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9 08:02:26

『壹』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過去某一時間段的縮影。
我們看待歷史得用辯證的觀點,
既不能一味的否認,也不能盲目的吸收。

『貳』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除了熟讀自身歷史學家的著作外,還需多閱讀國外人對本國的編寫歷史教材.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對事件是承認和紀錄的. 不同點在於站在那個立場上看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統治階級屠殺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歷史學家傾向與統治者,那麼便會將統治者的對立面描寫的邪惡,無知或先錯在先, 有的歷史學家是立場則在平民階層, 那麼他就會將統治階層描寫的很糟糕.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屠殺{沒有任何褒貶,就是大規模殺人事件,是行為意識范疇}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沒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難.

另外,國家在日本問題上,是有政治意識的. 民族情緒是個雙刃刀,當國內需要轉移群眾注意力時,就會把日本問題扯出來, 當群眾快失去控制時,便會努力安撫,倡導和平.
這次法國事件, 民族情緒可以說是中國的軟實力重要力量. 這當然也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裡, 他的新聞媒介充當著幫手.

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努力的生活吧...

『叄』 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肆』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現實和未來。急急急!!!

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奮力贏取未來
歷史就是歷史,誇大(縮小)功勞,放大(縮小)污點都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自然就會危害到後來的歷史和現實,即是對自己和後人的不負責任。那麼如何具體的看待歷史,簡單的說,就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過去的歷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客觀的看待建國以來的歷史,這是馬克思主義交給我們分析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確面對現實也就是要找到我們的中國現實的出路。中國的現實是什麼,我想這個不管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大家都能說一大堆,尤其是前面所說的,資源破壞,生態危機,糧食危機,經濟危機,外交危機,兩極分化、社會矛盾、技術(尖端)缺乏等等,已經是血淋淋的現實。
我們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清楚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或者說社會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而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奮力贏取未來過程。我們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我們的社會才會繼續向前發展和進步,負責就要挨打,因為落後就要挨打。

『伍』 對於歷史,我們應該怎樣看待

「我們要培養正確的歷史觀」!「以史為鑒」!這是常聽到的關於今人對前人的看法。

做歷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看到了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憤青,「恨國主義者」,拉幫結派者。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明粉,清粉等。

其實,歷史是需要討論的,因為即使是專家學者,他也沒有親身經歷任何一段歷史。理論上,對於歷史事件,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書本都是一樣的,是因為基於一個大多數人的共識!

不過網路時代,請善用網路,不要讓網路用了你,不管是內部來的還是外部來的。

而且我堅信一點,絕對中立的,沉默的人,永遠是大多數。

所有事物都需要反對意見。但是只是為了反對去反對,為了贊成去贊成,以此拉幫結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陸』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政府同意修改歷史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本政府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麼、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日本人必須明白:理智比什麼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對待歷史,才能理智地對待現實;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國民的個性,避免由頑強轉向頑固,再轉向野蠻;唯有弘揚理智,正視歷史,才能寬慰周邊國家,並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歷史。但誰的認識正確,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決定。真理只有一個,事實勝於雄辯。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實,才能統一認識,避免矛盾的對立與沖突,營造出寬松和諧的現實。所以,強調要正確地認識歷史、對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對待現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把握未來。
人類已進入一個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經濟利益只應也只能用經濟辦法去獲取,爭奪世界霸權或區域霸權將被世界人民反對。是堅決跳出「老一套」的時候了,是改變傳統思維、實行政策轉型的時候了!
有人說,歷史是一門科學,有些牽強。然而,不能不說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歷史不是陳年舊事的簡單堆砌,時間相連的重大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系,甚至是因果關系。歷史規律不像自然規律那樣清晰而反復地出現,但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人性不斷完善與提升的歷史。事實上,歷史過程充滿了辯證法,受到對立統一規律的支配。因為已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惡性事件,不少人據此認為人性的發展是個變數,難以預測。然而,那是辯證法在起作用:有了兩次大戰的沉痛教訓,物極必反,矛盾轉化,才為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打造起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充要條件。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最終將促使人類脫離野蠻,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人民創造了歷史,最終將是歷史的主人。歷史的進程充滿了偶然性,由此為各種各樣的精英人物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是,歷史的進程最終要受必然性的支配,這種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當然要注意,這里的人民,非指某團體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類。唯有重視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點,從而在國際舞台上演出有聲有色的話劇。

『柒』 我們該怎樣理性地看待歷史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捌』 如何看待我們的歷史

哲學有兩大基本的問題:世界是什麼,它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應當說一個是外在的,物質領域的本質和起源命題,一個是內在的,意識領域的自我和起源命題。初看上去似乎猶如兩個同心之圓,分屬兩個不同的維度上探討本源的問題,但是實際上不論我們向後看世界的起源還是人類的起源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或者已經經歷過的過去,它被稱為——民族的歷史。
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我們的過去?歷史不是帳房先生筆下的流水帳,盡管它最終會化為一個日期加上一串事件的符號表述,但是作為曾經存在過的確定的事物,其必定會有其自身的「萬有引力」,這種「力」或多或少的會變動社會發展的軌跡,哪怕即使綿薄也是合力中的一支,不可忽略。如同《聖經》中所語: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歷史使現在變成了舊事,使教訓變成了經驗,使偶然變成了慣例,使先驗變成了知識。
我們民族的歷史,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主又兼濟了法家的術與勢的統治思想,道家使民無為的經濟思想,佛家苦渡眾生的教化思想,因此其民族精神的復雜性、矛盾性以及對外所表現出的中庸性都是這些歷史的產物。以上的眾多思想,大多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每個社會階層的形成,尤其是處於優勢地位擁有一定統治權力的階層,依照韋伯的話來說,乃是擁有共同卡里斯瑪的集合體,這種卡里斯瑪不僅是先天的,也是能夠通過後天習得的,這種後天習得的卡里斯瑪的手段就是教育。通常情況下,人類群體所接受的教育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贏得社會榮譽機會的正負,往往是通過一定群體的生活方式種類的區別來規定的。當通過對某類知識的教育形成壟斷的情況出現時,特有的處於知識優越的統治等級或者階層也就出現了。但是相反的,當個體通過血緣出生於該等級內部時,其自然的會擁有對該種知識的壟斷性的教育資源以及運用該知識的社會職能,這種職能的取得則進一步加固了壟斷。因此,對於一種社會地位而言,其所處之等級地位可以是它的起因,也可以是它的結果。只是,這種起因和結果都不是必然,只能說其在知識資源和教育資源及其稀缺時才是等級壁壘的加固劑,而在前者的問題解決之後,如同唐以後的那樣,教育反而變成了人們跨越等級的主要手段。
這種通過血緣和教育取得等級特權的階層同普通民眾區別開來成為中華文化特有的一個階層——士,進一步可以將其范圍縮小到「官員」。我國的官員不僅為社會治理者同時也是稅款徵收人,盡管稅款的徵收都是以國家或者皇帝的名義來進行的但實際上是其自身財富積累的手段。等到這些官員卸甲歸田後,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合法的資產便被用來購買土地。其子孫則作為共同的繼承人,以此形成一個繼承團體來保有資產。同時這些資產也會被用來提供教育以使其子孫獲得官員的地位,再次為該團體謀求財富以惠及其子孫和族人獲得官員之地位。
上面的例子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重復了上千年的財富積累方式,其以世襲制和政治手段為基礎,依照儒家宗族門第的倫理思想,根植於中華民族民族性之中,以至於即使在今天,名義上的世襲制度早已崩潰瓦解百年之後,儒家宗族觀念卻依然能夠代替其地位結合政治手段使官員及官員家族通過內政掠奪社會財富。歷史雖是過去,卻又常常何其相似,那些已有之事、已行之事總會通過某種面貌上的改觀重面於世。
近代以來,民族的屈辱使中華民族從體到用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上到憲政民主,下到經濟市場,中國傳統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土崩瓦解,其思想也被「馬列主義」全數盪滌,後又歷經文化大革命的清洗,可留於世的部分殘破不全。如同中華法系曾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一樣,列文森認為中國的歷史雖也是悠久古老並且哺育了一方文明的歷史,卻已然死在了現代性的門檻上,只是處於民族自尊心理而拒不承認這種文化的死亡,使得中國人在情感上執著於自家的歷史,在理智上卻又獻身於外來的價值。因此,中國的歷史是送進博物館的歷史,是「保存」的歷史,而不是「發展」的歷史,保護孔廟並非是要復興儒學,而是把他作為博物館中的歷史收藏物,其目的正是把其從現實的文化中驅趕出去,而在西方性已經或正在成為人類的普遍文化的背景下,非西方社會只有在接受和消化西方現代性的本質和前提下,才能夠作為社會而並非文化存在下去,因此中華文化,中國的歷史已經死了,至少其作為價值意義上的歷史已經死了。對於歷史是什麼,是否有價值獨立於歷史本身而存在應當是一個哲學的問題,但是歷史中蘊藏著豐富的價值資源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歷史畢竟不是一本糊塗的流水賬,其除了能夠盪滌出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情懷之外,其價值內涵應當能夠形成一種富含力的「場」,中國固有的儒家禮教思想與西方現代民主自由格鬥只能也必須在這個「場」上發生,受到「場」中力的作用。
一如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被異族統治與反抗數千年的斗爭史來說,儒家思想的「合同」文化從來都不是破壞外來的文化,而是更多的表現出一種兼容並包的姿態來,這也使得只有統治漢族的民族,沒有統治漢文化的思想,無論該種思想如何尖銳,如何難以調和,最終在中華文化格鬥場中都會變成中華文化內在力量的一部分而存活下去。因此,盡管近代以降,中華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傳統主義的各種力在彼此斗爭中相互交融,才形成了中國當今社會的現代化文化和現代化思想。我不能夠用《春秋》般微言大義的筆法對這種歷史性的思想融合做出褒貶的評價,但是如果我們反觀我們民族的歷史,應當總能夠從中得到些啟示,獲得一些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的靈感。
因此,史華慈用了一個更為恰當的比喻來代替列文森的「博物館」。我們民族的歷史是一座「圖書館」,盡管被保存和收藏,但是人們不會認為圖書館所存放的著作中的思想觀念也將伴隨著作者一同死去,或者只能夠成為我們認識歷史上某一特定時期的史料。而恰恰相反,人們閱讀前輩們的著作乃是為了尋求和理解那些具有恆久價值的智慧。

『玖』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首先表明,歷史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歷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前人的事業繼續前進,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責任;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還表明,「接續奮斗」的歷程是一個在自覺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開的歷史過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實際上都是今人繼續前進的資源。因此,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要求我們必須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

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意味著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去。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首先就需要我們把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的歷史過程,整體地看作是內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生命,把個人的生命與中華民族整體的歷史相互融合在一起。歷史是不能任意選擇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祖先,正是在這種個體與民族、文明歷史的整體連帶當中,促使每個中國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歷史面前,產生一種具有崇高感情的歷史命運感,從而自覺樹立一種全中華民族的歷史共同體的認同,以一種文明的榮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個人主義視野下的歷史虛無主義。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面對民族歷史中遭遇的曲折與苦難,能夠用一種辯證發展的認識論,合情合理地把這些曲折和苦難理解為發展中的曲折,理解為歷史進步中不得已的代價,從而從根本上糾正自近代以來,在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霸權之下,長期彌漫於知識和思想領域中的自暴自棄式的歷史觀。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祖先和歷史充滿溫情和敬意。因為正是他們一次次突破歷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續中國的文明和歷史,因此,我們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像歷代祖先一樣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歷史。這正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閱讀全文

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