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一、文藝復興
開始時間:14世紀義大利
發源地:義大利
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實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成就:
1、詩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達·芬奇代表作是《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3、英國的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和《哈姆雷特》。
意義: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稱當地居民為印地安人;麥哲倫最終完成環球航行。
意義: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三、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3、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四、英國《權利法案》
頒布時間:1689年
制定機構:英國議會
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利
作用: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六、美國獨立戰爭重要事件時間表
1、開始:1775、4,來剋星頓的槍聲
2、美國誕生於1776、7、4(國慶節),標志是《獨立宣言》的發表
3、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4、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
七、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八、獨立戰爭的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十、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人權宣言》,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十一、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十二、工業革命的啟示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2、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十三、美國南北戰爭的意義
1、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四、為人所佔有而做奴隸的人都應有那時(指1863年元旦)以後永獲自由
1、這一文件名稱、頒布時間、頒布者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林肯
2、該文件頒布的作用
扭轉了戰局,有利於美國的統一。
十五、讓統治階級在無產階級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階級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將是整個世界
1、這個名言出自於什麼文件、發表於何時。
《共產黨宣言》、1848年
2、這個文件是誰起草的,為哪個組織起草的。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同盟
3、文件的發表有何意義
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六、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和評價
內容:
1、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3、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須出錢購買。
評價: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七、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意義、啟示
內容:
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上,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評價:
1、使日本由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2、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3、但強大後,很快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啟示:
1、引進外資,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堅持改革開放。
2、提倡科教興國,發展教育。
Ⅱ 初中歷史所有知識點總結
衡水內部資料人教版初中歷史七至九年級知識點總結及中考總復習word文檔 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bUiFXu1s8XXvbgZD7NMUN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Ⅲ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Ⅳ 中考歷史有哪些重要考點應該如何備考歷史才是正確的
雖然比我高的人很多,但我是最近四個月才開始看初三歷史的。總復習腦子里得有一句台詞,但是記不太清很雜。當我看到題目中提到的一個事件時,我腦海中必須有一個大概的時間點和關於這個事件的關鍵詞。不要混淆事件的性質,比如革命和改革的地位、影響和重要性(都是一回事)。否則回答主觀題就會錯過評分點。
考試當天沒戴錶,就拚命快速寫那個題目,25分鍾就寫完了(要知道我一般40分鍾也寫不完一個),還是滿的。後果就是檢查的時候感覺寫的東西不是特別好糾正,要盡量把字縮小到不超過那個框!橫線用完了,當時真的很慘!中考歷史會發答題卡。我建議你可以為最後一個問題列出一點想法,然後寫出來。盡量把做題的時間控制在30分鍾,10分鍾檢查一遍(如果你老師給的題和中考卷子的題一樣),然後把字寫的小一點但是好一點(我不知道25分鍾寫的字是什麼,對自己很反感)
Ⅳ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衡水內部資料人教版初中歷史七至九年級知識點總結及中考總復習word文檔 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bUiFXu1s8XXvbgZD7NMUN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Ⅵ 中考歷史怎麼復習
對於中考前歷史學科該如何復習,河北師大附中名師楊立英介紹,同學們需要瀏覽歷史教材,全面掌握初中歷史知識要點;瀏覽配套的專題內容,專題可以將紛繁瑣碎的歷史知識按一定的線索橫縱梳理,加深同學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升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同學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關注中外周年大事記以及國內外熱點問題;有計劃地、周期性地反復瀏覽做過的試卷,重點看錯題,探究自己出錯的原因。
選擇題解題技巧
選擇題主要考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同時充分運用歷史地圖、圖表、圖片及文字等情境材料增加試題的靈活性,考查分析、判斷及理解等基本技能。做選擇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解題時,須讀懂題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性的限定詞語,如時間、人物、事件、地點等,必要時可以在試卷上畫出關鍵詞,理清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
2.注意分析題乾和選項的關系,有的選項內容本身是對的,但是與題干沒有關系。
3.對於反向選擇題,即選擇不正確的或者不符合題意的選項,要特別注意。
4.不要憑經驗答題,有的試題可能跟平時常訓練的題目很類似,但考察角度或許有微小差別,要耐心細致地重新審題作答,切勿匆忙落筆。
主觀題注重深入分析
主觀題立足於發展性、社會性、時代性等,都圍繞某一主題入手,從不同層次設置問題。注重中外歷史橫向、縱向比較分析,體現「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思想等。河北中考題中主要有兩種主觀題型,一是材料解析題,二是探究論述題。
1.材料解析題
材料解析題是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大都通過文字資料,創設情境。解決此類試題需要:
1)注意答題步驟:一審、二讀、三作答。即先審題,再讀材料,最後在作答。
2)需要依據材料作答的,切忌拋開材料「另起爐灶」,僅憑感覺和已掌握的相關知識答題,要從材料中去歸納和概括。
3)做題的過程中要有整體觀念,有的題目的設置是層層深入的,相互之間是有聯系的,甚至是因果關系。往往前一問是後一問的鋪墊。
4)注意分值,如2分或3分,答案為一點;若4分、6分或8分則要從不同角度作答。
5)答題要規范,同時書寫答案時不要寫錯別字,否則會失分。另外,語言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
Ⅶ 初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五」計劃:
1、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國家開始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根據總路線精神,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一五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一化」,即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三改造」。
2、成就: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工礦業的建設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械、精密儀器等近六百個重要項目。分布:主要項目都集中在適合重工業發展的東北地區。
3、評價: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二、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方針是積極發展、穩步前進,實行自願互利的原則,實行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道路;(農業合作化)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針是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實行和平贖買政策,走統購包銷、加工定貨、公私合營道路。
3、意義: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完。基本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實現了從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
1、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即社會主義改造已基本完成,階級關系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國內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生產關系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的矛盾。
2、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四、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1、大躍進的主要表現為大辦工業、農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如:工業上掀起大煉鋼鐵、農業上虛報產量等。
2、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盲目求快求純。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我國國情,脫離農村生產力水平和廣大群眾與幹部的覺悟程度,挫傷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3、後果:「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黨在探索中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1959~1961年,出現了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嚴重經濟困難。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民主政治制度建設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國家,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2、選舉毛澤東為主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任命周恩來為,兼外交部長。
(7)中考歷史知識點如何總結擴展閱讀
歷史學習整理方法:
1、時間歸納法。根據不同時間段,將不同的歷史事跡進行歸納。
2、人物歸納法。將不同影響的人物列出,並將該人物的事跡以及該人物生活年代所發生重大事件列出。
3、事件歸納法。將各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列出,且標明相關時間以及人物,並說明各事件所產生的影響。
4、表格歸納法。將歷史知識的重點製作成表格,在表格中將時間、人物、地點等羅列出來。
5、樹狀圖歸納法。將歷史知識點按照簡潔到詳細的順序,依次將內容按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出。
Ⅷ 歷史中考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如下: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