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看待歷史終結論

如何看待歷史終結論

發布時間:2022-04-26 06:02:39

A. 為什麼知乎上有很多「歷史終結論」的觀點

蘿卜青菜,各人所愛,羅胖只是在一個平台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不需要大家的認同,如果絕大部分人都認可,那麼也顯不出他的水平,他的特點是從一些事總結出出人意料的結論,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雖然我並不是完全贊同他的觀點,但還是要贊一個,挺他。那麼多人關注他,也是他的成功之處。

B. 討論2:觀看視頻,談一談你認為「歷史終 結論」為什麼會破產

上世紀80年代末,美籍日裔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所謂「歷史終結論」,把冷戰結束看作「歷史終結」。然而,中國的飛速發展已經證明,源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終結論」存在嚴重誤判。我國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道理: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福山宣布人類歷史「終結」以後,中國並未按照其思路發展。而在進入21世紀以後,當西方經濟陷入停滯之際,卻惟有中國「一枝獨秀」。這一事實提醒更多人去思考:如果中國的管理模式、政治模式乃至國家治理不具備優越性,這種發展的成就如何實現?
可以說,正是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探索,中國已經逐漸形成適應時代趨勢、符合時代要求的國家治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是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既學習了別人的長處,又挖掘自己的歷史經驗。這種綜合體系又與現代生活、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從而組建了一套非常獨特的、有自己特色的國家治理方式。
中國,正在自己開辟的道路上,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C. 結合1991年蘇聯解體的史實,分析美國學者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是否合理。

既然網路網給我們平民有一個爭鳴自己觀點的「舞台」,我們平民不妨多發表、探討、辯論。1991年蘇聯解體,意味著俄羅斯的鳳凰涅磐浴火再生。很多時候,各個意識形態的觀點讓人無所適從,選擇A還是選擇B?有一些偶然因素在裡面。我覺得1917年俄羅斯選擇了那條道路變為蘇聯,實在是一種偶然。蘇聯共產黨這個黨派對國家發展形成桎梏,卻是一種必然。
作為一種大試驗(國家政體選擇的試驗)當所有人都試驗出來此路不通,就會一邊倒的選擇另外一條路。總之,沒有哪個天才領導人一開始就選擇對國家發展道路。總有修訂變化的過程。如果這個修訂改變不太頻繁,是非常正常的。
學者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根據其本國政治現狀提出的,從我們目前的視野來分析我們只能看到這一步是最高的一步:兩黨制,民主共和都有了雖然還有大量瑕疵,但比起解體的蘇聯,優越性明顯。現在的不同思路的潮流是匯到一起來了,我們的視野無法看到更高更遠,就無法推翻福山「歷史終結論」。

D.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終結論

馬克思主義終結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

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中必須同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俄國的領導者——列寧在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的時代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本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

E. 如何看待福山歷史終結論

「歷史的終結」這一概念本身就出自黑格爾。黑格爾從拿破崙戰爭中看到了歷史的終結,而福山拾人牙慧,基本換湯不換葯,在那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搞了個大新聞,是一次成功的投機。福山所講的「歷史的終結」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因此,他書中大量的篇幅、論述的重點都在圍繞著主奴辯證法展開,解釋「追求承認的斗爭」,而不是經濟。福山只是個通俗版的黑格爾。黑格爾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古代東方階段,只有君主一人擁有自由;其次是古希臘、羅馬階段,只有少數人貴族、奴隸主有自由;最後到了近代,則是所有人都有自由。人類的歷史就是世界精神藉由民族精神的形式實現其自由的歷史。黑格爾和他的後繼者們認定歷史已隨著世界精神的運動走向終點而終結了。全書其實討論的是一個歷史哲學的題目,因此諸如論證我黨的幹部考核制度效率高於西式民主選舉,所以歷史沒有終結,根本就是文不對題。

F. 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怎麼去論析

在當代馬克思的歷史理論遭受著諸多質疑和誤解,使得馬克思主義在傳播時確證度大打折扣,社會主義信仰面臨危機。而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對馬克思歷史理論的沖擊和影響尤甚。在早期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中,福山斷定歷史將終結於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制度,認為意識形態之爭將以自由民主體制的普及劃上句號。而近期二十年福山一方面在修正補充「歷史終結論」,但另一方面卻仍未跳脫歷史終結論的本質。由於福山近期的歷史終結論時間跨度大,內容龐雜,且對馬克思的歷史理論造成了一定的誤解和影響力,所以本文旨在澄清福山對馬克思歷史理論的誤解。

G. 如何評價福山的歷史終結論

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比他老師所謂的「文明沖突論」高明多了,世界的主要沖突一直都是民』主和專『制的沖突,而不是文化間的。
福山可悲的地方是,在全球生產力高速發展的時候,叫出了「歷史終結」。無論是政治體系,還是歷史觀,都是生產關系的衍生產物。至於有人說福山和馬克思同源,這我覺得很可笑,古典哲學就那麼幾套,同源不要太常見。但一個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都不尊重的人,扯啥馬克思啊。2000年,全世界絕大部分人還未溫飽。如果這時候政治體制就真的終結了,那就不會有奧巴馬對「中國13億人像美國人一樣生活」的恐懼了。事實表明發達國家那套體系完全不能兼容世界上20%的人享受小康。而亞非拉還有70%的人等著過上歐美日人民的生活呢。民主如果連大致相當的生活水平都感到恐懼,有什麼資格宣布「民主已經獲勝」?我要特別強調,我相信民主是人類的希望,但絕不是西方那套選舉。通過結果考核來競爭而不是選舉,才是真正的民主。

H. 如何看待歷史終結論

我認為歷史終結論是不科學的。因為不同的時代對歷史的認識,和看法是不同的。沒有哪一個人或政權可以對歷史作出最終的評價

I. 歷史終結論為什麼是錯誤的

因為這個理論的話,本質上是否定了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他認為,歷史發展到一個階段,就不會向前發展,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否認生產力會抑制發展,因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又會影響社會形式,所以說他提出這個理論,本質上就是認為生產力不會再向前發生很大規模的變化。

J. 《"歷史終結論"終結了嗎

《歷史終結論》終結了。

由來

冷戰結束以後,如何評價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命運,成為東西方理論界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失敗論

「共產主義失敗論」,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志著共產主義的終結,歷史的發展只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在他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

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新自由主義最強調的一點是沒有替代現狀的其他選擇。另外,當今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的技術如此驚人,除現狀外別無選擇的說法在今天比在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牽強。



為社會變革而斗爭並非憑空假設的問題。現代新自由主義秩序已造成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從東亞到東歐到拉美都在經受這一危機。歐洲、日本和北美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質量是脆弱的,這些社會也處在混亂之中。

在即將來臨的歲月中有產生劇變的可能性。這種劇變的結果尚不明確,但沒有理由相信動亂會自動朝向民主、人道的解決途徑發展。一切取決於我們,取決於人民怎樣組織、回應和行動。

正如喬姆斯基所言,如果認為沒有趨向更好前景的變革的可能,並按照這種想法行動,那麼一定不會得到變革。對未來的選擇權掌握在我們大家的手中。

(10)如何看待歷史終結論擴展閱讀:

歷史終結論最早源於法蘭西斯·福山1988年所作的一次題為「歷史的終點」的講座。隨後,他在講座的基礎上寫成論文——《歷史的終結?》。1989年,美國新保守主義期刊《國家利益》發表了這篇文章,標志「歷史終結論」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正式出籠。

冷戰結束以後,如何評價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命運,成為東西方理論界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在這一背景下,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歷史終結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