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串串香」名字的由來
「串串香」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麻辣燙」,它是由火鍋演變而來的,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有個外號叫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成都,那時重慶火鍋剛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不久,開一家火鍋店的成本還很高,所以有些沒有那麼多錢的人為了生計,就在一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相廳等附近擺攤經營小火鍋,然後才出現了一串一串的串串香。
當時的「串串香」非常簡單,成本極低,經營者只需准備一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放著一口鋁鍋,鍋里裝著自製的「麻辣燙」鹵汁,旁邊還放著一張小桌子或一張小方凳,上面放著一個托盤,盤子里裝著一些用竹簽穿起來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邊還放著一個裝有鹽、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圓盤。
當有顧客光顧時,經營「串串香」的攤主就拿起已用竹簽穿好的原料,直接放入鍋里的鹵汁中燙熟,隨後再在圓盤里蘸上辣椒面、花椒面等遞給顧客,讓顧客拿著邊走邊吃。這就是最初的「串串香」。
那時「串串香」的原料品種還較為單一,一般只有兔腰和豆腐乾兩種;而「串串香」的價格更是絕對便宜,多為一角錢一串。故「串串香」一經面世,便很受群眾喜愛。隨著重慶「毛肚火鍋」大舉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一些聰明的商家突然發現「串串香」與火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火鍋燙食的品種更為豐富。於是,商家們便著手對「串串香」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造,使之很快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重大突破。商家們把各種可以燙食的原料經過加工後都用竹簽穿起來,然後讓顧客燙食。而且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還把「串串香」請進了店堂,使之成為正二八經的小火鍋,而「麻辣燙」鹵汁的調制也愈加講究,最後基本上與紅湯火鍋一致,並且在蘸食干辣椒面味碟的同時,還增加了蒜泥香油味碟。
如今,「串串香」燙食的原料選擇面很廣,常見的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乾、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並且維持了較低的價格。
其實,「串串香」在許多方面都與紅湯火鍋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燙火鍋是將原料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油碟食用,而「串串香」則是把原料連竹簽一起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味碟多半是干碟子食用。吃火鍋時所點的菜一般都是以盤計價,而「串串香」卻是以竹簽的根數計價。
「串串香」每種原料都穿成小串,人們吃「串串香」,比起吃火鍋來自然可以選擇更多的品種。因此,「串串香」這種小火鍋形式一直都很受人們的歡迎,並一度風靡蓉城,直到現在。
㈡ 串串香的歷史是真實的嗎
是的。
串串香,起源於四川樂山,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
「串串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是一種以竹簽串上各種菜,將其放進滾燙的火鍋中涮著吃的小吃。
串串香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特色遍布於全國眾多城市,「麻辣燙」亦是其變體,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串串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串串香已成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
㈢ 串串香有啥歷史來歷
串串香
㈣ 串串香要炸多久就可以了
看你的油溫,解凍了的一般兩三分鍾就可以了!
㈤ 什麼叫串串香,起源於哪裡
最佳答案
四川串串香起源於以前的四川重慶到萬州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四川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串串香的起源。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四川串串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重慶城內的飯館把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四川串串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四川串串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串串香」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麻辣燙」,它是由火鍋演變而來的,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有個外號叫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成都,那時重慶火鍋剛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不久,開一家火鍋店的成本還很高,所以有些沒有那麼多錢的人為了生計,就在一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相廳等附近擺攤經營小火鍋,然後才出現了一串一串的串串香。
當時的「串串香」非常簡單,成本極低,經營者只需准備一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放著一口鋁鍋,鍋里裝著自製的「麻辣燙」鹵汁,旁邊還放著一張小桌子或一張小方凳,上面放著一個托盤,盤子里裝著一些用竹簽穿起來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邊還放著一個裝有鹽、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圓盤。
當有顧客光顧時,經營「串串香」的攤主就拿起已用竹簽穿好的原料,直接放入鍋里的鹵汁中燙熟,隨後再在圓盤里蘸上辣椒面、花椒面等遞給顧客,讓顧客拿著邊走邊吃。這就是最初的「串串香」。當時「串串香」的鹵汁調制非常簡單,只需將郫縣豆瓣、生薑在鍋中加菜油炒香,再加入干辣椒、花椒、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鹽、味精等,摻入鮮湯燒沸即成。那時「串串香」的原料品種還較為單一,一般只有兔腰和豆腐乾兩種;而「串串香」的價格更是絕對便宜,多為一角錢一串。故「串串香」一經面世,便很受群眾喜愛,隨著重慶「毛肚火鍋」大舉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一些聰明的商家突然發現「串串香」與火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火鍋燙食的品種更為豐富。於是,商家們便著手對「串串香」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造,使之很快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重大突破。商家們把各種可以燙食的原料經過加工後都用竹簽穿起來,然後讓顧客燙食。而且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還把「串串香」請進了店堂,使之成為正二八經的小火鍋,而「麻辣燙」鹵汁的調制也愈加講究,最後基本上與紅湯火鍋一致,並且在蘸食干辣椒面味碟的同時,還增加了蒜泥香油味碟。
如今,「串串香」燙食的原料選擇面很廣,常見的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乾、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並且維持了一角錢一串的價格。
其實,「串串香」在許多方面都與紅湯火鍋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燙火鍋是將原料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油碟食用,而「串串香」則是把原料連竹簽一起放入鍋中,燙熟後再撈起來蘸味碟多半是干碟子 食用。吃火鍋時所點的菜一般都是以盤計價,而「串串香」卻是以竹簽的根數計價。另外,「串串香」店鋪一般都是矮桌子、矮板凳,而且桌子板凳多數漆成紅色,頗有點幼童辦「姑姑筵」的味道。應該說,正是這些「講究」增加了吃「串串香」的熱烈氣氛,加上「串串香」每種原料都穿成小串,人們吃「串串香」,比起吃火鍋來自然可以選擇更多的品種。因此,「串串香」這種小火鍋形式一直都很受人們的歡迎,並一度風靡蓉城,直到現在。
2013
㈥ 想做串串香,大概多久能回本
就串串香本身而言,其中的毛利潤在60%以上,酒水飲料之類的大概在50%以上,這個由於地區不同,消費層次和觀念不同,會有一些區別,但整體都在這個范圍以內。
快的有3個月就回本,一般正常在6-8個月周期能回本。
㈦ 如何評價成都逍遙燙串串香的發展歷史
一句話:成都老字型大小煥發新活力。從上世紀80年代的長順街邊麻辣燙小攤位到現在的串串規模化連鎖,傳承於創新貫穿始終,所以說逍遙燙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喲~
㈧ 麻辣燙的起源
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從成都到三峽的川江流域,由於水流湍急,纖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
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撿拾一些樹枝作乾柴生火,舀幾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濕。
這種吃法因其簡便易行很快便在江邊流傳開來。後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
(8)串串香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麻辣燙可謂是麻辣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化版。不同的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簽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
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一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大快朵頤!除此之外,麻辣燙與火鍋所使用的食材在一般無二,麻辣燙與火鍋最大的不同就是簡便快捷。
麻辣火鍋發源於重慶。當時挑擔子工人買來水牛的內臟,洗凈干凈後,將肝、肚切成小塊,擔頭設有爐具,上設一隻大洋鐵盆,成為多格,盛載一種麻、辣、鹹的鹵汁,專向碼頭工人兜售。
客人光顧時,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民國23年重慶城內出現較具規模的麻辣飯店,只是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由客人自行調制鹵汁、蘸汁。
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
亦有說麻辣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間,當時重慶的筵席已有毛肚火鍋。在此之前,重慶碼頭有一款叫水八塊的小吃,全是牛的下雜(毛肚、肝腰和牛血旺)。
生切成薄片,進食時放在泥爐上的砂鍋,以配有麻辣牛油的鹵汁滾燙。食者自備酒,吃後按空碟子計價。
㈨ 成都串串香有多久的歷史了
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
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
重慶城內的飯館把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麻辣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成都的巴適館麻辣燙發揚光大,有一種說法也說是成都的巴適館發明了麻辣燙,不管怎樣,都是四川的麻辣味嘛。串串香可說是火鍋的「簡裝版」,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簽穿起的一大把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幾分鍾後撈起,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輕輕一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開吃!雖然看起來沒有火鍋氣派,很多店也很簡陋,但是味道可是不擺啦!
串串香起源於四川,據說,當時的串串香非常簡單,老闆只需准備一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放著一口鋁鍋,鍋里裝著自製的「巴適館麻辣燙」鹵汁,旁邊還放著一張小桌子或一張小方凳,上面放著一個托盤,盤子里裝著一些用竹簽穿起來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邊還放著一個裝有鹽、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圓盤。沒有人能想到這東西一夜之間風靡蓉城,更沒有人想到,這麻辣鮮燙的吃食變了許多變,成了我們今天吃到的串串香。
串串香是把葷的素的菜串在竹簽上,一並放進紅湯、白湯里煮,結帳的時候,老闆只用一數竹簽便能快速算出吃了多少。吃串串香最好是三五成群地約上一班朋友,邊涮邊喝邊聊天,那才是真的夠味。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海白菜、魔芋、黃花菜、藕、空心菜、排骨等等無論葷素,大家圍著小桌,把自己愛吃的東西煮進鍋里,煮菜的空檔,還可以嗑嗑瓜子、喝喝冰鎮啤酒、擺些龍門陣。
吃「串串香」挺有意思的,一會兒喊「小姑娘倒茶」,一會兒又喊「加湯」、十幾二十塊錢的一頓飯硬是享受了一回做上帝的良好感覺。末了,還可以在結帳時粗聲粗氣地大吼「老闆,數簽簽!」實際上幾摞簽簽數下來,小姑娘的手都數爪了,也不過二三十塊錢,真正是物美價廉。
在四川有名的串串香有:樂山大眾串串香、簽味王串串香、餘一手串串香、袁記串串香、六婆串串香、玉林串串香、這些串串香中他們各有個的特色味道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