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看待影視作品中的歷史

如何看待影視作品中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8 05:01:42

A. 近年來,為什麼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愈發受到大眾的喜愛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些年以來,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受到大家的喜歡,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對於歷史劇的一個喜歡,我們對於研究歷史的一個興趣,所以說大家也非常的喜歡窺探過去,而且我們上下有5000年的文明,所以說大家應該也是非常的期待我們的。 上回的一個變化也是非常的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有關於歷史的題材,這樣的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看到我們過去的社會的一個發展,一個社會的變化。對此相信大家應該都能夠看到有很多的歷史題材的劇非常的吃香,像甄嬛傳這樣古代的劇。 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車裡面的發展,而且很多的劇裡面講述的是時刻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去的一個優秀的點的。不管如何,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這些劇的一個發展歷史,且能夠被打認識到,也是因為這些就神秘性的歷史是大家都非常的喜歡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神秘的東西,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也非常的喜歡過去的歷史。

B. 如何理解yi影視作品中的歷史情結主題

1、藝術創作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2、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不是為了記錄真實的歷史而存在的,它所表達的是編劇及想要讓觀眾看到的屬於他們個人的思想,這思想也許來源於歷史也許來源生活,也許純屬個人創作,對於在這個表達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歷史真相」的情節,是需要包容的,電影就是電影
3、對於杜撰情節的包容是有底線的,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容歪曲,正確的價值觀不容扭曲,這一點必須嚴格遵守。

C. 如何看待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藝術性和歷史真實性的取捨

歷史劇是指取材於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電視劇。顧名思義,歷史劇所敘述的主要事件、描寫的主要人物要求歷史上有其人其事。這就意味著歷史劇不等同於古裝戲,歷史劇是古裝戲之一種,與一般古裝戲不同的是它的講述不可任意為之。而應以歷史為取材來源。同時歷史劇又是以劇為本體,這決定了歷史劇不是嚴謹的教科書。而是一種藝術形式,是基於某種視角的對於歷史某一片段的審視、渲染、發揮,應該凸顯它的戲劇本色。

時下的歷史劇研究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研究著筆墨於歷史劇分類的精細化上:不論是將歷史劇兩分的歷史紀實劇、歷史故事劇:還是將其三分的歷史正說劇、歷史亞正說劇、歷史戲說劇,或是正說劇、改編劇、戲說劇:此類研究往往是將已有劇目進行歸類,分別列舉其區別於其他種類的特點之所在。種種類別劃分自有其可取之處,但由於止步於類別劃分與特點羅列,此類研究對於歷史劇的再創作並無多大的指導意義。
第二種研究致力於析解歷史劇與歷史記載之間的差異,以歷史記載為准繩指摘歷史劇的失誤,探討歷史劇的真實性問題。這種做法仍有欠妥之處。
首先,探討歷史真實問題以歷史記載為准繩難以立足。歷史真實問題即歷史劇對於人物事件的敘述是否與事實相符,而歷史記載不等於歷史事實。歷史記載是主觀化之後的產物,因此,以史書為准則證明歷史劇的內容不符合歷史真實就等於以一個帶有主觀色彩的事物為標尺度量另一種思想產物的主觀化程度,這本身就是難以立足的。當然,歷史記載的主觀色彩並不能成為否定史書文獻在研究歷史方面所具備的價值的依據,更不能成為某些荒唐的戲說劇以「歷史不可追尋」為理由進行自我辯解的擋箭牌。確定的一點是。糾纏於歷史劇與史書記載之間的偏差、要求歷史劇「為史學買單」,這種做法有失允當。
第二,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分屬於不同的層面,二者之間並無必然的依存關系。歷史真實是實有層面的,發生過的、存在過的就是真實的,反之就是虛假的、偽造的:藝術真實則是在假定性情境中展現的內蘊的真實。是抽象層面的,具備歷史的可能性、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就是真實的。歷史真實固然重要,但藝術真實才是歷史劇的關鍵之所在。倘若拘泥於歷史真實的嚴正,失去了趣味性與豐富的想像力,歷史劇只能淪為生硬刻板的教科書。
第三,事實判斷不能代替歷史判斷。即使歷史劇如實展示了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也僅僅是提供了作出事實判斷的前提,事實判斷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提供給人們有關歷史的知識,而歷史劇的目標在於作出歷史判斷,即在於傳遞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歷史判斷包含著探討「為什麼」的成因判斷以及回答「應該怎麼辦」的價值判斷。與歷史研究相似的是,歷史劇創作者同樣應該「總是帶著要解決某個問題的目的、動機去研究歷史,也就是說,研究者要通過歷史的考察尋求某種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
因此,上述兩種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同樣疏於對目前歷史劇創作整體性問題的析解和把握。歷史劇創作目前的困擾不是劇種比例的失調,即不在於說正劇太少而戲說劇泛濫,戲說歷史、正說歷史都是可取的形式,關鍵在於如何戲說如何正說,即歷史劇該怎麼說。在於整體創作理念把握得是否精準。
歷史劇創作的主旨是什麼?僅僅告訴人們往昔發生了什麼?充當聲畫並茂的教科書?在有限的篇幅里,它所能給予的歷史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更何況人們收看歷史劇的動機不在於單純地獲取歷史知識。當然,與其他種類的電視劇一樣,歷史劇作為大眾文化時代的精神消費品之一種,提供消遣和娛樂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歷史劇更重要的使命在於在提供娛樂消遣的同時,挖掘深藏於歷史之中的能夠啟迪當下、昭示來者的內蘊,吸取前輩的教訓:揭示往昔的智慧:將歷史書寫成為對當代社會具備啟發性的潛文本,以史為鑒,從而賦予歷史以鮮活的面孔、嶄新的生命。

D. 網友稱影視劇就是中國最封建的地方,你如何看待影視劇小人物

引言:現如今中國的歷史被很多影視作品進行利用和改變,在這些影視作品當中有一些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封建的地方,有網友稱這些影視劇就是中國最封建的點,那麼如何看待這些封建影視劇里的小人物呢?其實每一個小人物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悲哀和快樂。

三、合理的看待影視劇作品

雖然影視劇作品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的因素,但是否完全真實還未曾得知,畢竟影視劇都是通過藝術加工有相應的藝術基礎。所以對於影視劇作品的封建反應也要秉持著一個客觀的態度,不要全信,也可以學習一些歷史的背景和歷史文化,讓自己的歷史底蘊更加的豐厚。所以合理的看待這些影視劇作品,才是中國封建社會更應當做的。

E. 如何看待影視作品中對歷史的篡改

影視行業對於我們每一個來說真的是特別重要,因為現在的社會壓力真的是特別的大,而且觀看一些影視片能夠舒緩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的壓力,並且一些歷史片也是特別受到粉絲們的喜歡的,因為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對於過去真的是存在很多的好奇,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過去的那個年代裡面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也並不知道那個年代到底是有什麼樣的稀奇古怪的事件發生在他們的周圍。

歷史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說在翻拍一些影視片的時候一定要請教相關的歷史研究人員,一定要去查閱詳細的資料,這樣的話才能夠把一個歷史完整的播放出來,你可以在演技或者是一些細節處理上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但是在歷史大的情節之上你絕對不能夠進行改動,這樣的話真的會影響到未成年人的。

F. 如何認識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歷史」

關於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歷史
高二(7)班 陳悉兒
指導老師:鄭妙娟
一、前言
如今,有很多同學抱怨歷史課太呆板枯燥,想要通過看歷史影視劇來多方面增加歷史知識,以提高自己的歷史人文素養。可是,看歷史影視劇真的能夠學習到真實的歷史嗎?哪些歷史影視劇才是值得一看的呢?如今越來越多的穿越劇、古裝劇會不會對同學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呢?伴隨著這些疑問,我展開了研究。本課題以歷史影視劇中的歷史為研究內容,通過互聯網、報刊、書籍收集相關資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各種歷史影視劇也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為了商業利益,不惜扭曲歷史事實以迎合大眾口味的古裝劇,對同學們的歷史認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想通過通過這次研究,分析各種歷史影視劇中的歷史,了解真偽,探究歷史正劇與古裝劇之間的區別,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對歷史影視劇中的歷史的分辨能力,豐富歷史知識。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能夠使同學們正視歷史影視劇中的歷史,不要因過度迷戀劇中的情節而喪失分辨能力,同時我也希望一些歷史正劇能夠受到更多人關注,使更多人願意投身於創作更多更好的、能讓同學們在欣賞中學習的歷史正劇。
二、正文
溫州市第十五中學曾做過一個關於「電視劇類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喜歡港台或大陸所拍的歷史題材影視劇」的佔50%;「您最喜歡的歷史題材影視劇類型」中「戲說歷史題材影視劇」與「符合歷史的嚴肅歷史電視劇」的分別佔48%和38%。這些數據表明,大中學生最喜歡觀看的是戲說歷史題材影視劇,但基本符合歷史的嚴肅的電視劇在大中學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場。
對於歷史影視劇中歷史的真偽對大眾歷史認知的影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主要分為兩種。
一些人認為戲說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泛濫會給同學們學習歷史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為當下的歷史小說和影視劇創作根本不考慮歷史是否真實,大部分都是在導演和編劇主觀意圖的實現中塑造人物的「應有面目」。現在的歷史電視劇基本都歪曲歷史,如《還珠格格》、《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都是胡編亂造。
另一些人卻認為對歷史影視劇中歷史的批評看起來理直氣壯,其實十分無聊。例如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湯哲聲就提出:「歷史與文學聯姻,成為了歷史小說或者歷史劇,也就是『胡編亂造'了。文學的美學特徵之一就是虛構,追求的不是歷史的真實而是歷史的道理,判斷的不是歷史的趨向而是人性的善惡,探究的不是歷史生成的原因而是人性變化中的文化社會因素。如果去掉了虛構,文學也就不成文學。也許有些人說,文學的虛構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個底線。那麼什麼是文學虛構的底線呢?這是一個無窮盡地彼此循環的問題。如果硬要在文學的虛構中強加其它價值標准,文學同樣也就不成為文學了。」
兩種觀點都很有道理,在我看來,歷史影視劇中歷史情節的真偽對大眾歷史認知的影響,和影視劇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節需要有關。
有些影視劇真正要表達的只是一種思想情緒。例如前些日子席捲各個電視台的大型宮廷古裝劇《甄嬛傳》,它要表達的就是一種思想情緒:怎樣生存、怎樣奮斗。與之前熱播的中國影視劇《杜拉拉升職記》和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一樣,《甄嬛傳》被稱作為「職場生存奮斗指南」,只不過電視劇將職場安排在後宮而已。它的超高收視率說明了當今眾多的人們在工作中不順利以及如何改變現狀、取得上位的心理需求。還有穿越劇《步步驚心》的情節設計映襯出的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和令人心酸的自我總結,這就是當下那些流行的歷史小說和影視劇之所以盛行的社會心態。雖然《甄嬛傳》和《步步驚心》中的情節根本是違背歷史史實的胡編亂造,但它要表達的主題還是表現了當代精神和當代心態的。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般影視劇看,但對其中的歷史描述還是得注意多加甄別。
還有一些影視劇中歷史扭曲嚴重的就需要多加註意了。如《美人心計》中的歷史和真相間就有很大的出入。歷史上劉恆的確有個慎夫人,而且相當受寵,慎夫人衣不曳地,十分節儉,慎兒在性格上也比較恬淡。而且梁王是竇太後的兒子不是慎兒的,電視劇中完全扭曲了這一事實,可能會給同學們一些誤導。
再往前推的話,也有很多不符合史實的影視劇,如一些清戲《康熙大帝》、《康熙王朝》等,還有如《貞觀長歌》、《漢武大帝》。
為了推廣歷史正劇,鼓勵同學們觀看歷史正劇,我整理出了一些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歷史影視劇:
《孔子》、《屈原》、《東周列國》、《秦始皇》(亞視1986版)、《漢劉邦》、《司馬遷》、《王昭君》(1987版)、《漢宮飛燕》、《三國演義》、《隋唐演義》(1996版)、《貞觀之治》、《武則天》、《唐明皇》、《趙匡胤》、《楊家將》(1991版)、《包公》(1986版)、《賀蘭雪》、《蘇東坡》(1995版)、《成吉思汗》、《魂斷釣魚城》、《馬可波羅》、《海瑞》、《戚繼光》、《大明王朝1566》、《明宮三大案》、《袁崇煥》、《努爾哈赤》、《鄭成功》、《走向共和》
希望能給同學們學習歷史提供一些幫助。
三、結語
通過此次研究,我知道了許多歷史影視劇中的歷史錯誤,也發現了許多值得一看的歷史正劇。此次研究我也探究了影視劇中情節修改與它所要傳達主題之間的關系,明白了我們應該辯證地批判某一些歷史影視劇。
以歷史的真實的角度觀之,當下中國這些歷史小說和影視劇確實有歷史的誤導和方向跑偏的危險。如何改變這種傾向,打壓創作者是最笨拙的方法,關鍵是如何引導。安徽電視台一方面放映《甄嬛傳》,一方面開設講座,講明什麼是真實的清史和真實的清宮,這就是一個好辦法。文學的表現有文學的思路,歷史的引導有歷史的程式,符合學理的科學管理要比那些無聊的評論和權力的打壓平和得多,也有效得多。

G. 如何看待影視歷史劇中的歷史教育

影視歷史劇,它首先是影視作品,肯定是要進行藝術加工的,要看歷史,還是應該看專業的歷史文獻。。。但是話又說回來。歷史這種話題門檻太低,誰都能說上幾句。
歷史,始終是書寫者基於客觀事實,再依託自己的價值觀對其進行二次架構的產物。一家之言不可迷信,但是稗官野史也最好少看。看待歷史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背景。脫離時代背景看待歷史就是耍流氓。還有預設立場看待歷史也是不可取的。
謹記: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H. 你怎麼評價現在中國影視劇中的戲說歷史的做法

如果是歷史正劇,比如啥子《康熙王朝》……一類的電視是真實的反應一個時期的事實,這些肯定不能戲說的。但如果是什麼歷史上只是稍稍提過,而沒有正面留給後人的,就可以讓我們來加以猜測,然後自己增加,改編。比如《戲說乾隆》,《戲》這部並沒有正面的寫乾隆的事,是側面描寫,大部分是史書上找不到的,所以編導可以隨意增刪,戲說也是游刃有餘。
恩,還記得以前看金庸先生的那本《書劍恩仇錄》。裡面也是戲說,戲說的是雍正,裡面的故事是圍繞著「家國情仇恨」來寫的,正面歷史的地方,還算符合歷史史實。戲說的部分比如呂四娘和雍正的故事,還有最後雍正的頭不見了,相傳雍正沒死的一類,都是戲說。

所以我們也可以知道,戲說是夾雜在歷史正史之中的隱秘。或者歷史中的空白,被聰明的加以利用,而填補的。
還有,戲說大部分是野史的戲說,這類我們無法考證的。所以,自由戲說,也是無可爭議。在中,這樣戲說歷史,也是可以的。甚至,在歷史空白中,我們可以把歷史上嚴肅的人物,寫成嬉皮搞笑的;可以把歷史上正人君子,寫成每天花街柳巷的買醉浪子。因為別人無法從正史上得知事實,所以,可以進行一定的改進和戲說。
從這也可以得知,戲說是大部分存在於戲說「野史」和「歷史上空白(也就是史書上沒記載的)」。

如果是戲說正史,比如是真實存在歷史上的事情,那從辯論賽上,就可以從的形式和觀點來加以反駁。
畢竟「」是「娛樂」的一種消遣方式,如果在生活中已經是深沉的,在電視上有正面的描寫深沉的歷史正文,那的確是讓人很不爽的。所以,從電視的性質來說,電視是為了娛樂觀眾,並在一定范圍內教授以及普及知識的一種傳播方式。
沒錯,是傳播方式,傳播的是一種思想。在20世紀初,歐洲美洲等地,因為宗教信仰而爭分不斷。而停止這場爭分的,是因為傳媒的存在,因為一種新新的方式提供了娛樂。提供了信息。提供了正常的交流。所以,是一種娛樂方式,以及傳播一定范圍知識的形式。如果拘泥於嚴正的歷史的話,那就脫離了本該有的性質。
那樣,還不如去看《中國通史》《上下5000年》來的快。

I. 你覺得影視作品會不會影響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誤解

答案可能和大家有些不同,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影視作品不大可能影響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

首先,作為影視劇這種傳播媒介,以畫面和聲音作為主要的傳播形態,更有利於大眾接受。同時,影視作品更具有娛樂和審美的功能,更容易把自己倡導的價值觀普及到各個階層。

這一類胡說劇的受眾人群,和上面戲說劇的第三類人群重合。他們本身對史實並不感興趣,對於宮廷,制度,習俗,邏輯更是一竅不通。所以,在觀看影視劇前,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就沒有印象,看完這類影視劇,同樣是一無所獲,更談不到會有什麼影響了。

J. 結合當下影視如何對歷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用影視資源來豐富我們的課堂。那麼,影視資源的運用在歷史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呢?我們應該怎樣正確運用影視資源呢?本文主要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影視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運用影視資料,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課程標准實施建議中提到:歷史課要「結合具體、生動的史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利用影視資源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我在給七年級學生上第一課《鴉片戰爭》的時候,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電影《鴉片戰爭》的片段,導入新課。講完課文後,要求學生課下觀看電影《鴉片戰爭》的完整影片,下一堂課講一講看到的故事情節,談談自己的感想。結果第二節課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談出了自己的感想,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曾經有一位家長說:我兒子現在對歷史課很感興趣,不只經常觀看歷史影片,現在只要和歷史有關的內容,他都很感興趣!是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有了濃厚的興趣,何愁學不好歷史呢?

2.運用影視資源,可以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歷史氛圍。現在學生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認識淺顯,對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無從了解,而單純靠老師的講解,往往學生感觸不深,不能身臨其境,也就無從理解歷史事件在歷史長河中的作用和意義。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歷史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氛圍中。我在講《內戰烽火》一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觀看了電影《重慶談判》片段,其中蔣介石在發電報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要看到的,是和談邀請電報如何被中共拒絕。這時,學生就會思考:面對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去還是不去?去會有什麼危險?而不去又有什麼後果?把學生帶入了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對於毛澤東的良苦用心和大無畏的精神,學生就有了更深的體會。
3.運用影視資源,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教學效果得到升華。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准(2011版)》中提到:歷史課要讓學生「感悟近現代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英勇奮斗和艱苦探索,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的決定作用,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認識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歷史責任感」。那麼,如何使這么抽象的目標落實到教學中來呢?只靠老師的簡單講解是不行的,學生必須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使他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我們這方面的目標。我又想到了影視資料。通過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鳴,認識上得到升華,行為上得到規范。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通過《大決戰1.遼沈戰役》、《大決戰2.淮海戰役》、《大決戰3.平津戰役》系列作品的片段,給學生呈現出戰略大決戰的宏大場面,使學生體會毛澤東等領導人以戰略家軍事指揮家的偉大膽略和雄偉氣魄,把握戰略決戰這一歷史機遇,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而增強了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這一課中,影視資料的作用發揮得非常充分,比起教師單純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影視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合理利用

1.影視資源運用的時間、時機。影視資源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是越多越好,要合理把握影視資源在課堂上展示的時間。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本節課的正常教學,把一節歷史課上成了影視課。在運用的時機上,如果有些知識點、有些細節單純靠老師講解或文字表述效果不好,就可以運用影視資源,起到直觀的效果,比起老師講解或文字表述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影視資源的選材。首先,要注意題材的選取。課程標準的課程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提到:歷史教師要「合理利用歷史題材的視頻資料」。近年來歷史題材的影視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而且容易獲取的歷史課程資源。文獻紀錄片一般能夠具體、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有助於學生理解和認識歷史,是應重點利用的影視資源。對於歷史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對那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與課程內容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能夠提供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增強他們的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在選材時,如記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規律的《大國崛起》,系統地梳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復興之路》等等,都是很好的歷史資源,可供歷史老師選擇。其次,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合適的影視資源。如初一可以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根據教材進度,講到哪兒看到哪兒,再如《中國通史》也不錯。初三年級學習世界歷史,選用《大國崛起》就非常合適。

3.要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影視作品和歷史史實的聯系與區別。近一段時期以來,抗日「神劇」頻現熒屏,各種娛樂化、商業化甚至低俗化的情節出現在電視作品中,作為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過程中的中學生來說,極易形成不良影響。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正確認識:電視劇中有很多情節是編劇、導演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杜撰出來的,我們要學會辯證地去認識影視作品中的歷史情節。如果要了解接近歷史史實的影視作品,我們可以看一些文獻紀錄片。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可以與教材相互補充,使抽象、枯燥的語言敘述形象化、具體化。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為我們的歷史課堂增光添彩。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影視作品中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