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成為一個史學家
方法不唯一,僅拱參考。什麼是專業,什麼是業余,不用刻意去畫線。你要做的是怎麼去學習~書要看,腦要動,文要寫,眼明手快身體棒。放大了你能宏觀把握,縮小了你能微觀調控。第一,產生問題並且去閱讀和問題相關書籍產生問題可以從閱讀,生活或者其他方面。也就是說要有問題意識第二,提取信息,整理思路閱讀了和問題相關的書論文資料,然後要提取信息,進行取捨。理清邏輯,歸納總結第三,動手寫文,反復修改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繼續解決。寫完以後不斷修改。
Ⅱ 我想成為歷史學家,該怎麼做,工作方向有哪些
要想成為真正的歷史學家,你就是不被人間的利益所左右,歷史學家將來的出路一般都是在院校里,無法到企業性單位就業的,你要是真想立志將來成為歷史學家,你就要有甘當苦行僧的精神!
Ⅲ 要怎樣成為一名歷史學家
首先要考到一所有好的歷史專業的大學,再來,你要考研,要在某導師的帶領下參加某研究所的工作,要致力於對歷史真相的探究,對歷史古跡,古籍,要十分熟悉,尤其是自己打算精研的那一部分,在今後的幾十年,都要從一而終的在某研究所研究。
Ⅳ 當一個歷史學家需要具備什麼
歷史學研究是創新性的工作。歷史學家要創新,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素質。歷史學青年研究人員群體是否具備當代中國歷史學家的基本素質,是一個關繫到我國歷史學科未來發展,以及在國際歷史學界地位的大問題。筆者在結合今天的實際,學習、分析、總結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基本素質時體會到,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許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里又包括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二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三是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到這四點,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機構和學者本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二、豐富的知識積累。歷史學是一門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科,之所以許多歷史學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為知識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成為史學大家的學者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學知識。這里不僅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比如秦漢史知識、英國中世紀史知識,而且應該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中國史知識、外國史知識、考古學知識,等等。二是歷史學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知識,是構建歷史學家廣闊的思考平台,形成歷史學家開闊的學術視野的必要條件。三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實踐方面的知識。這要求歷史學家不要把自己鎖進象牙之塔,與世隔絕,而應該關心現實,關心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現實的發展和變化。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個優良的傳統。對現實的了解和關注,是歷史學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之源、靈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
三、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家的工作是在兩個方面創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實的發現、梳理;二是對重要問題新的、有說服力的解釋。這要求歷史學傢具有下述基本素質:(1)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學問,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概念、嚴謹的表述,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我們有些年輕學者在這方面很欠缺,說話、寫文章邏輯混亂。(2)較強的聯想能力。歷史的舞台無限廣闊,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無比豐富復雜。缺乏聯想能力,就難以發現紛紜復雜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與相異性,難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難以產生很多靈感。知識面的寬廣,是聯想能力強的前提。(3)較強的批判精神。在學問方面,決沒有絕對的權威、絕對的正確,真理永遠是相對的。所以,歷史學家對任何已有的學術結論,在吸收其正確合理的成分的同時,還永遠應該抱批判精神,去尋找它們的不足之處。批判精神是歷史學家打破思維局限、眼界局限,確立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的前提。(4)較強的創新意識。這是學術研究最基本的意識,因為同科學技術發明一樣,學術研究的性質、目的就是創新。這一最基本、最起碼的認識,恰恰在一些人那裡被忽視了。目前,存在著大量重復勞動的學術產品。有些學者,甚至一輩子都沒有一項真正創新的成果。(5)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首先是善於利用各種手段,尤其是現代發達的通訊傳媒、電子網路手段查找資料的能力。其次是與國內、國際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這種學術交流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學術日益國際化的21世紀,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能力,將是我國歷史學任何一個學科的學者所必備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對歷史學家的外語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應該說,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進行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是任何一位未來的歷史學家的基本功之一;而對於從事外國歷史研究的歷史學家來說,恐怕還需要掌握不止一門外語。
如果我們在以上五個方面加強對自己的培養和訓練,必將提高我們在史學研究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良好的學風。在學風方面,我國歷史學具有優良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筆者認為是以下幾點:第一是勤奮。歷史學是一門聰明的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非常智慧的頭腦;歷史學又是一門「笨」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的精神,不但要勤於動腦,而且要勤於動腿——到處去查找資料。在很多時候,勤奮比智慧更加重要。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一些特別優秀的歷史學文章,主要得益於作者在查找資料方面所下的「笨」功夫。第二是堅韌。我們都知道,坐冷板凳,而且一坐就是十年甚至一輩子,這種描述首先是來自歷史學科的。堅韌意味著甘於寂寞,有時候也意味著甘於清貧。堅韌對立於浮躁、急功近利、沽名釣譽。堅韌意味著學者的清高,學者內心世界的充實。第三是嚴謹。所謂嚴謹,就是實事求是、誠實踏實、一絲不苟。別人的有關成果要充分了解並且承認,決不能埋沒掩蓋,當然更不能竊為己有。自己的成果要做到:字字有據——決不說空話、說主觀臆斷的話;據必求全——就是一些歷史學家提出的「竭澤而漁」,把必需而且能夠找到的資料全部找到;據必求真——就是尊重史料,不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使用似是而非的史料,或者經不起推敲的史料。
以上幾點看法,筆者主要是用來自勉,當然,也盼望能夠獲得其他年輕的歷史學工作者的認同。
Ⅳ 實現歷史學家理想該怎樣努力
你和我有共同的理想,我的想法是:成為一名歷史學家,首先要懂很多歷史知識,這是最基礎的,你不能一般人問個最簡單的歷史常識,你卻說不上來。其次要有堅持,耐得住寂寞的平淡心,因為你的研究周圍人幾乎難懂,甚至有些人覺得歷史沒用,所以你要有一顆能夠堅持,耐得住寂寞,抵得了誘惑的心。除此以外,要多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注重培養自己的史學思維,多問問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結果,歷史上還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它們的異同點是什麼等。歷史是發散型學科,也就是通過一個點,你能想到許多面,通過一個事件,你能想到它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等。歷史學家不同於歷史老師,歷史愛好者的最大差別就是擁有這種思維,你想不到的話,你的研究將很難繼續下去。這個思維是可以培養的,別氣餒,多看書,多思考,謙虛好學你會成功的。
補充一下:現在的歷史也好,其他物理、語文也好,都在講求一個專字,像亞里士多德那樣的博物學家已經很少了,所以你要在看書的過程中,注意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才行。寫歷史論文也是,舉例:以往三千、五千字的論文已經很少寫xx的經濟制度了,而是要求從某件事某方面去寫對經濟制度的影響之類的,比如「xx時期的xx國的經濟制度對xx群體的影響」等等。
Ⅵ 我想成為一位歷史學家。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只能說選哪科都行,只要自己覺得這科容易學就行。既然你說你想當歷史學家,我想你的文科應該是比理科要好的吧。想做歷史學家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要對中國歷史有著深厚的理解,其次才是世界歷史,並且歷史學家並不是什麼歷史都要求知道的,每個歷史學家都有自己特定了解熟悉的歷史階段,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特定的歷史階段。老實說,你現在才高一,不要想得太多,與其想什麼未來做什麼,不如在學校好好學習,先把兩年後的高考對付過去,這才是比較實質性的問題。有些人對未來都是一致很迷茫的,例如我,畢業一年了,工作也半年多了,可是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都還是迷惘的,現如今都是固定的上下班,不知道將來怎樣。人生路漫長,慢慢探索吧~
Ⅶ 怎樣實現成為歷史學家這個夢想
首先,對歷史要有濃厚的興趣(廢話)說露骨點你要深愛歷史
其次,多看歷史書籍古今中外都要涉略 然後在其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歷史作為專長(我是明朝和日本戰國史)
第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還真不是隨便說的)學習好了 高考才能考的好 才能進好大學 這樣你可以在大學里選擇歷史專業
第四,大學畢業後 就可以找相關的工作了
第五,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提高自己的能力 善於專研勇於創新
到了這里,你已經是一名優秀的歷史工作者和歷史研究人員了,好吧,等你到上了年紀(最少也得過40吧)你取得了一些成就 發表了好的論文 有了你自己的研究成果···你就是歷史學家了
Ⅷ 普通人怎麼做歷史學家啊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Ⅸ 作為歷史學家必須得具備哪些條件
歷史學研究是創新性的工作。歷史學家要創新,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素質。歷史學青年研究人員群體是否具備當代中國歷史學家的基本素質,是一個關繫到我國歷史學科未來發展,以及在國際歷史學界地位的大問題。筆者在結合今天的實際,學習、分析、總結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基本素質時體會到,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許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里又包括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二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三是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到這四點,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機構和學者本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二、豐富的知識積累。歷史學是一門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科,之所以許多歷史學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為知識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成為史學大家的學者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學知識。這里不僅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比如秦漢史知識、英國中世紀史知識,而且應該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中國史知識、外國史知識、考古學知識,等等。二是歷史學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知識,是構建歷史學家廣闊的思考平台,形成歷史學家開闊的學術視野的必要條件。三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實踐方面的知識。這要求歷史學家不要把自己鎖進象牙之塔,與世隔絕,而應該關心現實,關心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現實的發展和變化。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個優良的傳統。對現實的了解和關注,是歷史學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之源、靈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
三、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家的工作是在兩個方面創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實的發現、梳理;二是對重要問題新的、有說服力的解釋。這要求歷史學傢具有下述基本素質:(1)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學問,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概念、嚴謹的表述,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我們有些年輕學者在這方面很欠缺,說話、寫文章邏輯混亂。(2)較強的聯想能力。歷史的舞台無限廣闊,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無比豐富復雜。
Ⅹ 一個普通人怎麼做歷史學家啊
普通人也可以做歷史學家,只要你下功夫去研究,去翻那些浩瀚的史料,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你就可以著書立說了。比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年明月,通過一部《明朝那些事》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