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選修改革如何對比

歷史選修改革如何對比

發布時間:2022-04-27 03:19:41

⑴ 高考歷史 選修1-4 四選一 如何應對

選修模塊的課程性質及其特點和高考要求,決定了選修內容的高考復習策略。要依據「課標」對選修模塊教學要求的規定,把握知識處理的深度和廣度及其學科能力的培養目標;了解高考對選修模塊的考查手段,有助於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增強復習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中歷史新課程選修課基本特點
高中選修課程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其課程開設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選擇性

選擇性是選修課程的最重要特點。由於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選修課可供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更為豐富,層次性更加明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關注。江西省高考方案確定「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塊、「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模塊作為考生的選考內容(二選一)。

2、探究性

探究性是選修課程的又一特點。依據高中課程標准,每一個選修模塊都是某個歷史領域的專題歸類(如「改革」模塊選擇了中外歷史上著名的改革事例),這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了條件,所以選修課程具有更為鮮明的專題探究特徵。

3、專題性

與必修課程的內容呈現方式一樣,高中歷史選修課程也具有專題性的特徵,只是必修課程的專題圍繞著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三個模塊來選擇專題內容,而選修模塊是依據歷史發展的某個被人們普遍關注的領域或某個方向來確定專題內容的。

⑵ 高考歷史選修改革部分答題思路技巧

關鍵是要讀懂題,理解清楚題目的意思,抓住題目的關鍵來回答。簡答題只需要答要點,論述題除了在要點的基礎上要進行必要的闡述。實在記不住或答不來的題也不能空著,否則就不能得分,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印象進行回答,這樣多少能得到一定的分。特別是聯系實際的題一定要在答題過程中體現與實際的聯系。另外要注意書寫和格式。

⑶ 如何學習高中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倫改革 一.背景:1.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平民與貴族的尖銳矛盾致使雅典面臨著深刻的政治危機。2.工商業奴隸主階級的興起,促進了雅典社會的政治改革。3.基倫暴動和德拉古立法都未能解決雅典社會的復雜矛盾。4.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薩拉米危機,使平民開始醞釀暴動。5.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立志改革,振興城邦。(其中1.2.為根本原因,4.為直接原因或導火線) 二.內容:經濟方面:1.頒布《解負令》,取消了債務奴隸,保護了平明的基本權益,經濟上的獨立,為平民享有政治權利提供了物質保障。2.發展工商業,提倡學習手工技藝,鼓勵外邦移居雅典,鼓勵進口穀物。 政治方面:1.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為四個等級,並確定了相應的政治權利。2.創立了四百人會議。3.組建民眾法庭,實行陪審員制。 三.影響:(有很多,我簡單得說)(積極)1.梭倫改革打擊了貴族的實力,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礎。2.消滅了債務奴隸制,穩定了小農經濟,確保了雅典公民經濟上的獨立,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質基礎。3.擴大了享有政治權力者的范圍,通過權力的重新分配,越來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權力。4.促進了公章也奴隸主階層的崛起,鞏固了貴族奴隸主、工商業奴隸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的社會格局,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5.梭倫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國家制度,為普通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提供了制度擺正,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開的制度保障。(消極)1.其中庸原則決定了改革的不徹底性。2.貴族在國家政權中占據絕對優勢,下層平民未能享有充分的權力。3.世族制度殘余和貴族勢力仍然存在。4.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商鞅變法: 一.背景: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秦國已使用鐵制農具,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下令廢除人殉的惡習。次年又遷都棟立。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徹底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秦孝公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在這一時期,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二.內容:前期:1.實行什伍、連坐制度。2.獎勵耕作,重農抑商。(重要)3.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給予賞賜。 後期:1.廢井田,開阡陌。2.推廣縣制,廢除分封制。3.統一度量衡。4.移風易俗,禁止私下行賄,獎勵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推行「分異」令。5.焚詩書明法令。 三.影響:1.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2.商鞅施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秦國也有消極影響。 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1.北魏的崛起以及統一黃河流域。2.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社會改革迫在眉睫。3.馮太後和孝文帝深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 二.內容:1.推行均田制。2.整頓吏治,實行俸祿制。3.遷都洛陽。 三.影響:1.孝文帝改革使常年遭受戰亂的北方發展了農業生產,經濟得到恢復。孝文帝遷都洛陽,使洛陽成為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成為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國際性商業城市。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推動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3.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為隋唐大一統和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民族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王安石變法: 一.背景:1.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1.「冗兵」局面的出現。2.「冗官」局面的出現。3.「冗費」局面的出現。)。2.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3.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 二.內容:1.富國。實行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2.強兵。實行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設軍器監。3.育才。實行科舉改革,改革學校制度。 三.影響:1.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局面,在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情況下,這場改革促進了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軍事實力的壯大,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2.由於保守派的反對及改革派內部分裂,改革最終失敗,新法廢除。 俄國農奴制改革: 一.背景:1.經濟上,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政治上,農奴制引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3.思想上,出現了反對農奴制和專制統治的新思潮。4.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加劇了社會危機。5.統治階級,亞歷山大二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上台後深刻意識到農奴制的落後,醞釀改革。 二.內容:1.政治上,廢除了農奴制,農奴在法律上陳偉自由人,地主不得買賣或干涉其生活。2.經濟上,農民可得到一塊分地,蛋分地大小肥瘠由地主決定,且需要高價贖買,還要承擔各種臨時義務。3.組織上,加強對農民的管理,設置一個有地方規章擔任的調停人,同時,還是想連環保以約束農民暗示完成各類賦役。過去受個別地主支配的農民被納入地方政權的控制之下。 三.影響:1.1861年改革,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2.廢除農奴制度,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其發展的步伐。 3.這次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農奴制。 親啊,我都是手打的,好累.......親你是文科的吧,我也是啊,我們老師還補充了一些,我不想打了......其實宗教改革比農奴改革更重要啊!

⑷ 高中歷史課本選修課講了哪些改革和革命,為什麼選那些改革和革命

第一目「社會變化的新氣象」

教材從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全方位闡釋了春秋戰國時期改革和變法的歷史背景。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同時,也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引起上層建築的改革。各諸侯國為了在戰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進行了富國強兵的改革。

(1)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教材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方面闡述了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農業生產的發展。教材從生產工具的改進和耕作技術的提高、興修水利和農田施肥等方面闡述了農業的發展。

鐵器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建議教師結合史料講清鐵器的使用歷史。西周晚期,鐵器開始使用;春秋時期,鐵器用於農業生產;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范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建議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春秋戰國時期鐵器使用的相關的史料,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然後,請學生回答:鐵器和木器、石器以及青銅工具相比有什麼優點?

春秋戰國時期,牛耕技術開始出現並逐漸推廣。牛耕技術,只有與鐵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發揮出它的功能。耕犁的出現,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運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當時,在人的姓名上把牛和耕一起使用,說明牛耕在當時社會生產中十分普遍且十分重要。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晉國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國語·晉語》中記載:「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這也證實了春秋時代存在牛耕的事實。

建議教師總結: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私田的大量開墾和農田水利設施的興修創造了條件。

春秋戰國水利灌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建議教師用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史料,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可以請學生結合初中所學的相關歷史知識,回答:春秋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什麼重要作用?

手工業的發展。教材從冶鑄、紡織、制漆等方面說明了手工業技術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冶鑄業有了劃時代的發展。紡織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戰國時的制漆工藝,已經採用夾紵技術。

商業日趨活躍。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場繁華。並且出現了繁華的商業中心。

(2)封建生產關系的產生

教材重點闡述了封建生產關系出現的原因,以及新興地主階級和自耕農要求通過改革發展封建經濟的願望。

鐵器的應用,牛耕的普及,加之水利、施肥等技術的應用,使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有了巨大的發展。

⑸ 高考歷史選修,改革,戰爭和平,人物,一般選答哪一個

改革或者人物。
這兩道題一般根據必修內容和給的材料就能提煉出答案。尤其是人物,感覺比較好答。
戰爭河北這邊一般都不講。高考時就讓學生從改革和人物選一個做答。戰爭知識點太多,需要背的也多。不過如果對戰爭這一塊兒感興趣,比較了解的話,結合歷史知識,選擇這個也行,尤其是男孩子。

⑹ 高考歷史選修哪個比較容易得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因有二
一、改革一直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大概持續10多年了,正因為如此,題目的花樣和切入的角度已經很難再有突破和提高,可以通過大量的看題解決問題。而戰爭與和平沒有這個優勢。
二、高考歷史改革板塊大概有9個,按重要程度來講:1、日本明治維新。2中國戊戌變法3王安石變法。4商鞅變法。5,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6,歐洲宗教改革。7,北魏孝文帝改革。8,梭倫改革。9,默罕默德阿里改革。只要抓住這9個板塊去復習,就應該沒有問題。而20世紀戰爭與和平雖然看著就那麼幾場戰爭,可一旦要變著樣的出題,東拉西扯的給材料,你一定傻眼。
最後說一句,突擊歷史要講究策略,多掰開了揉碎了看一道題,背題固然重要,但要注意引申。
最後祝你金榜題名!

⑺ 試比較以上兩次改革的歷史作用有何相似之處

依據所學知識隋統一的條件為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材料三商鞅變法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為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所以兩次改革共同的地方即為都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基礎

⑻ 【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吳起、商鞅變法比較簡表 吳起變法(


(1)B:軍功爵制(或廢世卿世祿制,按軍功授爵);塞私門之請,移風易俗;禁遊宦之民而顯耕戰之士(重農抑商)。(6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C:商鞅變法借鑒了吳起變法的措施。(兩次改革一脈相承)(2分)
(2)評價:肯定兩人的功績,但認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圓滿(次等的成功)。(4分)
看法:(4分。本小問採用分層次評分;答案符合題意皆可得分;僅答同意或不同意沒有說明理由的不得分;觀點與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
答案示例:
層次一(3分):
同意。(1分)理由:蔡澤的看法符合歷史事實。(2分)
不同意。(1分)理由:判斷改革成敗不能僅僅看改革者個人的命運。(2分)
層次二(4分):不完全同意。(1分)(理由可綜合第一層次中兩種答案,酌情給分,但總分不得超過4分)如:蔡澤的看法符合歷史事實,但判斷改革成敗主要看改革的客觀歷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動歷史前進;積極成果是否得到維持。)(3分)

⑼ 求高中歷史選修《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十大改革知識點

專題一 梭倫改革

課標: (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2)簡述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點。- b$ q/ Y. i, W6 ~' N; S
(3)分析梭倫改革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1.改革背景:

①貴族與平民矛盾激化。

②工商業奴隸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權利,實行改革。③薩拉米危機

④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首席執政官。

2.主要措施及作用:

(1)經濟改革:

①頒布解負令,廢除平民債務。廢除債務奴隸制。

作用:法律上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形成較穩定的公民群體

②鼓勵發展農業和工商業。作用:為雅典民主制打下牢固階級基礎

(2)政治改革:

①首先確立財產等級制度。作用:擴大了工商業奴隸主階層參政權, 平民享有一定權力;打破了貴族專權局面

②其次是改革國家權力機構。

……
一、導 讀
人類歷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演進過程,人類社會自產生以來,改革就與社會進步相伴而生,並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改革雖然不像革命那樣來的轟轟烈烈,卻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歷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塊精選了其中9個重大改革,這9個改革貫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敗,充滿了曲折與反復,然而它們都對歷史的前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被歷史所銘記!
一、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 、戰爭
學習本模塊必須明確改革與革命的區別。無論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社會進步為目標的,然而二者卻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方式之一:社會革命(暴力)
1、歷史上重大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辛亥革命、新民主義革命等。
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鮮血鑄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築,用暴力來奪取國家政權,並且往往伴隨著國家政權的更替,從而產生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秩序的巨大變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矛盾的結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築,奪取了國家政權,建立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制度。
4、領導力量和方式:由下層群眾發動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類社會演進的重要方式之一:社會改革(和平)
……

以上兩部分內容是從我掌握的幾份資料里摘錄出來的,如有需要,請致QQ郵箱wouc(加上後綴就行)

⑽ 歷史選修改革冊中哪些改變了生產關系,哪些調整了生產關系,那些生產關系沒變

生產關系改變:農奴制改革,日本明知維新,穆罕墓德阿里改革,

與歷史選修改革如何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