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初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初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2-04-26 07:46:33

㈠ 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姓名 符彥政 單位 海南省三亞市第二中學 郵編 572000 【關鍵詞】歷史人物 階級論 生產力 歷史人物可以說在歷史課本中隨處可見,歷史就是人類的一部活動史,離開了歷史人物也可以說歷史教學就無從談起。歷史人物雖然在歷史發展中不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對初中學生學好歷史,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起來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歷史課本中如此眾多的歷史人物,有好有壞,貢獻各不相同,那麼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她們進行評價,才能做到客觀和公正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學的對歷史人物的體會,談談幾點看法。 一、 堅持階級論的觀點 人類歷史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即沿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條主線發展下去。因此歷史人物在活動中就不可能超越其自身所處的社會性,和所代表的階級。只有用階級論的觀點去分析歷史人物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如評價拿破崙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拿破崙前期頒布了《法典》。《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法典,對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封建殘余勢力,保證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拿破崙曾在法國佔領下的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此法典,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且拿破崙前期的對外戰爭主要是為了打退反法同盟對法國革命的干涉,屬於自衛的正義戰爭,它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可是拿破崙後期為了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歐洲,屢屢對外用兵,佔領了歐洲很多地區,拿破崙已經轉變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侵略者,他的侵略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了滅亡。從這里可以看出拿破崙戰爭有正義性和非正義性之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拿破崙是資產階級的代表。而資產階級本身就具有兩面性(革命性和掠奪性)。而我們也不能據此認為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具有侵略性,我們就對其持否定態度。因為不能苛求拿破崙超越自身的階級,希望他在對外戰爭中完全充當解放者的角色。 二、堅持分方面評價的觀點 分方面評價就是對歷史人物根據其一生的活動進行評價。這一評價有利於防止以偏概全,全面而正確的分析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如對漢武帝的評價,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加強了思想控制; 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教材。 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打擊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外交上:派張騫出使西域,鞏固了北部邊防,加強了各民族間的聯系。在他統治時期,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 三、堅持時代的觀點 堅持時代的觀點就是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代人的標准評價古人;例如:李鴻章和左宗棠同是清朝中興名臣,洋務運動的傑出代表人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劊子手。可是兩個人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李鴻章在創辦洋務運動時,還代表著清朝政府跟帝國主義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出賣中國主權,完全是一個賣國賊。李鴻章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左宗棠則不然,雖然他身上也沾著太平天國將士的鮮血,但是在清政府西北邊疆新疆出現危機時,義無反顧地抬著棺材出征。最後經過浴血奮戰收復了新疆,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導完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左宗棠理所應當地受到我們的尊重和稱贊。 四、堅持以生產力為標准 以生產力為標准就是歷史人物在活動中,能否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其活動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則肯定。如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則否定。這一標准常用於對歷史人物改革活動的評價。例如對商鞅的評價。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努力種田和紡織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棄農經商或因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家屬罰作奴婢;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獎勵打仗有功的人;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還編寫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互監督,一家犯法,鄰里如不告發,則十家連坐。經過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日益增強,為秦滅六國,最終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雖然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也慘遭車裂而死。可是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生產力的發展,符合秦國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們對商鞅應該持肯定的態度。 五、堅持客觀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對歷史人物的評判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不能感情用事,人雲亦雲。此一觀點常用於對有爭議的人物。例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他統一北方大力發展經濟,使北方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但由於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角色,使得封建正統的衛道夫們斥為是奸臣。因此假如不堅持客觀公平,而感情用事,則對曹操的評價常常是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才能對歷史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從傑出人物身上吸收精神財富,以傑出人物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奮斗。海南省三亞市解放路426號第二中學

㈡ 說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關於初一歷史課本里的人物。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張騫、司馬遷……)

嬴政(秦始皇)
中國史上第一為皇帝,是我國歷任皇帝中為中國文明做出最大貢獻的君主之一。但在貢獻中是最大的,但與此同時,他也是人們公認的暴君之一,他是一個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智商極高的典型領導性人物。

李世民(唐太宗)
他也是我國歷任皇帝中為中國文明做出最大貢獻的君主之一,他時國人公認的賢君,為國家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秦檜(南宋丞相)
雖然被公認為奸臣,但筆者認為他只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奸賊,應為他是在幫助宋高宗鞏固宋高宗的政治權力,因為如果岳飛把宋欽宗就回的話,宋高宗就該下台了,所以為了宋高宗,秦檜只是忠於職守而以,而岳飛則是一個犧牲品。

㈢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初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歷史人物評價五大原則:

1、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2、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3、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4、雙贏原則

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兩點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

參考資料網路-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人民網-陳雲黨史觀的鮮明特色及其當代價值

㈣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4)初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㈤ 如何評價一位歷史人物(請舉例說明)

評價歷史人物,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都可按以下所述幾方面進行評價:

一、堅持一分為二,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為例外,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如對毛主席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卓著功勛,又應正視他在「文革」中的錯誤,並且是功大於過,功勞是主要的;又如拿破崙,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對外來干涉,保衛法國,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他對外又實行侵略擴張,(客觀上有利於鏟除歐洲封建勢力,解放佔領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二、結合歷史處境,具體分析
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環境、階級歸屬、家庭背景、個人的性格特徵等相關聯的,因而應把傑出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作具體分析。
如岳飛,處於南宋面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他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其抗金主張在當時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進步的,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岳飛從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影響根深蒂固,結果造成了時代悲劇和個人的性格悲劇。對岳飛的思想和能力我們要具體分析,而不能脫離或超越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用現代的思想去責備留下「遺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和吸取教訓。
三、堅持唯物主義,客觀分析
傑出人物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我們又不能陷入歷史決定論,而忽略了歷史人物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又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
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但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卻主要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初中歷史書對曹操的個人資料介紹不多,評價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史實從哪獲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究竟是曹操還是梟雄?歷史史實不準確就可能評價不客觀、不公正、證據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

㈥ 如何指導初中學生評價歷史人物

初中學生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案例分析

一、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二、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三、評價歷史人物的實例說明。
歷史人物離不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是緊密聯系的。筆者近二十年來,一直從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深感初中學生對評價歷史人物非常頭痛,考試時也很容易丟分,因為評價歷史人物,學生必須對當時社會有較深刻的認識,還要有較強的歸納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表述等能力。由於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對社會的認識較膚淺,因此,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
一、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學無定法,學習有法。對於初中學生評價歷史人物關鍵在於: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緊扣教材,總分敘述。同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2、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3、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4、對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秦始皇、拿破崙、哥倫布等),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評價;
5、要用階級分析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總結性的評價。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
如果把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滿分定為10分,則有以下幾個給分層次:
1、第一層次,沒有答題或完全離題,得0分;
2、第二層次,有史無論,簡單羅列史實,但未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述,得1—4分;有論無史,只談自己的觀點,沒有用史實加以證明,得1--4分;
3、第三層次,有史有論,且史論基本准確合理,但在知識和認識上有少量錯謬,或條理不夠清晰,邏輯上不夠嚴密,語言上不夠優美,得4-- 7分;
4、第四層次,史論結合,史實准確,論述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辭優美,有自己的觀點,並與具體史實相結合,得7--10分。如學生語言富有個性魅力,觀點有獨到創新之處,可酌情加1--2分,但總分不超過10分。

㈦ 初一歷史如何評價秦始皇和漢武帝

秦始皇的政績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嚴:贏政自以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天子之專稱。從此中國歷史上之君主便稱為『皇帝』,贏政則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專門名稱來顯示全國最高統治者之無上權威,如皇帝自稱『朕』,其命令叫『制』或『詔』,其用印則曰『璽』。

2.厲行中央集權: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負責,一切聽命於皇帝。另廢除世卿世祿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員均由皇帝任免,無權世襲。

3.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

二、軍事

1.修築長城:秦始皇把戰國時北方燕、趙、秦三國舊修之長城連接起來,『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萬余里』。

三、經濟

1.統一貨幣: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2.統一度量衡:以商鞅時的秦國度、量、衡器具,作為全國斗算長短、大小、輕重之標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占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馳道: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2.溝通水路:秦疏浚鴻溝作為水路樞紐,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長達六十多里之靈渠,溝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統一文字: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瀳、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來秦國之大篆整理簡化而成小篆,在全國通行。後又簡化小篆成隸書,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國。

2.統制思想: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布禁書令,大肆收繳焚毀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六、對外
秦始皇於並吞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復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國版圖大定,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後來中國疆域之基礎。

1.北伐匈奴:戰國末年以來,匈奴時常南侵,威脅到燕、趙、秦等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趙、秦舊長城之基礎上,加以增築,連結成一條長達五千餘里的所謂『萬里長城』。是為古代中國及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

2.經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國南方越族之泛稱,在全國統一之前,秦已逐漸征服甌越、閩越等。

◎ 秦始皇暴政篇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占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思想自由。

五、結論:秦始皇無論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有他偉大的貢獻,但他殘暴的個性,卻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許這是秦朝滅亡的一大因素吧!

------------------------------------------------
漢武帝在位期間,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實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擊地方勢力;設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監察制度;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建立羽林軍、羽林孤兒和八校尉。統一貨幣,發行五銖錢;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太學。從政治、軍事、財政、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又勘定外患,拓土啟疆,造成了西漢的盛世。他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一生也是聲色犬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厭,縱情恣欲,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女,後宮所納美女,竟達七、八千人。他不問黑白,殺人如麻,大起巫蠱之獄,令人聞而心驚,望而生畏。他窮兵黷武,橫征暴斂,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在他的晚年,社會矛盾加劇,農民起義不斷。

不過,漢武帝晚年頒發《輪台罪己詔》,「深陳既往之悔」,實行「息兵重農」的政策,又使社會逐步安定下來,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封建帝王能做到這一點的,我還沒發現有第二人。

㈧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其前提是必須要有正確的歷史觀。後者是方法和路徑,路徑正確才會有正確的結果。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
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閱讀全文

與初一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