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

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

發布時間:2022-04-28 14:51:02

❶ 農民在中國近代史中的作用是什麼

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

1947年,毛澤東總結革命實踐經驗,指出:「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正是基於對農民問題的正確認識,毛澤東將中國農民問題的解決與中國革命的出路結合起來,將中國農民的翻身解放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聯系起來。他為中國農民開創了一條通向翻身解放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

他把農村視為革命的主戰場,把土地問題作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把中國農民當作中國革命的主力軍,領導農民去推翻不能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和鏟除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農民在中國近代史中的作用體現:

中國革命說到底是解放農民,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的堅實基礎。

須知中國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中國的社會主要由農民組成。在這樣的國家裡,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義的是解決農民問題。

所謂人民大眾,最主要的部分是農民。所謂人民戰爭就是農民戰爭,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民主革命,也就沒有一切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書讀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

中國革命說到底是解放農民。毛澤東的理論說到底也基本上是組織農民、武裝農民、宣傳農民、解放農民的理論。

❷ 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農民在中國革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農民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群眾,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主要壓迫和剝削對象,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2、中國民主革命反封建的核心是消滅封建土地佔有制度,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而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中國革命走的又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事實上中國革命隊伍主要是由穿上軍裝的農民組成的。

(2)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歷史與現實都表明:農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總是有人漠視農民在近七十年來在革命與建設中發生的深刻變化,誇大農民的弱點,誇大所謂農民意識對黨的影響。在他們看來,農民意識是使工人階級受腐蝕,黨犯錯誤,國家動亂的禍根,十惡不赦。似乎農民成了革命的背叛者。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農民亦不能例外。作為小生產者,受落後的生產方式的限制,受長期的私有觀念的影響,在他們身上有分散、保守、自私的弱點。改變這種傳統觀念是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充分認識它的嚴重性,有助於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教育,不斷地克服這些弱點。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毛澤東一直強調「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但是,決不能把這些弱點誇大到不適當的地步,進而否定農民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否認農民與工人階級患難與共,並肩戰斗,長期合作的歷史,否認農民與共產黨建立的魚水般的關系,血肉般的聯系,否認農民的偉大貢獻,否認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❸ 如何看待農民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的歷史作用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農民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革命性強,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但受時代和階級局限,農民階級無法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農民在歷史上顯示開創出了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模式,在一次次的封建王朝土地戰爭中,農民作為推動歷史進程的力量一次次出現在歷史舞台,包括陳勝吳廣起義,黃巢起義等。在近代史上,農民的作用大多數體現在作為無產階級推翻三座大山的力量。

(3)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建立政權以後,隨著農村土地改革計劃的完成,農村居民均獲得土地,這時農民演變為「自耕農」,但維持的時間極短;隨著合作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自耕農」的身份很快由來得極快的「農業合作社社員」變為「人民公社社員」,「社員」的身份直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實施的1984年。

隨著人民公社制度的解體,農村居民開始實際上重新擁有土地,即理論上的「包產到戶」,農民開始完全擁有土地的經營權。

過去的以糧食生產為主的集體經濟轉為農戶自主經營的私營經濟。農村由過去的種植業為主轉向多種產業,鄉鎮企業(20世紀90年代以後基本上全部轉化為私人企業即「民營企業」)獲得較快發展。至此,按照農業生產結構變化和就業途經,農民群體開始演化。

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亦工亦農的群體,多為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即被雇於在當地企業,同時兼顧家庭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工商業發達地區,如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城郊和集鎮。

❹ 農民的意義

農民對於中國的意義非比尋常,中國穩定的核心就在於農民和農村。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拋頭顱,灑熱血,打土豪,分田地,農民跟隨黨打天下,拉開了改變中國命運的農民革命,直至新中國成立,可以說是中國農民拯救了中國。

農民是社會最底層,從事農業生產的那部分人。這部分人也是中國數量最龐大的,在整個國家起到基礎作用,整個國家運行不可以缺失的部分。價值跟意義無可否認,人民創造歷史創造國家。

農民的節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央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

2018年6月21日,國新辦就「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❺ 農民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農民歷來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最基礎的推動作用,每次社會的變革和革命都會被推動到前沿並且往往最終起著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作用,可是小農經濟和長期儒家文化教養下的中國農民很少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力量。

加上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中國農民在中國歷史上更多的扮演著工具性的作用,不管是改朝換代還是制度革新,起關鍵性作用的農民總是在被推向高位之後被壓制到社會的底層,成為所謂的「賤民」,而國家的財政稅收也絕大部分來自農民,意味著各朝代對農民的盤剝是最嚴重的。

新時代的農民階層,在不同區域間不同階層間的經濟交往中也是出於劣勢。這跟我們所說的南北貿易中的「剪刀差」現象根本沒有區別,正是這種剪刀差加劇了貧富分化。

於是在土地的生產力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的貧困山區的農民和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而導致勞動力相對過剩北方的農民選擇了進城務工,這就是農民工群。這時候,農民又成為了弱勢,只是也很無奈。

(5)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農民問題是是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中國農民問題包括兩個互相聯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澤東一生高度重視農民問題。

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問題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通過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政治革命,實現農民翻身解放;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解放戰爭,主要就是靠這一億六千萬農民打勝的。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

❻ 談談近代史中農民階級的地位和價值

農民階級在近代中主要是因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而進行的反帝反清運動。主要的: 太平天國,義和團(「扶清滅洋」,主要是反帝國主義侵略),農民階級在中國近代史中有一定的地位,為救亡圖存也做出了不少貢獻。農民階級雖然具有革命性,但是它們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西方的思想引導,而是用一些武力方法來試圖反抗,必定是失敗的。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和軟弱性妥協性的雙面性質!

❼ 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認識,農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特殊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

共產黨人認為農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是主要的動力之一

❽ 如何正確認識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

農民階級的抗爭
(一)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侵略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堅持了14年, 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主觀原因是一次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客觀原因中是外反動勢力色結起來,對太平天國聯合絞殺.歷史教訓是:農民階級和時代的局限,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注意:《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編》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產生背景不同;經濟主張不同;群眾基礎不同;作用不同;反映時代特徵不同
聯系:後者是前者的繼承,彌補了前者在社會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後性

(二)義和團運動(1899-1900):
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山東等地掀起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把斗爭鋒芒指向帝國主義,在斗爭中提"扶清滅洋"的口號,這口號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義和團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即以貧苦農民為主,還包括手工業者,小商販,運輸工人和城市貧民等.義和團運動有嚴重的自發性質,"扶清滅洋"口號體現出對清政府抱有幻想,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義和團愛國運動失敗.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打擊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注意: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比較
相同點:性質,斗爭方式,失敗原因,歷史作用等
不同點:背景,主要對象,組織性,斗爭規模,時代特點等

(三)農民階級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農民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農民深愛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具有反抗壓迫和剝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客觀上起了阻止中國殖民地化的歷史進程.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學生打擊了封建勢力,配合了北伐戰爭.根據地的廣大農民,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踴躍參軍參戰,為奪取民主革命勝利提供了保障.

2,農民階級由於階級和時代局限,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農民是小生產者,落後的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具有狹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無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沒有理論指導),政治上(提不出徹底的綱領,不能建立先進的政權組織),組織上(宗派主義)的致命弱點.

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a.經濟上是分散的個體的小生產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c.思想上不能用科學的革命理論作指導;d.組織上很難形成堅強的革命領導核心.

3,中國革命如果失去了農民的支持同樣不能取得勝利,
這是由中國特殊的國性決定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制義的斗爭的失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4,毛澤東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

❾ 6、 正確認識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農民階級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農民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農民深愛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具有反抗壓迫和剝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客觀上起了阻止中國殖民地化的歷史進程.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學生打擊了封建勢力,配合了北伐戰爭.根據地的廣大農民,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踴躍參軍參戰,為奪取民主革命勝利提供了保障.

2,農民階級由於階級和時代局限,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農民是小生產者,落後的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具有狹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無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沒有理論指導),政治上(提不出徹底的綱領,不能建立先進的政權組織),組織上(宗派主義)的致命弱點.

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a.經濟上是分散的個體的小生產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c.思想上不能用科學的革命理論作指導;d.組織上很難形成堅強的革命領導核心.

3,中國革命如果失去了農民的支持同樣不能取得勝利,
這是由中國特殊的國性決定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制義的斗爭的失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4,毛澤東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認識農民的歷史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