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面點有多久了歷史文化

面點有多久了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2-01-24 10:52:21

⑴ 學面點需要多久

職業面點師需要學習一生,從學的話一年以內可以幹活了,從業3年以上是中工,學面點在內蒙古有一所新東方他們那裡有面點專業:地址呼和浩特金川開發區BOBO悠樂城北。
面點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組成部分,素以歷史悠久、製作精緻、品類豐富、風味多樣著稱於世。春秋戰國時,穀物品已有麥、稻、菽、黍、稷、粟、大麻子等,並已有五穀、九穀、百穀之稱。其中麥有大麥、小麥之分,黍、稷、稻也有許多品。穀物加工技術已從杵臼、石磨盆、棒、碓等發展到石磨。隨著油料、調味的生產和青銅炊具的使用,當時出現了油炸、蒸制的面點。類似炒盤的青銅炊具則可用以烤烙面點。

⑵ 面點的起源

面點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組成部分,素以歷史悠久、製作精緻、品類豐富、風味多樣著稱於世。春秋戰國時,穀物品已有麥、稻、菽、黍、稷、粟、大麻子等,並已有五穀、九穀、百穀之稱。其中麥有大麥、小麥之分,黍、稷、稻也有許多品。穀物加工技術已從杵臼、石磨盆、棒、碓等發展到石磨。隨著油料、調味的生產和青銅炊具的使用,當時出現了油炸、蒸制的面點。類似炒盤的青銅炊具則可用以烤烙面點。
功能性面點的概念
人類對食品的要求,首先是吃飽,其次是吃好。當這兩個要求都得以滿足之後,就希望所攝入的食品對自身健康有促進作用,於是出現了功能性食品。

⑶ 面點的歷史發展

漢代隨著石磨的廣泛使用,發酵等面點製作技藝的提高,面點品種迅速增加,並在民間普及。崔緹《四民月令》中記述的農家麵食有燕餅、煮餅、水溲餅 、酒溲餅等。漢末劉熙《釋名·釋飲食》中詳 細記 述了「餅,並也。溲 面使合並也。胡餅 作之大漫汗也,亦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髓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其中胡餅為爐烤的芝麻燒餅,蒸餅類似饅頭,湯餅為水煮的揪面片,髓餅為動物骨髓、油脂和面製作的爐餅 。在《西京雜記》中記述了民間節日吃時令面點的習俗,如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蓬餌即蓬糕,從而開了重陽節食糕的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麵粉、米粉的加工已用重籮篩出極細的麵粉,發酵方法日益成形與普及,並出現了蒸籠等炊事用具和面點成形器具。《餅賦》中提到了許多面點品。如安乾、豚耳、狗舌、劍帶、案成、髓燭、饅頭、薄壯、起溲、湯餅、牢丸等等。
隋唐五代,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少胡食、麵食西來,部分中國面點東傳,面點製作進入全盛時期。如餛飩,有了花形、餡料各異的二十四氣餛飩; 畢羅的餡料變化有蟹黃畢羅、天花畢羅等;形狀有闊片、細長片、方葉形、厚片等。唐代長安出現了面點鋪,專賣胡餅、蒸餅、畢羅等等。長安、金陵一些士大夫家中精於飲食,創制出不少面點名品,有加熱成熟後顏色鮮艷不損的櫻桃畢羅、湯清可注硯的餛飩、可映字的薄餅和能打結的柔韌面條等。
宋元時期已出現酵子發面的技藝,油酥面團的製作也趨成熟,並創造了用綠豆粉皮、雞蛋煎餅包餡制兜子、金銀卷煎餅的特殊技藝。《夢梁錄》記載的包子就有細餡大包子、水晶包子、筍肉包子、蝦魚包子、江魚包子、蟹肉包子、鵝鴨包子、七寶包子等等。此時面點製作技藝日趨完善,除包子外,面條的製作方法也有多 ,有先桿後切成條的,有拉拽成寬長條的,有用湯匙撥面人沸水鍋中呈魚形狀的,還有用特製有漏孔的木床壓成細條入鍋的河漏;此外還有用模加壓成形再經油炸的油酥面點,先捏成形再用剪刀在外層剪出花樣的饅頭;糕團已能制出壽桃、壽龜、駱駝蹄、梅花餅等多種象形成品。
北宋汴京、南宋臨安、元大都等地的面點業十分繁榮,都有專業面點鋪,《東京夢華錄》中載有專賣包子的、饅頭的、肉餅的、胡餅的名鋪大店不下十家。其中鄭家油餅店有二十餘爐,而武成王廟前梅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最盛,每家有五十餘爐。其市肆之繁榮、面點受民分之喜愛和營業之興旺不難想像。
明清時期,中國面點中的重要品種大體均已出 ,各風味流派基本形成。面點原料製作更超精細,山東在磨面過篩過程中,粘附在篩框上,基本屬純澱粉性質的飛面和江南將糯米水磨後入袋吊干晾曬而成的澄粉等,已經常使用。清代抻面已能分別拉出三 角形、中空和細如棉線的,品種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北京的豌豆黃、驢打滾、薩其瑪、芙蓉糕、龍須面、小窩頭等,山西的刀削麵、抻面,山東的煎餅、餃子、油餅等,蘇州的糕團,揚州的包子、澆頭面,廣州的粉點等,都已名聲遠揚。

⑷ 面點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古代的,主要指小麥,並非中國原產,而是由西部民族傳入的。西部民族養牛羊、種*7麥,形成了不同於中原的農業文化。他們引入的小麥,經過長期的發展,終於取代了黃河流域固有的黍粟的地位,成了我國廣大居民的主糧。目前,我國小麥種植面積達四億畝,成為僅次於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 植物遺傳學和考古學研究表明栽培小麥起源於西亞。黃河流域雖有小麥的親緣植物小麥草的分布,但迄今未發現野生的二粒小麥。中原數以千計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未發現麥作遺存。中國禾本科作物,唯「麥」字從「來」;禾麥並稱,禾類不包括麥。這些都表明麥是引進的外來作物。 我國迄今最早的麥作遺存發現於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溝墓地中,距今約3800年。墓主頭側的草編小簍中往往有小麥隨葬,頭戴氈帽,身裹毛布或毛毯,腳穿羊皮靴,木質葬具上覆蓋牛皮,並且牛羊角隨葬。這表明當地居民是以經營畜牧業為主,已開始種植小麥。孔雀河谷發現了麥物遺址,並同時出土了大型磨麥器。成書於戰國時代的《穆天子傳》記述周穆王西巡時,沿途部落大都以麥為獻,帶回中原種植。 羌人自古活躍在中國西部,在商代即與中原有密切的聯系,周代這種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漢書趙充國傳》中談到麥是羌人的主要糧食作物,其他「有麥無谷」。悠久的麥作文化是西部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 因此,麥類的加工和麵食——面點的發展亦與西部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吐魯番高昌故城出土了自晉迄唐的小麥及麥面加工成的饢、水餃、餛飩和各種麵食點心。西域兄弟民族將磨麥制制餅技術傳入了中原,豐富了我國的飲食生活。時至今日,麥類還是新疆境內許多民族的主要食糧,制餅乃是他們的的拿手好戲。

⑸ 面點師要學多久

一般西式面點培訓一般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不等,以及周末班、興趣班。一般如果以就業為主的話,建議學6個月或者9個月的課程

⑹ 中國的面點是如何起源的

我國的麵食很早就已經出來了 大概在遠古時代「古人」或「新人」學會用火,在薄石板上烤食野生植物籽實的時候,就可視作主食的開端。雖然這種食品十分簡陋,但它已具有麵食的某些屬性。經過幾十萬年摸索,到了新石器時期,先民能夠將舂去麩皮的整粒穀物烤、爆、煮、蒸,製成比較香美的飯、粥、羹、糗(穀物熬熟後晾乾搗粉),這又是主食的完善和發展了。屈家嶺文化遺址,發現一口口徑87.6厘米、高34.3厘米、容量6250立方厘米的陶鍋,經考證,這是5000—4600年前煮米飯的器具,一鍋可供50人吃。
根據目前的史料,西周到戰國早期的面點約近20種。它
們的用料主要是用稻米和黍米,可整粒煮,可破碎蒸,還可製成糊狀烙;餡料有肉、蜜、酒和花卉,造型多系圓型,其屬性介於糕與餅之間;還有的則是將飯、粥、羹、糗等主食加以精製。

⑺ 麵食的發展歷史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面條、饅頭、花捲、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

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
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煎餃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麵食歷史

陝西歧山掛面一直享譽中外,它是山西麵食的一個分支。清代道光年間,山西稷山縣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歧山做掛面生意,字型大小叫「順天成」,直到今天,歧山掛面還沿用這個老字型大小。過去的皇家貢品,如今蜚聲海外。
公元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沿著「絲綢之路」將麵食傳入義大利。後來,義大利人也喜歡上了面條,將面條種類發展到了四百多種,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細者如絲。風靡世界的義大利「通心粉」,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面條的引進把游牧文化對於麵粉的地一塑造--麵包,拓寬到一個新的領域,就像西方人說的,既多了一種吃的方法,又解決了麵粉的儲存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的義大利不僅成為空心面的出口國,而且向我們大量出口生產面條的成套設備,看來,我們的「擀麵杖」面臨的現實是何等嚴峻。

⑻ 山西的麵食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山西素有「麵食之鄉」之稱,早聞「天下麵食,盡在山西」,位於孫文東路的「面點王」終於讓我們大開眼界。「面點王」主要經營山西獨特的麵食,山西麵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的歷史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東漢稱面條為「煮餅」,魏晉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
「冷淘」……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人們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⑼ 麵食的起源

面點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

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煎餃等。

還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9)面點有多久了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有據可考的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尤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它起源於12世紀的山西大同,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與抻面、撥魚、刀撥面並稱為山西四大麵食。

更與北京的炸醬面、山東的伊府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一同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麵食,真可謂「麵食之王」。

據《晉食縱橫·名食掌故》記載:「刀削麵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於民間的一種水煮麵食,為麵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特別是晉中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地,家庭主婦、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婦男』都會製作。」

閱讀全文

與面點有多久了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