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楚漢歷史簡介
劉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陳楚散卒,先後攻取了洛陽周邊一些地區企圖奪取洛陽經潼關入關中,後被洛陽郡縣兵出城迎擊大敗南逃,在得到酈食其為代表的地方豪強支持後改變策略轉走武關道入關中。
經過幾個月的轉戰,於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進至咸陽郊外,於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入咸陽,盡除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殺卿子冠軍,奪其軍權,率軍北上救趙,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王離北方邊軍主力,之後再連破秦軍,最終秦將章邯投降。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於鴻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後,項羽入屠咸陽,殺秦宗室,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1)如何了解楚漢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於薛縣(今山東滕州)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項梁。是時,燕、趙、齊、魏兼已自立為王,項梁於是採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孫熊心為王,仍號「楚懷王」,都盱台(今江蘇盱眙)。
八月,秦軍最高統帥、上將軍章邯在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後,與項梁展開了定陶之戰,項梁因輕敵而戰死,章邯於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攻打趙國,圍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平鄉鎮),趙王遂求救於諸侯(《史記·高祖本紀》)。
❷ 楚漢歷史故事介紹 楚漢的故事有哪些
漢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十二月,項羽揮軍破函谷關,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羽入咸陽.春,項羽表面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痹項羽.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今陝西寶雞市東) ,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初戰彭城: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軍2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爭奪成皋: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余.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榮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項羽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榮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五年十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 4年的楚漢戰爭.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
❸ 楚漢戰爭具體過程
一、漢軍攻楚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占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
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率漢軍向前推進,在不利的情況下開始向後後撤,而由兩翼向前推進,楚軍受挫,韓信率軍向前推進大敗楚軍於垓下。
二、四面楚歌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
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因迷路耽擱了時間,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三、烏江決戰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沖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3)如何了解楚漢歷史擴展閱讀
楚漢戰爭的影響:
一、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二、長期統一
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並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楚漢戰爭造就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後歷王莽短暫篡國後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餘年的長期統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形成和經濟的發展。
❹ 我想了解下楚漢之爭的歷史`看什麼書最合適
楚漢之爭,可看《史記》、《國史大綱》、《中國通史》等書
❺ 關於楚漢爭霸的歷史,越詳細越好
反秦戰爭階段 秦朝末年,伴隨著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也出現許多反秦武裝集團。其中,項羽和劉邦就是兩支主要力量。 項羽原是楚國的舊貴族。公元前209年9月,他跟叔父項梁,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殺死會稽太守,在吳(江蘇蘇州)舉行起義,隊伍發展到8000餘人。 劉邦早年做過沛縣亭長,在蕭何、曹參等人支持下,殺死沛令,自立為沛公,集聚了起義者3000多人。 陳勝、吳廣的主力軍失敗後,部下召平渡江與項梁取得聯系,用陳勝的名義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項梁率領8000人渡江,和陳嬰、英布等人起義軍會合,到下邳時隊伍發展到7萬人。不久,呂臣的義軍和劉邦的隊伍也前來會合。項梁等人為了號召群眾,共立楚懷王的孫子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公元前208年,在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交戰,打敗秦軍,接著轉攻定陶(今山東定陶)又取得勝利。項羽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起義軍也連破秦軍於雍丘(河南杞縣),斬秦將朱由。 項梁被勝利沖昏頭腦,放鬆了戒備。秦將章邯夜襲定陶,項梁戰死。 章邯得勝之後,又擊破魏、齊等割據勢力,然後渡黃河北上擊趙,大破趙軍於邯鄲。接著,他以重兵包圍巨鹿(今河北平鄉縣)。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7萬人救趙。宋義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後,飲酒作樂,46天未進兵。項羽憤殺宋義,率義軍渡河破章邯軍。項羽令義軍「破釜沉舟」,每人只帶3天口糧,表示決一死戰。 項羽軍渡河後,先打敗章邯的軍隊,又進攻王離的軍隊。雙方在巨鹿大戰9天。農民起義軍英勇殺敵,每個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使秦軍驚恐萬狀,王離被俘,農民軍取得重大勝利。巨鹿之戰基本摧毀了秦軍的主力軍,扭轉了整個戰局。章邯走投無路,率20萬秦軍投降了項羽。 正當項羽北上救趙時,劉邦帶領一支起義軍西向擊秦,一路收編其它義軍,迂迴曲折地向咸陽進軍。公元前207年8月,大破武關,進兵藍田,取得節節勝利。這時,秦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化。趙高殺死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又殺趙高。劉邦率軍直撲咸陽,駐兵灞上今西安市南)。秦子嬰無可奈何,捧著玉璽,向農民軍投降。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的統治結束了。 鴻門宴 劉邦攻佔咸陽後,想住在皇宮。樊噲、張良勸他想得天下,就不要留戀宮中美色財寶。劉邦接受他的意見,還軍灞上,廢除秦的苛法,僅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 項羽聽說劉邦先入關中,非常憤怒,率軍攻破函谷關,殺奔咸陽而來。公元前206年12月,項羽軍隊40萬駐扎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鴻門(今臨潼縣東項王營)。當時,劉邦軍隊只有10萬人,實力不敵項羽。他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自去鴻門拜會項羽。 劉邦向項羽故意請罪,卑辭言好。項羽設宴招待劉邦。項羽的謀士范增想乘機殺掉劉邦,找項庄(項羽從弟,勇士),以表演劍舞,伺機行刺。項羽的叔父項伯從前和張良關系好,這時見勢不妙,也拔劍伴舞,掩護劉邦。過了一會,劉邦借口上廁所,從小道回到灞上。 「鴻門宴」後,項羽帶兵進入咸陽,殺掉秦王子嬰,燒毀秦的宮殿,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又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另封章邯等人三分關中。 項羽分封諸侯,將眾多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分封於彭城周圍,以鞏固聯盟,但其它眾多諸侯因沒有得到滿意的封地,多有怨氣,矛盾日漸突出。 不久,齊將田榮最先起兵反對項羽,自立為齊王。彭越在梁地有1萬多士兵,未得分地,對項羽怨恨,田榮也聯合彭越。陳余對張耳被封常山王不服,聯合田榮趕走張耳,做代王。諸侯混戰再次爆發。 劉項對峙 被項羽逼處巴蜀漢中一隅的劉邦,採納蕭何的策略,在漢中招攬人才,治理巴蜀作根據地。公元前206年五月,項羽前去攻打田榮。劉邦趁機出兵,1月內佔領全部關中。 接著向東挺進,直搗項羽的老窩彭城。楚漢戰爭爆發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苦戰了5年,大戰70餘次,小戰40餘次。與此同時,派韓信北上收拾趙魏齊等地,開辟第二戰場。與其他諸侯聯合,拉攏彭越、英布等人,孤立項羽,終於逐漸轉為優勢。 最終決戰 項羽在已無盟友的情況下,無奈提出和劉邦「中分天下」,以鴻溝(今河南賈魯河)為界,河東屬於楚,河西屬於漢。但劉邦聽從屬下建議,於公元前203年底,匯合諸將,合圍項羽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項羽糧食吃光,援兵斷絕。在寒冬的一個夜晚,項羽被圍在一個山頭,看到戰場上旌旗遍野,鼓角齊鳴。項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軍心渙散,大勢已去,只好與愛妾虞姬話別,連夜奪路突圍。 天亮以後,劉邦聞訊,立即派5千騎兵追趕。項羽渡過淮河,只剩100多人。 漢軍追上,殺得項羽只剩28個殘兵了。項羽跑到烏江邊上,見前面茫茫烏江,後面滾滾追兵,走投無路,拔劍自刎。 公元前202年6月,劉邦統一中國,建立漢朝。劉邦即皇帝位(即漢高祖)。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據說就是從這場爭斗中演變而來的 。
滿意請採納
❻ 楚漢的楚漢歷史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帝病死在沙丘,宦官趙高聯合李斯胡亥篡改遺書殺死太子扶蘇,幫助胡亥篡位改名為秦二世,秦二世登基後繼承了 秦始皇的暴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與此同時劉邦、項羽分別在沛縣與吳中起義。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陳勝死後,項梁採納范增之計,立楚懷王羋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項梁曾率軍擊敗秦將章邯,在雍丘項羽斬秦將李由,後項梁因輕敵,在定陶被章邯打敗,戰死。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項梁死後,章邯認為楚軍主力已被消滅,於是就渡河北上,移兵邯鄲,攻擊以趙歇為王的河北起義軍。趙歇退守巨鹿,秦朝派王離率幾十萬邊防軍包圍巨鹿,章邯在巨鹿以南築甬道,以運糧供給王離軍。趙歇糧少兵單,危在旦夕,乃遣使求救於楚懷王。楚懷王與起義軍首領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劉邦率領由南向西入關中,另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楚軍主力北上救趙,而後入關中,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與此同時趙高殺秦二世立子嬰為帝,子嬰殺趙高。 公元前205年(漢王二年 ) 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余。
公元前204年 (漢王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為了減輕楚軍對榮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
公元前203年(漢王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武將:項庄、龍且、鍾離昧、 季布、曹咎、項聲、周蘭、留公旋、薛公、郯公
文官:范增、項伯、武涉 嫡系武將:樊噲、 周勃、紀信、曹參、灌嬰、劉賈、盧綰、酈商、劉濞
其他武將:韓信、彭越、英布、
文官:張良、蕭何、陳平、酈食其、隨何、陸賈、盧綰、審食其、夏侯嬰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秋七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陳勝立葛嬰為征南大將軍攻陳縣,得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吳廣軍隊久攻滎陽不下,陳勝另派周文為將軍西擊秦。
九月, 劉邦殺沛縣縣令號稱沛公起兵,項梁與侄子項羽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會稽起兵。田儋與從弟田榮、田橫起於齊,自立為王。武臣手下韓廣自立為燕王,周市立魏咎為魏王自己為魏相。周文至戲水被章邯擊破。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十月:田臧欲救周文,吳廣不許,田臧殺吳廣,田臧奪軍與章邯戰,章邯滅之。沛公在豐邑擊敗秦軍的攻擊,令雍齒守豐邑。
十一月:沛公攻薛,武臣手下李良攻邯鄲殺趙王武臣、魯騷,張耳、陳余得到消息逃脫了。
十二月:陳勝被車夫庄賈所殺,魏相周市略地豐沛,雍齒降,沛公久攻不取。
正月:張耳、陳余立趙歇為趙王,陳勝手下秦嘉在彭城自立為大司馬,擁立景駒為楚王。沛公在留遇到了張良,一起見了景駒。
二月:樊噲攻克碭郡,收其兵。
四月:項梁稱景駒、秦嘉背叛陳王,派英布打敗秦嘉並殺此二人。沛公往見項梁,項梁許沛公兵馬,沛公攻豐邑拔之,雍齒奔魏。
五月:項羽拔襄城,項梁召為別將。
六月:沛公與項梁共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懷王,章邯擊魏,齊王田儋相救,章邯殺魏王魏咎、齊王田儋於臨濟,齊人立田假為齊王。
七月:章邯圍田榮於東阿『沛公與項羽共救田榮,大破章邯於東阿,秦二世聽趙高讒言殺李斯。
八月:田榮立田儋子田市為齊王趕走了田假,項梁在定陶大破秦軍,令項羽與沛公共擊三川郡,項羽斬殺了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
九月:章邯夜擊項梁於定陶殺項梁,以為楚弱轉而過河北擊趙歇,沛公項羽與大將軍呂臣徙楚懷王於彭城,楚懷王借機奪項氏權,趙歇守巨鹿城,秦將王離圍之,趙請救於懷王,懷王與諸將共立懷王之約,懷王命項羽由北路救趙再進軍關中,沛公由南路過武關進軍關中。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十月:齊將田都叛田榮,將兵助項羽救趙,沛公破東郡尉於成武。
十一月:項羽殺宋義並其兵渡河,自立為上將軍,英布等皆屬。
十二月:故齊王建孫田安下濟北,從項羽救趙,項羽在巨鹿大破秦軍,虜王離,敗走章邯。
二月:沛公從碭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未下,沛公遇高陽酒徒酈食其,酈食其說攻陳留,克陳留立其弟酈商為將
三月:沛公與秦將楊熊戰大破之,楊熊敗走滎陽秦二世斬之。
四月:攻潁川,因張良遂略韓地。
六月:沛公攻南陽郡,南陽保城守宛城,沛公繞道宛城西,張良諫沛公攻宛城。
七月:南陽守軍降引兵而西,至丹水,章邯漳污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降項羽,羽以為雍王。
八月:沛公攻武關,入秦。趙高殺秦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不許
九月:趙高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子嬰誅滅趙高』遣將將兵守嶢關,沛公用張良計大破秦軍於藍田。 漢元年(前206年)
十月:沛公至霸上,子嬰投降,沛公欲留秦宮,樊噲、張良諫,蕭何收秦相圖籍文書。
十一月:沛公約法三章秦民大喜,恐沛公不為秦王,沛公使兵守函谷關。
十二月:項羽率諸侯兵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項羽大怒,使英布等攻破函谷關,沛公左司馬曹無傷告項羽沛公欲王關中,項羽賜沛公鴻門宴。鴻門宴後項羽入咸陽,殺子嬰,火燒阿房宮,佯尊楚懷王為義帝。
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沛公被封漢王,漢王怨項羽背懷王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
四月:諸侯各就國,張良歸韓諫火燒棧道,蕭何夜下追韓信,漢王令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獻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漢王許之,蕭何守巴蜀租,給軍食
五月:漢王引兵從故到出擊雍王,雍王章邯兵敗,走廢丘,漢王東入咸陽,田榮反立田都為齊王打項羽立的齊王田市,項羽擊田都,田都敗走。
六月:田榮殺田市自立為王,田榮令彭越在梁地反,彭越殺濟北王田安,田榮並三齊。
八月:臧荼殺韓廣,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降漢
九月:王陵從南陽迎劉太公、呂後於沛,項羽聞之兵陽夏。 漢二年(公元前05年)
十月:項羽使英布殺義帝,陳余與田榮擊常山王張耳,張耳降漢。陳余迎代王趙歇還趙,趙歇立陳余為代王。張良歸漢,漢王入陝縣,使韓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
十一月:立韓太尉韓信為韓王,稱韓王信。漢王歸都櫟陽,諸將奪隴西。
正月:項羽擊田榮於城陽,田榮敗走平原,平原民殺之,齊皆降楚。
三月:漢王降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在修武陳平亡楚求降,至洛陽聽新城董公語以為義帝發喪為名擊楚。
四月:田榮弟田橫立田榮子田廣為齊王,彭越歸漢,漢王令彭越攻梁,漢王攻入彭城,項羽回師救援大敗漢王於彭城,殷王司馬卬死、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降楚,呂後等被俘,漢王敗走呂後兄呂澤下邑處,漢王與張良下邑對策,漢王派隨何往說英布。
五月:漢王屯滎陽得蕭何關中老幼兵,韓信也收兵與漢王會,魏豹反漢。
六月:漢王還櫟陽立太子,引水廢丘,章邯自殺,雍地平定。
八月:漢王至滎陽,謂酈食其說魏豹不成,令韓信、灌嬰、曹參等攻魏。
九月:攻下魏國,韓信使人請兵三萬人,願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
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活捉趙王歇。
十一月:隨何說服英布降漢,布攻楚,楚派項聲、龍且攻布,布不勝。
十二月:英布與隨何歸漢,項羽擊漢,酈食其謂勸漢王立六國之後,張良阻,陳項羽平提用離間計。
四月:項羽圍滎陽,漢王請和,亞父反對,陳平即行離間計,項羽懷疑亞父,亞父大怒而去,發病死。
五月:陳平讓紀信扮漢王,漢王出,周苛、魏豹等守滎陽,紀信死,周苛殺魏豹,漢王失成皋。漢王回關中聽轅生語由南出關,與英布收兵於宛,項羽擊宛,不出,彭越在後方殺薛公,項羽使終公守成皋,而自擊彭越,漢王北擊終公收成皋,漢王奪成皋。
六月:項羽破彭越,西拔滎陽,殺周苛,漢王獨與夏侯嬰出成皋,漢王失成皋,到韓信軍中漢王奪韓信兵。
八月:令盧綰、劉賈助彭越燒楚糧,擊楚軍。
九月:項羽令曹咎守成皋,項羽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使酈食其說齊王田廣,田廣與議和。 漢四年(前203年)
十月:韓信用蒯通計,破齊,齊王烹酈食其,項羽使龍且救齊,漢王殺成皋守將曹咎奪成皋,項羽回師與漢王對峙廣武,漢王中了項羽的箭。
十一月:韓信與灌嬰殺龍且虜齊王田廣,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奔彭越,漢立張耳為趙王。彭越、田橫絕楚糧道,漢王疾愈,入關中,韓信要求立為假齊王。
二月:漢王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王。
七月:漢王立英布為淮南王,漢遣使陸賈講和。
九月:楚歸劉太公、呂後,西楚霸王項羽東歸,漢王欲西歸關中,張良、陳平諫漢王滅楚,漢王從之。 漢五年(前202年)
十月:漢王與齊王韓、魏國相彭越期會擊楚於固陵,諸將不會,楚擊漢軍,漢軍敗,漢王問計張良,張良說許封地,許封後,韓信、彭越都帶兵前來。
十一月:劉賈入楚地圍壽春,使人誘周殷,周殷叛楚與九江王英布一起與劉賈回合直逼垓下。
十二月:項羽垓下兵敗,(漢書中說灌嬰追斬項羽於東城、史記中說項羽自刎烏江),漢王至定陶稱帝,奪韓信兵。
❼ 楚漢之爭歷史常識
高大威猛 英俊瀟灑 大方體貼
一絲不苟 聰明伶俐
玉樹臨風,體貼呵護,事業有成,高大威猛 ,英俊瀟灑
才貌雙全
逸群之才
玉樹臨風
溫文爾雅
淑人君子
清新俊逸
品貌非凡
才貌雙絕
驚才風逸
風流才子
雅人深致
城北徐公,堂堂正正,七尺男兒,英俊瀟灑,頂天立地,血性男兒,足智多謀,風流倜儻,正義之士,英勇好鬥,武藝高強,見義勇為,舍己為人,救死扶傷,坐懷不亂,翩翩少年
昂藏七尺 彪形大漢 城北徐公 慘綠少年 弟男子侄
斷袖之寵 斷袖之癖 斷雁孤鴻 傅粉何郎 蜂迷蝶猜
蜂識鶯猜 寡鵠孤鸞 孤鸞寡鵠 鰥魚渴鳳 華封三祝
巾幗須眉 佳人才子 君子好逑 狂蜂浪蝶 曠夫怨女
浪蝶狂蜂 浪蝶游蜂 鄰女窺牆 憐香惜玉 面如傅粉
美如冠玉 面如冠玉 男大當婚 男大當娶 男大須婚
南戶窺郎 女貌郎才 男尊女卑 女中丈夫 匹夫無罪
翩翩年少 翩翩少年 噙齒戴發 秋風團扇 棄舊憐新
人面桃花 桑弧蓬矢 色衰愛弛 沈腰潘鬢
上烝下報 投梭折齒 投梭之拒 閑花野草 閑花野草
蕭郎陌路 須眉男子 血性男兒 惜玉憐香 野草閑花
鶯儔燕侶 擲果潘安 擲果潘郎 坐懷不亂
坐上琴心 醉玉頹山
落葉飛花飄落地,唳累長空淚垂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千般醉酒幾時休?
百轉柔腸何處留?
十年葬花碾塵埃,
一朝夢醒誰解愁?--漂飄葉兒 - 試用期 一級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惟見幽人獨來往,飄渺孤鴻影。
驚起鵲回頭,有恨無人省。
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運算元
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凄凄.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情無記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葉的離去不是樹不挽留,而是風的追求
多情不似無情苦,痴情之為無情苦
天涯地角有窮時,唯有憂愁無盡處
勸君莫做獨醒人,爛醉花叢應有數
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失戀留其銘
今朝有酒今朝嘴,明日愁來明日愁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惟見幽人獨來往,飄渺孤鴻影。*
驚起鵲回頭,有恨無人省。* 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逢無語,唯有淚千行。《江城子》蘇軾
看著你要走,偏偏卻無法挽留。
自古多情傷離別!
if you wonder off too far,my love will get you home。
共眠一舟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相信愛的年紀,
沒能唱給你的歌曲,
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人不在,雁空歸,負佳期。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逢時,處處與君好。
有一天你能到我的心裡去,你會看到那裡全是你給的傷悲。
還君明珠雙垂淚,恨不相逢未嫁時!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斷腸人 在天涯!
我再等一分鍾,或許下一分鍾,看到你閃爍的眼,很想溫暖你的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不論在沒有星星的夜裡,還是在擁擠人群中,一樣的冷清與凄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
命里有時總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只怕夢醒了現實追不上。
人間無數有情事
世上滿眼無奈人!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半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卧聽南窗雨, 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的鷓鴣天,宋人寫悼念亡妻的詞,除了蘇東坡的江城子,就只有這首鷓鴣天,私以為這首的意境,還要高過江城子.)
馬蹄北向人南望。
寒溏渡鶴影,泠月葬花魂。
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不灰心等待,痛苦也忍耐。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月牙灣:他還好嗎?我多想愛他。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昔時人已歿,今日水猶寒.
側側力力 念君無極 枕郎左臂 隨郎轉側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碳賤願天寒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而我已經分不清,你是友情,
還是錯過的愛情。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逝在人海。
傷心人自有傷心處!
水本無憂.因風皺面.山本不老.為雲白頭。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總是想再見你
還試著打探你的消息
原來
你就住在我的身體
守護我的回憶
有多遠的距離
以為聞不到你的氣息
誰知道你背影這么長
回頭 就看到你
過去讓他過去
來不及
從頭喜歡你
白雲纏繞著藍天
如果 不能夠永遠走在一起
也至少給我們
懷念的勇氣
擁抱的權利
好讓你明白
我心動的痕跡
遙遙長路尋背影 暖暖愛去如流星。(張學友的<舊情綿綿>)
堤柳,堤柳,不系東行馬首,空餘千縷秋霜,凝淚思君斷腸。腸斷腸斷,又聽催歸聲喚!
蠟燭有心還惜明,替人垂淚到天明!
苦海,泛起愛恨
問世界,難逃避命運
相親,竟不可接近..(大話西遊的片尾曲<一生所愛>)
我感動天感動地就是感動不了你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獨我情何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永遠到底有多遠?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容若
憶追昔日秦皇雪,問情那堪幾多愁。
你能看見我留在屏幕上的字,卻看不到我流在心底的淚。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父母忠貞為國酬,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
身軀倦,
鬢已秋;
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
付與東流?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風殘葉枯我嗚呼 雨停花撒別人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人生若只如初見
子欲養而親不在
贏得了天下輸了她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得了白內障。
誰陪寂寞看浪花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痴心若有罪,情願自己背。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愛戀伊,願今生常相隨。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時間是一種解葯,也是我現在正服下的毒葯...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滔滔江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回頭!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
香魂一縷隨風斷,愁緒三更入夢遙
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辛棄疾的《賀新郎(送茂嘉十二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
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黯然神傷者,唯別而已
千百年間,曾有一個古老相傳的問題:你若是長久沉眠方才醒來的時候,第一個想見到的人,會是誰?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功名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芙蓉何處避芳塵。——羅隱《牡丹詩》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婦嫌夫多憐;
夫悲婦無能。
頭撞石上叫;
唯她還來笑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思量昔日天真處,只有依稀一夢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抬頭仰望天空,只為眼淚倒流!
❽ 楚漢爭霸的歷史故事是怎樣的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❾ 楚漢相爭的歷史資料
楚漢相爭的相關資料:
1、資治通鑒
2、《史記·項羽本紀》
3、《史記·高祖本紀》
4、《漢書·韓信傳》
主要戰役:
巨鹿之戰、還定三秦之戰、濉水之戰、京索之戰、井陘之戰、滎陽之戰、彭城之戰、汜水之戰、歷下之戰、臨淄之戰、固陵之戰、垓下之戰。
楚漢相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之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十二月(約於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❿ 象棋中的楚河漢界是怎麼來的楚與什麼歷史事件有關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們都愛好下象棋,而象棋中的“楚河漢界”指的是古代滎陽成皋一帶的古時戰場。楚和楚漢之爭這一歷史事件相關。中國象棋的發展歷史悠久,楚河漢界反映出中國象棋是以下棋來比喻歷史上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之間的著名戰爭—楚漢之爭,體現濃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象棋是我國的瑰寶,它的棋盤設計和行棋規則都以楚漢之爭為基礎,無不反映出其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通過下象棋來了解楚漢相爭歷史以及嘗試自己思考如何行兵步陣,鍛煉自己腦力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