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煉金術的發展歷史
在16世紀到18世紀,大約有4000本相關於煉金術的書籍出版,從當時留下的諸多手稿 信札 筆記和文學作品中,可以輕松得找到煉金術的痕跡。
英文中的煉金術一詞Alchemy,源於阿拉伯文Al—Kimya,譯為技術,Al是阿拉伯語中的定冠詞,相當於英文中的The。關於Kimya,則又有一說,此詞源自埃及文的Khem,譯為黑土,是古埃及的稱謂。這樣一來,煉金術也有了「埃及的技術」之意。而現代英語中的Chemistry(化學)一詞。則又是從煉金術演化而來的。
其實,煉金術是一門非常神秘而復雜的學問,要給它下定義並不容易。有人把它定義為一種以把賤金屬轉變為黃金或制備長生不老為目的的技藝。但這似乎只是從技術層面來解釋煉金術,並不能概況煉金術的全部含義。
也有有人這樣給它下定義,煉金術是使人類成為與神明同等存在的神聖技術,但這個定義似乎也會產生一種誤解。容易讓人們把煉金術師和具有超能力的魔法師等同看待,認為他們屬於某種神秘團體,並以神秘的編碼交流信息。他們一直做著不可思議的研究,直到終老。也是20世紀以來人們對煉金術師們的普遍誤解。
對於現代人來說,與其說煉金術是一項技術,倒不如說它是一門獨門的藝術,中世紀11後許多作家 詩人和畫家,都曾經對煉金術產生過興趣,並在他們作品中對煉金術師進行了描繪。
其實,煉金術涉及多個領域。它是探索物質形態的化工技術的早期形式,也是人類文明早期宇宙論。它發展了一套驚人的象形符號體系,並把古希臘哲學思想、宗教隱喻和神秘主義等融入煉金理論之中。
煉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煉金術真正開始了。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進金屬;這樣煉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西默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葯),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葯」———「金丹」。另一位煉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爾墨斯,是埃及的僧侶。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爾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次最偉大的赫爾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煉金術」。
煉金術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煉金術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煉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因而從各方面來作出「說明」。例如,一部煉金術著作解釋長生之難求說:「由於它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認為它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啟示而不是個人的勤奮才獲得哲人石的。」而且對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長生的方法,也故意說得非常微妙。
埃及神陶斯傳授給人們的技藝。陶斯的另一個分身是希臘神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是許多行業的守護神,擁有長著羽翼的涼鞋、魔杖、催眠笛等寶物,煉金術師常貼赫爾墨斯封條在他們的原料上,現代的煉金術士為了表達敬意,則用某種配方「貼了赫爾墨斯封條」來表示機密不可外泄。
鉛或銅這樣的賤金屬,怎樣才能變成黃金?煉金家認為,鉛或銅之所以不像黃金那樣的高貴和耐久,是因為在性質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設法用各種物質來加以補充。一些人又認為在亞里士多德所主張的四元素以外,作為各種金屬的最常見的共同元素,還有汞、硫和鹽這三種。根據這三種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鉛、銅或黃金。於是他們就以不同的方法並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種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賤金屬中加入某一種元素,以試驗能否制出黃金。
另外,還有人認為,有一種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神秘之「聖石」。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把鉛變成金或銀。這種「聖石」究竟在何處,雖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黃金,就必須首先找到它。他們把這種「聖石」稱之為所謂「哲人石」。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耳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都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亞連德(Khalid ibnYazid)。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扎比爾·伊本·海揚(Gabir ibn Hayyan)。他的著作《七十論》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但是盡管如此,由於長生的誘惑力,直到用化學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學證據否定的19世紀之前,它一直都有廣闊的市場,甚至像艾薩克·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認為,通過實驗來製取黃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國王,也與中國的那些皇帝一樣,一心希望通過煉金術使自己達到長壽永生。如英國國王亨利六世、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徒。其中特別有趣的,像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對煉金術士約翰·迪真是寵幸得無以復加,甚至特許他在宮中從事煉金術活動。在號稱「煉金術的中心」的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把煉金術士邁克爾·梅爾特封為伯爵。
近代化學的出現,使人們對制金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到了17世紀以後,煉金術遭到了批判。煉金術的希望破滅了。
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巴比倫的冶金術高度發展;
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的自然哲學繁盛;
公元前1~3世紀,以埃及都市亞歷山大為中心形成了赫爾墨斯主義。古代寶石工匠記載金屬混合技術書籍在埃及出土。用希臘語記載在萊頓紙和斯德戈摩紙兩種紙上。這個寶石工匠具有豐富的希臘自然哲學知識,同時也是一個煉金術師。《赫爾墨斯文書》產生。
公元3世紀末,希臘語的煉金術書籍出現。
公元7世紀,敘利亞成為赫爾墨斯主義的根據地,煉金術在阿拉伯地區普及。
公元9世紀,扎比爾(Geber阿拉伯煉金術鼻祖)的《百十二書》中提出了《硫磺水銀理論》(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不即不離)奧斯曼(Uthman伊斯蘭第三代正統繼承人)《哲學家們的爭論》。
公元10世紀,《秘法之黑暗》出版(強調物質面),《黃金的培養》出版(強調精神面),《諸學目錄》出版。
公元12世紀,煉金術在12世紀傳入西歐(阿拉伯的煉金術書籍被相繼翻譯成拉丁語),《翠玉錄》也於同期被翻譯。
公元13世紀,戈貝爾(Goebel)著的《金屬貴化指導大全》引起了教會學哲學家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gunus)與自然哲學家羅傑·培根的關注。
公元14世紀,尼古拉斯·弗拉梅爾的《解說尼古拉斯·弗拉梅爾刻在巴黎聖嬰公墓第四室拱牆上的難以理解的符號》在巴黎出版。
公元15世紀後半期,馬里西歐翻譯了《赫爾墨斯文書》等新柏拉圖主義文獻。
公元16世紀前半期,帕拉塞爾蘇斯在「硫磺&水銀」的理論中追加了「鹽」的概念。這就是醫科學派的誕生,內科學的起源。
公元16世紀後半期,《自然魔術》在那不勒斯出版。
公元17世紀,《被正視,被完善,被增補的煉金術》在法蘭克福出版。帕拉塞爾蘇斯的得意門生叫哈因里希·昆拉特發表了《永遠的智慧圓型劇場》。
公元17世紀以後,煉金術的意義被眾多研究者傳達至今。以帕拉塞爾蘇斯的研究為主出版了很多研究書籍。牛頓是煉金術師的事實也為公眾所知。
現代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通過核化學來煉金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成本極高,產生的金子價值遠遠低於所要使用的器材、原料、能量所需的費用,是絕對賠本的買賣。
㈡ 煉金術是不是偽科學
煉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煉金術真正開始了。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委託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進金屬;這樣煉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葯),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葯」———「金丹」。另一位煉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爾墨斯,是埃及的僧侶。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爾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次最偉大的赫爾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煉金術」。 煉金術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煉金術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煉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因而從各方面來作出「說明」。例如,一部煉金術著作解釋長生之難求說:「由於它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認為它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啟示而不是個人的勤奮才獲得哲人石的。」而且對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長生的方法,也故意說得非常微妙。 埃及神陶斯傳授給人們的技藝。陶斯的另一個分身是希臘神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是許多行業的守護神,擁有長著羽翼的涼鞋、魔杖、催眠笛等寶物,煉金術師常貼赫爾墨斯封條在他們的原料上,現代的煉金術士為了表達敬意,則用某種配方「貼了赫爾墨斯封條」來表示機密不可外泄。 鉛或銅這樣的賤金屬,怎樣才能變成黃金?煉金家認為,鉛或銅之所以不像黃金那樣的高貴和耐久,是因為在性質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設法用各種物質來加以補充。一些人又認為在亞里士多德所主張的四元素以外,作為各種金屬的最常見的共同元素,還有汞、硫和鹽這三種。根據這三種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鉛、銅或黃金。於是他們就以不同的方法並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種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賤金屬中加入某一種元素,以試驗能否制出黃金。 另外,還有人認為,有一種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神秘之「聖石」。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把鉛變成金或銀。這種「聖石」究竟在何處,雖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黃金,就必須首先找到它。他們把這種「聖石」稱之為所謂「哲人石」。 煉金術的道具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耳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亞連德(Khalid ibn Yazid)。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扎比爾·伊本·海揚(Gabir ibn Hayyan)。他的著作《七十論》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但是盡管如此,由於長生的誘惑力,直到用化學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學證據否定的19世紀之前,它一直都有廣闊的市場,甚至像艾薩克·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認為,通過實驗來製取黃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國王,也與中國的那些皇帝一樣,一心希望通過煉金術使自己達到長壽永生。如英國國王亨利六世、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徒。其中特別有趣的,像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對煉金術士約翰·迪真是寵幸得無以復加,甚至特許他在宮中從事煉金術活動。在號稱「煉金術的中心」的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把煉金術士邁克爾·梅爾特封為伯爵。 近代化學的出現,使人們對制金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到了17世紀以後,煉金術遭到了批判。煉金術的希望破滅了。
編輯本段煉金術年表
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巴比倫的冶金術高度發展; 中世紀的煉金術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的自然哲學繁盛; 公元前1~3世紀,以埃及都市亞歷山大為中心形成了赫爾墨斯主義。古代寶石工匠記載金屬混合技術書籍在埃及出土。用希臘語記載在萊頓紙和斯德戈摩紙兩種紙上。這個寶石工匠具有豐富的希臘自然哲學知識,同時也是一個煉金術師。《赫爾墨斯文書》產生。 公元3世紀末,希臘語的煉金術書籍出現。 公元7世紀,敘利亞成為赫爾墨斯主義的根據地,煉金術在阿拉伯地區普及。 公元9世紀,扎比爾(Geber阿拉伯煉金術鼻祖)的《百十二書》中提出了《硫磺水銀理論》(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不即不離)奧斯曼(Uthman伊斯蘭第三代正統繼承人)《哲學家們的爭論》。 公元10世紀,《秘法之黑暗》出版(強調物質面),《黃金的培養》出版(強調精神面),《諸學目錄》出版。 公元12世紀,煉金術在12世紀傳入西歐(阿拉伯的煉金術書籍被相繼翻譯成拉丁語),翠玉錄也於同期被翻譯。 公元13世紀,戈貝爾(Goebel)著的《金屬貴化指導大全》引起了教會學哲學家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gunus)與自然哲學家羅傑·培根的關注。 公元14世紀,尼古拉斯·弗拉梅爾的《解說尼古拉斯·弗拉梅爾刻在巴黎聖嬰公墓第四室拱牆上的難以理解的符號》在巴黎出版 公元15世紀後半期,馬里西歐翻譯了《赫爾墨斯文書》等新柏拉圖主義文獻。 公元16世紀前半期,帕拉塞爾蘇斯在「硫磺&水銀」的理論中追加了「鹽」的概念。這就是醫科學派的誕生,內科學的起源。 公元16世紀後半期,《自然魔術》在那不勒斯出版。 公元17世紀,《被正視,被完善,被增補的煉金術》在法蘭克福出版。帕拉塞爾蘇斯的得意門生叫哈因里希·昆拉特發表了《永遠的智慧圓型劇場》。 公元17世紀以後,煉金術的意義被眾多研究者傳達至今。現在,以帕拉塞爾蘇斯的研究為主出版了很多研究書籍。牛頓是煉金術師的事實也為公眾所知。 現代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通過核化學來煉金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成本極高,產生的金子價值遠遠低於所要使用的器材、原料、能量所需的費用,是絕對賠本的買賣。
編輯本段煉金術簡史
埃及的煉金術
眾所周知,煉金術起源於埃及,最初是有人試圖將賤金屬偽造成貴金屬,比如將銅和鋅製成合金可以在外觀和硬度上很接近黃金。 後來這種技術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因為可能得到物質的轉換,竟獲得了神的地位,於是煉金術誕生了。 埃及人留給煉金術最重要的東西是《翠玉錄》(Emerald Tablet),是刻在一塊翡翠石板上的最早的煉金術典籍
古希臘的煉金術
希臘時期對煉金術最大的貢獻,就是煉金術的哲學化。 古希臘著名的雅典學派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學哲學體系,其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在這一時間對煉金術影響深遠的「元素論」正式確立,即世間萬物由四種元素組成:氣、水、土、火;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燥、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燥+冷;水=濕+冷;氣=濕+熱;火=燥+熱。 這種思想為煉金術的物質轉化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可以說煉金術的主要思想就來源於這一時代。 這一時期實踐煉金術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大約公元1世紀,在亞歷山大的煉金術士已經基本確立了煉金術實踐的基本步驟: 原料—(黑化)→死物質—(轉化)→產物 這就是後來煉金術「理解、分解、再構築」思想的原型。 同時煉金術士們還提到了通過在「轉化」中加入「種子」來完成轉化的構想,我們認為這就是最早對「賢者之石」的追求。 但此時的「種子」和「賢者之石」的區別在於,煉金術士認為得到不同的產物需要不同的「種子」,比如得到黃金需要「黃金種子」,還沒有產生一種「萬能物質」的思想。 這個時代另一件對煉金術意義深遠的改變就是煉金術符號的出現,這直接導致了龐雜的煉金術公式一定程度上的簡化,同時也為煉成陣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通常採用的煉金術符號最早是直接使用的占星術符號,如用太陽代表黃金,月亮代表銀,後來又對其稍作改變,比如水銀的蒸餾就是將水星的符號和蒸餾的符號結合,但不同的煉金術士通常使用不同的符號體系,使得煉金術符號曾一度混亂,直至近代化學確立,用化學符號替代了煉金術符號。 這一時期煉金術的成果主要用於製造合金和染料,這一時期製造的合金已經能在外觀上與真金極其接近,以至於阿基米德為了鑒定敘拉古國王希耶隆二世金皇冠的真偽而發現了浮力定律。 古代煉金術相關資料圖(20張)阿拉伯的煉金術
煉金術:Alchemie 這個拉丁文單詞就來源於阿拉伯語。更早的詞源,很多人相信來自希伯來語的片語:Ki mi-Jah 意思是:上帝的啟示。 西方世界在經歷了短暫的文化繁榮之後,希臘衰落了。隨著羅馬的崛起,煉金術士不再具有之前的那種自由開放的研究氣氛,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於停滯狀態。 大約公元7世紀,阿拉伯世界崛起,並在接下來的300年內迅速攻滅了波斯,擊敗拜占庭,佔領西班牙,儼然成了站在歐洲東方的強敵。 關於阿拉伯煉金術的起源,公認的第一個大師是大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伊本·亞連德(Khalid ibn Yazid)。這位王子大約生活在在公元7世紀中葉。歷史記載哈立德王子是從一本名為《智者克拉索斯之書》開始煉金術的學習的。有趣的是,這位王子公認的老師卻是一位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侶。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阿拉伯世界的煉金術是由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傳入的。 大約在公元9世紀,扎比爾·伊本·海揚(Gabir ibn Hayyan)出現在阿拉伯煉金術大師名錄中。史學界也存有爭議,究竟是一位扎比爾,還是數位扎比爾(在傳說中合為一人)共同帶來了煉金術史上最深遠的變革。從他(或者他們)開始,煉金術正式由一門「技術」變為一門「學問」。 扎比爾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支——伊斯梅伊派(Ismailiya)的傳人,這一派最大的特點就是堅信在世間經典中,存在著「真理背後的真理」。 扎比爾留下了煉金術歷史上第一批傳世的煉金術著作:《七十論》、《中和論》、《論同情》等。在這些著作中,我們終於發現上一講提到過的那些希臘先哲的思想是怎樣影響了煉金術的發展。在這些著作中,扎比爾詳細地闡述了四態(冷熱干濕)和四大元素(氣水土火)的理論,並將其作為煉金術的基礎理論。在繼承希臘哲學思想的同時,扎比爾提出了煉金術中的「硫-汞」理論,認為世間一切金屬都是由硫磺和水銀組成的,只是因為組成的比例不同。通過煉金術調整金屬中硫磺和水銀的比例,就可以使之發生「嬗變」而由賤金屬(鉛)得到貴金屬(金)。 扎比爾的著作中還屢次提到了「唯一之物」——「煉金葯」或者叫「萬用靈葯」,具有誘發嬗變的能力。他同時敘述道:「世間萬物皆來自哪個共同的源頭,『唯一之物』,又都能還原到那『唯一之物』之中……」。「一即是全,全即為一」煉金術的箴言展示了宇宙的法則,這說明煉金術士已經由對黃金的追求轉為了對宇宙的探索。 扎比爾還試圖通過整理物質的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所以扎比爾又被後人稱為:「化學之父」。 阿拉伯還有一位煉金術大師,雖然他更多的是一名醫生,不過這使得他可以將生物學材料,比如草葯和動物組織引入煉金術。他就是阿爾·拉齊(Ar-Razi)。他著有《秘密中的秘密》一書,繼承了扎比爾的煉金術理論。從這部書中我們得知最晚在公元10世紀初,煉金術已經有一套自己專用的儀器和工具。他詳細闡述了物質在煉金術中的轉變過程,論述了在「嬗變」中加入煉金葯是成敗的關鍵之舉。但可惜這位拉齊在歷史上的記載實在太少,我們不能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中世紀的煉金術
這 煉金術師的情況一時期的早期,在西班牙,這個被阿拉伯人佔領的基督教國家,處於阿拉伯和基督教夾縫中的猶太人開始了第一批翻譯工作,不過由於他們並不是煉金術士,也不甚精通拉丁文,所以當時翻譯的諸如《七十論》這樣的著作的譯文晦澀難懂,甚至完全失義。後來,基督教世界的一些學者開始接觸煉金術,才正式宣告了煉金術歐洲時期的開啟。 這第一位賢者就是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ngus)(1193~1280),他一生留下了大約30部煉金術著作。他繼承了扎比爾的硫-汞理論,同時提出了他的煉金術步驟:第一步是要「消滅特徵」,將金屬還原回純粹的硫和汞,然後挖掘金屬的潛力,使之重新融合,就得到了新的金屬。在他的著作中,我們還找到了這樣一段話:「但願我們能得到那塊既不能被火燒毀也不會腐壞的石頭吧,然後我們將擺脫所有的恐懼。」這,就是「賢者之石」最早的書面記述。 接下來的第二位賢者是大阿爾伯特的學生,托馬斯·馮·阿奎那(Thomas von Aquinas)(1225~1274),他繼承了大阿爾伯特的思想,同時他認為水銀是煉金術的「精神」,是純粹的物質,從他開始,汞一直在煉金術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留下的煉金術著作最著名的是《論物種的多樣性》,當然,這里的「物種」指的是「物質的種類」,而不是生物上的「物種」的意思。同時他還留下了兩部神學著作《神學大全》和《旭日初升》。可正是由於這兩部著作,在他死後第3年,也就是1277年,教皇宣布其為「異端」。因為所有人都相信,在他的著作中隱藏著「真理背後的真理」。 這第三位賢者,是羅傑·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他的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有人說他是歐洲自然哲學的先驅,因為他的主張是:任何學說都要有理論研究作為指導,再加上實踐操作進行驗證。他同時將這種思想引入煉金術,並宣稱:「煉金術是諸多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正因為此,同樣在1277年,教皇宣布其為巫師和「異端」,並判處入獄14年。 第四位賢者,是阿諾德·馮·威蘭諾瓦(Arnals von Villanova)(1240~1311),著有《哲人的玫瑰園》。就像拉齊一樣,威蘭諾瓦更多的是一個醫生。他認為就像人在四液不平衡時就會生病一樣,賤金屬就是由於四大元素和硫汞不平衡導致的一種病態現象,所以只需要平衡金屬中的四大元素和硫汞的比例,就可以將其「治癒」,成為「健康」的貴金屬。 最後一位先賢,是雷蒙德斯·盧勒(Raimuns Lullus)(1235~1316),他的著作是《大自然的奧秘之書:第五元素》。理論上煉金術只承認四大元素,所以這里的「第五元素」就是賢者之石。同時盧勒也是第一個試圖將卡巴拉(Cabbala)引入煉金術理論的人,但是我們知道這一融合還要推遲到幾百年以後才最終完成。 弗拉梅爾的煉金術——哲人石 尼古拉斯·弗拉梅爾(Nicolas Flamel)(1330~1417?) 他是唯一一個歷史明確記載練成了哲人石的煉金術士。 1382年是奇跡發生的一年。1月17日中午,基於賢者之石的「汞——銀」轉化成功;4月25日下午5時,「汞——金」轉化成功。 後來的故事就是弗拉梅爾成為世人皆知的一夜暴富。他先後捐建了14所醫院,3所禮拜堂,7所教堂及其墓地,以及聖嬰公墓那著名的壁畫。 1417年3月,弗拉梅爾的葬禮舉行。 1719年,保羅的書《土耳其之旅》在巴黎出版。其中一段他碰見一個奇怪的土耳其人,他對保羅說:「你真得相信他已經死了嗎?不,我的朋友,尼古拉斯·弗拉梅爾還活著。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妻子,都還不曾嘗到死亡的滋味。」 1761年,塞繆在巴黎歌劇院的拱門下看到了弗拉梅爾夫婦。 1929年,在巴黎,路易·保威爾講道一個酷似弗拉梅爾的老人。 這就是尼古拉斯·弗拉梅爾和賢者之石的故事。
文藝復興以來的煉金術
這是中世紀的結束之時,從佛羅倫薩開始了一場席捲整個歐洲的思想變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顛覆了天主教告訴大家的世界,於是哲人們不得不尋求其它的途徑來尋求世界的解釋。一些人復興了一度遭受封禁的亞里士多德主義——自然哲學主義,就像羅傑·培根宣揚的一樣——另一些人開始試圖重構柏拉圖的思想,並由此產生了新柏拉圖主義——形而上學和神秘主義的共同開端。 轉回煉金術領域,這一思想上分歧也深刻地影響了煉金術的發展方向,我恐怕是由於赫爾墨斯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氣味相投,因而「赫爾墨斯的學說」——煉金術更多的接受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 幾乎是在同時,猶太神秘主義的思想也開始進一步地滲透到了煉金術當中,尤以卡巴拉的傳入為標志。煉金術士們開始利用卡巴拉的教義來理解世界。構建世界的卡巴拉之樹,或者生命之樹,被認為是上帝煉成世間萬物的基石。 帕拉塞爾蘇斯這一影響在煉金術士中最著名的表現者,就是人們所說的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原名菲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1493~1541),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長的名字,比「阿不思·帕西瓦爾·伍爾弗里克·布萊恩·鄧布利多」還要長。我不得不說這一個霍恩海姆有極端的自戀傾向。他給自己起得外號——帕拉塞爾蘇斯——如果拆開來就是Para Celsus,意為「超越塞爾蘇斯」,而塞爾蘇斯是一位著名的古羅馬醫學著作家。霍恩海姆如同他的前輩拉齊和威蘭諾瓦一樣,同時是一個醫生,我恐怕是因為當時解剖學的發展使得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四液平衡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於是帕拉塞爾蘇斯在醫學上拋棄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而這種拋棄同樣延伸到了他的煉金術研究中,他放棄了亞里士多德主義而去堅決捍衛赫爾墨斯神秘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他相信世間萬物都具有靈魂,而最高的靈魂是整個宇宙。他在煉金術領域的成就,主要在於他對「硫-汞」體系的發展,他在這一體系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元素:鹽。同時他還對他的「鹽-硫-汞」體系做出了全新的定義:鹽是肉體,硫是靈魂,汞是精神,這三基構成了世間萬物。 很快,霍恩海姆的追隨者出現了,他們更加堅定地推崇赫爾墨斯神秘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傳言是一名叫做克里斯蒂安·羅森克羅伊茨(Christian Rosenkreutz)的德國修道士創建了這個被稱為玫瑰十字會(Fraternity of the Rosy Cross)神秘組織,作為帕拉塞爾蘇斯學派和赫爾墨斯主義的傳承者的秘密社團,目前已知的成員有:佩特努斯·西弗瑞勒斯(Petrus Severinus),丹麥國王御醫,著有《哲學醫學的觀念》;約瑟夫·迪歇納(Joseph Duchesne),法國國王御醫,著有《論古代哲學家的舊醫葯學原料》;利奧納特·特恩內瑟爾·扎姆·特恩(Leonhardt Thurneysser zum Thurn),勃蘭登堡選帝侯御醫,著有《第五元素》;托馬斯·蒂姆(Thomas Thymme),英國作家,著有《迪歇納的化學醫學和赫爾墨斯醫學實踐》;吉拉德·多恩(Gerad Dorn),德國煉金術士;瓊·巴普提斯塔·梵·海爾蒙特(Joan Baptista van Helmont),煉金術士、醫生,著有《醫學的曙光》;巴西爾·瓦倫丁(Basil Valentine),煉金術士,著有《銻之凱旋車》、《十二把鑰匙》……顯然,我不知道這個名單還有多長,名單上的很多人選擇了隱去自己的真名實姓,而冠以一個統一的名號:玫瑰十字會員(Rosicrucian)。 但是,同樣還有一部分煉金術士仍然在堅持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這種堅持及其引發的煉金術士們對物質、對世界的思考,最終導致了一個偉大的煉金術時代的終結。
牛頓的煉金術
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顯然是人盡皆知的最典型的科學家的代表。 艾薩克·牛頓恐怕牛頓對神秘學才有更深的追求,他有一句被世人選擇性遺忘的名言:「我的一生,就是在為證明上帝的存在而工作。」 事實上,牛頓接觸煉金術甚至比他接觸科學還要早,他幼年就曾大量閱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並對其元素論十分感興趣,而眾所周知亞里士多德的元素論就是煉金術的基礎理論之一。在進入劍橋學習的時候,他的第一位導師就是一名煉金術士亨利·莫爾(Henry More,著有《靈魂不朽》)。 牛頓的手稿表明,它曾逐字逐句謄寫和翻譯了許多煉金術著作,同時還編輯了一份詳細的,大約包含7000個名詞的煉金術詞彙表。在他的手稿中,他將他拉丁文名字Iasscus Neuutonus通過一種古老的換音造詞法改寫為Jeova Sanctus Unus,意為「神選之子」。 牛頓曾進行過大量的煉金術實驗,其中包括參照瓦倫丁《銻之凱旋車》中的方法,成功製造出了一種被稱為「星銻」的美麗晶體,並認為「這種星沒有寶貴到包含賢者之石,但是其中隱藏著一種絕妙的葯物」。 他觀察煉金術坩堝中物質的運動,從煉金術的動力上,他認為之所以天體會具有引力這一奇妙的性質,正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正是身處於上帝的巨大而奇妙的坩堝之中,煉金術就是推動我們世界運行的本源動力。換言之,如果沒有牛頓對煉金術的研究,就沒有萬有引力,甚至我們可以說牛頓的科學成就只是他研究煉金術的副產品而已。 在牛頓之後,煉金術並未消亡,可是牛頓是最後一個對煉金術理論作出過貢獻的煉金術士,所以我們稱其為「最後一位賢者」。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牛頓在劍橋的導師兼同事,於1661年發表了《懷疑派化學家》。波義耳在本書中提出了新的元素論: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這正是現在出現在我們的化學教材中關於元素的定義的最早版本。他同時還提出:「化學,為了完成其光榮而又庄嚴的使命,必須拋棄古代傳統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學那樣,立足於嚴密的實驗基礎之上。」這就完全去除了煉金術中的神秘學思想,而將自然哲學思想獨立出來一門新的學科:近代化學。波義耳也由此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自此,煉金術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分裂,失去了自然哲學思想的煉金術從此完全被歸為神秘學的范疇之內。
20世紀煉金術
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席捲全世界,整個西方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拜金主義充斥著整個世界,上層社會的人們都陷入了對金錢無休無止的追求中,完全無暇顧及那些古老的文化。 煉金術似乎就要這場忙碌中被人們淡忘了。 但是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資本家們,或者說最早的那批拜金主義者的後代們,發現似乎這世界上存在著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於是一股說普遍的獵奇思想子在當時散播開來 在這一時期,為了滿足這種獵奇思想,一些人開始尋求古老的,神秘的東西,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 美國人亞瑟·愛德華·韋特(Arthur Edward Waite)(1857~1942)便是這些人中最著名的一個。他翻譯並創作了大量的神秘學著作,他向世人介紹了卡巴拉和猶太神秘主義,他還詳細描述了玫瑰十字會,並將古代煉金術的一些著作翻譯出來。當然,韋特為世人所知最重要的還是他將吉普賽人的占卜紙牌中融合了神秘主義的思想,並設計出了任何一個玩塔羅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韋特經典塔羅」。 於是如今的煉金術就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 無論是尼古拉斯·弗拉梅爾,還是牛頓的煉金術研究,就像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城或者UFO一樣,都是獵奇者絕妙的談資,以及小說家和電影人經久不衰的賺錢法寶,不是么?
㈢ 關於煉金術的資料
煉金術常被人認為是「偽科學」,因為它那把普通金屬變成黃金的實驗顯得如此荒謬,而它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與關注,似乎也僅限於對化學發展的一點點貢獻。這種誤解的產生,主要原於煉金術士一向對他們期望通過煉金術達到「啟悟」的目的故意隱瞞並諱莫如深。實際上,煉金術隱含的深奧哲學思想在於,普通金屬在於尚末提高知覺意識的「自我」,而黃金因其不易腐敗與永遠閃光的自然特性,代表精神轉換的「自性」,煉金術的試驗過程即為人剔出人們日常實踐中的「渣澤」,使人進入凈化的精神境界。
煉金術關於個體的人可以不通過宗教的「媒介」提升自身精神意識的理念,遭到了中世紀教會的無情抨擊,並將其視為異端邪說與巫術,使煉金術士不得不用象徵符號來代表煉金術的物質轉化過程。但是,煉金術不僅僅是這樣內在精神轉化的象徵過程,而是切切實實提供了進行物質與精神轉化的「修煉」方法。煉金術士期望將普通金術變成「點金石」(已稱為點金葯等),以次驗證點金石的力量與本質,而不是只把它看作物質轉化的媒介。對於煉金術士而言,從開始階段到最後的「啟悟」這一漫長的旅程,稱為「偉大的工作」------物質與精神閑的相互依存與協調統一。據說,煉金術最早啟始於古埃及,但其深奧的哲學思想由於古希臘、阿拉伯、印度與中國煉金術的發展密切相關。12世紀,英國人羅伯特。切斯特將阿拉伯煉金術著作《煉金術之合成物》翻譯成拉丁文後,煉金術開始在西歐逐漸興起。上訴著作中闡明,煉金術隱含的理念起源於古代人的世界觀,即世間包括人內在內的一切,均是由一種非物質的「原始物質」創造出來的,這種「原始物質」就是構成宇宙的神奇四大元素------土、火、空氣與水。因為這四大要素之間可以互相轉換,所以其它任何物質基於這種法則都理所當然的可以互相轉換。而且,按照此世界觀的邏輯,已經轉換過的物質還可變回「原始物質」。反之,「原始物質」也可以其它不同的物質形式再出現。
㈣ 歷史上的「煉金術」和「煉丹術」是什麼
在古代,由於人們不知道物質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因而也就不能正確了解物質發生變化的規律。於是,許多人就妄想把普通的金屬或礦石燒一燒變成貴重的黃金,或是變成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丹」。這就是歷史上的「煉金術」和「煉丹術」。
今天,當人們聽到這些,一定會覺得荒唐可笑。可在那時,這些說法卻真的打動了那些統治者的心,就連那些最虔誠的教徒,一想到發財和長壽,也都坐不住了。於是,不論在豪華的宮院中,還是在肅穆的教堂里,都升起了爐火,大搞煉金術和煉丹術。這一時期,在歷史上竟持續了一千多年。最終是一爐黃金也未煉成,而有些急於祈求長壽的人,大膽地吞服了一點煉丹「半成品」,卻都提前喪了命。在我國唐、宋兩朝是金丹術的鼎盛時期。據文獻記載,唐朝因服丹葯而致死者大有人在。
從科學上看,煉金術士們的幻想,的確是愚蠢的。但是,我們還不能把這上千年的煉金時代,看作是一個完全愚蠢的時代。因為,在這漫長的年代裡,確實也為人類積累了不少化學知識。而這些知識的積累,恰恰又為結束這個時代創造了條件。
㈤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煉金術
編輯本段煉丹術
煉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古代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葯。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葯。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葯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編輯本段煉金術的影響
煉金術經過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作為近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煉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操作的經驗,發明了多種實驗器具,認識了許多天然礦物。煉金術在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穆斯林不僅在科學的認知和實踐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被視為「偽科學」的「秘術」,他們也曾鍥而不舍地予以探索。伊斯蘭教的「秘術」主要包括煉金術、相術和占卜(如泥土占卜)等。它們之所以被歸類為「偽科學」,是因為它們使用的是神秘的象徵語言。煉金術是最主要的秘術,而傳統的煉金術實際上是一種看待事物的完整方式,既包括對·宇宙的看法,這一般與冶金術有關;又包含對靈魂的認識,這往往涉及精神心理療法。所以煉金術一度又被認為是一種科學和一種方法。煉金術以「相互兼容」的理論為基礎,認為萬物的存在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一事物與它事物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不光是事物的一般屬性可以轉換,本性也可以改變。所謂煉金術,是指在一種以點金石為象徵的精神力量面前改變物質的形態和性質的一種秘術,但物質改變的前提是人的內在精神的轉變。從表面上看,煉金術與物質世界,特別是與礦物和金屬密切相關,可以說化學的發展史離不開煉金術;但從本質上講,煉金術並非原始化學,亦非純粹的心理學,它是利用煉金術過程中形成的礦物金屬等物質的變化,來促進人的靈魂的轉變。 相關書籍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神智學的一般哲理,與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這種關於本質哲學的理論是以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質料說為基礎,認為宇宙萬物來源於四種原質和四種原素。四種原質分別為熱、冷、干、濕,四種原素為水、土、氣、火。四種原質通過相互轉換,結合為兩種本原,即硫和汞。不過,這里所說的硫和汞並非通常意義的礦物質,其含義類似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陰陽,二者結合乃有宇宙萬物。譬如,按照煉金術的理論,硫和汞兩種本原以不同比例相融合,在某種神秘因素作用下,便可產生各種不同的金屬礦物。這四種原質、四種原素和二種本原的相互關系. 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曾長期爭論不休,褒貶不一。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和一般的秘術,而多數自然哲學科學家和醫生,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亞里士多德學派一般也都蔑視煉金術,而照明學派則持肯定態度。如伊本·西那就曾明確表示,他不相信煉金術上能把普通金屬變為黃金,然而他卻贊同煉金術關於金屬構成的理論,他的名著《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硫汞融合的理論為基礎。 伊斯蘭煉金術繼承了古代東方的煉金術傳統,主要是以亞力山大為中心的赫爾墨斯神智學和中國的煉金術。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上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721~776年),他是十葉派六世伊瑪目賈法爾·薩迪克(699~765年)的弟子,其著作被伊斯瑪儀派奉為經典。賈比爾的《七十本書》和《平衡書》,一直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著名的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上拉齊,開創了煉金術的新時代。他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拉齊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在於他對物質的分類,即將所有物質分為礦物、植物和動物三大類。他還曾對很多化學變化過程,如蒸餾、緩燒、過濾等作過詳細的描述。作為一名醫生,他對化學醫學也很有興趣。傳統醫學史上,他是將酒精分離出來並用於醫療實踐的第一人。 煉金術與蘇非神秘主義關系更為密切。蘇非神秘主義提倡信仰者個體精神上的修煉,放對有改變人的靈魂功效的煉金術格外重視,蘇非主義表述這方面教義的很多術語都直接來自煉金術。時至今日,不僅煉金術的語言在蘇非信徒中仍廣為流行,在某些蘇非教團中還盛行煉金術活動。此外,蘇非主義所採用的精神心理療法,與煉金術也有密切關系,這種療法將煉金術視為一種關於靈魂的科學。 煉金術與伊斯蘭藝術的關系也非同一般,傳統、的穆斯林詩歌和音樂,不僅深受蘇非神秘主義的影響,還與煉金術觀點融會貫通。這是因為據說煉金術可對人的靈魂產生影響,使其發生轉變,而詩歌與音樂等藝術則與人的靈魂轉變關系密切。此外,在伊斯蘭建築和工藝製品的造型藝術中,如書法和幾」何圖案的表現形式,都離不開和諧,煉金術所講的「平衡」、「協調」,在色彩的和諧、結構的勻稱及其象徵意義方面起著一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如果不了解煉金術對色彩效果、藝術造型等美學思想的影響,就無法欣賞帖木爾時代的清真寺建築和薩法維時代的地毯、壁毯等藝術精品。煉金術是聯接伊斯蘭藝術的工藝技術與宗教精神和象徵意義的橋梁,也是理解伊斯蘭藝術內韻的一把鑰匙。 古代的偽科學無非有以下幾種:宣稱可以將其他元素轉化成黃金,宣稱用一種葯物治癒所有的疾病,宣稱可以用某種儀式延長人的生命,或是直接製造出生命。 簡單來說,中世紀的煉金術是企圖用某種葯物或儀式,將人的精神與力量進化到更高的層次。說到這點,最早研究煉金術的,是中國的道士與埃及的祭司。中國的煉金術介紹很多,總是用葯煉丹,據稱就可以延年益壽,抑或點石成金。但所謂的鉛汞丹黃之術未能揭示生命本身的規律,火葯倒是應運而生。在埃及,煉金術的秘密也掌握在少數僧侶手中,希臘化的時代來臨後,亞歷山大利亞圖書館的典籍上有相關的記載。但托勒密王朝的子民只是歐洲統治者的後代,象形文字的奧秘早已失傳,拿破崙的遠征與羅塞塔方尖碑上的突破是三十個世紀之後的事情。終於,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隨著地震變作一堆廢墟,古王國的秘術永遠蒙上了陰翳。 隨著泛希臘文明的繁榮,人文精神也蓬勃發展,那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年代。亞利士多德是位煉金術士,他認為,物質是可以通過規律合成的。根據他的學說,世界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水、土、火、空氣。物質社會的所有形態都由這四種元素根據不同的比例組成。因此,只要施加外部的影響與催化,泥土亦可變成黃金。 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也引用了這種元素的說法。他們認為,宇宙中的所有天體——太陽、月亮、星辰,都對地面上的人類活動有所影響。因此,後世的煉金術士們認為,只有在各種天體處於特定位置的時候,煉金儀式才能取得成功。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希臘的煉金術被傳入了阿拉伯,游牧民族簡化了亞利士多德的理論,認為,所有的金屬都由兩種元素構成:硫磺與水銀。中國的煉丹術也同時以火葯的形式傳入阿拉伯半島,延年益壽的仙丹倒變成了一千零一夜中青春泉的傳說。波斯的醫師將這些理論系統的整理成冊,被中世紀的煉金術士頻繁的引用。 此刻的歐洲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故,羅馬的陷落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黑暗與蒙昧重新籠罩整片大陸,希臘體系的人文科學自此凋敝。直到12世紀,阿拉伯的移民涌進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與西西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歐洲人重新對煉金術或者說東方的神秘主義哲學產生興趣。希臘語的手抄本通過敘利亞語或阿拉伯語的中介又被翻譯成拉丁語。1455年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地流傳著一本書,名字叫Corpus Hermeticum,赫姆提卡文集,其名字引起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來自古埃及的月神透特,有人認為來自希臘神話的赫爾墨斯。不管怎樣,書中提到了大量煉金術、占星術、魔法符號與用具,還有古埃及的種種儀式,簡直是古代的AD&D。其他阿拉伯學者的論文不僅有哲學的理論依據,還有大量的應用實例。最多被提到的有兩位:阿諾德·威拉諾瓦(1240~1313年),蒸餾術的發明者;羅傑·培根(1214~1294年),詳細記載了黑火葯的成分處方,和單筒望遠鏡的製作工藝。 讓我們來看看煉金術士的小屋。典型的實驗室應該是黑暗、潮濕、四處擺放著不知名的葯品,散發著可疑的煙霧。許多煉金術士在家工作,以節省資金,同時也避開外人打擾。有些人選擇廚房,可以利用現成的爐火。有些則蹩到閣樓上,以便晚上進行的活動不會被好奇的鄰居所發現。這些矮小的權宜之所常常塞滿了各種形狀古怪的儀器、手稿、頭骨、動物標本。為了精神上的禱告,通常還有小型的祭壇。所有這些擺設與其說是代表著科學技術,不如說是神秘主義的象徵。為了煉制丹葯所進行的工作是最原始的化學實驗,煉金術士是最早嘗試將各種元素分離開的先驅。白磷的提煉,鹽酸的合成就是中世紀的產物;同時他們用到的器皿,蒸餾液體、分析金屬的設備以及種種控制化學反應的方法,至今還在使用。 加熱是每個煉金實驗必須的條件,不管是加熱液體還是溶解鉛塊。為了保持一定的溫度,煉金術士們發明了水浴,學理科的朋友在高中一定作過這樣的實驗。帶定時器的爐子體現了精巧的工藝,大英博物館中有一台1616年製造的恆溫箱,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懂得雙金屬片的製造。 傳說中的城堡深處總是有這樣的實驗室,這也是事實。從地中海沿岸的國王,到波羅的海的鄉下貴族,都把煉金術士看成是通往財富的捷徑。貪婪往往伴隨著腐敗,於是學者中也是魚龍混雜,歐洲並不缺乏高明的騙子和吹牛者,他們的所作所為可以很好的寫成一部浮誇的編年史。但是,正如不是每個實驗室都能產生弗蘭肯斯坦一樣,煉金術士的努力大多徒勞無功。如果不能夠兌現諾言變出黃金來,付出的代價是掉腦袋。性子暴躁的紅鬍子二世專門打造了一個絞架,用來弔死失手的倒霉蛋。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因此敗壞了名聲,因為從業者為了保住性命多多少少用到了不光彩的手段。從15世紀到17世紀,煉金術的書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故弄玄虛的符號與公式隨處可見。 一部分聰明的煉金術士開始轉移權貴的焦點,他們宣稱可以煉制強身健體的靈葯,煉金術因此走上醫葯研究的道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帕拉塞爾蘇斯(1493~1541年),他不同意當時流行的說法,即病患源於自身機能的紊亂與失調。認為,疾病存在於外部的某種載體上,尋找等待著機會侵入人體。葯物可以幫助抵禦這些疾病,這是最早關於病菌的設想。此外,他還首次提到實驗中得到的「銀灰色」物質——鋅,並第一個用「酒精」(alcohol)來稱呼從葡萄酒中蒸餾出的液體。 文藝復興帶來了煉金術的黃金時代,為了復興羅馬的榮光所進行的革命,徹底的洗刷著整整十多個世紀的沉寂,藝術與科學界都產生了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果。宗教也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新教在16世紀上半葉完成了重組。此刻的煉金術由三塊組成:部分科學、部分藝術、部分宗教,也隨著復興的節拍踩著輕快的舞步。 科學研究者正式從煉金術士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此前的煉金術士在追求貴金屬的同時產生的副產品,即他們所作的實驗,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另一部分則專門研究占星術,低級者如吉普賽人的算命把戲,高級者或可稱為數字命理學。20世紀中葉盛行的精神病理研究還用到了煉金術士的唯心論和招魂術。 先來講占星家,正如藝術的目的是追求至美一樣,對於具備著真正睿智遠慮的占星家來說,如何在精神修為上達到更高層次,遠遠勝過財富與虛名的誘惑;超越鉛塊一般沉重駑鈍的肉體的限制,讓思想如同黃金般璀璨成熟,比其物理上的實現更為重要。與希臘羅馬時代不同,他們不像犬儒學派那樣苦修,亦不像斯多葛學派那樣誇誇其談。他們對著閣樓的天窗,隱隱把握著宇宙的整體性,驗證著星空的不斷變動,安守著心中永恆的道德准則。 占星家將其事業看成是完善二元論的神聖藝術:完成自身心靈凈化升華的同時,用宇宙的運動變遷來解釋人世間的實踐活動。由於文藝復興中開放的學術氣氛,他們也開始挑戰古代的權威,拋開人類自身去探求自然的奧秘,完成由大入微的轉變。(蘇格拉底在廣場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被稱為哲學上的大問題。) 這種崇高的目的毫不疑問使其成為殉道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看到自由王國的大門洞開。當一部分人成天孜孜以求盛滿黃金的坩堝時,真正的學者在失望中被埋進乞丐一般簡陋的墳墓。 再來講現代化學的奠基者,他們繼承了最早煉金術士的職能。先介紹尼古拉·弗雷曼,一位14世紀巴黎的煉金術士,他及其門徒對物質的構成一無所知。當時所有人認為,所有的物質存在都由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一如亞利士多德的理論。元素比例不同,形成時的冷暖干濕各異,因此有了不同的形態。 從這種理論出發,金屬的轉化就有了可能。弗雷曼在他的書中寫到,所有的金屬都來自地球內部,天然的熔爐將各種元素攪拌混合,其進程由某種更高的存在決定,或可歸結成神的意志。神的境界總是完美,因此,只要混合的元素在地球深處呆上足夠長的時間,最早或許是鐵或鉛,慢慢就變成黃金白銀。但是,總有被過早開采出來,地球上的金屬因此顯現不同的形態。而煉金術士的使命,就是繼續造物者未完的工作,並加速金屬的「進化」。今天的人讀到這些,也要佩服他們壯大的構想力。 所有的煉金術士對他們的成果都諱莫如深。13世紀的煉金術講座上,所有的人要先起立:「以我的靈魂宣誓,如果對別人顯露今天看到的,即會受到永久的詛咒。」一位叫巴塞爾·瓦倫丁的教士寫道:「只能仰望,若是傳揚一點天國的奧秘,靈魂將淪落最深的地獄。」 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或者是貪婪,煉金術士們將自己的方程式緊緊的保藏;其次是教會,他們認為煉金術是對造物者的干涉與褻瀆,煉金術士從事魔鬼的藝術。更有高尚者認為,自己的方程式可以成功,一旦落入居心不良者手中,將為禍社會,因此要埋藏起來。很矛盾的想法,既然這樣為什麼帶著虔誠的熱情去鑽研,但想到今天核物理的成就,現代人亦沒有資格取笑他們。
㈥ 有誰知道關於煉金術的歷史
關於煉金術的歷史:
尋求長生是人類受到一切誘惑中的最大誘惑。有史以來,人類就曾希望自己長生,並且作過種種的嘗試。在所有的嘗試中,煉金術士的幻想和技藝是被應用得最普遍的。
煉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煉金術真正開始了。和中國的情況相近,制金並不佔重要地位,煉金術士們追求的是制葯,長生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信的代表人物是佐息摩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葯),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葯」———「金丹」。另一位煉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米斯,是埃及的教士。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米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倍大神赫米斯」,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煉金術」。
煉金術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所以,他煉出的「金丹」又能延年益壽、提神強精,並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煉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因而從各方面來作出「說明」。例如,一部煉金術著作解釋長生之難求說:「由於它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認為它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啟示而不是個人的勤奮才獲得哲人之石的。」而且對服用「金丹」能否治病長生的方法,也故意說得非常微妙。
但是盡管如此,由於長生的誘惑力,直到用化學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學證據否定的19世紀之前,它一直都有廣闊的市場,甚至像伊薩克·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認為,通過實驗來製取黃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國王,也與中國的那些皇帝一樣,一心希望通過煉金術使自己達到長壽永生。如英國國王亨利六世、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徒。其中特別有趣的,像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對煉金術士約翰·迪真是寵幸得無以復加,甚至特許他在宮中從事煉金術活動。在號稱「煉金術的中心」的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把煉金術士邁克爾·梅爾特封為伯爵。
[size=2]近代化學的出現,使人們對制金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到了17世紀以後,煉金術遭到了批判。煉金術的希望破滅了。
②煉金術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和實踐,是當代化學的雛形。其目標是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金子,發現萬靈葯及制備長生不老葯。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煉金術尚未被科學證據所否定。包括牛頓在內的一些著名科學家都曾進行過煉金術嘗試。近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煉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
西方的煉金術
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偽托德謨克里特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 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金屬;這樣*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煉金術者所採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種*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然後使這種合金錶面變白,這樣就賦給它一種銀的靈氣或者形式。接著再給它加進一點金子作為種籽或發酵劑使全部合金變為黃金。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過,使它看上去有點象青銅那樣,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另一種為早期煉金術者加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是一種更原始的觀念,即金屬是兩性生殖的產物,金屬本身就有雌雄之分。這種觀念在伊斯蘭教和中古煉金術里的地位比較重要。
自公元12世紀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開始翻譯阿拉伯和希臘著作,包括煉金術文獻。希臘煉金術對歐洲的影響遠不及經過了系統化的阿拉伯煉金術所產生的影響。煉制黃金是歐洲煉金術的主要目標。歐洲學者根據伊斯蘭煉金術的理論,作了大量實驗。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為化學的發展與出現積累了大量知識。
伊斯蘭的煉金術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 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他的著作《七十本書》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中國的煉金術
煉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葯。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葯。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葯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影響
煉金術經過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作為近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煉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操作的經驗,發明了多種實驗器具,認識了許多天然礦物。煉金術在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③穆斯林不僅在科學的認知和實踐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被視為「偽科學」的「秘術」,他們也曾換而不舍地予以探索。伊斯蘭教的「秘術」主要包括煉金術、相術和占卜(如泥土占卜)等。它們之所以被歸類為「偽科學」,是因為它們使用的是神秘的象徵語言。煉金術是最主要的秘術,而傳統的煉金術實際上是一種看待事物的完整方式,既包括對·宇宙的看法,這一般與冶金術有關;又包含對靈魂的認識,這往往涉及精神心理療法。所以煉金術一度又被認為是一種科學和一種方法。煉金術以「相互兼容」的理論為基礎,認為萬物的存在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一事物與它事物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不光是事物的一般屬性可以轉換,本性也可以改變。所謂煉金術,是指在一種以點金石為象徵的精神力量面前改變物質的形態和性質的一種秘術,但物質改變的前提是人的內在精神的轉變。從表面上看,煉金術與物質世界,特別是與礦物和金屬密切相關,可以說化學的發展史離不開煉金術;但從本質上講,煉金術並非原始化學,亦非純粹的心理學,它是利用煉金術過程中形成的礦物金屬等物質的變化,來促進人的靈魂的轉變。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神智學的一般哲理,與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這種關於本質哲學的理論是以亞里土多德的形式質料說為基礎,認為宇宙萬物來源於四種原質和四種原素。四種原質分別為熱、冷、干、濕,四種原素為水、土、氣、火。四種原質通過相互轉換,結合為兩種本原,即硫和汞。不過,這里所說的硫和汞並非通常意義的礦物質,其含義類似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陰陽,二者結合乃有宇宙萬物。譬如,按照煉金術的理論,硫和汞兩種本原以不同比例相融合,在某種神秘因素作用下,便可產生各種不同的金屬礦物。這四種原質、四種原素和二種本原的相互關系.[
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曾長期爭論不休,褒貶不一。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和一般的秘術,而多數自然皙學科學家和醫生,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亞里土多德學派一般也都蔑視煉金術,而照明學派則持肯定態度。如伊本·西那就曾明確表示,他不相信煉金術上能把普通金屬變為黃金,然而他卻贊同煉金術關於金屬構成的理論,他的名著《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硫汞融合的理論為基礎。
伊斯蘭煉金術繼承了古代東方的煉金術傳統,主要是以亞力山大為中心的赫爾墨斯神智學和中國的煉金術。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上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721-776),他是十葉派六世伊瑪目賈法爾·薩迪克(699—765)的弟子,其著作被伊斯瑪儀派奉為經典。賈比爾的《七十本書》和《平衡書》,一直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著名的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上拉齊,開創了煉金術的新時代。他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拉齊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在於他對物質的分類,即將所有物質分為礦物、植物和動物三大類。他還曾對很多化學變化過程,如蒸餾、緩燒、過濾等作過詳細的描述。作為一名醫生,他對化學醫學也很有興趣。傳統醫學史上,他是將酒精分離出來並用於醫療實踐的第一人。
煉金術與蘇非神秘主義關系更為密切。蘇非神秘主義提倡信仰者個體精神上的修煉,放對有改變人的靈魂功效的煉金術格外重視,蘇非主義表述這方面教義的很多術語都直接來自煉金術。時至今日,不僅煉金術的語言在蘇非信徒中仍廣為流行,在某些蘇非教團中還盛行煉金術活動。此外,蘇非主義所採用的精神心理療法,與煉金術也有密切關系,這種療法將煉金術視為一種關於靈魂的科學。
煉金術與伊斯蘭藝術的關系也非同一般,傳統、的穆斯林詩歌和音樂,不僅深受蘇非神秘主義的影響,還與煉金術觀點融匯貫通。這是因為據說煉金術可對人的靈魂產生影響,使其發生轉變,而詩歌與音樂等藝術則與人的靈魂轉變關系密切。此外,在伊斯蘭建築和工藝製品的造型藝術中,如書法和幾」何圖案的表現形式,都離不開和諧,煉金術所講的「平衡」、「協調」,在色彩的和諧、結構的勻稱及其象徵意義方面起著一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如果不了解煉金術對色彩效果、藝術造型等美學思想的影響,就無法欣賞帖木爾時代的清真寺建築和薩法維時代的地毯、壁毯等藝術精品。煉金術是聯接伊斯蘭藝術的工藝技術與宗教精神和象徵意義的橋梁,也是理解伊斯蘭藝術內韻的一把鑰匙。
④古代的偽科學無非有以下幾種:宣稱可以將其他元素轉化成黃金,宣稱用一種葯物治癒所有的疾病,宣稱可以用某中儀式延長人的生命,或是直接製造出生命。
簡單來說,中世紀的煉金術是企圖用某種葯物或儀式,將人的精神與力量進化到更高的層次。說到這點,最早研究煉金術的,是中國的道士與埃及的祭司。中國的煉金術介紹很多,總是用葯煉丹,據稱就可以延年益壽,抑或點石成金。但所謂的鉛汞丹黃之術未能揭示生命本身的規律,火葯倒是應運而生。在埃及,煉金術的秘密也掌握在少數僧侶手中,希臘化的時代來臨後,亞歷山大利亞圖書館的典籍上有相關的記載。但托勒密王朝的子民只是歐洲統治者的後代,象形文字的奧秘早已失傳,拿破崙的遠征與羅塞塔方尖碑上的突破是三十個世紀之後的事情。終於,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隨著地震變作一堆廢墟,古王國的秘術永遠蒙上了陰翳。
隨著泛希臘文明的繁榮,人文精神也蓬勃發展,那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年代。亞利士多德是位煉金術士,他認為,物質是可以通過規律合成的。根據他的學說,世界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水、土、火、空氣。物質社會的所有形態都由這四種元素根據不同的比例組成。因此,只要施加外部的影響與催化,泥土亦可變成黃金。
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也引用了這種元素的說法。他們認為,宇宙中的所有天體——太陽、月亮、星辰,都對地面上的人類活動有所影響。因此,後世的煉金術士們認為,只有在各種天體處於特定位置的時候,煉金儀式才能取得成功。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希臘的煉金術被傳入了阿拉伯,游牧民族簡化了亞利士多德的理論,認為,所有的金屬都由兩種元素構成:硫磺與水銀。中國的煉丹術也同時以火葯的形式傳入阿拉伯半島,延年益壽的仙丹倒變成了一千零一夜中青春泉的傳說。波斯的醫師將這些理論系統的整理成冊,被中世紀的煉金術士頻繁的引用。
此刻的歐洲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故,羅馬的陷落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黑暗與蒙昧重新籠罩整片大陸,希臘體系的人文科學自此凋敝。直到12世紀,阿拉伯的移民涌進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與西西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歐洲人重新對煉金術或者說東方的神秘主義哲學產生興趣。希臘語的手抄本通過敘利亞語或阿拉伯語的中介又被翻譯成拉丁語。1455年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地流傳著一本書,名字叫Corpus Hermeticum,赫姆提卡文集,其名字引起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來自古埃及的月神透特,有人認為來自希臘神話的赫爾姆斯。不管怎樣,書中提到了大量煉金術、占星術、魔法符號與用具,還有古埃及的種種儀式,簡直是古代的AD&D。其他阿拉伯學者的論文不僅有哲學的理論依據,還有大量的應用實例。最多被提到的有兩位:阿諾德·威拉諾瓦(1240-1313),蒸餾術的發明者;羅傑·培根(1214-1294),詳細記載了黑火葯的成分處方,和單筒望遠鏡的製作工藝。
讓我們來看看煉金術士的小屋。典型的實驗室應該是黑暗、潮濕、四處擺放著不知名的葯品,散發著可疑的煙霧。許多煉金術士在家工作,以節省資金,同時也避開外人打擾。有些人選擇廚房,可以利用現成的爐火。有些則蹩到閣樓上,以便晚上進行的活動不會被好奇的鄰居所發現。這些矮小的權宜之所常常塞滿了各種形狀古怪的儀器、手稿、頭骨、動物標本。為了精神上的禱告,通常還有小型的祭壇。所有這些擺設與其說是代表著科學技術,不如說是神秘主義的象徵。為了煉制丹葯所進行的工作是最原始的化學實驗,煉金術士是最早嘗試將各種元素分離開的先驅。白磷的提煉,鹽酸的合成就是中世紀的產物;同時他們用到的器皿,蒸餾液體、分析金屬的設備以及種種控制化學反應的方法,至今還在使用。
加熱是每個煉金實驗必須的條件,不管是加熱液體還是溶解鉛塊。為了保持一定的溫度,煉金術士們發明了水浴,學理科的朋友在高中一定作過這樣的實驗。帶定時器的爐子體現了精巧的工藝,大英博物館中有一台1616年製造的恆溫箱,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懂得雙金屬片的製造。
傳說中的城堡深處總是有這樣的實驗室,這也是事實。從地中海沿岸的國王,到波羅的海的鄉下貴族,都把煉金術士看成是通往財富的捷徑。貪婪往往伴隨著腐敗,於是學者中也是魚龍混雜,歐洲並不缺乏高明的騙子和吹牛者,他們的所作所為可以很好的寫成一部浮誇的編年史。但是,正如不是每個實驗室都能產生弗蘭肯斯坦一樣,煉金術士的努力大多徒勞無功。如果不能夠兌現諾言變出黃金來,付出的代價是掉腦袋。性子暴躁的紅鬍子二世專門打造了一個絞架,用來弔死失手的倒霉蛋。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因此敗壞了名聲,因為從業者為了保住性命多多少少用到了不光彩的手段。從15世紀到17世紀,煉金術的書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故弄玄虛的符號與公式隨處可見。
一部分聰明的煉金術士開始轉移權貴的焦點,他們宣稱可以煉制強身健體的靈葯,煉金術因此走上醫葯研究的道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菲利普斯·奧列斯·帕拉薩爾斯(1493-1541),他不同意當時流行的說法,即病患源於自身機能的紊亂與失調。認為,疾病存在於外部的某種載體上,尋找等待著機會侵入人體。葯物可以幫助抵禦這些疾病,這是最早關於病菌的設想。此外,他還首次提到實驗中得到的「銀灰色」物質——鋅,並第一個用「酒精」(alcohol)來稱呼從葡萄酒中蒸餾出的液體。
文藝復興帶來了煉金術的黃金時代,為了復興羅馬的榮光所進行的革命,徹底的洗刷著整整十多個世紀的沉寂,藝術與科學界都產生了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果。宗教也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新教在16世紀上半葉完成了重組。此刻的煉金術由三塊組成:部分科學、部分藝術、部分宗教,也隨著復興的節拍踩著輕快的舞步。 科學研究者正式從煉金術士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此前的煉金術士在追求貴金屬的同時產生的副產品,即他們所作的實驗,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另一部分則專門研究占星術,低級者如吉普賽人的算命把戲,高級者或可稱為數字命理學。20世紀中葉盛行的精神病理研究還用到了煉金術士的唯心論和招魂術。
先來講占星家,正如藝術的目的是追求至美一樣,對於具備著真正睿智遠慮的占星家來說,如何在精神修為上達到更高層次,遠遠勝過財富與虛名的誘惑;超越鉛塊一般沉重駑鈍的肉體的限制,讓思想如同黃金般璀璨成熟,比其物理上的實現更為重要。與希臘羅馬時代不同,他們不像犬儒學派那樣苦修,亦不像斯多葛學派那樣誇誇其談。他們對著閣樓的天窗,隱隱把握著宇宙的整體性,驗證著星空的不斷變動,安守著心中永恆的道德准則。
占星家將其事業看成是完善二元論的神聖藝術:完成自身心靈凈化升華的同時,用宇宙的運動變遷來解釋人世間的實踐活動。由於文藝復興中開放的學術氣氛,他們也開始挑戰古代的權威,拋開人類自身去探求自然的奧秘,完成由大入微的轉變。(蘇格拉底在廣場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被稱為哲學上的大問題。)
這種崇高的目的毫不疑問使其成為殉道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看到自由王國的大門洞開。當一部分人成天孜孜以求盛滿黃金的坩堝時,真正的學者在失望中被埋進乞丐一般簡陋的墳墓。
再來講現代化學的奠基者,他們繼承了最早煉金術士的職能。先介紹尼古拉·弗雷曼,一位14世紀巴黎的煉金術士,他及其門徒對物質的構成一無所知。當時所有人認為,所有的物質存在都由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一如亞利士多德的理論。元素比例不同,形成時的冷暖干濕各異,因此有了不同的形態。
從這種理論出發,金屬的轉化就有了可能。弗雷曼在他的書中寫到,所有的金屬都來自地球內部,天然的熔爐將各種元素攪拌混合,其進程由某種更高的存在決定,或可歸結成神的意志。神的境界總是完美,因此,只要混合的元素在地球深處呆上足夠長的時間,最早或許是鐵或鉛,慢慢就變成黃金白銀。但是,總有被過早開采出來,地球上的金屬因此顯現不同的形態。而煉金術士的使命,就是繼續造物者未完的工作,並加速金屬的「進化」。今天的人讀到這些,也要佩服他們壯大的構想力。
所有的煉金術士對他們的成果都諱莫如深。13世紀的煉金術講座上,所有的人要先起立:「以我的靈魂宣誓,如果對別人顯露今天看到的,即會受到永久的詛咒。」一位叫巴塞爾·瓦倫丁的教士寫道:「只能仰望,若是傳揚一點天國的奧秘,靈魂將淪落最深的地獄。」
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或者是貪婪,煉金術士們將自己的方程式緊緊的保藏;其次是教會,他們認為煉金術是對造物者的干涉與褻瀆,煉金術士從事魔鬼的藝術。更有高尚者認為,自己的方程式可以成功,一旦落入居心不良者手中,將為禍社會,因此要埋藏起來。很矛盾的想法,既然這樣為什麼帶著虔誠的熱情去鑽研,但想到今天核物理的成就,現代人亦沒有資格取笑他們。
㈦ 誰了解古代煉金術的相關資料……
煉金術的起源已隱藏於歷史的薄霧中,無法探究。但那厚厚的煉金術書籍告訴人們,幾千年人類文明的沉澱,才使煉金術成為一門學問。而那些古代的煉金術士們,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到煉金實驗上的時候,也並非是一群昏聵的老人在打發孤寂無聊的時間。
中世紀的神秘一瞥:什麼是煉金術
在16-18世紀,大約有4000本關於煉金術的書籍出版,從當時留下的諸多手稿、信札、筆記和文學作品中,可以輕松地找到煉金術的痕跡。
神秘而復雜的學問
英文中的煉金術一詞Alchemy,源自阿拉伯文Al-Kimya,意為技術,Al是阿拉伯語中的定冠詞,相當於英文中的The。關於Kimya,則又有一說,此詞源自埃及文的Khem,意為黑土,是古代對埃及的稱謂。這樣一來,煉金術也有了「埃及的技術」之意。而現代英語中的Chemistry(化學)一詞,則又是從煉金術演化而來。
其實,煉金術是一門非常神秘而復雜的學問,要給它下定義並不容易。有人把它定義為一種以把賤金屬轉變為黃金或制備長生不老葯為目的的技藝。但這似乎只是從技術層面來解釋了煉金術,並不能概括煉金術的全部含義。
也有人這樣給它下定義,煉金術是使人類成為與神明同等存在的神聖技術。但這個定義似乎也會產生一種誤解。容易讓人們把煉金術和具有超能力的魔法師等同看待,認為他們都屬於某種神秘團體,並以神秘的編碼來交流信息,他們一直作著不可思議的研究,直到終老。這也是20世紀以來人們對煉金術士們的普遍誤解。
給煉金術下定義
對於現代人來說,與其說煉金術是一項技術,倒不如說它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中世紀後的許多作家、詩人和畫家,都曾對煉金術產生過興趣,並在他們的作品中對煉金術及煉金術士進行了描繪。
其實,煉金術涉及多個領域。它是探索物質形態的化工技術的早期形式,也是人類文明早期的宇宙論。它發展了一套驚人的象徵符號體系,並把古希臘哲學思想、宗教隱喻和神秘主義等融入煉金理論之中。
在這里,我們嘗試著為煉金術下這樣的定義:煉金術是盛行於中世紀的、綜合哲學思想和化學實踐於一體的一門學問,其目標就是將賤金屬轉變為純金或制出萬靈之葯。
創造完全的宇宙:煉金術的目標
中世紀的煉金術士托馬斯·諾頓(ThomasNorton)說:「它使人類擺脫虛榮、希望和恐懼、它抑制人類的名利慾、暴力行為和貪欲,它能減輕最痛苦的不幸。上帝把聖徒置於被授予奧義者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