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南充有多久的歷史

南充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4 18:12:40

Ⅰ 請問四川南充在歷史上有什麼重大典故故

南充歷史厚重,文脈深遠。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堯、虞舜之前便謂「果氏之國」,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省級行政機構川北行署的駐地,胡耀邦同志曾任川北行署主任。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民風淳樸,民俗優雅,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川北皮影飲譽中外,孕育了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史學大家陳壽、天文歷法巨匠落下閎和忠義大將軍紀信等眾多歷史名人。
南充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民主革命家張瀾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於此,有5萬多英雄兒女參加紅軍。南充因《三國志》而發祥了三國文化地,因《太初歷》而發源了春節文化。

歷史事件
1. 爭奪順慶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一,李自成部將馬科率大順農民軍1萬餘人佔領順慶城(今南充市)。當月,張獻忠遣兵爭奪川北。馬科率軍北撤,在綿州戰敗,退回漢中。順慶城即為張獻忠所部大西農民軍佔領。都督劉進忠、馬元利率兵駐守順慶城。明朝官兵譙應瑞、馮有慶及順慶府報房殷承祚投降農民軍。
不久,馬元利奉調帶兵去遂寧,殷承祚同往。殷暗中煽動馮、譙二人說:「張獻忠將要殺盡全部川兵」。馮、譙遂回師順慶,擁立原明順慶知府史覲宸。次年正月初二,劉進忠率大西軍由南而北沿嘉陵江進軍順慶,接連攻打七天,皆未攻下,遂繞城北去廣元。九月初七,張獻忠親率大西軍攻打順慶。馬元利在城西南馬尿溪戰死,初九日,大西軍攻下順慶,譙、馮二叛將被誅,知府史覲宸縱火燒城,然後在南門城樓上吊自殺。
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遇難後,大西軍向南撤至重慶。打明朝旗號的總兵王命成佔領順慶城。清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副總兵杜君恩投降清軍。清順治八年(1651年),已經與南明王朝聯合抗清的大西農民軍余部,由劉文秀率領北伐,於農歷九月佔領順慶,包圍保寧府 (今閬中縣)。劉文秀在閬中戰敗,退回川南,順慶又為清兵佔領。順治十一年(1654年)翟文選由重慶領兵攻打順慶,為清軍總督李國英所敗。至此,順慶便為清軍所控制。[21]
2. 圍攻順慶
清咸豐九年(1859年),雲南昭通爆發了李永和、藍朝鼎領導的農民起義,號稱「順天軍」。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農歷四月,順天軍統領何國梁、女將「謝大腳」(真名不詳)帶兵由蓬溪進攻順慶。清兵在城西郊外小老君戰敗,農民軍於四月十四日佔領西山,近逼南充城。次日,起義軍攻城,在大西門外永安橋一帶(今西橋上下)與守城清兵激戰,雙方各有傷亡。
十六日,起義軍在甘露寺外(今四川省蠶桑學校外),架浮橋,大舉渡過西河,女將「謝大腳」領兵由環子河攻打大南門,激戰終日未能攻下。
十七日農民軍分南北兩路攻城。接連圍攻至二十三日,未下,遂撤圍,沿江北進,包圍綿州(今綿陽市)。清廷調駱秉章率湘軍入川,六月駐扎順慶。六月十五日,湘軍統領黃淳熙窮追順天軍至定遠縣二郎場燕子窩,被順天軍擒獲斬首。[21]
3. 兵敗西充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夏,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佔武昌,抓住楚王朱華奎,將他沉於江中。散發楚王府錢財,賑飢民,百姓大悅,「蘄、黃等州縣」紛紛來歸。
1644年(明崇幀十七年)張獻忠再度進入四川,他採用「以走制敵」的戰術,攻佔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年號「大順」,並以成都為西京。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職,鑄造寸順通寶』,任孫可望、李定國等為將軍」,嚴厲鎮壓地主的反抗。
1646年(清順治三年)冬,清政府派軍隊去四川鎮壓農民軍;同時,向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提出誘降,遭到拒絕。1647年1月2日(清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獻忠李軍迎擊清軍於四川北部的西充鳳凰山時,遇伏中箭身亡。張獻忠余部繼續抗清,1647年開始清軍屠川,滿清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佔領四川全境,四川人口僅餘9萬,開始湖廣填四川。[21]
4. 儀南戰役
1933年8月12日,紅九軍向儀隴方向進攻,在尹家鋪與敵李煒如部1個團遭遇,殲其200餘人,余部向閬中潰逃。紅九軍主力乘勝將儀隴城及外圍之興隆場、黃林石、日興場、鳳儀場等據點分割包圍,一部向南迂迴,包圍了土門鋪。各部隨即組織小分隊以夜襲戰術,消耗和疲憊敵人。經約1周連續作戰,先後攻佔上述外圍據點,殲敵1個多團。
23日攻佔儀隴城,殲敵2個營,俘敵300餘人,繳槍400多支。紅九軍佔領儀隴後乘勝西進,據守該地區之敵紛紛向嘉陵江以西敗退。紅九軍一部乘勝攻佔嘉陵江東岸之新政壩,一部進抵洪山場,佔領了該地的大批鹽井。與此同時,紅三十一軍一部向廣元方向進擊,相繼攻佔元壩子、紅土關、千佛岩等要點,迫敵西撤至尹家溝至九花岩一線。
18日,經過激烈戰斗,又攻佔了廣元城東南要地柳林子,殲敵1個多營,威逼廣元城,並以一部兵力向陝南寧羌(今寧強)發展。紅三十軍一部亦進抵蒼溪城郊,與敵對峙,使敵不敢外出,有力地配合了紅九軍的作戰行動。此役歷時半月,共殲田頌堯部3000餘人,繳槍千餘支,蘇區擴大到儀隴縣全境及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等縣嘉陵江東岸地區,並控制了大片井鹽產區。
此戰的意義在於擴大了蘇區,保證了蘇區軍民的食用鹽供應,打破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的經濟封鎖。[21]
5. 運山戰役
宋末,蒙古人大舉入侵中原,1234年滅金,宋朝也出兵北上恢復中原,雙方不斷發生戰爭。
湖北蘄州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他採取守點不守線的辦法,抵抗蒙古軍。運山處於利州(廣元)、閬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沖之地,為軍事要地。為抗蒙,蓬州署、蓬池縣、朗池縣(營山)、相如縣署全部遷往運山上。余玠也親臨運山城,落實戰備。
1250年蒙古大軍,由漢中出發克閬中、銅鼓寨、進逼運山城,運山城軍民利用有利的地理優勢,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絕,山頂平闊,蒙古軍無法施展他們騎兵優勢,屢攻屢敗,運山軍民備力作戰擊斃蒙軍主帥汪德臣坐騎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
1253年利州(廣元)失守,川北各州宋軍退守運山。1258年蒙哥親征四川,對宋王朝採取三面合圍,由甘肅六盤山出發,順嘉陵江而下,蒙軍主力屯兵運山下,蒙哥親自指揮作戰,運山軍民在利州轉運使施擇善帶領下英勇抵抗,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1259年蒙哥克蓬安運山、南充青居山後進逼合州,在釣魚城下遇到了合州知州王堅的堅決抵抗。王堅利用釣魚城堅固的城防,機動靈活的戰術,激戰幾個月,擊斃了蒙軍前鋒主帥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蒙軍被迫撤退,1260年忽必烈繼承了蒙古汗位,繼續進攻四川,1276年宋都失陷,王堅部將張珏仍堅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軍從成都南下合攻合州,因寡不敵眾,宋軍全部戰死。1279年宋亡。[21]
6. 入駐閬中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十一師(後擴編為紅三十軍),在師長倪志亮、政委李先念的率領下,分兩路進入閬中東北邊境的老觀場和三廟場等地,先後佔領了閬中所屬東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同年9月4日,紅九軍副軍長許世友率部直抵閬中水觀場,於9月6日在這里建立起閬南縣蘇維埃。
1935年3月下旬,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成功,同月31日攻克閬中縣城,隨即西進,於4月初佔領閬中所屬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此間,在縣城同時建立起閬中縣蘇維埃、忠發市蘇維埃兩個縣級政權。紅四方面軍轉戰在閬中的3年裡,分期建立縣(市)蘇維埃4個,轄區面積1885平方千米,總人口472900餘人,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4月下旬,紅軍撤離北上,各級蘇維埃機構隨之消失。[21]
7. 攻打順慶
清宣統二年(1910),同盟會員在廣安州城舉行武裝起義成功,11月21日,建立大漢蜀北軍政府。
次年九月,軍政府都督曾省齋(化名吳從周)率民軍第三大隊,第一大隊之一部經岳池攻打南充,民軍第二大隊攻打蓬州(今蓬安縣城),革命軍佔領了舞鳳山,何慶雲率隊佔領了江東鶴鳴山白塔寺,唐治平率隊佔領了環子河南岸的法興寺。
守城清兵早有防備,民軍猛烈攻城不下。都督曾省齋在舞鳳山前沿,帶隊沖鋒,不幸中彈受傷。何慶雲見都督受傷,攻下蓬州的民軍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於是決定撤兵。曾省齋南下重慶治傷,攻打順慶之戰遂告結束。

Ⅱ 南充歷史有多久

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三國碩儒譙周,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南充有7萬多人參加紅軍,其大多數人血灑疆場,解放後有2.72萬人被定為革命烈士。朱德舊居、朱德紀念園、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張思德事跡陳列室、順瀘起義遺址等,是當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Ⅲ 南充的歷史

南充歷史悠久,公元前202年漢朝漢高祖劉邦設安漢伊始,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聞名遐邇絲綢之都,久負盛名水果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四川省交通樞紐城市,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川東北經濟、文化、交通、商貿和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川北重鎮」之稱。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Ⅳ 南充有哪些歷史故事

南充的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暢,素有千里嘉陵第一港之稱的果城!是四川省第三大城市,擁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全介紹地理去了)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網路)
歷史世間,只有中國近代的
1.大西農民軍與清軍爭奪順慶 2.順天軍圍攻順慶 3.張獻忠兵敗西充 4.紅軍在閬中 5.民兵攻打順慶!其他的你可以去查查南充文史,去南充文化管和南充文化局了解!件件庄庄都有詳細記載

Ⅳ 南充有什麼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Ⅵ 四川省南充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著名的古代人

落下閎 前156年—前87年 中國西漢民間天文學家

司馬相如 前179--前117
賦聖,漢代著名辭賦家,文學家
陳堯叟 961—1017 廣南路轉運使、廣南安撫使
陳堯佐 963—1044 水利專家,治水功勞卓著
陳堯咨 970—1034 永興軍節度使、安國軍節度使、武信軍節度使
朱德 1886-197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張瀾 1872-1955 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羅瑞卿 1906—1978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將軍之一
常玉 1901-1966 世界級的繪畫大家

Ⅶ 綿陽和南充哪個歷史悠久

相較來說,南充歷史悠久。南充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4500年左右)即有祖先居住,而綿陽是201年開始逐漸發展。
下文是關於綿陽與南充的歷史資料。
綿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公元前201年漢高祖置涪縣始,歷來為郡縣、州府治所。這里是我國早期人類活動地區之一,邊堆山遺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黃帝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中華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締造者大禹的誕生地;是我國中醫針灸發源地之一,雙包山漢墓出土的經脈漆木俑是現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人體經脈模型。古往今來,這塊土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李白、歐陽修、文同、李調元、沙汀、鄧稼先、馮達仕等無數傑出人物,司馬相如、揚雄、蔣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楊炯、盧照鄰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遺跡或作品。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廣漢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廣漢郡由乘鄉(今廣漢市境內)遷到梓潼縣,。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為鎮壓少數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和廣漢郡均遷至涪縣,三年後州、郡皆遷出市境。東漢末年,劉備據蜀,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廣漢郡北部地區設梓潼郡(治梓潼縣),建興三年(225)分廣漢郡東部地區設東廣漢郡(治雒縣,今三台縣境)。自此後,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縣以上政區建置。
兩晉和南北朝三百餘年間,戰爭頻繁,政區建置變化較大。從隋代後,政區建置逐漸穩定。民國24年(1935)川政統一,市境內只有今市區成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地,1948年領有綿陽、安縣、綿竹、德陽、梓潼、羅江、廣漢、什邡、金堂、彰明10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設綿陽專區,屬川西行署區。1952年綿陽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廣漢、金堂、什邡3縣劃歸溫江專區;廣元專區所屬廣元(駐嘉陵鎮)、旺蒼(駐馮家壩)、劍閣、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駐寶輪鎮)等8縣劃入綿陽專區。轄15縣。1958年,遂寧專區所屬遂寧、三台、蓬溪、鹽亭、潼南、射洪(駐太和鎮)、中江等7縣劃入綿陽專區。撤銷彰明、江油2縣,合並設立江彰縣(駐中壩)。綿陽專區轄21縣。1959年江彰縣改名江油縣。撤銷昭化、羅江2縣,昭化縣並入了廣元縣;羅江縣並入綿陽、德陽、安縣3縣。綿陽專區轄19縣。1970年綿陽專區改稱綿陽地區,地區駐綿陽縣。1976年由綿陽縣析置綿陽市,屬綿陽地區領導。綿陽地區駐綿陽市。轄1市、19縣。1977年將潼南縣劃歸江津地區。綿陽地區轄1市、18縣。1979年撤銷綿陽縣,並入縣級綿陽市。綿陽地區轄1市、17縣。
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
1992年10月30日,撤銷綿陽市中區,以涪江中心主航道為界,分別設立了遊仙區與涪城區。
2003年7月,撤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2005年4月4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涪城區臨園路東段76號遷至高新區火炬大廈。
2016年3月20日,安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安州區。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
夏代為「有果氏」之國,商周時屬梁州。
春秋時期形成了充國(前588-前318年),充國是當時四川盆地的四個強大政權之一(巴、蜀、充、苴),南充因位於充國南部,故得名為南充。
戰國後期,充國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抵禦巴國入侵。公元前318年,巴國滅充國,佔領其地界,並將國都遷往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前206-公元23年)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420年-479年)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907年-960年)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923-937)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960-1127),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1127-1279),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1368-1644)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1644-1911)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1912年),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

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年)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
1950年設南充專區,屬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駐岳池縣,轄岳池、南充(駐龍門場)、蓬安、營山、武勝、西充、南部、儀隴等8縣。
1952年南充專區屬四川省領導。原由川北行署直轄的南充市劃歸南充專署領導。轄1市、8縣。
1953年南充市改為省轄市,委託南充專署代管。原廣元專區所屬蒼溪、閬中2縣及原大竹專區所屬廣安縣劃入南充專區。轄1市、11縣。
1956年南充縣由龍門場遷駐南充市;蓬安縣由錦屏鎮遷駐周口鎮;武勝縣遷駐沿口鎮。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4張)

1965年南充縣由南充市區遷駐南充市河東公社。
1970年南充專區改稱南充地區,地區駐南充市。轄南充市及南充(駐河東公社)、蒼溪、閬中、儀隴、南部、西充、營山、蓬安(駐周口鎮)、廣安、岳池、武勝(駐沿口鎮)等11縣。
1972年南充縣駐城關(清溪公社與河東公社合並為城關公社)。
1979年由廣安、岳池2縣析置華鎣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雙河公社。南充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93年7月2日,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下轄順慶區、高坪區和嘉陵區、南部縣、營山縣、蓬安縣、儀隴縣、西充縣。閬中市由四川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Ⅷ 南充的歷史沿革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前206—公元23)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420年~479年)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907年~960年[1-2])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923-937)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960-1127),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1127-1279),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1368-1644)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1644-1911)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1912年),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年)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
1950年設南充專區,屬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駐岳池縣,轄岳池、南充(駐龍門場)、蓬安、營山、武勝、西充、南部、儀隴等8縣。
1952年南充專區屬四川省領導。原由川北行署直轄的南充市劃歸南充專署領導。轄1市、8縣。
1953年南充市改為省轄市,委託南充專署代管。原廣元專區所屬蒼溪、閬中2縣及原大竹專區所屬廣安縣劃入南充專區。轄1市、11縣。
1956年南充縣由龍門場遷駐南充市;蓬安縣由錦屏鎮遷駐周口鎮;武勝縣遷駐沿口鎮。
1965年南充縣由南充市區遷駐南充市河東公社。
1970年南充專區改稱南充地區,地區駐南充市。轄南充市及南充(駐河東公社)、蒼溪、閬中、儀隴、南部、西充、營山、蓬安(駐周口鎮)、廣安、岳池、武勝(駐沿口鎮)等11縣。
1972年南充縣駐城關(清溪公社與河東公社合並為城關公社)。
1979年由廣安、岳池2縣析置華鎣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雙河公社。南充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93年7月2日,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下轄順慶區、高坪區和嘉陵區、南部縣、營山縣、蓬安縣、儀隴縣、西充縣。閬中市由四川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Ⅸ 四川有多久的歷史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在今川西地區,由古蜀族為中心建立的蜀國;另一個是在今川東地區(包括今重慶市),由古巴族為中心建立的巴國。所以,四川地區古稱「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置巴蜀二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及山南東、西等道,宋置川陝路,後分置益、梓、利、夔四路,總稱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設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轄區內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清為四川省,並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整,基本確定了現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國時期,今四川西部分治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劃歸四川。1997年將四川分為今重慶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轄18個市,3個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來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使四川成為中國經濟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據考古證明,舊石器時期今四川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在距今4000~5000年時期,成都平原地區是長江上游區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遺址,是古蜀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興起,使歷史上四川的農業、冶金、絲織、建築等都得到一定發展。 遂寧市歷史、人文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恆溫平蜀後,罷德陽郡,並於德陽縣東南置遂寧郡,取息亂安寧之意,遂寧由此得名。遂寧歷來是川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小成都」之稱。東晉以來,曾為郡、州、府、縣、地區和地級市治所。建國初期,即為遂寧專署所在地,轄遂寧、蓬溪、射洪、三台、鹽亭、中江、安岳、樂至 和潼南九縣。1958年10月並入綿陽專區。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至於有關 觀音姐妹的就不太清楚了

閱讀全文

與南充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