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客觀的評價朱元璋締造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一手締造的大明王朝被後世的史學家以及歷史研究者稱為最奇特的王朝,一個僅僅延續了二百多年的王朝,建立了那麼多的豐功偉業確實讓人瞠目結舌。
很多人對於朱元璋的評價並不高,但我認為作為一個帝王,他做的很成功,一個朝代如果有我們想像中那麼不堪,又怎麼可以代代相傳延續了276年,換一句話說,如果一個王朝如你想像中那麼完美,又怎麼可能只延續了276年,所以評價一個歷史朝代應該以客觀的辯證思維去了解。
太陽都有人說它不好,有人說它溫暖燦爛,也有人說它刺眼,誰還能不收到些負面評價呢?大明王朝固然是好的,但是也僅限於在一些正面方向,在很多我們沒有注意過的細枝末節,他們確實做的沒有那麼完美,人無完人,誰也不能要求別人做的更好。我們僅以歷史的觀察者對歷史進行客觀評價。
⑵ 你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朱元璋
家都知道歷史學界有這么一句話,就是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而已。明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出身可能是最低賤的皇帝了吧。朱元璋年幼之時給地主家放牛,可是他的家鄉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後世名人大家都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甚高。清代史學家趙翼稱贊說,蓋明祖之性,實帝王,豪傑,盜賊兼而且也。清朝的順治皇帝曾說,「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清朝的康熙皇帝曾親自到朱元璋墓前祭拜,並立碑「治隆唐宋」贊譽朱元璋的豐功偉績,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范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⑶ 朱元璋是個怎樣的人
朱元璋是個怎樣的人?歷史最傳奇的開國皇帝,從乞丐到帝王,從和尚到帝王,世上絕無僅有一個。有人說朱元璋是一個胸懷韜略、勤政愛民的明君,也有人說朱元璋是一個濫殺無辜、胡作非為的暴君。我們看看歷史上朱元璋的真面目:
4、功過評價。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開國君主之一。一生勤勤懇懇,不但開創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中國歷史的進程。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是為悍將皇帝;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是個善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皇帝。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個關心農耕的皇帝。
同時朱元璋也有暴政的一面。晚年時朱元璋殺了好多功臣,殺人如麻,在政治上把丞相都廢除掉了,並且把權力分散的很開,讓大臣們沒有機會掌握權力。但是朱元璋的暴虐,都放在了官員身上,而並未對老百姓造成不利,畢竟朱元璋自己出身於貧困的家庭里,出台政策還是比較體恤農民,重視農業,鼓勵農耕的。
⑷ 你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朱元璋呢
既是一個勤政愛民的有為之君,也是一個充滿私慾的殘酷之人!這是我個人對朱元璋的評價,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評價呢?下面我便和大家說一說這其中的原因。
第三:分封諸子為藩王。朱元璋曾遍封諸子為王,而且給予了他們在封地很大的權利,造成藩王擁兵自重,朝廷權威不立。這也為建文帝一朝埋下了禍根!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還是朱家的千秋萬代了!這其實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所以我認為朱元璋也是一個自私殘酷之人!也正應了那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⑸ 大家對朱元璋的評價
一、歷史評價:
1、總評: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2、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二、人物簡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⑹ 如何正確的評價朱元璋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過和尚要過飯,一步一步從社會的最底層走到最高處,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皇帝,社會上卻對其褒貶不一。在民族主義的視角下,究竟該如何評價朱元璋呢?
朱元璋首先是一個皇帝,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朝代的開國皇帝。而皇帝說的許多話,都是不可信的。因此,我們不看他說了什麼,只需要看他做了什麼。
第三,服飾改革運動是朱元璋恢復舊制的重中之重。朱元璋認為,元朝的胡服,與華夏的禮儀制度相違背,於是下令恢復到唐制。據當今學者研究認為,明朝的服飾不僅恢復了漢族的傳統,而且「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是集漢文化大成者」。
⑺ 太祖朱元璋「得國最正」,卻又大肆屠殺功勛,歷史地位該如何評判
引言
太祖朱元璋「得國最正」,卻又大肆屠殺功勛,他的歷史地位該如何評判?古代統一王朝總共只有秦,漢,晉,隋,唐,元,明,清。晉隋統治時間太短,且都是篡位,暫且不提。王朝的開國難度上,秦始皇雖然奮六世之餘烈,但是首次統一全國,無可爭議的第一。漢高祖從亭長干到皇帝,中間幹掉了韓信項羽,也是超出想像的難度了。
01
唐太宗以大貴族的身份登場,也基本上沒遇到什麼對手,這就很難衡量了,但也說明了太宗確實無敵。元清都是部落貴族,出場很霸氣,由於沒有統一,所以無法評價,不過子孫很爭氣。朱元璋以乞丐的身份一路干到皇帝,有人會說郭子興幫忙,但是中間還是帶著18個人單干作出成績,就戰績而言,僅次於唐太宗。
▲康熙帝劇照
綜合來看的話,秦始皇、隋文帝和唐太宗應該是沒有多少爭議的前三。之後,朱元璋可以和漢武帝、光武帝爭奪一下四五六,他們略低於前三位。略高於分列七八位的漢高祖、康熙。宋太祖可惜了,死得不是時候,位列第九。
結語
元世祖第十,主要是他繼承的基業太好了,碾壓式的格局。之後的治國雖然算不上很差,但也沒啥特別頂尖的操作。漢武帝、唐太宗和康熙雖然不是直接的開國皇帝,但都在開疆拓土上有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