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牛人是怎麼煉成的
在人際交往中,你最好的姿態就是:做真實的自己!
這一篇,蝸牛哥來講解整個社交思維的核心:做真實的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我們中的很多人常常都會想被別人關注和認同,想獲得別人的稱贊,讓別人覺得自己優秀...等等。
所以,在和他人互動的時候,我們中的很多人常常會想:「我該表現出什麼樣子,對方才能對我有個好評價、好印象呢?」或是「對方希望我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如果我否定和反對了他的話,他應該會不高興吧…」。
又或者:「我這個樣子,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煩、很無聊、很糗呢?」,再或是糾結:「不知道對方看不看得出來我有點緊張、害羞和尷尬呢?」
1.想做自己,就不要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也許這些想法並不只是我們想要成為別人眼中更好的自己,同時可能也是我們希望成為這樣優秀的人。
但是,當我們總處在這些狀態和想法中,一味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同,為別人的感受考慮這考慮那的時候,我們就忽略了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也迷失和壓抑了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你就不是在為自己而活,而是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而且,還要以「偽(做)裝(作)」出來的自己去與別人相處,那我們就會慢慢的變得緊張、不安。當我們如此考慮越來越多,那我們的內心給自己造成的「社交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從而產生更多的心理負擔和恐懼!
2.社交互動的核心:回歸你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和慾望,驅使自己去追求的一切東西,都是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更好的生命體驗。
你是人類,那你就具備人的一切天性和本能,你會有七情六慾,你會有各種情緒體驗:平靜、開心、失落、難過、傷心、自卑、憤怒、憂愁等。這些情緒體驗和經歷就構成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體驗,並豐富了你的一生!
另外,在和他人的交往接觸當中,一般人都是不會關注真正的你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只關注你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受和體驗。
(也許只有你的父母,以及真正牽掛你的人,才會關心你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別人不會對你存在這個世界的生命體驗負責,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命體驗的主人!
而想要自己活得更精彩更好 ,就要你完完全全的對自己負責,去感知自己的一切感受和體驗,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3.如何回歸最真實的自己?
(1)掌控自己的心情
人際交往中,不要讓別人的評價和行為,輕易影響我們的情緒。更不要把決定自己心情感受的權利交給那些無關緊要的人。
(2)不壓抑自己,並學會去表達自己
以「自我生命體驗」為核心,順從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情緒感受。誠實的對待自己,友善的對待他人!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壓抑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也不要刻意去隱藏自己心中的不安、緊張等情緒狀態,就算當時對方看出了自己不足和拙劣的一面也無妨,因為那就是當下最真實的你!
而做真實的自己,也並不是「不分場合時宜,放任自我,不壓抑自己的任何情緒狀態,而且還不顧慮他人的感受,一味地去表現出自己討人厭和負面能量的狀態」。
所以,做自己還要:學會在合適的時候,以合適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和感受,並釋放出自己內在的「社交壓力」!
比如:你跟姑娘約會,去了一個很吵的地方。姑娘並不介意當時的環境,但是你自己卻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不自在,那麼你就可以委婉的提出,你想換個地方吃飯聊天!
不能說是只要姑娘高興開心了,你就要一直壓抑著自己那種不舒服的狀態!如果你不去做真實的自己,說不定後面還會影響到姑娘的情緒和感受,這對你來說也是不利的。所以,盡管去做自己就好!
(3)無懼「社交壓力」
社交本身就是一門 「力學」。人際交往中的「社交恐懼」,大多是因為我們迷失了自己,沒有了發自內心的安全感,而又無法表達釋放產生的「社交壓力」才有的!
當你慢慢做回自己了,你就不那麼需要別人的認可,也不用在許多時候都想著向任何人證明自己了,那你就會有源自內心深層的「安全感」,你才能無懼「社交壓力」,進而才不會讓自己的內在產生「社交恐懼」!
所以,要克服「社交恐懼」,就要學會去做真實的自己。而要做真實的自己,還要學會「認識真實的自己」!
(關於「如何認識真實的自己」,蝸牛哥會在下一篇推出,敬請期待!)
總之,在和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交往互動的過程中,你都可以以這種真實的姿態來表達自己,而家人朋友也能更好的理解和熟悉你,以後也知道該怎樣去和你相處得更好了!
PS:在講解完《如何認識真實的自己》後,開始陸續推出「實用技巧」,而技巧中涉及到的心態理論,都會夾雜在技巧中一一講解!
參考來源:【蝸牛社交】,只和你分享實用的!
⑵ 帶著36人的團隊,卻征服50個國家,東漢牛人班超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能人志士層出不窮,東漢的班超就是這么一個厲害的牛人。想當年,他率領著僅有36人的團隊,花了數十年的時間,以讀書人的身份征服了西域五十個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實在是不可思議。那麼班超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壯舉的呢?
之後班超繼續帶領著36名部下出使西域各國,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收服了西域50個國家。在數十年間,班超帶領團隊或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許以好處讓其歸順。西域諸國若有不敬者,班超就會以雷霆手段率領部下鐵血鎮壓,讓這些西域小國聞風喪膽,從而歸附東漢。其實班超的成功除了本身的有膽有謀,敢為人先以外,離不開團隊的通力配合,精誠合作。
⑶ 錢鍾書作為橫掃清華圖書館的牛人,是怎樣煉成的
錢鍾書是文壇上的巨匠,他橫掃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成為了一個讀書狂人,第一個原因就是他非常的喜歡文學,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很有毅力。錢鍾書的《圍城》是一部描寫關於婚姻和愛情的著作,而且也是錢鍾書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錢鍾書的妻子是楊絳,也是一個特別有文化的文學家,夫妻兩個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且還有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在錢鍾書去世之後,楊絳還寫了《我們仨》來回憶之前的事情,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溫暖。
總而言之,我覺得錢鍾書先生是因為對文學有著狂愛的愛好,和持之以恆的毅力才使得自己讀完了圖書館里所有的書。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成功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就得來的。如果想要成功,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⑷ 牛人是怎樣煉成的
你好,以下是我個人的意見,僅供參考:
意志力堅定,古往今來,只有意志力堅定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業。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苦難,都需要你的意志力堅定。
心態良好,遇到緊急情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勤奮努力,有屬於你自己的目標並要為之奮斗。
善於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沒有人不需要朋友,你需要找到你個和你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這會幫助你很多,反之,則會拖累你很多。
經歷磨難,能成為牛人的人,無一例外都經過了別人沒有經過,難以想像的磨難,甚至一些人沒有磨難,自己還要製造磨難,例如自動調到危險的地方工作,等等,可見經受完磨難的你是會別別人多出很多做事情,面對緊急情況的經驗。
以上都是原創,希望能幫助你,謝謝。
⑸ 歷史上名人怎麼磨練自己的毅力的故事
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顧炎武手抄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荻草代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經常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懸梁刺骨:戰國時期,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蘇秦,為了日後以做大官,他拚命讀書。有時讀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於是,他想了個辦法:拿著一把錐子,瞌睡來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著了,以便繼續讀下去。 無獨有偶,漢朝的孫敬,人稱「閉戶先生」,常常獨自關門讀書。有時實在太累,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繩子,一頭系在樑上,一頭結著頭發,讓頭頸正直地吊住。這樣,如果打瞌睡,就會扯痛頭發,立刻驚醒。於是,後人用「懸梁刺股」來形容勤學好讀的精神。,發奮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當代 王芸生 1901-1980)
⑹ 考古牛人他們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想要練成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首先你得對歷史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可能這種基礎是從小到大就已經打好的,並且考古學家這一個職業是你一定要對這份工作非常的喜歡才能堅持下去,而且這份工作你不能把它當做是賺錢的工具,而是當做你的一個愛好,這樣子才能才能讓這份工作充滿樂趣。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很厲害的考古學家的時候,不知道他們經歷了多少辛苦,他們背後的汗水和努力是我們普通人無法感受的,考古學家現在對於國內來說還是挺缺少人才的,正是因為要經歷重重難關,所以才會那麼少人接觸。
⑺ 歷史上這些牛人,怪人,神人,瘋子,狂人是如何起起
是指性格放盪不羈,做事風風火火,干凈利落。強烈追求極至和絕對的人。]本意為「瘋子,精神不正常者」,是貶義。
⑻ 在古代,人出個縣城都難,那些牛人是如何做到名傳天下的呢
咱們今天有網路,如果某個人做的某件事,能夠踩中某個敏感點,很可能就在網路上迅速發酵,而這個人也可能因此「一夜暴紅」。但是古代沒有網路。不但沒有網路,也沒有電話,通訊很不發達。不但通訊不發達,交通也不發達。很多人,就是出個縣城都很困難。或許一輩子,他都沒有出過縣城一次。一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人,就是去縣城走了一次,這件事都會一直成為他津津樂道的話題,讓他回味一生。可是,古代雖然很封閉,但是還是有不少所謂的「網紅」,他會迅速地就天下有名。比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樣的話,就說明了,在古代確實有非常多的人,他們的名氣能夠迅速地傳遍天下。不僅如此,而且我們還會發現一個現象。當下網路發達,但是現代人想出名,費盡心機都辦不到,而古代交通通訊都不發達,卻很容易就出名了。那麼,古人究竟是依靠哪些手段出名的呢?
(三國演義之三顧茅廬)其四,茶餘飯後的演繹。古代的人,要想更出名,其事跡,必須要成為演義傳說,才能在民間廣為流傳。三國人物為什麼家喻戶曉?就是因為三國人物進入了演義故事之中,這種故事在茶餘飯後被多方講述,各種演繹,因而他們才非常出名。也許在這種演繹中,很多人物,已經與歷史上本來的面目不一樣。比如楊家將的故事,後世的講述,早就偏離了最初的情形。但是,正是這種變形,楊家將的故事流傳得更廣,楊家將才更出名。如果是講真三國,講真楊家將,估計可能他們的故事,早就沒人聽了。他們的知名度,也沒有那麼大了。從以上的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出,由於古代通訊不發達,「媒體人」不多。因此,不可能讓很多人出名。但是一旦某個人出名了,其傳播范圍,也是遠遠高過當下人的。(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
⑼ 一些歷史上經過努力後得到成功的名人例子
1、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
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
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4、祖逖小時候不愛讀書。進入青年時代,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5、愛因斯坦,一個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卻在12歲時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師視為「笨蛋」學生,竟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名人。
他是專利局的小職員,卻發現了相對論,成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又一個猶太人;他把全身心獻給了宇宙和人類,兩個妻子先後離他而去……他一生充滿坎坷和奇跡,卻為全世界帶來歡樂和進步。
他是舉世公認的科學聖人,人類歷史上智慧最傑出的天才,被人們成為「二十世紀的哥白尼」。在科學史上,只有伽利略與牛頓可與之比肩,然而卻沒有誰比得上他那無私的胸懷,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魅力。
⑽ 這個世界上,那些修養,城府,心性,內心強大到變態,喜怒不露於臉的牛人是怎麼煉成的
你說的很對,像你描述的這種人確實很少,可以說罕見,不知道你所說的高高在上和冷靜,是哪一種,一種是裝出來的,只能說這人演技高超而且很會忍耐,畢竟人都擺脫不了情緒的困擾。不是裝的話,那是不是指那種一接觸就讓人覺得不可企及的感覺呢,由於我是學心理學的,一直覺得這樣的人用這樣一句話形容最恰當,叫做「內心很強大」,這個世界上能達到的寥寥無幾,恐怕只有那些清修多年看破紅塵的得道高僧之類才能真正達到,我覺得這種才是我們要學習的,真正的內心很強大難以做到,但我們可以通過修身養性靠近這種境界,一篇諸葛亮的《戒子書》送給您共勉: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朴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盪、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噪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隨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就來不及了
我的個人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