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1)如何評價近代一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㈡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隨便一個人,
林則徐
林則徐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關天培
他是愛國將領,驍勇善戰,是為深具民族氣節的一代名將。大公無私,一身正氣,是人民愛戴的好將領.
左宗棠
他是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他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卻終因胡雪岩滿門抄斬而身敗名裂,也因李鴻章的鎮壓而無能為力。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為晚清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左宗棠是時代造就的英雄。
魏源
魏源,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他編撰<<海國圖志>>喚起國人,學習外國的長技,興利除弊,增強國力,抵抗外來侵略,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滿懷愛國熱情,是清後期著名思想家.在賦稅問題上,魏源主張培植和保護稅源,指責苛重稅斂.魏源主張國家利用賦稅手段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認為「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戶則國危".這一思想有助於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孫中山
他被尊稱為"國父".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皇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涌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具有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這兩大重要意義和貢獻。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採取支持政策, 他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大陸歷史課本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嚴復
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洋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並以教育救國為任。辛亥革命後,他一度黨附袁世凱,捲入洪憲帝制,為世人詬病。基於對國情民性的獨特把握,嚴復終身反對革命共和,時持犯眾之論,既不獲解於當時,更致聚訟於後世。雖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獨行的操守,學術政見有其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翻譯學上更是為一時之先,其風格思想影響了後期一大批著名翻譯家。其眾多譯著更是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㈢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要客觀和公正。客觀就是不能用現代的眼光苛刻古人,而是要站在古人所處的時代來分析其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公正就是要充分認識古人的缺點以正確看待古人的有點。比如曾國藩辦洋務,其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統治,但洋務促進中國近代企業的發展,他鎮壓太平天國,這是一個清廷臣子的職責,但他沒看到清政府的腐朽,鎮壓農民軍是助紂為虐。他的優點中的優點就是傳承中國古文學,教子和治軍都有方。
㈣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關於評價歷史人物,老師上課只講了方法: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謂歷史人物,它不是指歷史長河中的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社會歷史進程或重大歷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響較大的、留下明顯痕跡的人。他們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有時甚至還會起決定性作用。
一、明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要求
第一,能夠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和歷史作用做出恰當評價;
第二,能夠對歷史人物在某一具體事件的立場、觀點、態度做出分析評價;
第三,能夠對歷史人物相互之間的評價(可以是同時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時代人)或現實中的人物對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並能說明自己的觀點;
第四,具備從所提供的有關某一歷史人物或相關歷史人物活動的歷史材料中,獨立地提出適當的觀點或假設,並運用基本的演繹或歸納,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方法做出較為完整的論證或闡述的能力。
二、從哪些方面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因為,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舞台,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後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恩格斯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慾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的」。如評價商鞅,就需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他的主要活動,特別是變法措施逐條剖析,從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評價歷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個人與時代的關系。任何偉大的歷史人物,歸根結底是時代的產兒,總和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系。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能正確分析當時的社會矛盾,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向,引領或緊抓時代的主題。評價歷史人物,就是要分析歷史人物的言行對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和影響歷史發展趨向所起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這是確定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最根本標准。
㈤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試著以這些原則評價一個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1500字左右)
一、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5)如何評價近代一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人物: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光輝的名字棗孫中山、黃興。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黃興是革命實幹家。他倆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長沙起義失敗後,黃興於1904年底到日本避難。 次年7月,孫中山為發動革命,亦從海外來到日本。經老友宮崎寅藏的介紹,次日,孫中山就趕到黃興寓所。黃興把孫中山領到一個名叫鳳樂園的中國餐館,短暫寒暄之後,他們就轉入革命的話題。
將近兩個小時孫黃兩人既不吃菜,又不飲酒,推心置腹地談話。最後,他們舉杯慶賀他們的愉快會晤。不久,他們共同主持了中國同盟會的正式成立,並分別被推舉為同盟會的總理和協理。
1910年6月,黃興為躲避日警搜捕,隱居在橫濱的福住旅館。中旬,孫中山從夏威夷來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國輪船剛剛靠岸,冒著危險前來迎接他的黃興就跳上船去和孫中山緊緊地握手,一直護送到孫中山下榻的旅館。兩人久別重逢;卻很少談論私事,話題很快轉入對革命形勢的討論。
他們對各種重要問題變換了意見,並對未來的若干方針大計取得了一致看法。孫中山還在美國華僑中為黃興回國發動革命募集了不少資金。
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聯合起來,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統一力量。但由於它只是各革命團體的聯盟,組織得還很鬆散,各個組織間的意見也不大一致。出於偏狹的個人成見,總是竭力攻擊孫中山,詆毀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威望,嚴重損害了革命派內部的團結。
1907年間,屬於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借口,鼓動一部分人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
黃興堅決反對,他從海外來信勸告這些同志說:孫總理德高望重,是我們的領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請不要搞出這些名堂來影響團結,而應當全心全意地擁護孫先生。在黃興的勸告下,一場風波才平息下去。
㈥ 談談你眼中的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歷史人物
林則徐(1785-1850) 則徐之名的來源:則,君子是則是效。徐:巡撫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撫徐嗣曾是一個清官)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謚號文忠。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清嘉慶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少穆石麟,據程恩澤《題林暘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餘又給字「少穆」,「石麟」。林則徐早年家境貧寒,但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㈦ 從中國近代史選一個人物進行評價 不少於500字
為民辦實事
林則徐雖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於職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譽為「林青天」。在任江蘇廉防使時,他在大堂上書寫一聯:「求通民情;願聞己過。」事事為民著想,對於漕運、鹽法、水利、農業、制幣、吏治、救災等關系民生的大事,無不予以關注。
禁煙不禁商
在廣東期間,林則徐大舉禁煙,並於1839年6月3日把收繳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虎門當眾銷毀。同時,他對外商採取了恩威並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則,對正當貿易一律加以保護和鼓勵。
開眼看世界
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肯於了解外國情況,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積極備戰,增設西洋大炮,一面積極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情況,設立譯館,翻譯外文書報、律例、軍事技術等著作,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他還是第一個了解國際法,運用國際法與英國人作斗爭的中國人。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我國的初期,即鴉片戰爭前的禁煙運動和鴉片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反侵略斗爭中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達到他那時代和所處階級所能達到的高峰。為此,後人崇敬和紀念他,把他稱為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㈧ 如何評價一位近代歷史人物舉例說明
首先評論歷史人物不管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都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因為我國古語說:『人非草木,孰能無過』,因此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問題,同時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評價。
其次評論歷史人物應該從該人物的功過來評價,同時應該兼顧該人物在他那個特定時期所處的位置,來正確判斷他的功過是非。
最後評論歷史人物應該借鑒歷史類書籍,同時應該深入該人物故鄉,去了解和調查,這樣得到數據,可以幫助你做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至於舉例,其實我國近代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莫過於李鴻章,他參加曾國藩幕僚,組建淮軍,和曾國藩一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李鴻章一生簽訂條約無數,其中《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辛丑條約》,讓李鴻章成為國人口誅筆伐的賣國賊,對於李鴻章好像沒有正面好形象。其實我們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是維護國家統一,打擊分裂分子,這其實應該給予肯定,雖然太平天國運動有好的一面,但李鴻章忠於國家是毋庸置疑的。至於這些條約,李鴻章只是全權代表,而批准生效是皇帝,何況李鴻章從來沒有進入過權力中樞——軍機處,因此他只是一個跑腿的。李鴻章搞洋務,建北洋水師,這些都是為了增強國力,因此李鴻章應該是毀譽參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