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代化進程為什麼艱難曲折啟示是什麼初中歷史
以下是完整答案,你要根據問題的不同形式來回答,分析題就全抄上,簡答題就只寫大點即可。
一、影響中國近代化艱難曲折的原因:
(一)先天的不利條件:
1. 資金准備不足,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缺乏資金儲備
2. 技術准備不足,只有手工技術,缺乏機械化操作技術
3. 人才准備不足,只有經濟型的人才,缺乏通曉國際現代化大勢和能經營管理大機器生產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4. 思想准備不足,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重陸輕海、重義輕利等觀念,都是發展近代工業的思想障礙
(二)面臨三大政治障礙:
1. 外國資本主義的阻撓、破壞:
1) 西方列強依據不平等條約取得的關稅協定、海關管理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使中國資本主義始終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發展
2) 帝國主義還和中國封建主義結合起來,支持反動派作為他們統治中國的支柱
2. 封建專制統治的阻礙:中國封建專制統治長達兩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別完善,封建的意識形態特別頑強。當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後,清朝統治者並沒有從鴉片戰爭的失敗中清醒過來,反而愚昧無知,不思進取,白白延誤了20年的寶貴時間。
3. 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在中國資本中,官僚資本佔有壓倒優勢,民族工業無力與之抗衡。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日、美等帝國主義勢力和官僚資本的摧殘、壓迫下,日益萎縮。
(三)缺乏正確的道路、科學的決策和安定的環境。
1. 從道路上來看,歐美各國的工業化一般是從輕工業開始,而後延伸到重工業。在工業化的同時,農業都有一個相應的較大變化,給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中國的近代化在從重工業領域中開始後,農業始終沒有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拖了工業化的後腿。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工業化開始之前,資產階級都通過政治革命掌握了統治權,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中國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最終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業化的規模和速度。
2. 從決策上來看,歷屆統治者都沒有把知識結構的變革放到極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國在長時期內一直是一個文盲半文盲的國家。缺乏現代知識的推動,使中國的近代化一直為缺少人才、技術而困擾。由於歷屆政府都代表了反動落後的階級,違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從發展生產力的主觀願望出發來制定內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中國近代化的正常進行。
3. 從環境上來看,戰爭和革命不斷,使中國政局(社會環境)長期動盪。
二、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啟示
(一)中國近代化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不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要想實現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共產黨在領導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後,中國的近代化才迎來新紀元。
(二)從閉關自守到對外開放,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長期的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也正是對外開放,使中國得以吸收和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一切先進的生產技術、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中國走向世界。中國要真正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中國近代化的啟動與發展過程,充滿著前進與倒退、革新與守舊的斗爭,每一次斗爭都是對封建思想的批判,都使價值觀念得到逐漸更新。但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形態,頑固地阻礙著中國近代化的前進。清除它的影響將是一項十分艱巨繁重的任務。
(四)知識結構的變革是現代化的核心和終極源泉。其中,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識結構變革程度的基本內容。歐美等國的近代化過程貫穿著三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工業化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而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發展起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中一開始就宣布要"求知識於世界",確立教育作為立國之本的國策。在30年左右的時間里,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現代知識分子群體,為日本的現代化源源不斷地輸送強大的動力。而在中國,直到1905年才廢除科舉制,開始建立新式的教育體制。新中國建立前,知識結構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它仍然是一個文盲和半文盲占絕大多數的國家,仍然是一個和現代知識隔膜的國家。由此可見,國家要富強,經濟要發展,首先是教育要先行。科教興國是實現中國四個現代化的科學決策。
Ⅱ 如何理解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探索國家出路的艱辛歷程及其歷史意義
歷程: ①起步階段(1840~1895):主要是洋務運動。②整體發展階段(1895~1927):包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③曲折前進階段(1927~1949):國民政府統治前期,近代化有所發展;抗戰時期,近代化進程被打斷;解放戰爭時期,近代化被推入絕境。④近代化發展的新時期(1949年以後)。 歷史意義:(1) 無論是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都不能使中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都不能使中國革命獲得成功。(2)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永遠不會向帝國主義或外國侵略者低頭。(3)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近代中國人民的探索史 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勾結中國封建統治者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抗本國的封建統治的抗爭史;同時更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探索國家出路的探索史。這種抗爭與探索,對外以反侵略、捍衛民族獨立為旗幟;對內以反。。專。。制。。獨。。裁、爭取社會進步為核心,抗爭與探索互相交織,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Ⅲ 如何理解"未來的道路並不平坦,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阻力的歷史"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正視了人類歷史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肯定了歷史發展中艱難阻力的存在,從而贊揚了人類不顧艱辛掃清阻礙向前發展的精神,也提醒人類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做好繼續和艱難險阻作斗爭的准備.
Ⅳ 如何理解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探索國家出路的艱辛歷程及其歷史意義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無數仁人志士探索國家出路的付出心血、鮮血甚至生命。起初,一部分先進的 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特別是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掀起的維新變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而辛亥革命更是比較完整意義上的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都是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貢獻。
Ⅳ 中國近現代歷史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過程,如何理解這一過程
1949年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
1978年,改革開放實行,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Ⅵ 中國近現代歷史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過程,如何理解這一過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6
Ⅶ 黨的歷史、艱難心德體會1000字
通過近日來對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史的學習與認識,我心中的感受頗多。她時刻激勵著我不斷的努力奮進,她是我心中的明燈,她是帶領13億中華人民走向繁榮,走向光輝的不二向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她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據我們所熟悉,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共產黨作為歷史的選擇,於1921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90多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改革開放,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到如今中國共產黨92年的歷史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富強、繁榮,為中國民的自由、平等、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92年來,中國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團結一致,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歷史向我們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不愧是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前進、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領導力量。
雖然現階段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時期,物質產品還不夠豐富,人民日漸發展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發展力還是主要的矛盾,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事業還比較落後,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國際因素仍是影響我國前進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正是這一切的一切告訴我們,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而能夠把工人階級組織起來,並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只有起著重要先鋒隊作用的中國共產黨。
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尤其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並且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宏偉計劃。例如「十一五」計劃的圓滿完成,他的親們色彩躍然與我們眼前,他做到了讓我們老百姓安居樂業,是我們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
他還帶領了我們挺過了2009年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在世界經濟下滑的低谷趨勢下我國的國民總分值仍然處於小幅度的增長階段,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現如今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形成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穩定趨勢。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實施與完成的偉大壯舉。
通過對黨的光輝歷程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我們大學生應該要有的責任,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因此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要深深地記住自己身上的歷史任務,我們應該不斷地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堅定信念,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勇於艱苦創業,開拓中華名族的歷史新篇章,盡管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一定要保持清晰的頭腦,不能頹廢。
Ⅷ 論述從中國人民自新求強的歷史艱辛及最後勝利看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論述從中國人民自新求強的歷史艱辛及最後勝利看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模板如下:
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斗;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堅強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的中流砥柱。
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力量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500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天動地,「中國精神」一次又一次激情燃燒。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中國風雨無阻、高歌前進的動力!
「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中華民族越是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越需要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漫長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能夠屢經挫折而不屈、屢歷坎坷而更強,始終呈現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昂揚風采。
盤古開天到如今,每當國難當頭、天災人禍襲來,中華民族精神就會極大迸發,猶如沖天的號角,激起整個民族與艱難困苦鬥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和無所畏懼的民族氣魄,解民族於水火,救祖國於危亡,挽狂瀾於既倒,演繹出氣吞山河的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進步壯麗史詩。
偉大的民族精神生發出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