具屍體很快就化成了灰燼。
伍連德深知死者的家屬們不能接受這種喪葬模式,為了安慰那些活著的人們,他下發了傳單,鼓勵大家放鞭炮沖走晦氣。
眾人也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於是城鄉處處鞭炮震天。
意想不到的是,當這一切忙碌告一段落後,不光死亡的人數開始下降,疫情也慢慢得到控制。
原來,鞭炮中的火葯在爆炸後,能起到消毒防疫的作用,這無形中又為防治疫情,起到了良性的作用。再加上伍連德不光阻斷了感染源,並積極採取了有效的預防措施,因此猖獗了兩月之久的疫病,終於得到了控制。隨後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直至死亡人數為零,為鬧得人心惶惶的鼠疫,畫上了個完美的句號。
伍連德不僅戰勝了鼠疫,同時還有效地阻止了日俄侵略東北的行徑,因此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甚至,諾貝爾基金會還把他列為諾貝爾候選人名單中。
⑤ 晚清時期當時用了什麼方法,使肆虐的鼠疫僅用4個月搞定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十四世紀4、50年代的歐洲中世紀黑死病相比。在短短六年時間里(1347年至1353年),黑死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們現代人都知道,黑死病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鼠疫,這是一種名叫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
image.png
鼠疫曾給中世紀歐洲帶來極沉重的打擊,然而鼠疫的夢魘卻並不僅僅發生在當時。事實上,在人類歷史的許多時期,都發生過大小不一的鼠疫疫情。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最慘痛的鼠疫經歷發生在1910年到1911年的東北。這場被稱為「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流行性鼠疫」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奪走了6萬多人的生命,一時間整個東北地區都可謂是談「鼠」色變。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場疫情的來龍去脈。
image.png
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發現第一例感染鼠疫的患者。在隨後兩個月時間里,疫情沿著當時的中東鐵路肆意蔓延,從海拉爾、齊齊哈爾到哈爾濱、長春、奉天(今沈陽)。感染鼠疫的患者成批死亡,整個東北地區都籠罩在鼠疫的陰影之中。
1910年12月,清政府指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趕赴東北處理疫情。由於鼠疫是非常烈性的傳染病,再加上當時醫療條件比較差,因此伍連德究竟能不能打贏這場與鼠疫的較量其實在許多人心中都存在疑惑。然而令大家都沒想到的是,伍連德和他的團隊僅用不到三個月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截止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數下降到了0。一件看似不可能發生的奇跡卻被伍連德實現了。那麼問題來了,伍連德當時究竟是用了什麼方法戰勝疫情的呢?
image.png
首先,伍連德通過對患者屍體解剖確定了這次疫情是鼠疫中的肺鼠疫。這種傳染病可以通過呼吸和飛沫的方式進行傳播,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有效控制傳染源,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伍連德派1000多名士兵對中東鐵路中方管理沿線進行交通管制,所有途徑旅客都要觀察5天後才能放行。當時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沙俄也採取了同樣的方式進行管制。如此一來就有效阻止了患病人員在旅途中擴散病情。
image.png
當時還處於清朝晚期,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沒什麼知識,也不相信科學。家裡有人去世後,往往要想方設法將屍體偷偷運到城外土葬,以求得入土為安。可是患鼠疫去世死者的屍體本身就是高危傳染源,無論是在送葬過程中還是在土葬之後都存在極強傳染性。因此伍連德排除重重阻力,派士兵挨家挨戶進行搜查登記,發現病人立即送到定點醫院,發現屍體則必須進行焚燒掩埋。宣統三年(1911年)正月初一,2200多具屍體在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墓地進行集體焚燒,其中有不少屍體還是從已下葬的墳墓中挖掘出來的。通過這種近乎鐵腕的方式,伍連德團隊終於控制住了傳染源。
⑥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黑死病是如何停止肆虐的呢
2020年一開春,從武漢病源地爆發的新冠病毒開始肆虐,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中國各地人民迅速作出反應,對待新冠疫情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採取隔離制度,通過村村隔離、區隔離的辦法,我們終於戰勝了新冠病毒。
早在14世紀黑死病肆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採取了這種辦法。
黑死病其實就是屬於鼠疫病毒的傳播,跳蚤通過吮吸帶有病菌老鼠的血液,然後叮咬人群成為了這種疾病的傳播辦法。
市政的運屍車整天沒日沒夜的將屍體拉到城外掩埋。
原先繁華似錦的城市空盪盪的,簡直就是一座鬼城。
只要有黑死病爆發的疫區,人們就在牆上寫一個大大的白色P,放眼望去整個城市全是嚇人的P。
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才被發現,而在14世紀當時的醫療水平很差,當時人們只能通過隔離的方法來阻止疾病的傳播。
當時威尼斯規定來自疫區的船隻,船員必須在船上隔離40天才准下岸。但這樣也阻止不了老鼠將病菌帶到威尼斯城。黑死病所到之處,易感染的人群很快病亡被淘汰,不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的人,活了下來。感染後但挺過來的人也獲得了免疫能力。
人類對於這種病毒的抗感染率在不斷提升,黑死病也慢慢退出歷史舞台。當時歐洲各國、各個城市、各個社區都參與採取非常嚴密的隔離制度,也有效控制了黑死病的傳播。
⑦ 曾奪去歐洲上千萬人生命的鼠疫,它最後究竟是如何被控制住的
曾奪去歐洲上千萬人生命的鼠疫,它最後能被控制住是因為隔離,從古至今解決疫情的最好方法從來都是隔離,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辦法,只有嚴格地做好隔離,疫情才會更快地結束,我們今年發生的新冠狀病毒採用的是這種辦法,而曾在歐洲發生的鼠疫也是通過這種辦法來解決的,據說當年的鼠疫曾造成了2500萬歐洲人死亡,屍橫遍野,非常的悲慘。
吃發霉的蜂蜜是因為裡面含有青黴素,這種說法還靠點譜,但是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吃完肯定會拉肚子,鞭笞自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鼠疫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他們要用鞭笞來進行贖罪,上帝感受到他們的虔誠自然疾病也就消失了,不得不說真的是挺愚昧的,不過幸好鼠疫還是被順利解決了。
⑧ 鼠疫壓垮了明朝,清末也爆發了東北大鼠疫,為何卻能成功控制
在人類災難史上,瘟疫始終是威脅人類生存的第一大殺手,而在諸多瘟疫排名中,14世紀歐洲發生的黑死病最為恐怖,有學者統計,在1348-1350年的三年時間里,黑死病帶走歐洲三千萬人口,此後三百年更是肆虐蹂躪歐洲,將近一半的歐洲人口因黑死病而喪生,由此可見黑死病的厲害之處。
對於我們來說,黑死病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名詞,其實黑死病就是我們熟知的鼠疫,感染黑死病的人,患者皮膚上會出現很多黑斑,因此,歐洲人管這種瘟疫叫“黑死病”,我們稱其為鼠疫。
根據資料顯示,黑死病很可能是沿著中國與西方的貿易路線傳到中東,再傳到歐洲的,在1346年蒙古軍隊進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時,由於久攻不下,就用拋石機將感染鼠疫而死的人的屍體拋入城內,這是人類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細菌戰,也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鼠疫對兩三百年後的中國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相當多的歷史學者都認為當時明政府處於內憂外患當中,沒有精力去控制疫情,其實在我看來,晚清政府的內憂外患未必比明朝好哪去!
晚清時期面對的局面更是“千年未有之變局”,從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不斷入侵中國,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內部環境中,天災人禍不斷,各種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然而都沒有推翻清朝統治,想來也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比如1876-1878年華北地區發生兩百年不遇的旱災,受災人數多達千萬,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採取一系列非常手段,最終成功治理了這場災難,其中很多措施至今依然存在很大爭議,比如李鴻章為募集救災錢糧,公開出售政府官職,這在近代歷史上是難以想像的。
相比於清朝應對災難的措施,以崇禎為首的明朝政府始終是沒有意識到治國的根本在於“以民為本”,前方戰事吃緊,於是加緊對社會攤派苛捐雜稅,激起更大的民變,災害只能更進一步加深,戰事擴大之後,再次強征苛捐雜稅,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後無法收拾。
我始終相信,最後能夠打垮人類的,從來都不是病毒,而是愚昧!清政府的封建統治雖然詬病良多,但是在應對各種自然災害上,始終是積極應對,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⑨ 鼠疫作為歷史上的一場浩劫,是如何被消滅的
鼠疫在歷史上出現了不止一次大流行,而鼠疫的的每次大流行都會帶走無數人的生命,可是因為鼠疫的傳播途徑和感染源這些特殊原因,鼠疫還沒有辦法完全預防,也就沒有“消滅”之說”。
鼠疫曾經在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東羅馬。當時的大規模傳播幾乎毀了整個君士坦丁堡,死了二十多萬人,在疫情高峰期的時候,每天要有兩千多人去世,在之後的幾十年間,又有大大小小的幾次傳播,這次大規模疫情被稱為“查士丁尼鼠疫”,統共帶走了一億人的生命。
鼠疫是國際公認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現病例便要及時隔離,歷史的多次慘痛教訓也讓我們深深的知道了鼠疫的可怕,所以雖然近幾年仍偶有鼠疫病例,但是並未造成大流行,鼠疫並沒有被消滅,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降低它帶來的傷害。
⑩ 110年前,東北爆發了大規模鼠疫,當時中國人是如何防治的
1910年10月,坐落在東北中俄交界處的東北三省,突然爆發極為罕見的肺鼠疫瘟疫,此次瘟疫不僅遍布東北三省全境以及國內大部分地區,其持續時間更是長達半年之久,至少6萬多人死於這場鼠疫。這場爆發於110年前的東北鼠疫,正值中國經濟落後、列強欺凌的悲慘時代,醫療衛生條件也十分落後,那麼,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防治這場鼠疫的呢?
設立的隔離醫院
第三:積極向老百姓普及和宣傳防鼠疫知識,通過掌握防疫知識規避鼠疫的無限傳播。當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手段極為有限,加上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和衛生觀念不強,所以許多百姓根本不懂任何防疫常識。為了給老百姓普及鼠疫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預防鼠疫,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百姓進行防疫宣傳。
民間的一些報刊雜志,在此次防疫宣傳中也擔當著重要作用,當時赫赫有名的《申報》、《大公報》等諸多期刊雜志,一直堅持追蹤報道疫情,披露真相,報紙上更是開辟了專欄刊登防疫知識。為了讓底層百姓能夠更加快速的理解並掌握防疫知識,有些民間組織編寫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防疫歌》,使基本的防疫知識能夠在底層人民之間傳播開來。通過多方力量的支持,中國最終打贏了這場東北鼠疫戰。在此,筆者也相信,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絕對有有信心,有力量徹底解決“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