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清水岩的歷史多久

清水岩的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24 19:50:48

A. 清水祖師的民間傳說

相傳祖師初到清水岩時,有畲鬼(畲為蠻族之稱,為古時散居在浙、閩境內的一部份猺民)也穴居在內,於是相約鬥法,誰勝了就是清水岩的主人。祖師居穴中不出,任由畲鬼在外火熏七晝夜,祖師出來後除了滿面烏黑外,毫發未傷,畲鬼終於被祖師收服,成為祖師屬下的張、黃、蘇、李四大將軍。
另有傳說,清水祖師自幼父母早逝,需依賴兄長生活,因嫂嫂坐月子無法下廚,令其代理炊事,誰知他竟把兩只腳放在灶內當作柴燒,過了一會兒,整個人都不見了,化成了一道黑煙,從煙囪里遁飛到天上去做神了。所以後來供奉他的人,才把他的塑像面部塗成一片漆黑。
據傳祖師塑像的鼻子和下巴曾被山寇打斷過,後來每次出現天災人禍時,清水祖師的鼻子就會自行掉落,以示警告,所以清水祖師的塑像幾乎都有一個可以活動的鼻子和下巴,故又稱為落鼻祖師。有一次清水祖師繞境,經過某家門前,鼻子突然掉落,當夜該戶人家發生火災,大家傳為祖師顯靈。參拜祖師的人,如果身體不潔或心裡不虔誠,祖師生氣,鼻子就掉落。另一說,祖師被山賊挖掉鼻子,雖經和尚修愎,自此以後,每有異故,鼻子自行掉落,但是所掉落的地方,必定在袍袖裡。

B. 泉州安溪清水岩的風景名勝

清水岩,鍾靈毓秀,宛如天仙,自古至今是朝聖、旅遊的洞天福地。這里山水景觀絢麗多姿,文物古跡資源豐富。岩石嶙峋,千姿萬象,如獅如虎,似人似物,無不神肖神似;雲霧婀娜,妙趣橫生,時而來去匆匆,時而含情脈脈。名勝古跡,古建築,摩崖石刻,與山名山勢甚相契合;幽亭曲榭,因朝聖攬勝而立;古今詩聯,意蘊濃郁。經調查,現存的文物古跡有66處,其中宋代有29處,元代的1處,明代的8處,清代的5處,已湮沒的16處,風物景觀23處。當今,美妙蓬萊,人間仙境。高殿聳然,亭榭錯雜,清山綠水風光好,引來一拔一拔的香客虔誠、遊客歡笑。 蓬萊仙山
為清水岩主體景區,主峰海拔767米,是清水岩的第一高峰。蓬萊峰北面植被茂密且分布著眾多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價值較高,南面山勢較陡,散布形態各異的岩石。山頂目前建有一座電視轉播塔和一座移動信號發射塔。站在山頂上整個蓬萊鎮區盡收眼底,蘭溪從景區東面蜿蜒直至遠方,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春晨靈霧
清水岩上天氣變化無常,晴雨不定,雲霧繚繞。每年農歷三月初一日,儀式。相傳:當天凌晨,由山下仰望清水岩,如果霧罩峰頂兆示頂庵堂拈得大旗,霧圍峰中兆示中庵堂拈得大旗,霧漫山麓平原兆示下庵堂拈得大旗。年年如是,靈應異常。
岫谷龍噓
岩東試劍石下,一股嶙峋聳拔的險崖,若隱若現在森郁的岫松之間,每當晨昏,輕煙縷縷,霧氣騰騰,恍若龍噓成雲,盤繞於巒岫壑谷,展播於極頂,巔峰雲笠,更為奇觀。
霧海浮嶂
春深夏秋之晨,立於清水山莊廊上,展目一望,繚繞薄霧,彌漫眼前。一到朝陽初露,八面四周,遠嶂漸現,如浮仙山。山下余霧,泛泛盪盪,恍如仙境。
雙溪躍月
岩後東北隅新建涼亭處,夏秋月夜,遊人憩涼亭,瞰湖頭溪、蓬萊溪兩川匯合處,月影在兩溪間晃動,浮光躍金。 三忠廟
始建無考。據民間相傳,三忠廟原址在今法門內近小池之處,前曾挖出覆盆式的柱礎石,並於岩坑邊挖到古時砌疊有序的階石,即當年張岩之故址。岩祀張巡為首,故曰張岩。宋元豐年間,祖師於張岩之側營造清水岩,而將張岩遷在覺亭侖,並名為「三忠廟」,即今「枝枝朝北」 古樟樹旁。據舊《岩志》載:「廟在覺亭之外,祀唐宋三忠臣」。
歷代相傳,廟原祀張巡、許遠和伍子胥。後明太祖朱元璋將伍子胥請出,將岳飛請入。從此,「天下」的「三忠廟」祀張巡、許遠、岳飛。清光緒戊子年楊凌版《清水岩志略》載:「岩有三忠廟,祀宋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也。」不知何時,廟中增祀關羽,雖名「三忠廟」,實祀四位忠臣英靈。
自古迄今,清水岩寺「佛生日」,「開香」之日下夜,和尚列隊從祖師中殿隨旗鼓及三庵堂三頭人,三支「都會槍」到「三忠廟」恭請「三忠火」。1988年,華僑周玉明、卓進卿、柯金鳳等十四人捐資重建「三忠廟」,重檐歇山式構築,坐向乙辛辰戊。廟前立置石獅,更顯廟堂莊重典雅
廟前石獅一對,為光緒年間(1875-1908年)東溪僑商陳天常募獻,原置於祖殿岩庭,因石獅較小,於一九八八年移置於三忠廟前。
護界宮
宮在岩下北坡、古道曲繞、路側一坦處,宮始建於宋,內供奉「護界將軍」、左「千里眼」、右「順風耳」三神。千百年來,屢損屢修,屢塌屢建。1988年農歷十月初九日,台北龍泉岩祖師信眾一行62人到岩進香,捐資重建。宮前對聯:「千里眼瞻是非世態,順風耳辯善惡心聲。」系劉坤貞撰,王愛琛書。
半嶺亭
舊志載:祖師營築岩寺後,即在半嶺築亭,供遊客小憇,名曰半嶺亭。亭較為簡陋,多次崩塌,屢經修建重建。民國十五年(1936年)重建;1956年重修。1986年改建,亭為琉璃屋蓋,條石重檐赭壁。
綸音壇(石櫃壇)
綸音壇,俗稱「石櫃壇」,在覺亭對面、「六老同游」碑之後。據壇左邊垛陰刻記載,壇建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也就是岩寺火災之後,經岩住僧一果、崇遠師徒重建岩宇後的文物。壇總高3.30米,主體為一大石櫃,櫃上有一石塔,塔高2.20米,塔台高1.10米,寬1.38米,浮雕著翔龍和「皇帝誥命」及「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的陰刻篆字。石櫃高2.75米,寬6.11米,厚2.50米。正面記載清水祖師四次榮受宋廷敕封的綸音牒文,左邊垛陰刻元延祐年間岩宇重建的記事。
清水法門
清水法門為舊時岩寺山門。內供奉趙、王、蘇、李四大將,乃岩寺護法神。法門前石柱刻聯一對:「眾山旋繞朝清水,四將庄嚴護法門」。 門額一匾,刻「清水法門」四字,顏體楷書;款識:「辛酉年夏日啟謨白鴻」。(註:白鴻,字啟謨)
覺亭
覺亭為「枝枝朝北」古樟所蔭,本是小茶棚,明萬曆辛丑(1601)年,邑令廖同春倡修改建,並取「遜惺轉念,一覺即是」之義而命名為「覺亭」,意在警醒世之迷者也。清道光、光緒年間曾先後重修,民國十五年(1926)再修;一九四九年後坍凈,一九八一年,由華僑劉發炎捐資重建。式樣依舊,采鋼筋混水泥構築,亭四周石欄環護,仿木斗拱,重疊回護。亭四周陰翳鬱郁,俯瞰橫眺,凡陵麓之變幻,溪澗之浮沉,俱在眼底。遊客一路貫穿林蔭,到此一覺,真乃「禪林第一關」。
覺亭今尚存舊聯三對,其中門聯一對:「貤封宋基室,膜拜仰真人」。石柱聯兩對 「夢覺無雙路,禪林第一關」、「客插塵中腳,人昂天外頭」。
祈雨台
台在岩後一里許之山頭。傳祖師當年在此築台祈雨,旁有雷公電母兩石,均已被毀。為再現祖師「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的理念與及「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的靈應,2003年,港胞林樹哲先生等捐資50萬元,在原址上重建祈雨台。
重建的「祖師祈雨台」總平面尺寸約39.00×43.50米,佔地1696.50m2;法台平面尺寸12.00×12.00米,面積144.00 m2;台高分別為4.95米、1.95米、1.35米,總高度8.25米。主體為岩石承重結構。外觀為石結構城牆式高台,台牆為仿古花崗石牆;台上石雕龍望柱四根。整個外觀,遠看高台雄偉壯觀粗獷,近觀須彌座及龍望柱小巧玲瓏、工藝精細。高台上的雙祭台及祭台的八角形意含上天廿八宿;方形的法台、台中的圓圈意含天地方圓;總三個台,意含三重天;高台計三十三個台階意含佛教三十三天;十二根石柱意含一年十二個月;四根龍望柱意含一年四個季節。
「祈雨台」三字石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藝題。
清水山門
1988年秋,清水山門建立於鶴前大橋頭上岩的入口處。門坊的正中門高5.50米,寬4.00米,左右邊門各高5.00米,寬1.80米,原蓋琉璃瓦,飛檐出水,總高8.00米。石坊刻著中國佛學院教授、書法家虞愚先生題寫的《清水岩》牌額和「拜參千佛坐;同享十方春」的對聯。坊上邊柱鐫刻楷寫的「拓建柏油公路芳名」系泉州王愛琛所書。今清水山門,庄嚴肅穆,堂皇矗立。 真空寶塔
清水祖師圓寂後,鄉人將其舍利葬於殿後,築塔覆亭於其上,名曰「真空塔」,是喻祖師圓寂時已了悟真空、得道成佛。塔高2.30米,底座六角形,每角邊長0.70米。中圓股,圍1.60米,高0.48米;頂蓮瓣,圍2.00米,高0.20米;下蓮瓣,圍2.35米,高0.20米;桔瓣,圍2.00米,高0.20米;六翹角塔蓋高0.20米,塔尖0.40米。宋嘉定四年(1211年),長泰縣令、邑人余克濟撰《真空寶塔記》。
1988年冬,華僑柯長義夫婦和廖榮業夫婦捐資重建「真空寶塔」亭。亭高10.00米,亭內四方柱各高3.05米,柱徑0.36米×0.36米,橫梁各0.36米×0.36米,三挺構築,上挺高1.10米,中挺高1.30米。沿亭的階石及周圍浮雕,系菲僑蔡清洗先生等40餘人捐建。「真空塔亭」4字行體,系廈門李躍年所書。
楊道塔
塔在海會院右側,是楊道圓寂後的葬塔,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塔原無文字,僧禮缽查勘後,於塔圓股上陰刻「宋楊道先祖塔」六字。楊道,清水祖師大弟子,相傳曾於祖師生前受邀住持平和三平寺,祖師圓寂前召回,接受衣缽。1997年,歸僑劉金玉女士捐資重修。
西竺墓
墓在在老寮外,葬西竺公。明萬曆間,岩西軒派第三代僧西竺公,住持清水岩有年,曾任安溪縣僧會司。歷版的安溪縣志都在僧會司職位上注空缺字樣,而岩志可補縣志之不足。可見西竺在當時的宗教界處於權威地位。圓寂後,墓在老寮映月池處。乾隆二十六年,邑令宋應麟清岩界時立碑。
普同塔
塔在智慧墓塔與禮缽塔墓中間,原系三合土灰構築。系明代住僧共葬一區之所。從何年起,未有明記。至1966年廢。
清比丘先祖墓
清代文物古跡。清乾隆年間,釋澤峰住持岩寺,在覺路頂、羅漢松外之處,築此僧墳。年久碑失墳壞,僅留墳桌和拱手等。1985年,從其墳桌麒麟處,細辨字刻,系澤峰為前眾僧所築之墳,後立「比丘」石碑留念。
智慧僧塔
清代文物古跡。智慧,俗名「咼公」。清同治十年(1871年)住岩,光緒年間(1875-1908年)住持清水岩。素行清高,籌修岩寺,頗著功跡,收錄弟子70多人,分布遠近。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岩圓寂,墳塔築於三忠廟外,今祖師文化長廊中段之橫路頂,立有碑石。
禮缽僧塔
1941年,僧禮缽住持清水岩。自宋至民國,歷經千年風雨的清水岩,僧禮缽清貧奉佛,率徒鼎力籌資修繕,恢復寺貌,事跡甚豐。1957年,僧禮缽在岩圓寂,葬於清水岩山莊後橫路頂。1966年,由徒將其骨骸遷移於清風洞埋葬。1983年秋,又遷回原葬地,築塔紀念,塔前豎石經幢一對。 出米石
宋代文物古跡。為一巨石,突兀立於弘法道場往海會院路旁(舊時老寮處),石無所依,上以楷書鐫刻:「頭陀應員等開墾蔬園十餘丘,無水灌溉,於咸淳丙寅春,佛旨出泉,引為萬年清潤者。」共33字。石刻版幅:寬0.85米,高1.22米。舊志載:「石在覺亭外路下,宋淳熙間,開辟蔬園,無水可灌,一日佛指而杖之,水即流出,混混不竭。噫,自無造有,是亦大師之顯化靈跡也。勒之日出水石,至今猶令人賞奇觀焉。俗稱出米石者,據閩中摭聞所載,謂石隙出米以餉工,工竣而米竭雲。」
又傳,每遇旱時,清水祖師即立石上為民禱雨,得沛甘霖。既有水,農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稱「出米石」。岩宇昊天口一幅篆書對聯:「饋貧糧聚岩前米,濟世恩深缽底龍」。是前賢施芳勝對出水石的寫照。
至今,石的半腰間的孔隙中,長年尚有積水,但無溢出。石刻「咸淳」,舊志載「淳熙」,究竟石「出水」於何時,待考。
裂竹
法門外翠竹叢下崖石上陰刻隸書「裂竹」兩字。字徑高0.8米,寬0.50米。
龍淵
在方鑒塘下,深淵壑谷之處。從浮杉池的方井中,鑽越隧洞,即見兩石相撐,跨山澗拱立,水從兩石間注出,汩汩有聲,上下四周,森蔭密遮,涼沁入脾。澗崖壁上篆體陰刻「靈淵」兩字,字徑0.7米見方,未標何人何時所書。傳說,古時,信眾禱雨,汲回澗淵之水,可得滂沱。
洗心
護界宮內,森郁迂迴的曲徑崖壁上,陰刻行書「洗心」兩字,字徑0.70米見方,未落款。是處,林陰古道,泉水淙淙,如洗塵心,如滌俗穢。置此其間,無不神怡。
六老同游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覺亭對面、綸音壇之前的摩崖石上,陰刻楷書:「萬曆戊戌冬十月,晉江庄國禎、林雲程、黃鳳翔、林喬相,南安歐陽模,安溪詹仰庇同游此。」共字三十四字,摩崖版幅高2.25米,寬0.98米。六老相邀同游清水岩,詠詩題刻,成為千古佳話。
曲水流觴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方鑒塘之左、舊跡清珠簾之外,其處削壁千仞,上鐫刻著:「萬曆辛丑春日,建覺亭,開覺路,引水流觴,共醉千仞岡頭。清溪令廖同春偕邑士紳李椿、詹仰憲。」鐫版高2.60米,寬0.74米。
功德林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蓬萊坊故址間的摩崖上,豎書陰楷「功德林」3字,字徑各0.33米見方,版高1.18米,寬0.53米。署款:「萬曆辛丑里人□佳喜舍」字樣。款中□字被鑿,已無考。
喜舍緣銀
清代文物古跡。碑在覺亭內、「功德林」對面的岩石上,楷書陰刻:「漳州府龍溪縣廿七都池宅社龍池宮林眾弟子,喜舍緣銀五十兩,內三十四兩買起崇善里岩山土名深內租佃一十五栳,配民米一斗四升,付清水岩東西住僧收管,歷年以為祖師佛前香燈之資,其餘銀系修理岩宇,立石為記。溪頭柯士□,喜舍佃租一栳。」
石刻版幅0.54米,高0.80米。
又於楊道塔路下石上刻:「漳州龍溪縣龍池官,喜舍田園路頂及路下二斗,租六栳,敬奉清水寺。道光已亥年立。」
人間天上
民國時期文物古跡。碑在清水岩寺左崖石壁上,陰刻著顏楷「人間天上」四字,字徑約1米見方。上款「清水岩」,下款「益陽王道純」。王道純,1946年安溪縣縣長,來岩覽勝留題。
佛字石刻
在祖師殿後,獅猴崖壁,陰鐫行書,字徑2.20米×1.70米, 1948年為主持僧禮缽所書。
鬼洞
鬼洞右邊石壁上鐫刻著「鬼洞」兩字行楷,字徑各1.30米見方,為書法家王愛琛書。
梁披雲石刻
鬼洞左側巨石崖壁上,鐫刻 「魔氛一掃,清水如來」八字行書,為著名詩人、書法家梁披雲所書。
曲徑
碑在方鑒塘內峭壁間,陰刻「曲徑」。款識:「覺路通寺內,原道較狹,不適優游,旅星僑胞柯保安先生,捐資增闢此路,曲徑通幽。歲次丙寅荔月立」。版幅:高0.77米,寬0.65米,為王愛琛書。
試劍石
岩宇之左,有座「削」半的岩石。相傳,當年祖師與山鬼試劍比法,被削去的巉石。「試劍石」3字,陰刻行書,字徑高2.20米,寬2.05米,1987冬為仙游書法家鄭良懷所書。民國時期,漳平知事劉維立題詩:
蓬萊仙境
清水岩,素有「蓬萊仙境」之美譽。1991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蓬萊仙境」四字贈送清水岩,現勒刻於海會院後之石峰,字徑各二米見方。
公壽題刻
碑在海會院後石徑上側巨石上,與「清水靈岩」碑相鄰。草書陰刻:「紫氣東來沖雲天,爆竹聲聲迎新年,壬林歡飲申江酒,碑林喜見清水岩」。下款:「清水碑林留念 公壽於神墨碑林。」版幅高3.20米,寬1.80米。
清水靈岩
碑在海會院後石徑上側巨石上,行書陰刻「清水靈岩」,版幅高4.00米,寬3.00米。為上海書法家任政七十六高齡時書。
王一琴題刻
碑在九曲十八洞西側之崖石上,版幅巨大,行草書體,陰刻:「名山勝景,氣勢壯觀」。為書法家王一琴所書。
幽靜
碑在望雲亭後邊之岩石上,楷書陰刻「幽靜」二字,上款「清水岩」,下款:「星洲柯賢樹伯丘書。」版高1.20米,寬1.00米。柯賢樹(1893-1980年)原籍福建安溪蓬萊鎮蓬溪村,曾任新加坡安溪會館第十九屆至第二十二屆常務主席。
清水
書法碑刻,碑在浮杉池旁,與「曲徑」碑相鄰,隸書,字徑高0.35米,寬0.50米,無款識。 枝枝朝北
枝枝朝北千年古樟在蓬山主峰中侖、覺亭之畔,聳天雄踞。此樟相傳為祖師手植,樹高31米,圍6.90米,主幹勁直,而枝葉均迂迴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為清水古地一大奇觀。朝北古樟頗具靈性,其北拱之枝葉回護三忠廟,似以表證「三忠」向北之耿耿忠心。又傳,祖師家鄉永春在岩之北,此樹枝技北向,表達了祖師的思鄉之情。
另據舊志載,昔有官府派人到岩,欲砍此樟造船,岩寺住僧極力勸阻不止,匠人動斧,差人七孔鮮血,匠亦自傷其足,始知乃神樹也。
羅漢松
樹在覺路之上,近「聖泉」處,與祖殿隔路相望。舊志載:「此松祖師手植也。松枝向殿前,老樹橫枝,至徑直上,不敢侵徑,旱時吐霧生煙,七百餘年,不改其柯,枝枝朝佛焉。」傳此樹每年長三寸、遇雷電則矮三分,今樹高13.00米,圍1.33米。
母子樹
真空塔亭左邊頂上,有古樟一株,早以斷尾梢。樹外圍6.60米,高10.00米。樹心空洞,圓心直徑1.86米,數人可圍坐樹中,仰望天空,甚為奇觀。古樟樹離地1.40米的皮層處,長出樟樹一株,俗稱「母子樹」。今樹圍0.66米,高9.60米,枝葉扶疏,長勢良好。樹左離地4.00處,又抽發出幼樹一株,生機旺盛,煞是好看。
千年古藤
「裂竹」之外有一古藤纏繞而橫於路之上方,凡入寺岩必經其下而過。此藤名厚果崖豆藤,纏繞綿延不知幾里,已被列入福建樹木奇觀。
裂竹
明代文物古跡。法門外的崖石旁,有翠竹一叢,翠竹叢下崖石上陰刻隸書「裂竹」兩字。字徑高0.8米,寬0.50米。傳說,有孕婦到岩將娩,依麻竹坐下生嬰兒,而竹破裂攬護婦孩,日後此孩科舉有名。
別有天
一老樟樹,在覺路中段,破覺路之面而直上,樹齡古老,樹高參天,枝枝亦朝北,似朝北古樟之兄弟樹。樹心已中空大半,遊人將頭伸入其中仰望,有二洞眼可望蒼天,別有一番情趣。民間尚有傳說,此樹心原藏有巨莽一條,性情溫順,每逢雨則出洞捕食山鼠充飢,而從不傷人。
古木新裝
覺路之下、杉木林中,有一參天古榆,彎曲別致,歷盡蒼桑,其腰身之上寄長榕樹一株,
梅園
覺路之上一小園,植有寒梅數株,冬春之際,繁花盛開,如白雪壓枝,別有情致。寒風飄逸,暗香撲鼻,沁人心脾。
聖泉
泉在「曲水流觴」外,泉自石出,秋冬不涸,味清且冽,為宋代古跡。舊志陳希實在《聖泉序》稱:「正出曰泉,通明曰聖,亦以見大師謙讓通靈之意。」遊人到此,飲之清心,沐之祛穢,瓶裝帶回噴灑庭院,用以驅災凝祥。
方鑒塘
俗稱「浮杉池」,塘在靈淵之上,法門之前。原系方沼塘,澗泉匯注,水清可鑒。昔時歷經整修,以禳火災。「方鑒塘」取天光雲影之意,喻池水之清澈。明廖令曾在塘石之上,鐫「泉石盟」三字,後塘廢,字失。1947年,岩崖迸趵,塘受山洪沖壞,僧禮缽略加整修。1985年,添置「荷蛙」、「躍鯉」、「游蝦」、「壽龜」等石雕噴泉。塘中立有觀音聖像,正對覺路,笑迎眾詣岩禮佛之客。塘四周崖壁仞立,林蔭泉盛,意境清幽。 獅喉
為一天然天然大石磡,在清水祖殿祖師座後,磡連頂殿。磡洞中可容數十人,洞內有孔穴,圓口徑0.60米,長年細水滴潤,微風徐徐,如喉喘氣,雅稱「獅喉」。此處為祖師當年修煉及坐化處。傳在此祈願,靈驗無比。
火化台
宋代文物古跡。台在弘法道場清水祖師造像之左,為一塊大石與數塊小石纍堆而成,似台似墳,據傳乃當年祖師示寂火化之處,亦為歷代住岩僧眾圓寂火化之所。
石船
石在護界宮外、古道一側,乃巨石一塊,狀如起錨行馳的船舶,甚為奇觀。
石蒸籠
石在護界宮右側後方、石船對面的山坡上,為層疊奇石,形似上下兩層的蒸籠,矗立在森鬱林中,若隱若現,煞是好看。
小鬼弄金獅
石在石蒸籠侖下、清水古道之側,舊跡四洲佛近處,為兩挺立奇石,一似金獅,一如小鬼,二石互為戲弄,神肖神似,俗稱「小鬼戲金獅」。
仙腳跡石
石在北坡四洲佛附近、古道之旁,方形,石上有足趾頭、足腕等痕跡,古稱「仙腳跡石」。
丹臼
石在半嶺亭侖頂的山坳之間,崖石一窟,稱為「丹臼」。傳說,當年清水祖師常在此舂煉丹葯,留有餘香,猛虎常來舔舐成窟,貯水不幹。
葯砧
石在半嶺亭邊,狀如棋盤,俗稱「葯砧」,是當年祖師采搗草葯之處。
袈裟石
石在半嶺亭西側路坡間。傳祖師當年外出回岩,常在此石稍坐憩息,身上袈裟,影入石中,而顯「田」字的袈裟紋於石上,故稱「袈裟石」。
無字天碑
岩頂峰有一巨大巉石,狀如石碑,挺於石上,混沌迷糊,並有蝌蚪文字,甚為奇特。
石筍
石在岩主峰西南斜坡間,拔地屹立,嶙峋直挺,高14米,儼若天柱,勢干青雲,稱為「石筍」,是岩石中千姿百態之獨特者。跨越石頂,俯瞰坡下,頓感昏眩。
神移石故跡
1947年農歷七月二十九日,天空烏雲濃得化不開,狂風大作,雨猛烈得沒章法,肆虐的山洪襲擊岩寺。頃刻間,殿左危崖上,轟隆一聲巨響,一塊巨石翻滾直下,飛越寺頂,不偏不倚,墜落殿左天井正中,寺瓦無損,殿牆無礙,人稱「神移石」。僧禮缽聘匠劈石,充修殿牆。
鬼 洞
在岩宇護樓後有一個天然的石洞,岩石上有陰文「鬼洞」行楷兩字,傳說清水祖師曾施法力將鬼怪幽禁於此,以免傷害百性。
九曲十八洞
海會院頂坡的陡崖間,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有的伏如猛虎,有的卧如巨犀,有的利若刀鋒,有的植如柱笏等不可勝計。犬牙交錯,迂迴展曲,構成了十八個「洞天」,斜貫相連。洞口荊榛陰翳,洞中陰涼幽靜,入其境,別有一番情趣。兼之峰高露多,嵐潮氣濕,雖在暑夏,洞石尚甚潤滑,林濤飄漾,沁入心胸,真有慧風心中漫,浮雲足下生之感,令人流連忘返!
一線天
浮杉池之上。石徑曲折,兩側壁立,行走其間,舉頭仰望,天猶一線。 岩圖碑
碑在綸音壇後之亭內,系兩石合攏之浮雕。碑高2.9米,寬0.98米,厚0.15米。正面上額篆刻「岩圖」二字,字下浮雕刻載宋代清水岩的殿閣、亭台、山門、舍利塔、道路等,並附有當時岩宇詳細的建築度數,是全國罕見的珍貴碑刻。
舊志載:住持僧惠清開始恢廣殿宇,後於景炎丁丑年(1277年)間火災,岩宇為圩。後再由住持僧一果、崇遠師徒重建完善,是南宋時代的遺物。1987年,華僑林東茂、劉文察兩位先生捐資修建護碑亭,重檐式構築,覆護著岩圖碑。亭高6.60米,磨光六角石柱各高2.80米,橫梁各0.45米。
佛國碑
舊志載,佛國碑為岩寺界碑。碑上「佛國」二字相傳為祖師手書,原有兩碑。其中一塊今立於清水岩西麓、彭格村路旁山坡間。碑背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傳為宋朱熹所書。另一塊立於鶴前村頭供埕的坡麓間,1966年被毀,1987年重立,字跡已失原貎。
「東土如來」題匾
明末弘光年間,邑令周宗壁為贊譽祖師,手書「東土如來」四字,立木匾一方,懸於殿額。字徑各高0.60米,寬0.50米。匾長2.70米,寬0.95米。
新立匾額
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立懸於祖師殿樑上的匾額「萬家生佛」,和臨摹於弘一法師的「慧光普照」、「萬古英靈」、「感應」、「清水佑民」、「清水有靈」等。

C. 作文:家鄉的清水岩 急急急 要記得寫聽別人講清水岩的由來!作文:家鄉的清水岩 急急急

1.
我的家鄉泉州,地處祖國東南沿海地區。她依山臨海,山清水秀,物產富饒,十分可愛。家鄉那層巒疊嶂的戴雲山,馳名中外的洛陽橋,風景秀麗的牛姆林……我都喜歡,但我更愛家鄉那迷人的清水岩。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我和摯友們滿懷喜悅之情前往仰慕已久的清水岩。
「哦,終於到了」,摯友們不約而同地高呼著。一來到山門,我就撲向十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甜潤的空氣,耳朵晨索繞著被譽為「御前清曲」的南音。隨即,我們聞聲而去。
登上台階,我們就來到足友亭。站於亭中,俯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鎮繁榮景象,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一豪言壯語啊!迎著習習微風,我們盡情地欣賞美景。啊!多麼愜意啊!
離開足友亭,我們就來到「吉祥如意池」。池中飼養著一隻只活潑有趣的魚兒,它們時而詒然不動,時而俶爾遠逝,似乎在與游者相樂。「吉祥如意池」雖比不上新疆的「天池」,但它卻別具韻味。
再往前走幾步,我們就來到大雄寶殿了。大雄寶殿基本為木質結構,它主要由十來根粗長的石柱支撐,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看起來氣勢恢弘。樓閣內供奉著三世佛、觀音菩薩、唐僧以及十八羅漢。這些佛像除了觀音和唐僧以外的全都是木雕佛像。瞧!那伏虎羅漢騎著吊睛白額虎,悠然自在;降龍羅漢騎著一條口吐海水的大青龍,真是栩栩如生呀!大雄寶殿附近還有一棵珍稀的無花果樹和一棵蒼翠挺拔的樟樹,它們猶如威風凜凜的勇士一般共同守著清水岩。
告別大雄寶殿,我們就來到清水岩寺。清水岩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年間,宋慶年間,僧人永佑重修,明朝期間,再次重修,並易名為清水岩。民國元年重修。寺院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前牆為黃色,牆壁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醒目的大字。前有門廊,兩側有護厝,岩門廊牆上嵌有民國時期的洪瀨名士張應星撰寫的《復修清水岩碑記》。古門兩旁還有凈因行者撰寫的對聯:「清風本來面,水月現在身。」清水岩寺附近還有「蓮花池」和「凈心池」。「蓮花池」上方不家一座屹然聳立的「東林歷代祖塔」。隨著人流,我進入了一扇古香古色的大門,一股濃郁的香火味彌漫著整個廟宇,裊裊清煙像一條灰色的帶子環繞著清水岩寺。煙霧繚繞中,大大小小的神像端坐著,一臉神聖,接受著人們的頂禮膜拜。香鼎兩旁有兩棵鬱郁蔥蔥的古樹。這無疑給清水岩寺帶來幾分綠意與生機。隨即,我就進入祖師殿,殿內供奉著清水祖師、觀音菩薩等佛像,殿內兩壁上的壁畫色彩斑斕,惟妙惟肖。祖師殿內佛香繚繞,我跪下雙手合十,默默禱告著,望著神聖的清水祖師,我許了一個心願……
後行至寺後的「蝦目泉」。劉仲春捐建的「香井流芳」俗稱龍蝦泉,因有龍蝦須故有龍蝦出海之美譽。龍蝦泉泉水為清水岩寺的僧人提供方便,因此它不愧為「生命之泉」。其泉水甘醇甜美,以至於遊客們陸陸續續地去取蝦目泉泉水來解渴。因而我也迫不及待地裝了幾瓶喲。哇,一喝進肚子里,整個人心曠神怡、容光煥發,好不痛快!
最終,我們踏上了回家之路。途中,我驀然回首那落日余暉下的如詩如畫般的清水岩,心中感到十分不舍,但我在心底里暗暗地說:等著我,我還會再來的!
我愛故鄉,更愛故鄉的清水岩!讓我為您贊美,為您謳歌吧!

2.
安溪有個清水岩,我們南安也有個清水岩。若說安溪清水岩是大家閨秀,那我們南安清水岩也算得上小家碧玉。不信,就去瞧瞧!
如果想徜徉於自然之間,步行上山,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且不說你能享受到的自然之趣,途中揮灑的汗水足以把你身上的世俗之氣洗去。山中的樹青蔥可愛,沒有校園里,馬路邊的樹的標兵式呆板,盡情生長,隨風起舞,沿江有拘束,沒有羞澀,放盪不羈。可別以為揮汗過後,前面就是一條康莊大道。前面是一條迷宮似的一米多寬的小路,旁邊是樹,旁邊的旁邊還是樹,仰著頭望,天空似乎也變得狹長。踩在由枯枝落葉和小草鋪成的毯子上,發出噌噌的聲音,林子深處不時傳來幾聲鳥鳴,增加了幾分詭異。
走出迷宮,豁然開朗,傳來悅耳的南音,清水岩到了。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一種古樸的氣息。聞聲而去,你看到的是一座基本為木質結構的大殿,幾根石柱上刻著盤龍,栩栩如生。殿里供奉著木刻的十八羅漢、觀音,比起金塑像,別有一番韻味。這十八羅漢中有的端莊大方,有的抓耳撓腮,有的開懷大笑,姿態各異。殿旁有支演奏隊,很有特色。無論是主唱,還是彈琵琶、吹簫的,一舉一動都很自然,十分嫻熟。
大殿後面還有座殿。殿雖小了點,可這才是主殿,供奉著清水祖師。主殿內,香火鼎盛,許多人頂禮膜拜,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佛文化的感染力量。不自覺地點起香,拜起佛來了。牆上的壁畫,色彩用得恰到好處,給人以和諧,舒適的感覺。參觀完整個主殿,你會發現它很像北京的四合院,呈四字形。院中還種了些花草,增加了幾分詩意!
主殿後的正中央,有兩眼泉,名曰:龍蝦泉。飲上一口,你立馬就能感受到一股爽到心裡的清涼。據說泉水還有去熱降火除眼疾的功效哩!泉後小山上的樹的根裸露在上表,垂下來,與龍蝦泉聯系起來,還真像龍須。
近年來,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清水岩變得更美麗。尤其是在這樣的一個古香古色的地方,擺放了一些《二十四孝圖》像,增加了清水岩的文化內涵。透過這些石像我們似乎真實地看到古人孝親的故事,喚起我們對父母的愛。
能說的當然不止這些,頂上風光無限好,需要你自己去體驗,感受不同於安溪清水岩的美,若能吃上一碗齋面,那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完美旅程。

3.
「今天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好風光呀……」這天天公作美,我們決定去爬山,觀光旅遊「清水岩寺」。你可別以為是安溪清水岩寺,那是我故鄉的清水岩寺——南安洪瀨清水岩寺。也許它沒有安溪清水岩寺那麼響的知名度,但南安洪瀨清水岩寺也絕不遜色!
一曲優雅的南音,盪漾於古寺之上。南音是我們閩南的特色,也是我們清水岩寺的一大特色。視線投到廟旁,一些樂師就在那裡忙著拉二胡,彈琵琶,吹簫……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如若是在安溪清水岩寺,也許你只能聽到一支「獨特」的《大悲咒》吧!
透過動聽的樂曲,踏入了寺廟,剛踏進去忽然一種神聖之感洋溢心頭。裡面安靜極了;整潔極了;優雅極了。環看四周,淡黃色的牆,金燦燦的佛,鮮紅色的桌子,五彩繽紛,但卻不給人以一種雜亂之感。抬頭注視大佛,那是觀音菩薩,身旁還有另外一些佛像。無意間我發現:那兒還有一個門。我走向前去「清水岩」三字首先映入眼簾,原來另有乾坤呀!莫不是「不訓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懷著好奇的心理,我向寺內走去,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大香爐,香火旺盛。繞過爐來到正堂。一股潺潺流水聲鑽入耳膜,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股聖泉在此逗留。寺內的佛為清水祖師,其它的東西在此我就不多說了。
出了寺,便來到了殿後的香井流芳即蝦目泉穴。寺廟安溪自然是有的,然而這蝦目泉穴又如何能說呢?兩只看似泉口的蝦目,一塊形似三角石的龍蝦鼻,還有恰似蝦須的樹根,湊成了這獨特的風景。
如果你早來這兒幾年,也許見的只會有一座寺廟,然而現在已是今非昔比了,一座座錯落的小亭子,一群群活蹦亂跳的魚兒,一個個講敘著感人故事的二十四孝石雕像……那才是此時呈現在你眼前的南安洪瀨清水岩。高大的山門;直插雲霄的階梯;優美的南音;充滿活力的放生池……一幕一幕令人眼花繚亂。
清水岩寺位於半山上,來到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南音,觀光到古廟,還可以強身健體,最重要的是可以登上輝達遠景亭,瞭望整個故鄉——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大樓,故鄉的煩惱,全都顯現在眼前,俯首望去:青山綠水,高樓大廈,好一幅繁榮的景象圖。此時,整個人都豁然開朗了許多,也許只有在這一秒我們才能感受到故鄉的可愛之處!
游覽過後,踏向山間的小路,回首一顧:它真美!太陽公公正在玉枕山的頂頭,放射著溫和的光……

4.
啊!清水岩,我來了!
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
再也不是文字間無邊的暢想,再也不是憑空與別人思想的共鳴,彷彿圓了記憶中一個遙遠而觸不可及的夢。
眼前,清水岩屹立於玉枕山上。一座古剎庸懶地躺在綠樹的懷抱中,分享青山綠水的愜意,這似乎是夢寐以求的歡暢,這一點點難得的大自然賦予人的愉悅,便全在清水岩帶來的已平靜的呼吸中。
我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歡暢,疾步奔向清水岩的懷抱。趨步而入這古剎,高大的清水祖師神聖、崇高。廟宇中,香火旺盛,香客們神色虔誠,頂禮膜拜。壁上,歷代文人騷客們的遺墨隨處可見,都是贊頌仙人功德的文字,望著一座座神聖雕像,讀著一行行頗具神韻的詩文,我也有些飄飄欲仙了。
忽然,耳畔里傳來陣陣優雅的南音,舒緩高雅、清新。似乎清水祖師也陶醉於這迷人的南音中,不禁咧開笑臉,普施甘露。聽,水聲纏纏綿綿,應聲而趨,只見眾人圍坐於清泉旁。輕輕掬起清水,清清的,甜甜的感覺由手流遍全身,泌透心脾。深深地吮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飲上一口清泉,只覺遍體生涼,心曠神怡。廟里老人告訴我們:「唐朝時,眾僧在寺後濕土中尋見清泉,清泉水既清甜又清熱降火,許多的香客喜歡細細享用,祈佑健康、平安。
出古廟,往前走,小池塘里流動著蓬勃的生命。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再往前是四個精美的亭子,亭子上流動的水墨線條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壁畫,令人賞心悅目。不知不覺已陶醉於這流動的水墨中幻想邀上幾位文人墨客,揮毫鋪墨好不愜意!
放眼望去,眼簾倒映著洪瀨美景,遠處的河逶迤地伸向遠方,四面群山呼應,不禁被眼前這居高臨下的開闊的胸襟感染,與它的心跳共鳴,你便會變得樂觀,變得豁達,你的心會迫不及待地掙脫牢籠自由去飛……這時候,忽然覺得先前看到的景色都不足道,惟有眼前才是真正的壯美。
忽然,我陷入沉思:人間美景數不勝數,在尋訪美景的路上,我們常被眼前的景色覺醒豈不知前面還有更美,更好的景觀。如果停住不前就不會尋到最美的風景,我們就應永不滿足,不斷走下去。一個人追求一個夢想,不也如尋訪最美的景色一樣,必須在人生路上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嗎?

5.

南安洪瀨清水岩,位於洪瀨集新村玉枕山龍蝦目泉穴,因地處洪瀨東部,故視其為洪瀨的一顆「東方明珠」。清水岩始建唐朝年間,幾經風雨,留下許多名人詠誦,有蔡燦若的「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生輝」,有凈因行者的「清風本來面,水月現在身」等眾多妙對絕聯。但要說景,卻又不是這兩句可以道盡的。
若說清水岩雕刻最成功的當數24孝圖了。設計師們依據各地園林的標本別出心裁,匠師們獨運近心,設計出的雕像當然是實兼丁長處,避虛丁短處。在各種浮雕中尤以石座前方各品種的樹的雕刻最為突出,有紫羅杉,有松樹,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品種。雕刻的這些品種,粗細勻稱,大小不一,且直接省略了虛浮的裝飾。
立體雕像更是千姿百態,但是它們在不同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看到人物形象與主要情節的「孝」為相聯系。如東漢末年的陸績,外出作客,席間吃金桔,想起飢餓的老母,因而懷桔遺親。匠師們先繪制了一個五六歲的兒童後,還有「單衣順母」,「為親負米」,「鹿乳奉親」等一些雕刻作品充分展現了「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主題思想,這樣雕成的像就不僅是技術而是藝術展現的風彩。
清水岩上都有池子和亭宇。池子和亭宇的分布都按照古代建築形式的安排,左邊有一個,右邊也有一個,前面有幾個,後面也有幾個,這樣就完全構全成一幅圖案畫。池子和池子間連接的地方隱蔽,池間的魚兒似乎很難發現洞穴,只得一個個尋游池底。「有山有水好人家」,水有了,那山呢?山是寺廟右邊的一個小山坡,悠閑的情致加上那幾塊寫有「佛心」的石頭當然是拍照的好去處。山坡旁邊是坐落階台兩側的亭宇,在亭宇正前方是城鎮濃縮成的一幅水墨畫。游覽者千辛萬苦登上台階後,不免會在亭子上發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這里,最顯著的木式建築當然是前面的祖師廟了。整個廟軒敝、大方,設計者和匠師們完全採用古典的建築風格。門前的穴根柱子是木式雕龍的圖案,屋脊是利用木材架成的支架,門是木的,窗戶是木的,就連佛也是木的,幾乎融入一個木的世界。寺宇內的兩側分別羅列18羅漢,如果源頭的降龍、伏虎兩位羅漢,一個是手托龍,面色凶惡;一個是隨帶虎,面色慈靜,口中喃喃自語。後者兼有長眉,捻花指,羅漢腿雙雙出擊;還有手捧青書伴青燈的羅漢,面色專注。有托珠的,有托塔的,還有挺肚子的,但不管卧著的,站著的,還是坐著的,他們都足以用「憨」來形容。
後面寺廟的建築形式又和前面的不同。祖師廟採用木式形式,而清水岩則以石塊為基礎,兩者各有洞天。清水岩寺院面闊5間,進深2間,前有門廊,兩側連著護厝。正中央是祀奉清水祖師,不同意菩薩,左右兩側分別供奉著諸聖諸佛,這里也是最讓人感到肅穆的地方。兩邊的小門洞,分別是通向各護厝的洞口。兩邊的護厝窄小,布置文雅,簡單。左邊的護厝擺放著瓷製的眾多菩薩,右邊的護厝則有南極老翁同觀音菩薩一起坐鎮,但是卻又不同於左邊的護厝,這里既是佛家聖地,也參雜了一些儒家學風。如牆上掛著的名人文士的書法手記。當然,清水岩後還有著名的「香井流芳」(俗稱蝦目泉)這里就不再多提了。

6.

邁著輕盈的步伐,唱著婉轉的山歌,穿過鬱郁蔥蔥的樹林,和著山的「歡笑」。我們來到了清山秀水,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清水岩。
看,太陽正吻著清水岩的臉,四周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而俊俏的樹,美麗的花也趁此時給她添加了一抹鮮艷的色彩。她的絢麗多姿,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於是我貪婪地吮吸著這風景如畫的氣息。
環顧四周,或許最醒目的是那英姿勃發的樹了。那兒有熱帶雨林中的「國寶」,孿胞無花果樹。透過陽光,隱約中我看到了它在風中的嫵媚,在它身上也寄託了清水岩的「美」。榕樹也是這兒的佼佼者。它彷彿就是在風中笑著迎接我們的主人,不僅煥發著熱情也體現了甜美。當然眼前這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畫,是無法用筆墨描繪的。
來到台階前,眼睛被耀眼的「笑」喚住了。走近一看,原來是那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呀。我不由自主地也朝他一笑,或許我們的筆都是在說這兒的美吧!再往上則見到了兩座亭子,站在亭前,整個洪瀨鎮的風景盡收眼底。穿過小亭,在前面遇到了吉祥如意井,水雖渾濁卻也甚美。
進入寺廟,各尊佛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為整個寺廟增添了不少光彩。從後門來到了又一禪寺,這里香客絡繹不絕,香煙裊裊,別是一番幽雅。在那兒駐足領略了一番那兒的清靜氣息,也默默的感受了清水岩又一獨特的美。
緊接著朝小道走去,在那兒我知曉了「孝,孝,孝」二十四尊石雕有模有樣,耐人尋味,我想這或許也是清水岩的獨特吧。又走至暉蓮觀景亭,在上面確實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味道。
在林中的小道漫步,心中依然存著清水岩的美,有無限的遐想,無限的贊嘆。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黃滔的精神五言律詩;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康朗的《游玉枕山東林寺》;或許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蔡燦的:「清磐流音風答響,水池印象月呈輝」吧!不管文人騷客留下多少精彩的詩詞,也不如你我他身臨其境所享受到的美感吧!或許我會因此更愛我的家鄉洪瀨東部的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將我的愛持續在此。
回首凝望,她的神與美在我心間盪著盪著……

7.
清水岩名聲遠播,因此,我和同學們慕名而來,一看究竟。
小路延綿不斷,彎彎曲曲,你走在小路上,根本看不見前面的路,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神秘感和幽深感。小路兩旁樹木茂盛得讓人難以見天日。細聽,泉水聲、鳥叫聲、腳步聲、樹木沙沙聲相互交錯成一支十分優美、動聽的「山間民歌」。
走了半小時多,我們終於又「重見天日」了,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清水岩寺近在咫尺,只見清水岩寺被群山環抱,彷彿母親懷中的嬰兒。突然一陣風吹來,頓時,樹木隨風搖擺,呈現出色彩深淺不同的一幅絕妙的油畫,它以溫柔的雙手撫摸著清水岩寺,使它茁壯成長。唐朝年間,人們選擇了這個地主,建造了清水岩寺,供奉清廉嚴明的清水祖師。現在,清水岩寺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必將是一則哄動四方的「新聞」。
走著走著,我來到了清水岩寺的主殿,裡面供奉著清水岩師和觀音菩薩。相傳,清水祖師清廉嚴明,積德行善,並一心為老百姓著想,因而成為當里乃至現在閩南人的膜拜對象。殿後有一股泉水——蝦目泉,這一秀水,無疑點綴了美麗的清水岩寺,使它更具有活力。
在清水岩寺的西南側,肅立著關於「二十四孝」的雕像。看著這一個個感人淚下的故事,我有很大的啟發:「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孝敬長輩,還談得上生活、工作、學習等事嗎?顯然不能。因為他連這一基本最最基本的道德都不懂,他如何懂得其他的道德呢?」這還真應了那句古話:「百善孝為先。」
這清水岩寺這一帶,處處有樹,無論是主殿旁,還是「二十四孝」雕像後等,處處皆有樹的陪襯。
有山、有樹、有寺,這就是清水岩寺。

8.

那是星期日的早上,我們師生一起到清水岩參觀。到了那裡,處處美景盡收眼底,因為我們是由山的南邊翻過來的。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雖然很累,但當看到清水岩這里的一切,心也就坦然放鬆了下來。初看起來,彷彿一幅巨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首先,我們步入殿中,看到的是一尊尊祥和的大佛,神韻中帶著慈祥,此時,如同來到「天」間仙境,尊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從大殿的後門出來,抬頭望向房檐頂上,所看到的是採用絕無僅有的精湛的雕刻方式所雕刻成的瓷磚圖案。隨後,我們來到了香火繚繞的另一座寺廟內。同學們來了便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放在供桌上,然後開始燒香拜佛,這讓我極為驚訝又好笑,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隨後,我也跟著點了三柱香,誠心地拜著。
接著,我們就到處參觀。我發現這里的亭子非常的多,不過個個是別具一格。我走到其中的一座亭子便坐了下來,看到旁邊有兩棵高而粗壯的大樹。這兩棵大樹原來是各木古樹——樟樹,有近百年的樹齡,它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之一。這兩棵香樟是孿生的吧!一直生長在這,非常有趣。我又到凈心池、如意池、吉祥池等參觀,裡面的魚兒似游似靜的。 我們又看到傳說中的龍蝦眼(又名蝦目泉)。的確是非常特別。
總之,清水岩的任一個景點都是非常獨特的,值得每個人都到那裡參觀游覽。

9.
跨越千年的古剎都是相似的,然而深山的水各有各的韻味。韻味是最難說清楚的,韻味是難於記憶又常揮之不去的。於是我常常喜歡穿過林蔭小道,涉過崎嶇陡崖到清水岩去品一杯清水,細細體味;聽一曲梵音,靜靜感悟。
水的味道是世間最說不清的味道,清水岩的水韻更是別具一格的。不必說它的清純,氤氳;也不必說它的閑逸、散淡;更不必說它的偏僻與幽遠。誰都懂水的味道,清風懂,嬌陽懂,連山中靜默著的松林都懂。鳥兒用歡歌奏出對水的理解,魚兒用雀躍道出對水的詮釋。
水是來自蝦目泉。它在寺院後的深山中,四周是茂密的松林,雲霧在山間浮動,陽光灑透這片山林。林蔭下清風撩過我的耳際,秋日的陽光溫情地灑在我的臉頰上。剎那間,望見那一眼,不,是兩眼泉水,我不由得驚奇地叫了一聲。
它沒有大江的豪放,也沒有小溪的潺潺,有的只是汩汩,甘守著一份寧靜與獨處。
傳說,幾千年以前,兩只龍蝦在山中修煉得道成仙,繼而從兩眼泉水中一躍而出,飛向東海。又因這兩眼泉水外形酷似龍蝦眼,後人便命名為「蝦目泉」。
最可愛的是泉水中的一條小泥鰍魚,混身光滑油亮,圓鼓鼓的小腦袋在石壁上探尋著什麼,一條小尾巴隨著石縫中盪開的漣漪有節奏的舞動著,好不惹人喜歡。
蝦目泉的水不似別的泉水那樣一個勁兒往上冒,嘩眾取寵。它細水長流,它不喜暄囂,它只願守護一顆靈動的心。在深山中,它如莊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的閑散,又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羈。難得的是有這樣一片深山廣林,一座千年古剎,要不,水何如與山共眠,與月共舞。
難忘清水岩的水啊!
9.

洪瀨清水岩,位於集新村境內,山依玉枕、水繞虎溪,誠天成之佛地,別有洞天。戊子大雪日,余諧吾父、鄰友同游。是日也,陽光爛漫,秋高氣爽,一路上風光旖旎,車沿公路盤旋而上,千回百轉,方入景區,似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山下新構兩牌坊,白石雕成,雄偉壯觀!停車罷,沿兩側小道直上,曲徑通幽,即至山門,但見正中有一古佛——彌勒佛,抱膝而坐,神態安祥,笑口大開,耳畔彷彿雲霄之外就能聽到佛祖爽朗的笑聲,透徹心扉。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嗎!恰巧,亦或是偶然,此刻佛祖背後,陽光普照,甚是明媚,彷彿有萬丈光芒射出,照亮一切,凈化心靈。
佛語雲:心誠則靈,難道不是嗎?此情此景,心中頓時一片明凈,惶然大悟。佛之笑,笑人生百態,佛之光明——普渡眾生。其實,渡人更是渡已,試問人生又何嘗不是呢?人生似苦海,掌舵的人是誰呢?是自己,自己的舵操之在已,關鍵在於自身如何掌握好人生的每一步,縱使前方狂風暴雨、波濤洶涌,我們也無所畏懼,正如高樂基筆下的海燕高喊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如毛澤東的詩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只要心底一片光明,懷有春曖花開的期待,樂觀、積極、英勇、無畏、堅強、不懈,一切曲折坎坷,艱難險阻將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我們也必將長風破浪,開辟出新的疆域。笑看人生,擺渡自己,駛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參悟真諦,如沐春風雨後的花香,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得到一種生的歡喜,使我對後面的游覽更加充滿期待。

清水岩由來:
清水岩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為清水祖師所創建。祖師原名陳普足, 從小落發為僧,修身、圓寂於清水岩,稱為普足禪師。後人為了紀念他建宇之功, 謚稱為清水祖師。清水岩宇幾經圮廢,幾經修復、重建、改造,規模漸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清水岩的僧尼,相傳多達七八十八人,頗為興盛,宇區的風景也更加宜人。 從逢菜鶴前大橋始步,沿石徑拾級而上,約5里即到清水岩。 途中有「半嶺亭 」、「袈裟石」、「丹臼」、「石船」、「石雞」、「石狗」等。周圍奇岩怪石、 蒼松翠柏林列。 同此再攀登,即到「護累宮」。這里杉木擎天,森蔭夾道,別有天地。繼續漫步而進,頃刻便到「覺亭」。此亭原名「來憩亭」,今已廢,僅存石柱兩根。但梓樹森蔭,景物醉人,確為遊人小憩佳地。「覺亭」一側,有一株擎天老樟樹,樹身粗壯,可七人合抱;最奇物的是樹干勁直,樹葉朝北,號稱「枝枝向北」。 民間傳說把它與岳飛的英雄事跡聯系起來,說是岳飛當年搞擊金兵,精忠報國,竟慘遭秦檜的殺害,其英雄事跡和悲慘遭遇連這株老樟樹也深受感動,因而「枝枝向北」。 離樹不遠還有座「三忠廟」是供祀岳飛的,遊人多於此題詩寄情。 沿石徑而行,有「出水石」;再折返東行有「羅漢松」、「石面盆」、「清珠簾」等勝景。「清珠簾」在一橋旁的峭壁上,逢春石縫迸出水滴,滴滴如珠。

怎麼樣,夠了嗎?

不夠你可以去http://www.najyw.net/tougao/go.asp?id=24989看看

D. 清水岩有幾年的歷史了

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

E. 關於安溪清水岩的傳說多有哪些

清水祖師是北宋名僧,他原名陳榮祖,自幼出家,法號普足,又被稱為麻章上人,民間通稱為「祖師公」或「黑面祖師」。祖師生前「利物為本、濟人為志」,德高道深,造福百姓,以其博愛的胸懷、善良的美德,留下了許多關於修橋造路、行醫濟民、祈雨祛災的美麗傳說,塑造了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優秀形象,曾四次受到宋皇敕封,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徽號,八字綸音,享譽至極。
生而有功於人者,死必崇奉為神明。對清水祖師的崇拜,緣起於祖師生前的功德贏得民眾信賴。清水祖師的一生留下了許多關於修橋造路、行醫濟民、祈雨祛災、降魔伏妖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它們從安溪、閩南地區迅速地擴展到福建周圍省份。清水祖師成為一名神通廣大的佛祖,他能施葯濟民、祈雨消災、伏妖降魔、救苦救難、護國佑民,無所不能。祖師圓寂後被奉為神明,遠近各地紛紛塑像立廟,分爐建寺,爭相崇奉。明代以後,更加擴展,清水祖師成為閩台以及東南亞各地人們所敬奉的神祗,在閩台兩地及東南亞地區的信仰者越來越多,並逐步發展為閩台三大民間信仰之一。
隨著清水祖師文化信仰的不斷發展,其信仰的人眾日益增多,並迅速擴展到福建全省及周圍省份,清水祖師在國際上特別是在閩台和東南亞各地影響逐漸擴大和廣泛,成為閩台以及東南亞各地人們所敬奉的神祗。清水祖師的信仰也逐漸完備,成為中華民族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清水祖師文化,是華夏文明、閩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安溪,至今還盛行著始於宋代、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意蘊的清水祖師迎春民俗。其中蓬萊鎮每年開春舉行的「迎清水」巡境活動,以其歷史悠久、規定嚴格、程序嚴密、儀式隆重而長久不衰,聞名泉南各地,每年參加的信眾數十萬人次。

F. 清水岩下清水流 (2字西漢奸臣)

清水岩下流水情的這個奸臣大概有兩個。他叫384。不是我說對不對?不行的話,你等會把這歷史歷史活活學習。

G. 安溪鐵觀音茶歷史多久

福建安溪是我國古老的茶區,鐵觀音境內生長著不少古老野生茶樹,茶葉在藍田。劍斗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安溪產茶始於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安溪鐵觀音的歷史在宋、元時期,鐵觀音產地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據《清水岩志》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
安溪鐵觀音的歷史在到明代產茶稍盛,明嘉靖《安溪縣志》有「茶,龍涓。崇信(今龍涓。西坪。蘆田)出者多」。「常樂。崇善等里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武夷從唐朝起生產蒸青團茶,明末罷貢茶之後,茶農積歷代制茶經驗的精髓,創制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業迅速發展,相繼發現了黃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葉烏龍等一大批優良茶樹的品種。這些品種的發現,使得安溪茶業步入了鼎盛發展階段。清代名僧釋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後焙不爭差」的詩句,這說明清代時已有溪茶生產,安溪茶農創制了烏龍茶。鐵觀音屬於什麼茶,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是我國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之一。烏龍茶採制工藝的誕生,是對我國傳統制茶工藝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韻味和超群的品質備受青睞。
在安溪鐵觀音的發展歷史中,安溪茶最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鐵觀音。黃金桂。本山和毛蟹。鐵觀音的功效其中,鐵觀音聞名海內外,被視為烏龍茶中的極品,且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韻長。醇厚甘鮮。品格超凡而馳名中外。
新中國成立後,安溪茶業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特別是其生產了烏龍茶中的珍品鐵觀音,奠定了安溪作為中國名茶之鄉的地位。安溪鐵觀音的歷史有了較大的飛躍。
改革開放後,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業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了安溪縣支柱產業和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
1995年3月,安溪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
1999年,安溪縣鐵觀音茶園面積約8.5萬畝,總產約4500噸,佔全縣茶葉總產量的32.8%。茶葉主產區為西坪、祥華、感德、劍斗、虎邱等鄉鎮。
2001年,安溪縣被農業部確定為「第一批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基地縣」,並被農業部、原外貿部聯合認定為「全國園藝產品(茶葉)出口示範區」。
2002年,安溪又被農業部確認為「南亞熱帶作物(烏龍茶)名優基地」。目前,茶業已成為安溪縣的特色產業,全縣有60%的人口涉足茶產業。

H. 清水岩的概況

清水岩廟宇依山而築,下臨深壑,為三層樓閣式。一層昊天口,二層祖師殿,三層釋迦樓。三層兩邊各有檀樾廳、觀音廳、芳名廳。殿後有宋建清水祖師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築三重檐方亭。殿宇紅磚牆、青灰瓦,危樓重閣,隱在青松翠竹、煙嵐繚繞的山頂,典雅壯觀。
岩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緻:「獅喉」、「清珠簾」、「方鑒壙」、「枝枝朝北」、「羅漢松」、「覺亭」、「石栗櫃」、「岩圖碑刻」、「三忠廟」等。「清珠簾」,「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蒼山壘萬重」;「枝枝朝北」為古樟樹,相傳為感岳飛蒙難而枝杈北向;「岩圖碑刻」系浮雕清水岩石全景碑了這株樟兩岸信仰的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台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師廟中,祖師爺的分身,別稱「三代祖師」、「蓬萊祖師」、「顯應祖師」、「照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
相傳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一說為陳昭或陳昭應),也有人叫陳榮祖,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歷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泉州府永春縣小姑鄉。陳應自幼在大雲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於是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後經大靜山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陳應便在麻章施醫濟葯,普救貧病,麻章人士尊他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清溪(福建安溪)永春一帶大旱,鄉人請他去祈雨,普足一到,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清溪人士便在蓬萊山上築一精舍,延請麻章上人居住,並稱此為「清水岩」。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九年,獨力募化,修橋鋪路,人人稱便,漳州、汀州一帶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宋徽宗靖國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說教中端坐而逝,享年65歲。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澤,奉報朝廷,敕賜「昭應大師」封號。
另根據台灣三峽祖師廟說明,清水祖師是北宋京都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曾追隨宋丞相文天祥義舉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轉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師生前隱居於福建清水岩,死後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國家,敕封為「護國公」昭命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清水岩建立祠堂崇祀,因此泉州安溪人稱他為「祖師公」,其廟宇稱為「祖師廟」。 清水祖師文化在台灣、東南亞各地很盛行。清水祖師文化發祥地福建安溪清水岩,是一處聞名海內外的游覽勝地。距安溪縣城24公里處的蓬萊山清水岩,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級風景區。清水岩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相傳是清水祖師所建。從宋至今,維修、重建、改建20多次。依山而建,相傳曾有99間,均為明清建築。外觀似「帝」字形,分三層,一為昊天口,二為祖師殿,三為釋迦樓。殿後宋代真寶塔為清水祖師埋骨處。四周富於神話色彩,文物古跡眾多,吸引了海內外成千上萬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和朝拜。清水祖師謝世後,先後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說明清水祖師信仰在南宋時期得到地方官府的扶植和朝廷的承認,也說明清水祖師去世後,成為閩南百姓心目中的重要神靈。
安溪清水岩是台灣和東南亞眾多清水祖師廟分靈去的祖廟,它們和安溪清水岩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系。從明代以後,隨著一批批安溪人紛紛遷移台灣和東南亞各地謀生,清水祖師的香火也傳到那裡。鄭成功收復台灣時,隊伍中有許多安溪人,他們身上帶著「清水祖師公」的香火。清康熙年間,由於安溪人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推薦施琅平定台灣和以後的林總兵鎮台,施、林對安溪人有較大的關照,促使安溪人大批攜眷渡台定居。隨著安溪人移民的增加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師廟也陸續建造起來。凡是有安溪人聚居的地方,大多有清水祖師廟。清水祖師信仰成為台灣安溪移民維系各自群體團結的精神力量。
據1930年台灣寺廟調查材料,排在前面的神佛,其中安溪的清水祖師排在第10位,廟宇83座。這說明安溪清水祖師信仰在台灣影響廣泛,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安溪清水祖師信仰在東南亞各國也廣泛傳播。隨著安溪人飄渡南洋並在南洋落了戶,他們帶去了清水祖師公的香火,在南洋各國建廟奉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家都有清水祖師公廟宇。
在馬來西亞檳城有一座著名的「蛇廟」,實際上是供奉清水祖師,這座蛇廟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緬甸安溪會館以「清水祖師廟」的名義,向當地政府申請立案而建立。緬甸於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在仰光市首建「福山寺」祖師廟,奉祀清水祖師,懸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到緬甸時寫的「千山鍾神秀,百福相藏嚴」的對聯。
新加坡的祖師廟不少,較大的是蓬萊寺,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澳洲等地,也都建有清水祖師廟,奉祀祖師公。歷史上,台灣、東南亞清水祖師廟的信徒常來拜謁安溪清水祖師祖廟,進行清水祖師文化交流。他們朝拜祖廟並捐資修繕祖廟。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少僑胞回鄉朝拜祖廟並捐款修廟,如新加坡僑胞柯賢樹首倡修岩。1966年之後,新加坡李月母子和柯秋水父子續倡修岩。1982年劉慕賢倡邀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劉姓僑胞,集資改建檀樾祠和觀音閣。以後又有許多僑胞到祖廟拜謁並捐資修廟。1988年元月6日,僑胞林育敬、卓振卿,不遠萬里,專程回來慶祝祖師聖誕,發起創立清水祖師教育基金會,並率先捐出人民幣幾十萬元。
近幾年來,台灣同胞來安溪清水岩祖廟拜謁進香的越來越多,他們到清水岩祖廟游覽、進香,有的還題字留念。先後有台北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台中縣龍泉鄉龍泉岩進香團、淡水清水岩進香團、淡水鎮保安廟管委會等數十個團體到安溪清水岩尋根攬勝。台北三峽礁溪里的蘇萬發等9人,專程拜謁祖廟,並在蓬萊山岩石刻下「溯本思源」作為紀念。從1987年至1990年台胞到祖師廟進香已達5萬多人次,以後逐年增多,並恭請清水祖師神像300多尊到台灣供奉,表達他們對祖廟的崇敬之情,也表達他們熱愛故土家鄉的情懷。 清水祖師流傳於民間的傳說,充滿濃厚的神話色彩,反映百姓對祖師驅邪斗惡、濟世行善的崇仰之心,首先是試劍石傳說。說的是陳普足初築清水,並不一帆風順,常遇山鬼來擾,與爭道場。一天,普足持劍,指對岩左險崖上的巨石,說一劍能叫巨石削分兩半。山鬼不信,普足對准大石,把劍一揮,大石劈為兩邊,眾鬼一見退避三舍。
再來是方池傳浮杉傳說:說的是當時建寺缺乏做大梁巨材,清水祖師開口說要買下山林中所有的「無尾杉」,木材商心知山林中的「無尾杉」並不多,當即收下了清水師的錢並要清水祖師在五天里砍伐取貨,逾期不能再砍伐取材了。說也真怪,清水祖師付錢後並不上山砍伐杉木,而是回到清水岩,並叫眾僧徒在清水岩挖一個池塘,並在池中鑿了一個洞孔,大家不知道這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第二晚上,突然狂風大作。山林中的杉木被大刮斷吹倒了許多。第三天,清水祖師親自到山林中去選取所需的大杉木,並放入林中的水溝中,然後回清水岩。這時,清水岩中那個挖開的池塘洞孔里接連冒出清水祖師從林選取的巨杉,一根接一根地出來,當出完第九根,第十根剛冒出頭來的時候,一位小和尚說了聲「夠了」,於是那出頭的第十根便立定不動了。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清水岩那池塘中的沒事洞孔還留著一根露個頭的杉材的原因。
第三個傳說是袈裟收鬼眾:清水祖師在與山鬼斗爭中屢屢獲勝,山鬼很不服氣,還想尋機搗亂。於是清水祖師就想出了一個計謀來對付。一天,清水祖師把袈裟鋪在地上,自己端坐其中,這時,一群山鬼蜂擁而上,使勁地拉扯袈裟,清水祖師一動不動,還挑站似的口吻問眾山鬼不敢進到裡面來,山鬼以為自己的鬼眾量大,便紛紛奔入袈裟里。只等眾山鬼跳入袈裟里來,清水祖師猛地一甩,山鬼大多被摔死。從袈裟角逃出來的四個山鬼,連忙跪地求饒,發誓再也不敢作祟搗亂了,並願為清水祖師效勞。於是清水祖師便將他們收為大殿的護法神,這就是今天仍立在清水法門的趙、王、蘇、李四大元帥。

I. 泉州安溪清水岩的歷史沿革

舊志記載:「清水名山,發源於西北,逶迤而南,至竹塔一聳,跌下蜂腰,曰彭格,突兀峻絕。分為兩翼,左翼至凹峰草店,右翼展於東偏祈雨坪。當中為大師紺室。由西南轉東北,形如狻猊播弄碧空。殿內有大孔曰『獅喉』,殿下兩階曰『獅唇』。覺路為帶,覺亭為毬,西涼伎所作皆肖。」岩寺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原名張岩山,因岩上岩石壁立、泉水清洌,風景秀麗,於元祐七年(1093)改名為清水岩。從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寺重建、擴建、重修達二十多次,規模漸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頗為興盛。現存建築為清乾隆廿六年(1761)修建,一切遺跡均系元、明、清構築,體式基本保持原貌。岩宇依山而築,面臨深壑,作樓閣式,分三層,第一層昊天口,第二層祖師殿,第三層釋迦樓;左右翼鍾、鼓樓;檀越廳、觀音廳、芳名廳分立於東西兩邊。崇樓曲閣,層迭回護,從遠處一看,外形猶如「帝」字,氣勢磅礴,巍峨壯觀。從清水岩頂俯視前瞻,「雄獅舞毬」 之形勝栩栩如生,活龍活現。岩宇四周現存歷代文物古跡66處,其中宋代29處,元代2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恢復的23處。奇觀異景點綴其間,其中宋代文物《岩圖》碑,堪稱舉世無雙的文物瑰寶,彌足珍貴。清水祖師是北宋名僧,他一生「利物為本、濟人為志」,造福百姓,留下了許多關於修橋造路、行醫濟民、祈雨祛災的美麗傳說,塑造了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優秀形象,曾四次受到宋廷敕封,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徽號,八字綸音,享譽至極。近千年的香火傳承,使祖師信仰譽滿海內外,遠近各地紛紛塑像立廟,分爐建寺,爭相崇奉。如今,清水岩分爐遍布東南亞、台灣及世界各地,僅台灣就有清水祖師寺廟將近300多座,信眾近千萬人,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居台灣島眾廟宇之前列。每年到清水岩祖殿進香拜謁、尋根覽勝的台胞和僑胞數以萬計。

閱讀全文

與清水岩的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