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如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發布時間:2022-04-29 04:09:47

A. 城市現代化過程中 城市裡如何保留傳統文化

針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不夠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加以改善。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加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城市文化品位要求越來越高,文化對提升城市品位的意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是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化過程中不僅要創造和發展新的文化,也要保護好傳統的、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珍惜歷史的積淀。在幾十年的建設中,我們在這些方面有不少教訓。1966年,許多城市園林和文物古跡被列為「破四舊」的范圍,使城市文化遭受了一次空前的破壞。改革開放後,許多城市又出現了放棄民族文化的取向,簡單地認為學習和模仿西方就是現代化,導致城市建設「西化」嚴重。20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了舊城改造與建設,許多城市「脫胎換骨」,但同時又再次對歷史文化遺產造成破壞,更使得千城一面,曾經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氣息基本消失。城市更新,應是一個歷史、文化生命體的新陳代謝,而不是推倒重來。

二是把保持地方特色作為保護地方傳統文化的落腳點。只有發展具有獨特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增強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傳統和特點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制定出符合自身文化發展的規劃,走出自己的道路,避免盲目追求城市化、現代化。保護傳統文化,既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為了在文化傳統的傳承中為新時代的文化創新提供不竭的資源。當今時代,文化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文化生活品質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文化力與文化生活品質本質上決定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因此,傳統文化是增強區域軟實力的深厚精神資源和文化根基。我們應立足於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優秀傳統,倡導「文化自覺」,促進文化創新,振奮民族的創造精神,不斷增強文化競爭力,推動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創造一個更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

三是把產業聯動作為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方式。將文化的內涵價值與服務功能提取出來,既是產業聯動的重要素材,又能促成產業聯動的導向目標。而產業聯動作為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重要方式,是為社會、當地群眾和政府部門、相關專家學者所接受的方式。在新型城市化的建設中,應以生態文化為原則來引導空間布局和產業組團,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城市需求。全球城市發育的歷史證明:一個城市採取什麼樣的文化理念和產業結構,就會導向什麼樣的城市空間布局。當城市跨入知識經濟時代,就應該走向「多中心組團」式結構,即把先進製造業和金融、科技、創意、娛樂、旅遊、商貿、教育、保健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組團式分布,依託各種網路鏈,以綠化和生態功能地帶進行環繞,形成緊湊型、智慧型和生態型的城市空間,成為全球知識經濟網路中的重要節點。

B. 如何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更多歷史文化元素豐富文化內涵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的基本路徑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不可能也無必要面面俱到,關鍵是從實際出發、走合理捷徑。建議在如下四個方面有較大突破。
正確把握城市文化形象。合理的城市文化形象決定了城市的個性與靈性,也是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上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又不乏鮮明特徵。從歷史起源看,曹娥江穿城而過,哺育了上虞;從地理位置看,杭州灣敞開懷抱,呵護了上虞;從地形地貌看,河道縱橫交叉,滋潤了上虞。可以說,水是上虞生生不息的源泉,水鄉文化是上虞的重要品牌文化。建議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牢牢把握濱江生態型城市發展的核心定位,著力構建以曹娥江為軸、城區河道相互貫通的城市水系,並加強對河道的修整護岸、水體治理、綠化亮化,形成水系發達、綠樹掩映、波光粼粼、人水相親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核心魅力。
積極提升城市文化景觀。建設城市文化景觀是增強城市精神性功能的必然要求。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建設城市靚麗的文化景觀。一是打造曹娥江文化旅遊品牌。在現有曹娥江水利風景區的基礎上,推進兩岸道路全線貫通,實施水路、游步道、陸路立體通行,種植同一樹種,增設舜江十景,物化曹娥傳說,配套運動項目,使之成為自然、人文、時尚交相輝映,觀光、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品牌。二是建設文化主題公園。依託曹娥廟景區建設孝文化主題公園,依託龍山建設虞舜文化主題公園,把歷史事件、名人精神充分展現出來,把現代科技、時尚元素有效運用進去,使之成為人們文化娛樂、假日休閑、社交活動的目標去處。三是構建標志性建築。著力建設具有文化、會展、體育等綜合性功能的「虞舜大劇院」,使之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築。
合理設置城市文化雕塑。城市雕塑是現代城市的公共藝術,任何視角、任何時點都帶給人們美的傾訴。建議把城市雕塑作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的有效載體。一是注重城市雕塑規劃。將城市雕塑規劃作為城市文化規劃的重要內容,成為城市規劃的子規劃,在城區重要節點處規劃和建設文化雕塑,避免盲目發展、輕易改變。二是注重特色雕塑開發。面向全國統一徵集一批具有上虞傳統文化特色和現代文明特徵的雕塑作品,切實增強城市雕塑個性,真正發揮其「畫龍點睛」作用。三是注重城市雕塑匹配。按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則,合理設置城市推介性雕塑、主題紀念性雕塑、廣場標志性雕塑、環境感召性雕塑、公園綠地雕塑、建築裝飾雕塑,真正讓城市雕塑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城市精神。
有效改進城市建築風貌。建築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人們審美觀念、社會藝術思潮、建築技術進步、地方歷史文化精髓的承載體。建議積極營造優美的城市建築風貌。一是突出建築設計的藝術性。對城市建築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服務建築、橋梁、公園設施的設計,要在保證內在功能的基礎上突出含有文化元素的外觀藝術性,使這些建築物具有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二是突出建築布局的合理性。既要重視建築體自身的布局,又要重視建築體以外的空間利用,使功能區之間的隔離更美麗、每個小區之間的銜接更優美。三是突出建築命名的特色性。將歷史文化、現代文明融入公共服務機構、道路、橋梁等建築的命名之中,並結合城市廣告適度介紹建築命名的文化背景,讓人們時時感受文化熏陶

C. 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如何延續古城歷史文脈

致謝3-4 摘要4-5 Abstract5-10 1 緒論10-16 1.1 研究背景10-11 1.2 問題的提出11 1.3 研究的內容11 1.4 研究的意義11-13 1.4.1 明確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把握歷史文脈的重要性12 1.4.2 古城改造,注重歷史文脈的延續也要注意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矛盾12-13 1.4.3 通過巢湖市濱水區規劃設計,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文脈延續的關系,積極探索一種濱河環境改造新模式13 1.5 研究的方法13-14 1.5.1 資料分析法13 1.5.2 實地考察法13-14 1.5.3 圖片分析法14 1.5.4 設計分析法14 1.6 研究框架14-16 2 城市歷史文脈的探索與發展16-22 2.1 文脈的概念界定16 2.1.1 文脈在狹義上的理解16 2.1.2 文脈在廣義上的理解16 2.2 文脈的起源16-17 2.3 文脈相關理論探索17-18 2.3.1 「十次小組」——簇群城市(Cluster City)17 2.3.2 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場所17-18 2.3.3 馬丘比丘憲章18 2.4 古城歷史文脈內涵的分析18-22 2.4.1 古城歷史文脈是人類長期不斷的適應和改造大自然的見證18-19 2.4.2 古城歷史文脈是其歷史文化不斷更新的表現19-20 2.4.3 古城歷史文脈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城市管理者、不同規劃設計者水平和素質的綜合體現20-21 2.4.4 古城歷史文脈是古城賴以生存的基礎21-22 3 關於古城歷史文脈延續的研究22-26 3.1 歷史的延續性22 3.1.1 歷史的延續性是城市發展的根與源22 3.1.2 歷史的延續性是建設獨特城市的基礎22 3.1.3 歷史的延續性是城市建設創新的原動力22 3.2 內外空間形態的連續性22-24 3.2.1 外部空間形態的延續23-24 3.2.2 室內外空間的延續24 3.3 風格特色的多元性24-25 3.4 傳統心理的延續性25-26 4 城市建設中古城歷史文脈保護與發展的雙重課題26-32 4.1 歷史文化古城的普遍屬類及開發機遇26 4.2 歷史文化古城保護與建設所面臨的挑戰26-28 4.2.1 以城市化發展為龍頭的經濟帶動戰略,必然引發歷史文化古城保護與開發的矛盾,產生新與舊、現代與歷史之間的矛盾沖突26-27 4.2.2 城市化發展面臨規劃的挑戰27 4.2.3 歷史文脈的延續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也是歷史文化古城保護與建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27 4.2.4 在重現歷史遺跡中,保持遺跡現有風貌與仿造遺跡之間的矛盾27 4.2.5 法制建設薄弱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27-28 4.2.6 保護與發展的難度28 4.3 保護與發展的原則28 4.4 保護的內容28-29 4.4.1 文物古跡的保護29 4.4.2 歷史地段的保護29 4.4.3 古城風貌特色的保持和延續29 4.4.4 歷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29 4.5 古城歷史文脈保護的方法29-31 4.5.1 文物古跡的保護方法29-30 4.5.1.1 凍結保存30 4.5.1.2 重建30 4.5.2 歷史地段的保護方法30-31 4.5.2.1 博物館式保護30 4.5.2.2 拼貼式保護30-31 4.5.3 城市整體空間環境的保護方法31 4.6 小結31-32 5 巢湖古城文脈延續中的問題研究與實踐方法體會32-41 5.1 實踐中的問題32-33 5.1.1 曾經片面追求經濟,錯誤理解城市現代化32 5.1.2 開發方法欠科學,存在「保護性的破壞」32 5.1.3 項目決策草率,試驗成本過高32 5.1.4 刻意追求旅遊效益,不顧歷史真實原則32 5.1.5 項目投資比例不當,保護與利用失衡32-33 5.1.6 在文脈保護中遇到了一些法律法規上的疑惑33 5.2 保護方法研究33-36 5.2.1 管理方法制度化,評價隊伍專業化33 5.2.2 保護層次應細分,保護標准須科學33-34 5.2.3 改建措施要多元,開發力度應適宜34 5.2.4 繼承傳統,融合現代,必須調和傳統與現代的矛盾34 5.2.5 物質人文相統一,城市文脈特色化34-35 5.2.6 合理追求 GDP 的增長,走出片面追求 GDP 增長的誤區35 5.2.7 要權責明確,有法可依35 5.2.8 古城歷史文脈的延續需要全方位的投入35-36 5.3 歷史文脈延續的成功案例分析36-38 5.3.1 古城麗江——古城保護典範36-37 5.3.2 泉州新門片區改造設計——繼承傳統建築空間,保護古城風貌37 5.3.3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工程——運用市場理念來指導進行資金運作和市場開發37-38 5.4 歷史文脈延續的失敗案例分析38-40 5.4.1 巴爾的摩港口復興計劃——歷史文脈的中斷38-39 5.4.2 北京古城牆的灰飛煙滅39-40 5.4.3 紹興的城市開發——曾經的東方「威尼斯」40 5.5 總結40-41 6 探討巢湖三河濱水區的歷史文脈保護規劃41-49 6.1 項目概況41-42 6.1.1 項目的背景41 6.1.2 巢湖濱河區存在的問題41-42 6.2 規劃的依據42 6.3 規劃設計總體思路42 6.4 規劃設計原則42-43 6.4.1 特色創新的原則42 6.4.2 以人為本的原則42 6.4.3 景觀多樣性原則42 6.4.4 可持續發展原則42-43 6.5 主體定位43-44 6.5.1 天河景觀帶——商貿文化水景帶43 6.5.2 西環城河景觀帶——水澤田園水景帶43 6.5.3 陸家河景觀帶——現代文化景觀帶43-44 6.6 巢湖市歷史文脈保護的實踐44-49 6.6.1 古城遺韻——古城牆遺跡的修復性改造44-46 6.6.2 天河水苑——廢棄碼頭改建46 6.6.3 古巷風韻——牽牛古巷的保護及洗耳池改造46-47 6.6.4 水鄉采韻景區——恢復卧牛山遠眺三絕之「板橋落日」一景47 6.6.5 金碼頭商業步行街——卧牛山遠眺三色之一「屋內行舟」一景47-49 結語49-51 參考文獻51-53 詳細摘要53-56

D. 用發展的觀點說明,在城市建設中應如何保持城市特色,使城市文脈連綿不絕

城市文化由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來體現。城市建築以及相關的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城市雕塑等是城市物質文化的主要內容,是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積累、凝聚而成的,是人類歷史的見證和文明的結晶。
城市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發展脈絡。城市文化有著多種內涵和表現形式,如城市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座城市能夠延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文化的延續。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歷史文物、園林建築、民俗民風等,所有這些,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脈絡,是城市特色的具體體現。例如經過800多年都城歷史洗練而成的北京「京味文化」,由中外文化融會而成的上海「海派文化」,都是城市文化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挖掘城市的特色時,不但要研究城市的外貌、建築特徵以及一些文物古跡等能給人直觀感受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城市的精神和特質。
城市文化體現時代特徵。城市文化是不斷更新的動態文化,是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而向前推進的。一般來說它所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前沿文化,是一種最能體現時代特徵、具有強烈時代感的文化,如先進的科學技術、城市中的建築等都能直接反映出城市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文化也能夠客觀反映出對城市發展的肯定與否定。也就是說,某種文化或文化現象,如一種建築類別,一種風俗習慣等等,如果經過長時間的洗禮仍然存在,說明它必然是具有價值的,是值得保存、延續的優良文化;如果被湮沒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排除戰爭、自然災害、保護不利等因素外,則說明它反映的只是當時某個特定階段的特徵,已落後於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有悖於社會文明進步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市產生出大量的新文化,其中,有些是能夠與歷史文化和諧共生的,有些是與歷史相矛盾的,但是只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是正確的,是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終會得到歷史的肯定。
城市文化承載了人們的家鄉情結。從市民的角度講,城市文化還承載了人們的家鄉情結。通過了解城市文化,提高市民對所在城市的認同感、滿意度,進而產生自豪感、優越感,逐漸轉化為城市的凝聚力、感召力,產生更大的吸引力,最終形成人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城市是完整的生命體系,有歷史文化內涵,有個性,有人情味,而傳統建築及其生態環境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人們對家鄉的追憶與認知,是與家鄉的傳統建築環境聯系在一起的。從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看,人類既要保護好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也要保護好文化生態環境,保護好文化的多樣性。如此,城市中的人們才有一種歸屬感、自豪感。
當前城市發展中的遺憾
歷史遺跡毀壞嚴重。一個城市的文化價值,很重要的就體現在有形的歷史遺跡上,這些文化遺跡存留在城市的建築群中,融合在人們的生活中,對城市的建設、人們的行為起著無法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原汁原味保護這些文化遺跡,不僅僅是城市個性的需要,而且是城市文化延續的需要。然而,在如今的現代化城市建設中,一些重要的歷史遺跡被嚴重損壞,除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因素外,急功近利、利益驅使等人為因素是重要原因。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每一個城市都在致力於現代化的城市建設熱潮中,城市歷史文脈的挖掘與保護受到了嚴重沖擊。一些城市的發展僅僅注重經濟功能,而忽視其中應有的文化質量;僅僅注重物質結構,而忽視文化生態和人文精神。有的城市在建設與改造的過程中,將原來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街區、胡同、建築物大肆拆毀,這實質上是對城市歷史文脈的破壞。
盲目建造假古董。許多城市熱衷於建造假古董,有的大量建設大屋頂、琉璃瓦的古建築,有的仿建十八九世紀歐洲的小洋樓別墅,這都是與建築反映城市歷史文脈的原則相違背的,是城市文化的倒退。歷史遺存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反映了當時城市的科學、工業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特徵,是歷史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好的再現。對歷史建築、歷史遺存要真實的反映,容不得半點人為的作假。
忽視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協調發展。在城市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歷史文脈的開發、保護應該與現代城市的綜合發展相得益彰,但現實的問題是,「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開發原則經常被忽略,城市發展往往會走上兩個極端:一個是建設性破壞。肆意拆毀古城、古建築群,割斷了城市歷史文化的脈絡,破壞了城市獨具的人文環境,使得一座座城市無根可尋、無源可溯。同時,又缺乏對新城建設的科學規劃,在一堆廢墟面前顯得無所適從,以至於盲目抄搬外埠模式,直接導致了千城一面的現象。另一個是機械、簡單的強調保護排斥開發,忽視了城市發展的要求,死抱著歷史文物停滯不前,一樣會斷送城市文脈的延續與更新。
將城市歷史文脈融入城市建設
挖掘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文脈。城市歷史文脈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的體現,是人類的歷史見證和文明的結晶,同時也是城市一種無法再生的文化資源。
城市歷史文脈的挖掘與保護,要正確處理好4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舊城改造與歷史文脈保護的關系。城市改造應該順應城市原有的肌理,圍繞歷史文脈的挖掘與保護進行。在這一過程中,切忌大拆大改,更沒有必要在歷史遺址上恢復重建。要將服務市民和保護遺存統籌考慮,在提升城市載體功能、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同時,更好地保護歷史文脈。
二是處理好發展城市旅遊業與城市歷史文脈保護的關系。城市歷史文脈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旅遊資源。保護好城市歷史文脈,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創造城市旅遊資源和財富。但要注意遊人過多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保護歷史文脈的前提下考慮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容量。
三是處理好挖掘、開發傳統建築與保護歷史文脈的關系。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築是延續歷史文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當前,為了保留城市風格和城市特色,必須注重對傳統建築的整理和開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保護的目的。如在天津實施的海河開發中,就注重了文物古跡和風貌建築的挖掘、保護、整理和開發。利用奧式、意式、德式等一批風貌建築區,在綜合整修的基礎上,在這些建築物中安排文物展覽、美術展覽和高檔旅館等,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時,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建築物進行開發利用,如交通飯店、中國大戲院、勸業場等,利用這些建築物在文化、藝術、歷史事件、商業開拓上的特殊地位,擴大知名度,提升建築物價值,充分反映天津城市歷史文化脈絡。
四是處理好建築的保護與新建的關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建築既要體現多樣化,又要維護城市的統一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同時,還要注意尊重歷史,審慎發展新型建築。在城市發展的長河中,新舊建築是並存的。一個有特色的現代城市,一方面,要珍惜和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舊建築;另一方面,又要建設一批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意識的新建築,要重視處理好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建設特色城市要體現地域文化。城市特色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文化積淀和歷史沿革的外在體現,更是城市發展的根基,由歷史文化、建築技術、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長期演化而來。一個城市的文化發育越成熟,歷史積淀越深厚,城市的個性就越強,品位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世人的共鳴。
要打造城市的品牌和標志,避免城市發展和建設中的「特色危機」,就要深入研究本地的歷史沿革和本土文化,將城市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發揚光大。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城市,城市從誕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演繹著自身獨有的文化情境。因此,要將涵蓋了文學、繪畫、建築、園林、戲劇等多種藝術手法巧妙的融入城市建設,在建築色彩、建築尺度和建築風格上充分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底蘊。比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區、上海的外灘等區域就是體現城市特色的好例子。
注重城市建設中的反思與批評。在我國的文化界早已形成了一股反思與批評的風氣,正是形成了這種「百家爭鳴」的局面,才推動了文學藝術的不斷發展。
然而在城市建設領域,反思與批評之聲可謂少之又少。當今在城市改造和建設過程中,一個建設方案的出台往往是首先由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建設單位提出意見,管理部門審核後,就開始實施,缺乏專家的科學論證和群眾的廣泛參與。城市是全體市民的,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各方面專家和普通百姓的共同參與。其中,媒體更應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為人們發表不同意見提供渠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一個城市的規劃必須進行公示,讓廣大群眾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使規劃方案不斷完善。這種做法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尤其是在當前,城市建設速度如此快的情況下,規劃和設計方案必須進行反復斟酌,各項建設的實施必須慎重,要多進行反思,接受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只有這樣,才不會陷入以洋為美、盲目復古、互相攀比、千城一面等當前城市建設中出現的誤區。只有在全社會形成研究、批評、辯論、反思的氛圍,才能推動城市合理、健康的發展,才不會在城市的建設中留下遺憾。

E. 如何理解「一尊重,五統籌」

"一個尊重、五個統籌」是在2015年12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思想。這個思想指出,如果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就需要做到「一個尊重」和「五個統籌」。

一個尊重:

五個統籌:

「一尊重,五統籌」這個思想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指明了城市的發展方向。

F.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闡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有利於增強我國城市發展的精神力量,促進我國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發展,增強城市發展的綜合競爭力;(3分)
加強文物、建築等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承載城市精神和氣質的物質基礎,有利於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和展示不同城市文化多樣性;(3分)
有利於推陳出新,實現文化繼承與發展,凝聚我國城市的氣質和精神;(3分)
有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分)
(如答到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也可酌情給分,每點3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得滿分。)
(2)(12分)

G. 地方特色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延續

在城市建設急劇加速、人口密集化程度大幅提升的今天,地方文化正隨著統一的規劃理念、設計方案、建築形式等城市建設逐步消失,使得城市個性逐漸模糊,居民的凝聚力和認可度下降。

同時結合多途徑宣傳模式,吸納近現代文化成果,讓傳統文化更加歷史悠長,現代文明更加貼近時代,形成系統效應,共同策劃、製造需求,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落在實處,將優美的城市自然生態景觀與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融合,讓充滿人文底蘊的城市建設服務地方發展。

H. 如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出兩條建議

1 多重視文化傳承。二 多以這些歷史來教育後人。叄 把這些歷史文化整理好,方便別人或孩子們學習。

I. 傳承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方法有哪些

(一)在新城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要重視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築的規劃建設
(二)在舊城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開發
(三)城市規劃建設要堅持法制化,方案評審要陽光化、透明化,同時要加強規劃建設的監督管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