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生如何承擔時代使命和責任 做有理想的時代新人
大學生承擔時代使命和責任,做有理想的時代新人,就要做到: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自覺性、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時代新人要自覺用新思想武裝頭腦、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時代新人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介紹如下:
1、要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自覺性:
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時代新人要提高認清歷史使命的自覺性,這是大學生擔當責任和使命的基礎。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略判斷。
大學生必須認清和明確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找准自己的方位和扮演的角色,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培養家國情懷,自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自覺增強時代新人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激發自己勇於承擔歷史重任的動力。
2、要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時代新人要自覺用新思想武裝頭腦:
新時代聚焦的是民族復興,把握的是時代脈搏,確定的是行動綱領。時代新人應該自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增強自己的理論素養;
大學生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與實質,領會「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不斷促進新思想入腦入心,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堅定自信;
與新時代同向同行,使新思想成為時代新人奮鬥成長的指路明燈,把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自覺成為新思想的傳播者和踐行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3、勇於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意味著時代新人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既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力軍,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踐行者,應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強化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
(1)大學生該如何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大學生承擔時代使命和責任,做有理想的時代新人,還應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自覺行為;加強時代新人榜樣引領和示範作用,發揮時代新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使自身投身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中,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方面作出表率,養成日常行為准則,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圍的人,當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和模範。
⑵ 大學生如何擔當復興大任
當代大學生要擔當起民族復習的神聖使命。
1.大學生應樹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存高遠,心胸寬廣",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2.;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時代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徵的世紀,知識經濟需要的人才將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所以大學生應不斷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善於學習知識和更新知識的慾望和能力,磨練意志,增強才幹,瞄準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創造性的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大膽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努力成為當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3.樹立遠大理想有為,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和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隨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年輕的共產黨人就是靠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怕死,不怕苦,硬要走出一條光明之路來。民族復興大業召喚當代中國青年,寄希望於當代中國青年,廣大大學生應自覺肩負起崇高的歷史使命"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
⑶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怎麼樣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著眼於中國的基本國情,立足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打好基礎。同時,要擴大自己的視野,開闊心胸,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修養。為在明朝建設現代化的新中國做好充分准備。
(三)這是時代要求的。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以來,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國家之間以科學技術競爭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綜合國力、科學技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生作為現代人才主體受到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各國紛紛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養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方案。我國要想在這次競爭中獲勝,除了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外,還必須加強他們的教育事業,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充分挖掘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因此,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不能一點也不含糊。
⑷ 大學生肩負歷史使命
一、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中國當代大學生不是以個體而存在的,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主義」這把保護傘下的。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我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國家的榮辱興衰與我們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因此,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當之無愧成為當代大學生首要的歷史使命。
二、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當代大學生要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實現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愛國理想。
三、勇於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而,成為了近代歷史上的落伍者,在現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與沖突的洪流中,在一個充滿創新,依靠創新的社會,中華民族的創新發展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時刻。
四、用科學技術武裝頭腦。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大學生要敢於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於世;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五、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受益者。我們在受益的同時,也應是「科教興國」的實踐者和完成者,應當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祖國科技事業、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擔,從而成為祖國振興的中堅力量。
⑸ 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擔負起自己的使命
大學生應該擔負起自己的使命:
1、首先,必須樹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存高遠,胸懷寬廣,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2、必須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時代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綜觀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史,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發明創造,都是產生於風華正茂、思維最敏捷的青年時期。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徵的世紀,知識經濟需要的人才將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創新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個人成長的不竭源泉。
3、大學生應不斷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善於學習知識和更新知識的慾望和能力,磨煉意志,增長才幹;瞄準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創造性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大膽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努力成為當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4、必須樹立遠大理想,有為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和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國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務十分艱巨。
5、大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隨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年輕的共產黨人就是靠著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怕死、不怕苦,硬要走出一條光明之路來。
6、肩負歷史使命,勇擔時代責任,要求我們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報國之志。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我們當代大學生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領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勵自己,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規范自己,在人生的關鍵時期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中認清形勢,理性愛國,合理表達,永遠跟黨走,把個人的理想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個人的追求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共同奮斗之中,讓青春因融入民族的偉大事業而閃閃發光。
⑹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肩負歷史使命
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
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6)大學生該如何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⑺ 當代大學生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應當什麼
當代大學生擔當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應當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與人民同在與祖國同行與歷史同向。
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明志,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
作為青年人,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戰勝困難,就會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落實好黨的十八精神,開拓奮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⑻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承擔肩負的歷史重任
1、明志,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2、自強,樹立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
青年人最大的優點是:有拼勁、充滿活力和朝氣;有激情,始終鼓足創新前行的動力;有銳氣,敢於挑戰障礙,不拘一格。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
3、自立,勇於承擔人才強國的重任。
廣大青年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8)大學生該如何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承擔肩負的歷史重任的意義: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當代青年一代是一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生力軍,是促進中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歷史使命是「富民強國」,他們的歷史任務是學習、工作和奉獻。他們是中國今日之責任、明日之希望、民族之未來,是新時代的接班人。
他們正處在黃金時代,應當學會競爭,勇於創新,更重要的是做出貢獻。展望未來的30年,中華民族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青年應當不斷探索,追求並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⑼ 當代大學生如何用實際行動為實現黨的歷史任務而奮斗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肩負著重要的的使命與責任。我們國家還制定了「科教興國」的宏偉戰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我們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科學技術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受益者。
我們在受益的同時,也應是「科教興國」的實踐者和完成者,應當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祖國科技事業、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擔,從而成為祖國振興的中堅力量。作為當代大學生,就要使自己具有當代的氣息,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用知識武裝自己,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實現國家復興,再有就是弘揚社會美德,提高全民素質,人人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大學生應該在不斷吸收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能力之後,再對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創造和理性地服務社會,才是大學生的最大責任。
然而,理想是彼岸的一座燈塔,它可以照亮我們腳下的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應該怎樣,卻常常可能讓我們「心嚮往之」而「遙不可及」。正因此,除了為理想而學習,我們還應在當下就承擔起各種社會責任,去當志願者,去參加社會服務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理想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然後學會如何以一種適當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種種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現實。
畢業生掌握黨史的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2、掌握政治學學科和中國共產黨黨史專業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探索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規律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
5、了解中國共產黨黨史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從事本專業所需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外語和計算機操作等基本知識。
⑽ 作為青年大學生因如何擔負歷史使命 書寫無悔青春
青年大學生要勇做新時代牢記使命的奠基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謂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更應該不懈努力,牢固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正的把這種奉獻的力量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型既能腳踏實地。
青年大學生要不怕吃苦深入基層一線,想想萬里長征的革命先烈,作為新入職年輕人我更應該深入的了解群眾,腳底應該沾滿泥土還要擺正心態,放下身段,要在腳底板上下功夫,從小事做起,帶著深厚的感情去靠近群眾,了解群眾,真正做到與群眾心連心,成為百姓的貼心人。
(10)大學生該如何承擔自己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學「時代楷模」用無悔青春踐行初心使命
2019年8月10日,在抗擊第9號超強台風「利奇馬」時,李夏同志臨危受命、一線救援,在轉移群眾過程中突遇山體塌方,以身殉職。中央宣傳部23日在北京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李夏同志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短暫但絢爛的無悔青春,生動地踐行了守初心擔使命的理想信念。
選擇基層就意味著堅定了為群眾服務的初心。為人民謀幸福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新時代青年要擔當重任,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守初心擔使命的信念,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用汗水書寫無悔的青春。
李夏面對人生三次重大選擇,他都毫不猶豫選擇了基層。眾所周知,基層工作繁、條件差、壓力大,這對現代青年人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李夏所以選擇了基層,是因為他信奉「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並成為自己的座右銘寫在了《工作日記》扉頁上。
選擇基層,才離群眾越近,這是他的初心;驅馳在路上,是因為肩負一份為民的使命。有這樣的初心和使命,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