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怎麼看中國歷史
韓國人說:韓國歷史比中國強大百倍!!!(圖文)
最為典型的要算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一下)
這部共分5章:一開頭宣示韓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從帕米爾高原遠涉遷移到了半島,途中催醒了滿洲的」紅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黃河文明」,韓人並在公元前7000東渡日本,創造了日本文明...
韓國人沒有過征服別人的紀錄(韓國人似乎很看重這一點),可以說韓國(朝鮮)的歷史就是一部窩囊廢的歷史。他們就迂迴出擊——和那些能征善戰的民族「攀親戚」。曾經征服過中原的北方的蒙古族和滿族理所當然的是首選,於是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
「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因此「愛新覺羅」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說努爾哈赤的父親來自朝鮮半島,可稍具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愛新覺羅」出自滿語,意思是「金」。韓國人籍此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
韓國一名校博士信誓旦旦的說甲骨文應該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並引用了一些韓國學者的「論據」,真希望他們在國際學術會上做這個報告,也給西方人看看韓國學者的「風采」。比如說,韓國人認為我們的甲骨文是他們發明的,要知道韓國直到1443年由朝鮮王朝第4代世宗大王創作才有自己的文字,韓國建國後為了「去漢化」才禁止使用漢字的。韓國人說韓國字是全世界最科學,最實用,最好的文字語言!所以,他們拒絕使用漢字!但是本人卻不敢苟同!那麼科學實用的文字語言,竟然連意思都表達不清楚,看韓國語的文學著作,如同嚼蠟,可能因為漢語的表現力太過豐富,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連名字如果不用漢字,都搞不清楚自己名字含義的韓國字,怎麼能夠厚著臉皮說是比漢字科學的文字?它們以前還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呢。它們的學者「參考」的史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中國史書。韓國人把中國的國畫貶得一錢不值,其實朝鮮的畫完全是對中國技法國畫的抄襲。韓國人認為這些文化都是在朝鮮本土自我發展,然後再傳到中原的....
請注意,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唐朝名將薛仁貴在高句麗的最後一個首都平壤(高句麗前後有過三個首都)接受了高句麗王的無條件投降書後,大唐軍接收了高句麗全部的領土,自然繼承了高句麗文化。而此時韓國的前身王氏高麗還沒有誕生。2004年9月17日,在被韓國命名為「高句麗在韓國的歷史作用」的有多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學者,沈陽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孫進已發言重申:「高句麗是中國的歷史因為高句麗的主體發生在中國,直至今天,原高句麗2/3的領土都在中國,而在當時3/4的高句麗居民都歸順了中國」.「在高句麗的大部分歷史里,高句麗一直歸屬中原。看看韓國忠南大學考古學教授朴洋震論證「滿洲歷史上屬於高麗」。拿出兩個據他說是在滿洲和韓半島出土的青銅器,說這兩件文物相似,又舉出一件據說是中原出土的文物,說與前兩件不同。於是得出結論:滿洲和韓半島屬於一個文化共同體,滿洲歷史上韓民族的舞台。這是筆者平生所看見過的最荒唐最無恥的歷史論證了。還揚言「把滿洲歸納與韓國古代領域不僅合乎情理,而且也是必要的」 甚至想把中國東北境內的高句麗歷史剽竊為己有。 2004年,中國把高句麗成功向聯合國申請為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就是為了挫敗韓國對歷史的篡改。滅國先滅其史,韓國在赤裸裸的偽造歷史!
談到滿洲和朝鮮半島的關系,還有一個朴洋震極力迴避的突出的例子就是滿清建立了滿洲國後,為什麼不是馬上去合並朝鮮,以實現今天朴洋震等領土擴張野心家的夢想,去組成由滿洲加半島所謂韓民族的大統一?而要舍近求遠,舍易攻難地入關攻克北京直搗中原?就是因為滿洲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要入關統一中國。而對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在滿族人看來?是一個無關重要的邊隧小鄰國。
綁著寫有「還我河山」四個鮮紅大字布條的韓國人時常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吉林吉安,延邊,或者長白山。朝鮮日報做的調查,居然過半的韓國年輕人贊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吉林延邊)」。韓國在高句麗問題上已經完成了發動群眾的工作,而中國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爭端關繫到了東北的歸屬。
2. 為什麼韓國人覺得,他們的歷史也有五千年,和中國的歷史一樣長
其實在韓國歷史這個問題上,南韓和北韓事站在同一戰線的...他們的意見是統一的,認為自己有(半萬年也就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
小編在一本他們的神話書上找到了理由。。。就是下面這本
圈起來的的部分大致意思是「檀君陵發掘出來,找到了檀君(還有他夫人)的遺骨之後,精確測定出是5011年前(好像是什麼碳14同位素測定法?),然後這個檀君在5000餘年前創建了古朝鮮的美麗的神話傳說就證實了喲。」看完這個你們應該大致應該明白他們為啥這么自信了吧。
上圖是他們14年舉行儀式的時候,人也挺多的哈哈,對了,他們神話里的檀君當時可是「中央已經研究決定了,就把首都定在平壤」。所以平壤是朝鮮半島文明的發祥地,他們有5000千年悠久的歷史。
關於檀君的問題我以前問過一個40歲的韓國大叔,他這個年紀的人認為檀君的這么一個人的確是存在於歷史上過的,不過他死後呢,人們把他神話了而已,所以並不是所有韓國人都這么無知,
另外有人說北邊現在都用固有詞代替漢字詞,漢字詞不怎麼用了,現在很多韓國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辦法閱讀韓國史書,需要藉助工具翻譯。
上圖顯示咱們中國已經被他們打到了偏遠的角落,被檀君的朝鮮帝國包圍了,高麗帝國簡直牛逼啊,日本當時也是他們的,下面咱們看看中國網友是怎麼看的。
韓國有5000年歷史很正確啊,他們挖出一個死人測出有5000年。中國有60w年歷史,而且定都北京,參考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2.非常正確,韓國和朝鮮自古以來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3.虞夏商周,中國何止從夏朝開始,國外的神話和聖經都要作為文明,韓國挖出來具人骨就當做文明,那中國人挖出幾百萬年前的人就是有幾百萬年文明了?中國挖出8000年的小麥,而且是糧倉,那中國歷史至少是8000年呀,總比挖出來一具人骨頭的證據強有力
你們覺得呢?
3. 韓國人怎麼繼續歪曲歷史他們的歷史地圖完全是不對的!
韓國是個比較糾結的民族,日韓日韓放在一起是有一定文化根源的。
文化上他們更傾向於中國,嚮往地大物博、嚮往恢弘的往昔,這與現實的國家願望有巨大的落差。所以整個國民、學術界都傾向於尋求可能存在的偉大過去(其實原來未分裂的朝鮮使用的一直都是漢字,後來才改用韓文,這也造成了朝韓文化界的一個怪現象,自己的古文獻中國人看的更流暢)。
韓國自從經濟崛起後一直以現代化國家自居(與日本崛起類似的經歷,可以網路),且認為民族自豪感、認同感空前,盲目認為自己強大。但是建立在脆弱綜合國力的經濟體系跟泡沫一樣容易破碎,這樣的現狀讓韓國人對領土資源有更大的渴望(跟日本相似了)。
所以糾結是資源匱乏帶來社會普遍認知,他們的社會希望是更大的領土和空間,一如二戰時期的德日國家希望。但是可貴的是朝鮮半島自古以來的軍事就如同屎一樣,戰鬥力基本可以忽略,他們幾乎是逢戰的代名詞。
4. 詳解韓國人的歷史觀(為什麼他們覺得自己是宇宙大國
近代以來 ,中韓兩國人民對傳統宗藩關系的認識不一致 ,中國可以將宗藩關系化為兄弟關系 ,跳過宗藩關系的不平等性 ,而韓國人則更多地關注於宗藩關系的不平等性 ,以致將事大的歷史視為恥辱史 。
無論是韓國早期民族主義史學者 ,還是現在的在野史學者 ,都試圖通過改寫歷史來塑造韓民族的英雄史 。在野史學者主張拋棄半島屈辱史 ,擁抱大陸光榮史正是這種心態的最好寫照 ,這種心理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韓國人的歷史觀 。
5. 韓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亂講歷史
韓國人就是三姓家奴,中國的,日本的,現在是美國的。。
奴才的心理是難以揣摩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歷史,沒有自己的偉人,現在有點小錢了,以為自己可以做主人了,所以想要編造點東西出來,用來掩蓋奴才的身份,偷盜文化是很早就開始了,最初是偷日本人的,說茶道,柔道還有劍道是韓國的。。日本人很重視,所以他們沒偷成。
於是算盤打到中國身上了,可惜的是我們以前不重視文化的保護,給他們搶走了端午。。好在是現在也開始重視起來了。
總之,韓國人是很無恥的,這無恥是貫穿整個國家的,臉都可以造假還有什麼不可以的。。
6. 韓國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歷史很屈辱嗎一直很討厭韓國,因為這個國家太無恥了,難道他們國家就沒有正視歷
韓國歪曲歷史是國家的必然選擇。韓國本身國土面積小、自願匱乏,按理說是不可能發展成這么一個發達的國家的,那為什麼韓國會變成現在這樣呢?那就是國民加倍努力的工作。
但長期超負荷工作,畢竟是違反人的本性的。韓國在打造驅使國民高強度工作的社會氛圍時,必須採用一個正能量的文化體系——而選擇只有一個,就是愛國主義。
將國民的努力工作與愛國主義掛鉤,不僅可以激發國民的勞動慾望,還可以避免利己思潮的泛濫,使國民創造出的財富更多的轉化為現實國力。如何增強國民的愛國熱情呢?
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毫無出彩之處,反而盡是臣服和被征服;在現實中,韓國更是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韓國的境遇都只會讓國民感到泄氣和絕望,想激發愛國情懷幾乎不可能。
既然尊重事實只會起到反效果,那韓國就只能通過弄虛作假,來證明國家的了不起了。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弄虛作假,韓國構建了一整套足以激發國民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想體系——雖是無中生有,但也確實起到了凝聚人心之效。
所以說韓國人不能正視歷史,正視歷史就沒有國家的內在驅動力了,韓國經濟真的會垮。韓國人不正視歷史是國情決定的。
7. 韓國人怎樣看待歷史
當初,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無論是在文化、政治、軍事、科學,所有領域都遠遠要比其它國家還要強大!
而朝鮮半島,無論是高句麗,還是高麗、朝鮮,都多次得到了中國的幫助,因此,為了更加方便,也為了某種政治或者軍事原因,中國一度成為了朝鮮半島國家的宗主國!
而這里的附屬國的含義,是絕對享有自主權的附屬,所以,我想,他們對於這段歷史,應怪不會認為是屈辱的,應該大多是無所謂的態度......
8. 韓國人為什麼總是喜歡篡改歷史,背後有什麼深層因素
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韓國一樣,對歷史的「創造」如此執著了。
於是在我國面前,昔日謙卑的姿態一掃而光,韓國不僅成為中華文明正統,還占據了幾乎整個東亞大陸,誕生了包括孔子在內的一系列影響世界的名人。
現在想想韓國影視劇中棒子大軍殺到長安,射瞎唐太宗一隻眼,逼迫唐朝割地求和的橋段,實在不是空穴來風,那是韓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不僅如此,為增強可讀性,韓國還創造了一位無比偉大的開國領袖檀君,這個活了1908年的建國始祖硬生生地將韓國歷史延長了將近2000年,連總共只有2600年的日本菊花王朝都甘拜下風。
可以說,韓國為了掩蓋自己的不堪歷史,創造了越來越天馬行空的歷史。
9. 韓國人怎麼看中日歷史
韓國不怎麼看中國歷史,因為他們有史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他們的歷史就是不斷的被侵略(日本是常客),被統治(被日本打了,中國過來打日本),明初時,朝鮮鮮國王曾發兵要打朱元璋(不得不說確實很有魄力!),於是——那個帶兵的將領調了個頭,回去把這個朝鮮國王宰了,然後向明朝請罪……
因為他們的歷史不堪回首,所以不斷地拿中國的歷史去補充,安慰他們那顆脆弱的心,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歷史就是他們的歷史,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名人都有他們大韓民族的"偉大"血統(我忍不住了,嘔……)就像李時珍,他就是個韓國人!他從小吃泡菜長大,立志成為醫生,於是遍嘗百草,在韓國那個屁大點兒的地方找到了中葯一千八百三十二種,呸!是韓葯一千八百三十二種,留下了無數葯方……最後,《本草綱目》被傳入了中國……
10. 為什麼韓國人總說自己有5000年歷史
為什麼韓國總說自己有5000年歷史?因為一個傳說。
桓國是朝鮮半島的傳說中,有關檀君神話里所提及的一個神話傳說國度。實際上並沒有考古證據證明這個國家的存在。桓國在東亞古籍中都無記載,最早出現於朝鮮半島的建國神話偽書《桓檀古記》(於公元1911年由韓國太白教的桂延壽編纂成書)中,有關帝釋桓因(即帝釋天,別名釋提桓因,來源於佛教神話中的釋迦提婆因提)的子孫檀君神話里所提及的一個神話傳說國度。
《桓檀古記》把佛經中的傳說國度當作朝鮮最古老的國度並取代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箕子朝鮮,並把桓國釋意為「光明之國」。宣稱桓國由虞婁國、養雲國等12個小國構成,以貝加爾湖為中心,南北有4萬里,東西有2萬里。桓國的君主稱為桓因,傳有7代3300年。桓國當中的核心是於公元前3898年建立的倍達國。
倍達國,朝鮮半島傳說中的古國家,又名神市國。「神市」最早出現在《三國遺事》中:「雲昔有日之神桓因謂[[帝釋]]也庶子桓雄數意天下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視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間乃授天符印三個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伯山頂即太伯今妙香山神壇樹下謂之神市是謂桓雄天王也將風伯雨師雲師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
神話故事還是真實歷史?
根據《三國遺事》和《帝王韻紀》的記載,太陽神桓因(即帝釋,帝釋天,別名釋提桓因,雅利安神話中的釋迦提婆因提,梵音sakrakevanamlndra,又曰「日之帝」)的兒子桓雄想下凡與人類一起生活。得到桓因的同意後,桓雄率領3000人降臨到太白山,建立了「神市」。除了帶來風伯、雨師、雲師外,桓雄還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則並教給人類各種各樣的藝術,醫學和農業技術。
據說,當時山洞中的一個虎和一個熊,求桓雄把他們變成為人。桓雄給了他們20片蒜和一把艾草,並告訴它們吃完之後百日之內不能見陽光。虎沒能照辦,因此沒能變成人。熊在第21日時變成了女人。「熊女」因沒有丈夫,於是在一棵神檀樹下再次向桓雄祈禱,希望能有一個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禱打動,娶了熊女為妻。後來熊女生了個孩子,就是檀君王儉。
檀君降生於太白山頂(即妙香山),據說檀君前2333年,在阿斯達建立檀君朝鮮。僧人一然(1206?1289)在《三國遺事》自注中:「太白,今妙香山。」《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妙香山,在府東一百三十里,一名太伯山。」後世學者也多將太白山視為今妙香山。大約到18世紀末,朝鮮人開始將太白山造謠為長白山。安鼎福在《東史綱目太伯山考》中根據新羅文人崔志遠《上太師侍中狀》中關於「高句麗殘孽類聚,北依太白山下,國號渤海」的說法,一改前人的解釋,謂太白山即長白山。其後,附和者漸眾。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襲其謬說,將今長白山同「檀君神話」中的太伯山聯系起來,並進一步將中國東北地區視為所謂「古朝鮮」的疆域。
韓國真有5000年歷史?
北京大學東北亞研究所所長、世界史研究所所長、原北大歷史系副系主任,歷史學家宋成有教授曾介紹,「韓國歷史學家強調國史,認為朝鮮民族的歷史有5000多年,可以追溯到古朝鮮的建國神話。」神話中,太陽神之子桓雄從天上下凡到太白山山頂的神壇樹下,創立了一個神?世界。而他與熊女所生的兒子檀君,則在人間創建了古朝鮮,成了朝鮮的始祖王。1910年日本入侵朝鮮半島後,韓國一些歷史學家流亡來到中國,為反抗侵略,喚起民族主義,這些歷史學家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強調韓國的獨立性,後來演變為韓國史學界中的民族史學流派。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朝鮮民族史學成為韓國講壇史學的三大流派之一。而被稱為在野史學的非學者民間人士,喜歡將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評書演義與真實的歷史混為一談,在社會上也有較大的鼓動力量。
檀君降生於太白山頂,據說檀君前2333年,在平壤城建立檀君朝鮮國。又移都於阿斯達。檀君朝鮮是倍達國的繼承國之一。韓國人自稱為倍達民族,是第14代蚩尤天皇之後。而部分學者認為韓國人奉為祖先的蚩尤天皇與日神之子桓雄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