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園春雪》中怎樣理解作者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
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
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參考資料
毛澤東《沁園春-雪》創作地建起「沁園春」小學 .搜狐[引用日期2013-04-4].
2. 沁園春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英雄怎樣的態度這樣寫的日的是什麼
1、作者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2、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
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
3. 沁園春雪中是如何評價歷史英雄人物的評論他們的作用是什麼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4. 《沁園春 雪》在詞的下闋中,作者是如何評論歷代英雄人物的
一個「惜」字,,著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意,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
5. 沁園春雪下片中詞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態度是否一樣分別體現在哪些詞語
態度都是有點瞧不上眼的味道。表現詩人豪情壯志,信心十足的態度。體現的詞語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
立國當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亂世,文可富民興邦。武力統一是前提,在混戰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設的;武力強盛是保障,在動盪中是不可能發展經濟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國家走向強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壯麗。「文采」、「風騷」,在這里顯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統治者們缺少文治的弱點。
武功曾經幾度輝煌。掃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漢武帝;南征北戰的唐太宗;結束紛爭的宋太祖;縱橫馳騁的成吉思汗,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天之驕子,中華民族的歷史演繹得那樣煙波浩渺。歷史不僅為我們論證了這個古老國度的戰鬥力,更為我們樹立了驅除一切敵寇的自信心。
全文內容:沁園春·雪現代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白話翻譯: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 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寫作背景
1936年,紅軍組織東征部隊,准備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紅軍從子長縣出發,挺進到清澗縣高傑村的袁家溝一帶時,部隊在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澤東在這里居住期間,曾下過一場大雪,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澤東當時住在農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這首詞。
6. 沁園春 雪中 作者評價歷史人物的用意
作者在沁園春 雪中所評價的,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從歷史的角度講,這幾個人都是皇帝,在中國,兩千多年來不知道都有多少皇帝,毛澤東卻只是點評了這幾個,而且,這幾個人每一個都是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還有,毛澤東是新中國的領導人,那麼,其心昭然若揭
從文學的角度講,這七句,舉大端而論,與上片的博大空間相照應,寫出浩瀚的時間,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評說。一個「惜」字,,著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意,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充滿無限豪情的結尾。
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並非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著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
7. 沁園春雪中詩人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否一樣分別體現在哪些詞語上
不同。
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並不是一概否定,而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幾近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在「略」、「稍」、「只」等詞上。
8. 沁園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沁園春·雪》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總論的形式將五大帝王的共性與異性融為一體加以研究,以人物速寫的方式對五大帝王的一生進行了回顧,隨後從人物點評的角度,展現了毛澤東對五大帝王的評價。)
拓展延伸:
《沁園春·雪》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
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批評他們武功有餘,文采不足,配不上祖國如此多嬌的江山。但不是一概否定,而是肯定他們是歷史上傑出的英雄人物。不是謾罵這一些人們,而是用"文采"、"風騷"、"大雕"等形象化的語言,藝術的筆法來評論歷史英雄人物。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寫歷史英雄人物是為寫今朝風流人物鋪墊和蓄勢的,突出今朝風流人物形象更加完美和偉大。
9. 《沁園春·雪》中評價歷史人物的用意是
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略帶批判。至於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列舉史上聞名的古人,是為最後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服務。「今朝」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嶄新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引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10. 《沁園春·雪》中作者是怎樣評價歷史人物的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