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良渚古城多久歷史

良渚古城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4 12:30:19

『壹』 良渚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特產有那些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於瓶窯鎮上的古城遺址。東西南北四個城牆門,如今安安靜靜地躺在農田裡,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牆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跡 北城牆同樣也挖出了一個坑,同樣的黃土和石頭,唯一不同的是「這座城牆坑比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層是泥和沙相間,而且很有規律,從上到下沙層逐漸加厚,泥層逐漸變薄,做工非常考究」,據劉斌推測,土牆上的那些黑色雜物,應該是原始居民殘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南北與山的距離大致相等,東苕溪和良渚港分別由城的南北兩側向東流過,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分別被利用到城牆的西南角和東北角,因此,專家推斷,古人在建城時顯然對地理位置經過精心勘察和規劃。 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非常意外,緣於去年6月一次保護區域內農民住宅外遷安置點的基建項目。 當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窯葡萄畈遺址高地西側挖掘時,發現了一條良渚時期的南北向河溝。這讓劉斌感覺到有戲,隨後,他帶領考古隊員深入挖掘。洛陽鏟一把鏟下去(洛陽鏟,長柄,鏟頭為半圓筒狀,打入地下再提起來時,鏟頭就能帶出一筒土,對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在4米多深的地方,鏟頭碰到了石塊,換個地方再鏟,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塊。當泥土一層層挖去,一大片石塊露出來,經過局部解剖發現,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築而成,寬60多米,深近4米。 結果考古人員發現整塊土地其實都是人工夯築而成——土質為黃土,不同於良渚一帶灰黑色淤泥,明顯是人工從外面搬運而來。在黃土下面,鋪著一層石塊,石塊比較圓滑,應該是從周邊現成揀來的。之後的挖掘證明,這大堆的黃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牆,稻田下的那條溝渠是護城河。 西城牆全長約1000米,寬約40~60米,南連鳳山,北接東苕溪;接下來,南城牆、北城牆和東城牆依次被發現,同樣是底部鋪墊石頭、大量黃土夯築;城牆環繞著中間的莫角山遺址。 與西城牆相比,其他三面城牆相對更考究:鋪墊的石頭尖銳很多,明顯是人工開鑿;城牆外側石頭相對大點,越往裡越小;堆築的黃土層中,有時會摻加一層黑色的黏土層,增加了城牆防水能力。 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痕跡說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牆,等到建其他三面城牆,經驗更豐富了。 古城文明勢力曾影響半個中國 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說,說明良渚古城的意義,得站在「良渚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這個高度著手。已經發現的良渚遺址,從其位置、布局和構造來看,專家認為當時有宮殿,生活著王和貴族,如今又找到了城牆,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這里,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曾經良渚人為了佔領這里,還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 可以看出,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如果沒有較高的經濟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專家,認為良渚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良渚古城的發現,有人認為中國的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積與頤和園差不多 城牆比西安城牆寬2~4倍 本報訊浙江省考古所近日發布重大考古成果——歷經18個月,在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面積和北京頤和園差不多。根據城牆中出土的陶瓷碎片,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還有待於在進一步考古工作後才能確定。在目前發現的代表中國早期文明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這座古城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部分地段殘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墊石塊,寬度達40~60米(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間建造的西安古城牆,底寬18米,頂寬15米),上面堆築純凈的黃土,夯實。 專程趕來的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這樣評價古城:這是目前中國所發現同時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稱得上「中華第一城」;它改變了原本以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認識,標志著良渚文化其實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是繼上世紀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之後,中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將極大推動中國文明史研究進程和考古學發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這幾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 良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被謄為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國家文物局已正式將良渚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 編輯本段良渚 座落於風景秀麗的國際旅遊城市——杭州西子湖畔,距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系杭州市餘杭區中部中心城鎮。境內有安溪瑤山遺址、良渚文化博物館、折桂橋、沈括墓、東明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域面積101.69平方公里,轄26個中心行政村(其中小洋壩等6個村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託管)及3個社區。常住人口達8.8萬餘人,流動人口4.5萬餘人。杭州繞城公路北線、東西大道橫貫全境;104國道和通往杭州市中心的衢州路縱越全境;潘塘互通立交以南庄兜為起點,同衢州路相連,與杭州繞城公路北線十字相交,形成華東地區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縱三橫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為杭州北部的交通樞紐。宣杭鐵路,東苕溪航道東西橫貫全境,京杭大運河沿鎮東部南北穿行,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綜合運輸體系。 良渚,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產業結構大力調整,全鎮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5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70億大關,其中工業總產值為63.4億元。工業經濟圍繞良渚、安溪、勾庄三大工業功能區塊建設,扶優扶強重點骨幹企業,有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8家,億元企業9家。農業以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確保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科技興農為宗旨,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特色水產養殖、花卉種植」等優勢產業,完成國家級土地整理和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加大良渚文化遺址保護力度,堅持「以適度開發實現真正保護」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以倉儲、物流、商貿、房產、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現有中國良渚文化村、金恆德國際汽車物流廣場、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浙江物產集團、杭州港大松樹集裝箱碼頭、浙江億豐裝飾城等省、市、區等二十餘個重點項目落戶良渚,將使良渚這塊古老的土地真正熱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夜杭州」。 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一主三副六組團」城市總體規劃,良渚系良渚組團的核心之一,更賦予了「北秀」的內涵。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良渚以「傳承良渚文明,創造北秀明珠」為戰略目標,全力沖刺「雙百」強鎮(農村經濟總量100億元、躋身省百強鄉鎮),打造「商貿良渚、實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諧良渚」,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良渚建設成為集經濟、文化、旅遊、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衛星城鎮。

『貳』 良渚古城的年代

在古城牆邊的護城河裡,還發現了很多碎陶片,都是良渚文化晚期的。正是這些出土的陶片讓專家在2007年作出判斷:良渚古城的年代下限是公元前2300年。
令人矚目的古城始築年代,,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到也已經有了初步眉目。2009年9-10月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新中國考古事業60周年獻禮展上,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400年」,反山12號大墓出土的「琮王」的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600年」。但因為反山墓地的形成年代應該與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是大體一致的,所以反山墓地出土的「琮王」的年代實際上就是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
2011年3月19日新華網記者馮源發的電訊稿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還與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合作,對從良渚古城疊壓城牆中發掘出的一系列樣本進行碳14測年。十幾組數據顯示,良渚古城城牆的年代大致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間。」2011年3月23日浙江文化信息網發表的《良渚古城考古的新進展》一文稱:「通過對四面城壕出土陶片的初步整理,我們可以看出各地點出土陶器的特徵基本一致,屬於良渚文化晚期。以鼎、豆、圈足盤、實足鬶、袋足鬶、寬把杯、罐、大口缸等為主要陶器組合,大致可以分為早晚兩個階段。」這里,良渚古城出土的陶片被分為「兩個階段」,這大致就是分成兩期。按照以往的田野考古實踐經驗,陶器的一期相當於絕對年代100年,兩期相當於200年。從已公布的古城廢棄年代2300 BC往上推200年就是2500 BC,這與新華網電訊報道的良渚古城牆測年數據吻合。或依照文中公布的考古事實,即陶片的年代都在良渚文化晚期,而學術界對「良渚文化晚期」存在共識:其所當的絕對年代是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綜上所述,良渚古城的絕對年代上限雖然還沒有正式宣布,但已經傾向於是公元前2600年或公元前2500年。
以上從田野考古學與碳素測年學結合的角度得到的古城年代數據與從天文考古學和文獻學結合的角度得到的數據是相當一致的。

『叄』 良渚古國的建國時間

良渚是否能被稱為「古國」,或者它是否已經進化到邦國甚至王國形態,目前還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學界一般謹慎地將它稱為「古城」、「文化」或者「文明」。它准確的建立時間不可能被確認,目前推斷其存廢起止大致在距今5500年--43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肆』 良渚古國怎麼滅亡的

良渚文化核心區域發現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城。它已經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古國,比歷史上的夏朝還早,距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1800-1900米,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城牆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寬度40-60米,石頭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土堆築,部分地段地表還殘留4米多高城牆。
先秦古籍《鶡冠子》記載,位於楚國的領土上有一"成鳩氏之國"。《鶡冠子》講到"成鳩氏"手握"王鈇"。"王鈇"就是斧鉞。而良渚古城內的反山墓地12號大墓主人左手邊確實有一件舉世無雙的玉鉞。所以被命名為良渚的古國極有可能就是先秦所記載的成鳩氏之國。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的前奏。
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但是良渚的主人到底是誰,古史傳說中大致與良渚文化時期在時間與空間上吻合的部族有蚩尤、防風氏、羽民國等部族,在良渚文化玉器上有一個非常神秘的圖案不斷地反復出現,這個圖案的形態特別像一尊英武的戰神,不由得使人聯想到好戰的蚩尤。
而蚩尤部族中有一支首領叫九黎的大部落聯盟,它的分布范圍包括了良渚文化的所有地域,因此,強悍的良渚人應該就是九黎族中的一支。九黎族中有一支叫羽人或羽民的,他們信奉鳥、獸,把它們當作祖先,因而信仰、崇拜鳥、獸圖騰,而良渚文化中玉器上的神秘圖案下部分似乎也象鳥、獸,也是良渚人崇拜的一種圖騰。所以良渚人可能就是羽人或羽民。
就這一支在當時可稱為相當發達的古文化,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後,像一顆絢麗多彩的流星,在令人目眩神迷了一陣後突然神秘地"失蹤"了,給世人留下一個千古之謎。

『伍』 良渚古國屬於歷史上記載的哪個朝代

良渚古國比歷史上的夏朝還早,距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照專家推測應該是成鳩氏之國,
並且良渚古都是天皇氏之都。

『陸』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距今多少年

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距今5300-4300年。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6)良渚古城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1、文物遺存

良渚古城遺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總量達1萬余件。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三叉形器、冠狀飾、錐形器、玉璜、半圓形飾、柱形器、玉鐲、玉織具、玉紡輪等,以及圓雕的鳥、龜、魚、蟬等動物形玉器。

2、良渚文化的分布

主要在太湖流域,浙北、蘇南、上海等地,而餘杭瓶窯、良渚一帶的遺址群是特別高級的片區,算得上是首都級別的,遺址分布也特別密集,至今已經發現了135個遺址點。

『柒』 良渚文化是哪個時期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

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價值

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

良渚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誕生於距今11000年至65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原有認識,標志10000年前(前9684----2020年)的良渚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國境內的1萬年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的聖地。

『捌』 良渚古城成為世界遺產,是不是標志著中國確實有五千年文明

首先,中國的五千年文明是本身的事實,不僅僅靠一個古城來標識。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古城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認知。

『玖』 1.良渚古城築壩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良渚古城易受到山洪的沖擊,直至當代,東苕溪仍是杭州抗洪排險的重點區域。良渚人首先在外圍興建防洪設施,使整個遺址能趨利避害,兼得山澤之利而無水患之虞,從而使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同時,水利系統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也為日後良渚古國的管理機構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拾』 良渚古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最後為何會消失呢

良渚古城屬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建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是最大的定居中心和唯一的城市遺址。因此,它被視為整個良渚文化的權力和信仰中心,良渚文明的首都。它氣候溫暖,水網密集,資源豐富,適合人類居住。它逐漸形成了以水稻種植為經濟支撐、社會分化明顯、信仰統一的區域性早期國家。良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王麒誠說:良渚給了世界一個不同的文明模式。它告訴世界如何通過在沼澤和濕地發展水稻農業來建設一個國家,這是它的獨特之處。但是良渚社會和它以前的文化有什麼不同呢?良渚的社會經濟依賴大米。考古發現,水稻種植也進行了。河姆渡時期,稻田面積約30-40平方米,大部分種植在天然窪地。

據初步估計,整個水利系統將形成一個面積約13平方公里的水庫,庫容近5000萬立方米。談到水利系統的功能,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寧遠說:一個方面是防洪。這個地區的季節性降雨非常集中。我們認為,那時良渚的降雨量可能是每年1600毫米左右,三兩天內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的降雨量,並且會有洪水。良渚人修建大壩後,他們把洪水放在了水儲存的地方。蓄水功能對良渚人來說意義重大。當時良渚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水路運輸,因此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可以全年使用的水路運輸網路。我們已經證實,良渚古城牆的修建可能比大壩的修建要晚。

閱讀全文

與良渚古城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