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文人如何評價張學良

歷史文人如何評價張學良

發布時間:2022-04-26 13:03:04

Ⅰ 歷史上對張學良的評價應該有多數答案沒標准答案

歷史,自古都是成王敗寇。張學良是軍閥出身,又是蔣介石部下,但他的愛國情懷,促使他兵諫蔣介石,發動的西安事變,協助了共產黨。
現在是共產黨勝利了,所以對他總的來說是褒揚,但因其出身,並未大事宣揚。但如果是蔣介石贏了,那張學良一定被貶為千古罪人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角度,評價標准。要想真正的品讀一個人,一定要全方面的了解有關史實,至於裡面的評論文字,只是個參考。
我本人對張學良是非常敬佩的。他的確是出身軍閥,但他出生在那樣的家庭,不是他能決定的。當時國共兩黨都打著救國救民的旗號,誰能看出來哪個黨真的能救國啊,只能賭,而張學良賭了蔣介石,把寶壓在他的身上。但當形勢日漸清晰,他毅然不顧自身安全,發動了西安事變,兵壓蔣介石,響應了共產黨。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愛國愛民的好官軍。他也重情重義,他和蔣介石是有私交的,兵諫是在多次勸諫未果的情況下發動,迫不得已,但事後他還是善待蔣介石,放出了他,要不是他念私情,也不至於被關那麼多年,這樣的結局難道他沒有料到嗎。他也是個有種的人,少年事後張學良是吸食鴉片的,像他那樣的公子哥,有錢有勢,不愁吃穿,本來可以那麼逍遙下去,可他決定了戒掉鴉片,就毅然戒掉了,試問現在有幾個人有這樣的魄力?
他的一生值得同情,一生攪合在政治的漩渦中,晚年在美國,多次想回過,回他的東北老家,可政治牽絆,牽涉太廣,都無法實現他的心願,就那樣,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

Ⅱ 史學家許卓雲是怎麼評價張學良的

台灣記者曾走訪了著名史學家許卓雲,請他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觀點,重新談談當年的「西安事變」。

許卓雲老教授直言道:「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從45年來我們所得知的資料,我認為當時張學良先生完全是出於一片愛國心才做出挾持蔣委員長的決定。當時全國都籠罩在一片抵抗外侮抗日的氣氛下,而張學良本人更有殺父失鄉之痛……因此,他被逼冒死兵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許卓雲老教授對張學良老校長的愛國熱忱表示由衷的欽佩。

真可謂「齡遐神龜,赤膽立巍峨」。

Ⅲ 張學良的歷史評價匯總 張學良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位朋友你好,作為歷史人物,很難准確的說是好人還是壞人,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條件下去考量,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的不作為使東北三省輕易的落入日寇手中,使日本在中國有了一個重要的立足點,究竟是張學良服從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從而放棄東北,還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撤出東北,到現在也無確切的證據,但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大片國土淪喪,東北人民痛苦的陷入長達十幾年的日本殘暴殖民統治中,這是他人生的一個巨大污點
但在張學良的東北軍到達陝西後,他同情工農紅軍,最後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為中國抗戰達成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他人生中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很難簡單的以好人壞人去區分,但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希望他是個好人,好人多了,世界總會變的可愛一些:)

Ⅳ 飽受爭議的張學良究竟是過大於功還是功大於過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張學良是一個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民族英雄,他對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滅的!世上無完人,任何人都會有缺點,不可能一生都是完美的,但瑕不掩玉,不能以此來否定其為民族做出的歷史貢獻!


張學良胸無大志,勢力之地,況且難保,何談愛國,更無家念,對於政治一知半解,經濟上行走不通,軍事才學疏淺,綜合衡量,庸庸碌碌,隨波逐流之輩份,夜余愛好,泡妞,抽大煙,足以證明丟了大丈夫氣節,一個地道的紈絝子弟!清醒的人自會清醒,渾噩的人也是一生,怎樣看待張學良,完全取決於個人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包括當時的委員長,哪怕格局稍稍大一點點,世界都將是另外一副模樣!而這,也是現代那些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的人永遠無法意識到的偉大境界!

Ⅳ 如何評價張學良,他與其父相比差在哪裡

張學良與他的父親差就差在決心與膽量上,張作霖是白手起家,從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出來,後來上山當了土匪,土匪裡面也不是領頭的,一步步的當了老大,後來清朝剿滅不了,就招安了他,張作霖那時候在東北當個地方官不容易.東北有日本人,蒙古人,滿洲人好幾股力量,他就在這些力量中周旋,越做越大。

我覺得這個說法真的差強人意,沒有能力抵抗和連打都不打一下真的是兩回事。我覺得這也是張學良安慰自己的一種說法吧。後來西安事變,他突然成為了大英雄,也是有歷史貢獻的,避免了內戰的發生。總之這種人就是有功也有過,不抵抗那個真的是過太大了。

Ⅵ 歷史上的張學良有什麼貢獻各大偉人怎麼評價他們

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共產黨的周旋下,最終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也促成了國共兩黨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Ⅶ 歷史上的張學良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

張學良,大漢奸、賣國賊
紈絝子弟,「民國四公子」之首。丟失東北的千古罪人。
張學良總做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每每出人意料。1928年,一改從前奉系凡是失敗出關,就宣布「獨立」,跟中央政府對著乾的慣例,出人意料地宣布「易幟」,歸順國民黨政府。1930年,當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來,宣布調停,實際上是從背後插了馮閻一刀,全不顧狐悲兔死同病相憐的情誼,結果導致馮閻一敗塗地。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人們都認為家仇在身的他能抵抗的時候,他卻一槍不發,拱手讓出了東北。1936年,在蔣介石對他已經十分信任的情況下(因為張學良前面幫他的兩件事),出人意料地發動兵諫,扣押了來到西北剿共前線督戰的蔣介石,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張學良在歷史應該說做過一些好事,比如易幟,比如辦東北大學,但無論如何都屬於大節有虧之人。身為東北地方的守土長官,居然在日本人發動侵略的時候,下令不抵抗,無論如何掩飾,都說不過去。當時,東北軍雖說在關內有十餘萬人,但根據地東北依然有二十餘萬,發動事變的關東軍,事先並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因此只有1萬多兵力。事變後統計,東北一共損失飛機300餘架,戰車26輛,各種火炮300多門,其中重炮200多門,輕重機槍5864架,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有這樣強大的武力,無論如何,都堪一戰,居然拱手把大片國土讓人,實在是不可思議。縱使不論家仇國恨,生民塗炭,經此事變,作為軍閥的他,老家沒了,家底沒了,就算沒有父親被人炸死之仇,為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了自己的財產,也該一戰,可是他卻沒有(有材料說,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家產損失金條80000餘條,超過了當時東三省的官銀行的全部損失,一方面可見損失之慘重,一方面則表明,張氏父子在東北搜刮之烈)。
九一八的過失,過去我們的史書一直是算在蔣介石身上的,說是蔣介石下令讓他不抵抗,甚至還煞有介事地說什麼,不抵抗的電報一直藏在張學良的夫人於鳳至身上。其實,張學良本人一直都承認,不抵抗是他自己的決策,現在的檔案也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早就有學者指出,即便是蔣介石讓他不抵抗,以當時他實質上屬於獨立軍閥的身份,在涉及國家和自身利益的時候,也完全可以「抗命」不遵。所以,九一八的不抵抗,只能是他的責任,賴不到別人頭上去。對於一個人來說,尤其是負有重大責任的人,某些錯誤是不能犯的,一犯就是千古罪人,百身莫贖。
當時的人們和輿論,並不像解放後人們那樣看張學良,九一八事變之後,聲討聲鋪天蓋地而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罵他賣國,罵他無恥。最有名的是馬君武的兩首仿李義山的《北齊》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沈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趙四是指趙一荻,朱五是指朱啟鈐的女公子朱湄筠,常陪張學良跳舞的。蝴蝶是著名電影演員胡蝶,當時確在北平拍電影,但是否跟張學良有如此密切的關系,不得而知。)上海的報界還傳說,德國有報紙提議把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張學良,獎勵他維護東亞以及世界和平的貢獻,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因此,那個武力決定一切的年代,擁有幾十萬大軍的張學良,不得不在1933年下野出國,可見當時他的不得人心。後來的歷史書寫,把這個經歷也說成是蔣介石找來張學良,要他替自己頂罪,張學良出於義氣,答應了。無疑荒唐透頂,既然當時人們並沒有像後來一樣,認為丟失東北是蔣介石的過錯,蔣又何必要張來頂罪?
實際上,後來之所以出現那麼多為張學良開脫的歷史解釋,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西安事變。因為西安事變,張學良成了民族英雄,一白遮百丑,所以,他之前的所有作為,哪怕非常不堪的作為,都有了借口,甚至有了正面的意義。
一位資歷很高的黨內歷史學家講過,說是在中國現代的歷史上,不管你是流氓地痞,土匪軍閥,只要最後跟黨合作,就有光明的前途。反之,管你是什麼紳士、學者,不跟黨合作,就什麼都不是。我想,這就是我們在很長時間段內的歷史評判准則,在這個准則里,黨是唯一的衡量尺度,所有的好壞,善惡,所有的揚抑,褒貶,都以跟黨的關系為准,即使是歷史本相,而且這個本相已經為檔案材料所證實,也得根據黨的需要加以改變,就像我們把不抵抗的屎盤子,硬是從張學良頭上移開,轉而扣在蔣介石頭上幾十年一樣。

譽美自己所喜愛的人,是人的天性,只是這種天性,不好濫用在歷史評價上,否則,我們的歷史學家,就變成了護犢子的家庭婦女,追星的少男少女。誰都知道,這種家庭婦女加追星少年式的歷史書寫,對所有想要了解歷史的人來說,都是毒葯。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我們這邊對張學良深情款款,贊美有加,但晚年的張學良卻並不買賬,寧肯客死萬里之遙的他鄉,也不肯葉落歸根,回到自己的父母之鄉。大概,其中最大的障礙,令張學良最擔心的,恰是這種鋪天蓋地的不虞之譽。

Ⅷ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張學良將軍,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

張學良將軍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有人認為正是由於張學良的失誤,才導致九一八事變——其實其中因素頗多,張學良不戰而退並不是不敢戰,而是形勢嚴峻——「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為周旋」。9月6日張學良又致電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釁,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確實注意為要。」。

九一八張學良的錯誤在於沒有關注到近在眼前的威脅,而是把矛頭指向了蘇聯的「中東鐵路」。從大民族主義來說,張學良沒有做錯——他維護了中國的尊嚴,但從戰時角度來說,他可就是大錯特錯了——大量的東北軍死在了蘇聯的戰役里,同時也徹底激怒蘇聯,使唯一有能力解決日本的蘇聯與中國反目。

當年張學良九一八撤退,從大君子主意上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而從戰時情況上卻可能是正確的(張學良當時秘密處決了楊宇霆,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吳俊升楊宇霆常蔭槐的死對當時士兵影響很大,如果迎戰,士氣低迷,可能會傷亡更加慘重。

這里不得不再次謾罵一下學良將軍——人跑了,武器都留下了!這些從外國進口的一流武器全部淪為日本殺戮中國人的武器……此事實在不妥,確實是大錯。

不得不說張學良的軍事策略不如其父親,做事優柔寡斷,但後期也確實為抗日戰爭國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他的情史也是值得一看的。

In a word,他是一個愛國的,渴望和平的人,但他的優柔寡斷和退讓卻又讓和平之前的黑暗更為殘暴。

Ⅸ 歷史上的張學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長的帥,真的是把張作霖碼好的一副好牌,活生生打成了階下囚。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張作霖真的可惜啦,這個兒子簡直氣死人,除了帥還有什麼用處?可能還可以作為一個擺設讓大家看看。好好的梟雄之子,成了階下囚,換成我,我得憋屈死。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人如何評價張學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