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如何學習黨史
一、沉心學真知
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往往更傾向於片段化、快餐式的學習,但僅靠支零破碎的片段拼湊起的對歷史的主觀感受是不完整的,有時候甚至是不正確的,還極易被誤導。
青年大學生必須明白,學「四史」首先要注意的一點便是尊重客觀事實,要學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被歪曲誤解的歷史、也不是被誇大美化的歷史,這就需要我們沉下心來進行系統性學習,把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統地看待和理解歷史,讀真史,學真知。
從經典原著中學。在多位專家學者的長年躬耕下,如今形成了很多經典著作,既有系統史書類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開放四十年黨建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新中國70年》等;
也有理論綱領型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還有故事篇章式的《中共黨史上的那些人與事》《記憶中國 新聞串起的歷史》《中共黨史百人百事》等。
只有原著原文才最能體現思想理論精髓,才能啟發自己的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讀原著、學原文來學真知、悟原理也是大學生必備一種學習能力。
從主流媒體和時事熱點中學。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還要關注社會時事,緊跟時代浪潮,做時代新人。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平台了解社會熱點,多關注習大大的重要論述,感受他們對時事和歷史的解讀,將學「四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
二、細心覓真跡
學習也並非僅僅只在書本上、文字里,還在生活中、身邊事。書本上、文字里講述的知識是抽象的,若是能再與實實在在見過、聽過、觸摸過的人物、故事和遺跡相結合進行學習體悟,往往會使我們的印象更加深刻、感觸更加深入。
探訪革命遺跡,追尋紅色腳步。在閑暇時光,我們可以走進那些紅色場所,到革命遺址重走當年路,體悟那時魂;到博物館、陳列廳中觀摩老照片、老物件,感受革命先烈們的生活經歷,聽聽過去的故事,感受紅色文化氛圍,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禮。
三、潛心踐真行
堅持歷史擔當,做到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青年一代作為擔負著時代使命的重要接班人,應當將所學所思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擔當歷史使命。
在這條路上,我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出發。長春師范大學張庸同學心懷四史,組建「青馬講師團」,通過多種渠道為中小學生講授四史課、思政課,投身志願事業,將黨史國史融入脫貧抗疫斗爭,對歷史的守護12年如一日;
武漢理工大學麥麥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在新冠疫情期間堅守武漢,第一時間加入抗疫志願服務隊沖在抗疫一線,志願報名成為全球首批新冠疫苗接種的「疫苗勇士」……他們雖已起航,但我們仍可隨時擺渡!青年們,行動起來把,將青春汗水揮灑在祖國大地上,讓祖國和人民看到我們的作為擔當!
黨史學習內容:
1、首先是要學習黨憂國憂民,信仰和追求真理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黨堅持追求真理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早期共產黨員是那個時代憂國憂民、尋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
2、要學習黨內民主生活和黨善於學習的歷史。黨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形成了黨內競爭和黨內民主生活的優良傳統,沒有這樣的黨內生活和競爭機制。
沒有黨內不同思想和意見的斗爭磨合,沒有黨對人類先進文化和思想的學習吸收,就不會形成黨的集體領導,就沒有全體黨員對黨的建設的貢獻,也就沒有毛澤東等一批黨的領導人的脫穎而出。
3、要學習黨敢於解放思想和理論創新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理論和路線是在實踐中解放思想,通過創新不斷完善的。
4、要學習黨聯系群眾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以工農階級為基礎的人民群眾。
5、要學習黨海納百川的歷史。黨不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力發展黨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吸引和接納不同知識背景和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而且在建國時期吸納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
2. 如何學大學歷史
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一點:謙虛!謙虛!再謙虛!個人覺得歷史學就是一個讓人越學越無力的學科。進入這個圈子,馬上就會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事情太多了。當然自己在某一方面超過很多人也很正常,但這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畢竟世界那麼大,歷史那麼長,人生不過百年,我們兩腳踏的也不過是方寸之地,在歷史面前,其實所有人都是無知者,所有人都是「愚人」,如果僅在某些方面超過別人就自鳴得意,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不要死記硬背,那會異常痛苦。其實從高中學習開始,歷史就不是背的,更何況是大學學習。歷史學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一種感覺,平時多看書,多寫文章練筆,有機會參加一些學術會議或講座,做一做項目,多與老師同學做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基礎知識是要牢記的,歷史學雖然不只是記憶之學,但必然要以記憶之學為基礎。同時要區分開什麼叫基礎知識,不是所有寫在教材上的都叫基礎知識。題主是大一,所以應該已經學習上古史了,所以這里就以古埃及史為例:埃及的各個王朝是怎樣的演進關系,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以及中間期等等時間概念如何界定,以及像埃赫那吞改革這樣的重要事件,這些東西叫基礎知識,是必須要弄明白的,其它的東西,比如古埃及的神祗,考古文化研究,各王朝的年表等等,如果以後不想從事專業的古代埃及史研究,可以不用了解。
3. 大學生如何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大學生們可以走出去,到各個紅色教育基地去學習、去體驗,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學習強國」,哪裡就有許多中國共產黨黨史資料和講座,有利於隨時大學生們學習了解共產黨的歷史。
4. 大學生學習歷史的途徑有哪些
要了解正史,多看看史書,像二十四史;要想了解一些一般性的歷史常識,可以看看一些普及性和娛樂性的歷史通俗讀物,像什麼歷史演義,通俗歷史常識和故事;如果想有一些獨特視角的話,可以看看劍橋中國各朝代的史書,另外像全球通史類的亦可以。
這個主要看你想到達怎麼樣的程度,有什麼偏向性興趣,所以你要是問得具體些,也許我可以給你一個更有針對性的答復。籠統來說就這些了,你要針對自己的特點。
5.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了解歷史,不忘歷史
可以去大學的圖書館讀一些歷史類的書籍。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到博物館參觀一下,一般各地的博物館都配備歷史介紹和免費的講解服務,通過文物來了解背後的歷史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6. 大學生如何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當代青年一代是一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生力軍,是促進中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歷史使命是「富民強國」,他們的歷史任務是學習、工作和奉獻。他們是中國今日之責任、明日之希望、民族之未來,是新時代的接班人。
7.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歷史眼光和國際視野
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他們保家衛國、矢志不渝的精神,能讓每一位當代大學生體會到什麼叫愛國主義、什麼叫家國情懷。其次,要讓大學生了解、熱愛、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信心。
一教育的社會意義
(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2)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每個時代亘古不變的文化傳播手段,沒有教育的國家,缺乏教育的國家就是過家家。
二教育的方法
(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8. 如何學習歷史我已經大學畢業五年了,理科生一個。
死記硬背不是個好方法,學習我們都要掌握技巧。給自己尋找一種好的方法非常重要!「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2/4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3/4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溫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4/4
尋找一種記憶方法。例如我們在學習「戰國七雄」時,要記住七個諸侯國的位置,經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有一套這樣的口訣:「東南西北上中下,齊楚秦燕趙魏韓」。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9. 怎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但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歷史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建立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
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後,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
大家學習歷史,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要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觸發,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從錯綜復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5、歷史知識要經常運用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大家已經處於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大家的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展的信息。
要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會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10. 怎樣學好大學歷史
第一:
要勤於思考、多思考,深入思考,撥開層層迷霧,還原真相,這是其一,也是歷史人的本分。
第二:
要關聯種種現象,啟發新知,發前人所未發,提出自己的見解,接著就是「求是」,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的最高境界。
也就是先弄清是怎麼一回事,是怎麼來的,又要到哪裡去,解釋過去,預測未來。 至於方法,讀文獻要精讀,有代表性的,慢慢研讀,歷史書不是小說,不好讀,絕對不能死抱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