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歷史分幾個階段 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紀歷史大致分為7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個階段: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第二個階段: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
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
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
國家的出現、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
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
《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
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
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
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
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個階段:帝國與征服公元 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
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
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義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
統治羅馬、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築藝術、朴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
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第四個階段: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混亂的政治、統治後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
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築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
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
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台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第五個階段:中世紀 公元400~1500年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
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
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
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聖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
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後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
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築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
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
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
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
原始火葯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
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
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後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
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第六個階段:資本主義 1300~21世紀
16~18世紀,手工工場在西歐有了迅速的發展。英國的呢絨業最為典型。海外貿易長足進步,海外貿易壟斷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陸續建立。
18世紀,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手工工場最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尚未完全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和金融資本佔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兩大特點。
此時非歐洲地區的中國和日本等國也呈現出一些現代化的氣象,但是不及歐洲現代化充分,總體上仍然是古代社會。中國的國力仍然強大,在工業革命後方被歐洲超過。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現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它將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推進到電氣時代。
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化學工業的大發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另兩大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先進工業國的產業結構,使它們開始由以輕工業為主導演進到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大國,實現了工業化。
第七個階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1945年—2018年(仍在進行)
講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世界歷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一個階段的歷史。
世界當代史的基本線索,即兩級格局的形成和「冷戰」激烈對抗時期;兩大陣營解體,三個世界的格局逐漸形成時期;兩極與多級並存和互動時期;世界格局大轉換時期。理解西方史學界對世界史的劃分方法,掌握什麼是「冷戰」。
B. 世界的歷史時期應該如何劃分看這里哦
1.太古宙(4600——2500百萬年),以下單位略
分為
始太古代(4600——3600)
古太古代(3600——3200)
中太古代(3200——2800)
新太古代(2800——2500)
太古宙以下各代均未進一步劃分。
2.元古宙(2500——540)
分為
古元古代(2500——1800)
中元古代(1800——1000)
新元古代(1000——540)
新元古代末期為震旦紀(650——540),震旦紀僅為國內使用。
3.顯生宙(540——0)
分為
早古生代(540——408)
分為
寒武紀(540——495),寒武紀分為三個世: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奧陶紀(495——438),奧陶紀分為三個世:早奧陶世、中奧陶世、晚奧陶世
志留紀(438——408),志留紀分為三個世:早志留世、中志留世、晚志留世
晚古生代(408——251)
分為
泥盆紀(408——355),泥盆紀分為三個世: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石炭紀(355——295),石炭紀分為三個世:早石炭世、中石炭世、晚石炭世
二疊紀(295——251),二疊紀分為兩個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
中生代(251——65)
分為
三疊紀(251——203),三疊紀分為三個世:早三疊世、中三疊世、晚三疊世
侏羅紀(203——137),侏羅紀分為三個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
白堊紀(137——65),白堊紀分為兩個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
新生代(65——0)
分為
古近紀(65——24)
分為
古新世(65——58)
始新世(58——37)
漸新世(37——24)
新近紀(24——2.5)
分為
中新世(24——5)
上新世(5——2.5)
第四紀(2.5——0)
分為
更新世(2.5——0.01)
全新世(0.01——0)
C. 世界的近代,現代,當代如何劃分
1、世界近代史: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1689-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2、世界現代史: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到二戰為止。
3、世界當代史:通常說是二戰之後,但有時也把它與現代同義。
(3)世界歷史如何劃分擴展閱讀:
早期的「世界史」不可能記述本身文明之外的歷史,因此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則必須要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才可能逐漸出現。世界歷史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可以分為近代史、現代史、當代史等。
1、從15、16世紀起,人類文明開始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邁進。17、18世紀的政治革命開啟了工業文明的大門。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是工業文明時代確立和擴展的世紀。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工業文明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一步深化。
2、從俄國十月革命開始,世界進入現代史時期。世界現代史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曲折前進,兩種社會制度競爭共處,世界人民爭取獨立、民主、和平與發展的歷史。1917-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徹底爆發,殖民地解放風起雲涌,美蘇爭霸兩極格局形成,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激烈對抗,到蘇聯解體,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形成。
D. 世界歷史三個時期劃分是什麼
關於世界歷史的分期,至今還沒有完全一致的意見。
1、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就已有了把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的說法。這種主要基於歐洲歷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學界長期沿用。
2、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對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當於原始社會及奴隸社會階段,「中世紀」相當於封建社會階段,「近代」相當於資本主義社會階段,而「現代」則是指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為開端的一個新的時期。
3、有的學者認為「中世紀」一詞只適用於西歐歷史,沒有世界歷史上的普遍意義,所以改用「中古」一詞標示「古代」和「近代」之間的階段。
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
世界歷史學科的主要任務是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綜合考察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運用相關學科如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成果,研究和闡明人類歷史的演變,揭示演變的規律和趨向。
E. 世界史近代、現代、當代怎麼劃分
世界史
世界近代史: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1689-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世界現代史: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
世界當代史:通常說是二戰之後,但有時也把它與現代同義
「世界史」的概念和對其研究的演變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一書,雖然實際只記述地中海、西亞等地中心的地區,但其目標是寫一部世界的歷史,是所知較早的具有世界史觀念的著作。在東方中國歷史著作如司馬遷的《史記》,以中國為中心,旁及四夷,也可大致代表當時中國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紀以後,西方史學受到基督教影響,開始有將全世界視為統一的,將世界歷史作為走向天國歷程的觀念出現,最明顯受此影響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編年史》,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早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思潮影響,是先開始對各地區而不是整體的世界歷史發生了興趣,而啟蒙運動促成西方真正對於全世界的歷史發展產生興趣,到十九世紀史學更進一步發展,並形成許多解釋世界歷史的理論,雖然當時對於世界史的了解,常是西方中心而進化史觀式的,但是已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這種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發展的過程中影響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紀末開始發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對世界歷史感到興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紀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學術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來,在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歐洲以及美國的歷史課程主流,才開始由西洋史轉向世界史。
世界史主要分為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
(5)世界歷史如何劃分擴展閱讀:
世界近代史開端爭議
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關於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問題,當代史學界共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看法。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
這是傳統的觀點,其理論依據是馬克思的一段論述,馬克思在《資產階級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並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應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應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
根據馬克思的這一論述,可以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歷史發展的事實也說明,把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為後來許多資產階級國家所效法,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
第二,在經濟方面,英國革命的勝利,不僅使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英國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使歐洲其他國家也受其影響,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朝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英國革命中和革命後所產生的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對世界的影響尤其重大。英國革命促進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文化史上,准備了「啟蒙」時代。
最後,英國自革命後至近代末期,始終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界近代史從英國革命開始,許多問題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尼德蘭革命說
這種觀點認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因此,要確定它的開端時間,必須先確定開端的標准,那麼什麼是開端的標准呢?他們認為必須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第一,研究資本主義的產生,必須發端於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時機,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後。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是基礎,它在促進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資本主義開始的世紀,集中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產生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水平和要求。
第二,在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世紀,選定一個能夠集中地反映該時代本質和主流、代表歷史發展方向、有較大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事件,作為世界近代史開端的標志。因為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只有通過階級矛盾、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表現出來。資產階級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重大路標。
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在確定它的分期標准時,必須牢固樹立以近代世界為一全局、整體的觀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捨。只有把上述三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面地綜合考察,才能正確地認識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
根據這樣的標准,毫無疑問,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因為,16世紀是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世紀。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了從封建主義形態過渡到資本主義形態的劇烈變革時期。
封建關系瓦解,資本原始積累加速進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的出現及其與封建制度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的斗爭,構成了它的基本特徵。尼德蘭16世紀的歷史,集中地反映了這個時代開始時的基本特徵。
16世紀的尼德蘭,以其發達的工商業傳統,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這時,尼德蘭的工業進入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初級階段,在農村,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和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經濟的出現是並行的。
在經濟生活發生變化的同時,社會結構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動,原來占統治地位的封建主階級分化瓦解,從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從事資本主義的經營活動。主要由商人、包買商、手工工場主、農場主組成的城鄉資產階級正在形成,其中商業資產階級占首要地位。
他們的階級利益與統治尼德蘭的西班牙人及其封建制度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內市場的形成,民族意識的覺醒,一場公開的資產階級風暴席捲而來。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絕不是尼德蘭的孤立現象,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都程度不同地有類似的變動,只不過尼德蘭這時走在歐洲的前列,代表這一歷史時代的發展方向罷了。
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是反對西班牙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正確認識尼德蘭革命的性質,客觀評價其歷史地位,是它能否作為世界近代史開端的關鍵。在尼德蘭革命前,統治尼德蘭的是當時最大的殖民國家西班牙,這是一個封建國家,它竭力維護封建制度,扼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是歐洲封建勢力的主要堡壘。
16世紀的尼德蘭是資本主義最發達,新教思想最活躍的地方,西班牙強化封建專制統治、奴役被壓迫民族的政策使得尼德蘭成為歐洲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集合點,正在形成中的尼德蘭民族,最終選擇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道路。
這場革命的發動者和主力軍是城市平民、農民和漁民,領導者是以商業資本家為主體的資產階級和貴族反對派,主要打擊對象是西班牙封建專制殖民統治。
盡管16世紀尼德蘭的資本主義各種關系尚未完全成熟,但這場革命具備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特徵,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本質上有很多共同點。
在經濟方面,這個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力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和世界市場的發展;在政治上,它一方面打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封建霸權,同時在破壞封建國家機器,建設資產階級政權方面首次作了成功的嘗試。
同時,世界近代史的對象和任務是既要研究清楚一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的事實及規律性,同時還必須把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當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考察,從不同時期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性和個性中,研究整個資產階級革命的規律、地位、作用等。尼德蘭革命自然是這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綜上所述,16世紀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應該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19世紀說
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世界近代史到來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產業革命極其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范圍傳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由於這一切,佔世界人口80%的亞、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紀進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階段。從而,以往歐美范圍的區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紀擴展成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15世紀的下半葉,是歐洲從中世紀到近代史的轉變期,到16世紀初,歐洲即正式進入近代史階段,但直到18世紀末,整個世界並未進入近代史階段,這一時期,實際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來的准備期。因為,
第一,以1640年的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既是對馬克思的一種誤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種表現。馬克思在闡述英法革命的意義時,明確將英國和法國革命稱作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第二,從17世紀起,世界上進入近代史階段的區域有所擴大,但這種擴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
第三,從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和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工場手工業,因其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所以不可能,也沒有被歐洲各國在其掠奪性的國際貿易中帶到世界各地;
第四,16至18世紀,是世界近代史到來的必不可少的准備階段。所以,從19世紀初到19世紀末,這是世界從前資本主義時代到資本主義時代的完整過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
在這一時期,一方面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仍在繼續,其資本主義社會也在向上發展之中,另一方面,佔世界人口和面積大多數的亞、非、拉各大洲,都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的歷史時代,因而,整個世界也就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即進入了近代史的歷史階段。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對上限的概念。
所謂相對上限,就是那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將新舊兩個時代區分開,但又不能完全區分開的上限。他們認為,在19世紀的范圍內,世界近代的相對上限有三個。1.19世紀初,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初步到來的歷史時刻。
1500年說
如今史學界大部分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地理大發現息息相關,特別是地理大發現直接誘發了商業革命和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對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
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從地區隔絕走向統一整體的歷史,而正是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過去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絕狀態才逐漸被打破,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為密切聯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體。
世界歷史近代與古代的分期斷限,應該以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經濟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1500年前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化。因此,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
F. 世界歷史分幾個階段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界歷史可以為分史前時期、古代文明時期、帝國與征服時期、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六個階段。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3、 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
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等。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等。
5、中世紀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等。
6、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
(6)世界歷史如何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階段——傳說時代和氏族時期
傳說時代
傳說時期:又稱傳說時代、上古時代、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或神話時代,在中國指的是夏朝以前的歷史時期。
中國猿人(較早期為一百七十萬年,較晚期為四五十萬年)只在地下留下原始的舊石器文化,不可能有當時的神話傳說留傳下來。到大約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還留下了新石器文化。
這時各族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及宗教和神話,但往往是些朦朧的記憶或結合後來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約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有了內容較豐富的神話傳說。
氏族
最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總是氏族部落關於其本氏族或本部落的來源及其祖先的神話故事。這樣的神話傳說靠歷史文獻記載下來,並逐步發生由較簡朴到較復雜,由缺乏系統到逐步有系統。
由神性很濃逐漸演化成人性,由純神話逐步變成歷史故事的演進變化。從西周到戰國,就是中國古史神話傳說演進變化的時期。漢代則把它歷史化、定型化。
西周文獻中的古史神話傳說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話傳說的最早文獻,是《詩》和《書》中屬於西周的一些篇章(包括西周加工的夏商文獻遺篇)。還有《易》的卦爻辭,因其錄事隱約,不如《詩》、《書》那樣明確反映了有史實作為背景的一些商周兩族的古代神話傳說。
G. 世界歷史的分期是怎樣分的,分為哪幾個時期,分別是以
史前時期、 古代文明、帝國與征服、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等。
(3)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公元元年~400年
(1)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等。
(2)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5、中世紀
(1)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2)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等。
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5、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等。
(7)世界歷史如何劃分擴展閱讀
世界歷史分期劃分及標志
從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的產生到 15-17 世紀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 5 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作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線,標志著西歐奴隸制的結束和封建制的開始。
從 15-17 世紀的文藝復興或地理大發現或英國革命開始到 20 世紀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戰結束為近代史的時間斷限。
從 20 世紀初到現在為世界現代史。或再一分為二,以 1945 年二戰結束為界,現代史和當代史。
應當說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現代史的劃分,把 15 世紀以後到現在的歷史通稱「世界現代史」,意在突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歷史地位。
1) 上古史自有人類以來至公元 5 、 6 世紀左右的民族大遷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變。
早期人類發明了現代三大基本技術(製作技術、能源轉化技術、信息技術)的雛形:石器製作技術、人工取火技術、有聲語言,建立了社會組織。
4000-2000 年形成了五大文明中心。這些文明中心通過戰爭、貿易等形式不斷將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周邊地區輻射、擴散。
2) 中古史 公元 5 、 6 世紀至公元 1500 年。人類通過民族遷徙和大范圍的戰爭,世界逐漸向連成一體前進。
3) 世界近代史 1500 年的地理大發現至 1900 年帝國主義的形成 西方通過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到 19 世紀末,終於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世界各地均被納入該體系之中。
4) 界現代史 1900 年至 20 世紀末 這一時期在時間上涵蓋了 20 世紀。該世紀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紀,也是人類社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戰爭浩劫和取得空前發展的世紀。
在上半葉,人類在不到 50 年的時間里,兩次慘遭世界范圍戰禍的浩劫。其造成的災難和後果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下半葉,是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和一體化的時期,葉是世界全局處於相對和平的時期。這是人類聯系空前加強的 50 年,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對話體系得以建立完善,世界一體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 - 地球村。
H. 中國歷史和世界史是怎樣分段的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史分為:
一、原始社會
二、傳說時期
三、先秦時期
四、秦漢時期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六、隋唐時期
七、五代十國
八、宋元時期
九、遼金夏
十、明清時期
十一、近代時期
十二、新中國成立
世界歷史分為:
一、史前時期
二、古代文明
三、帝國與征服
四、封建時期
五、中世紀
六、資本主義
(8)世界歷史如何劃分擴展閱讀:
史前史---300萬年前人類出現開始到公元前4000年奴隸制產生以前的原始社會時期。
上古史---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到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崩潰。
中古史---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即中世紀史)
近代史---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現代史---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到現在。
I.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的階段劃分
在國際史學界,對於世界歷史,一般這樣劃分!
1500年以前稱為世界古代史;
1500年左右—1900年左右稱為世界近代史;
1900年至今稱為世界現代史!
劃分的依據很簡單!
1500左右的開辟新航路第一次把整個世界聯系起來了,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
1900年左右,許多科學家通過發明各種交通、通訊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
當時人們的活動(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主義者)以整個世界為舞台,把整個世界聯系成為一個整體!
(從中可以看到,世界從開始形成一個整體到完全成為一個整體用了整整四百年!)
在我們之前的教材中採用的說法叫做「資本主義的世界殖民體系」!
J. 世界歷史分期
史前時期、 古代文明、帝國與征服、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1)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等。
(2)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等。
(3)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等。
(4)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3、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1)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等。
(2)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公元元年~400年
(1)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等。
(2)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等。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5、中世紀
(1)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2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
(3)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4)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5、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