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

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9 09:02:48

① 為什麼在階級社會中,評價歷史人物要同時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因為歷史分析方法要求從特定的歷史背景出發,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進行具體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歷史事實,如實反映歷史人物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如實反映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

(1)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階級社會有幾個發展階段: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是由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過渡的社會。在階級社會中,人們的一切思想、言論、行動,一切社會制度,一切學說,都貫串著階級性。

貫串著各種不同階級的特殊利益與要求。統治的階級根據他們的利益要求和觀點來制訂各種法律與制度,如是,社會上的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成為統治階級的東西,都充滿著階級性。國家是統治階級政治秩序的維護者。

② 為什麼在階級社會中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歷史分析法和階級分析法

1、歷史分析方法要求從特定的歷史背景出發,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進行具體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歷史事實,如實反映歷史人物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關系,如實反映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

無視歷史人物的歷史局限性,過分誇大、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對的;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用現代人的標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2、在階級社會中,貫徹歷史分析方法與堅持階級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階級社會中具體地考察社會歷史條件與歷史人物的關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階級條件和歷史人物的關系。階級分析方法要求把歷史人物置於一定的階級關系中,同他所屬的階級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和評價。

一定的階級總是要推舉或產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達自己的利益和願望,因而歷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階級的制約;歷史人物的沉浮,也往往同他所屬的階級的興衰息息相關。

3、在評價無產階級領袖人物時,同樣應該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們帶領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功績;另一方面,又應指出他們在認識和行動上所存在的歷史局限性,包括不迴避他們的失誤和錯誤。

(2)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運用案例:

1、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一書中,對為什麼路易·波拿巴這樣「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作了精闢的階級分析,堪稱用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來評價歷史人物的典範。

2、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評價歷史人物作了精闢論述。他指出:「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③ 唯物史觀主張,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堅持的方法

評論歷史人物應該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的去分析,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去做全面的分析。

④ 為什麼在階級社會中,評價歷史人物要同時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請舉

因為生活在中國,中國的社會科學都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階級分析法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很重要的一種分析方法。

但單從一個側面分析人物又犯了片面看待問題的錯誤,要堅持辯證的看待問題,所以既要階級分析,又要歷史分析。


(4)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

1、改革開放後出現的私營企業主;

2、應聘於外企、三資企業的各級、各類白領(主要指類似辦公室文秘、技術工人等)

3、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工程師及各類市場稀缺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4、國營大企業及壟斷行業的老闆;

5、傳媒、演藝界、體育界的明星、大腕兒。

⑤ 如何樹立正確歷史觀

樹立正確歷史觀,關鍵是堅持唯物史觀。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於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理性客觀,才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5)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堅持唯物史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昧於表象不明大勢,或囿於一隅不顧全局,這些都是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表現。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產生全球性影響,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國方案。事實證明,歷史並未終結。

⑥ 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什麼樣的科學方法

全面、歷史、辯證的科學分析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社會現象都要放在它的歷史形態中去觀察,一切都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就要求我們對待歷史事件和領袖人物必須全面、歷史、辯證地研究和評價。人的活動都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去評價一個人,而應把領袖人物的活動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領袖人物不是神,

應以發展的觀點如實地做出評價;人不可能孤立於時代與社會之外,領袖人物也只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當然也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要把領袖人物放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來考察;研究領袖人物不應概念化、貼標簽,要對領袖人物的思想和活動進行具體的、全面的分析。

(6)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做到「六個不能」,即:

1、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

2、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

3、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

4、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

5、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6、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⑦ 歷史主義方法基本要求和意義

在歷史研究與史學批評中,歷史主義應當與唯物辯證法相結合,令思維方式具備深刻、准確的邏輯性,唯物辯證法還具有從客觀實際出發,主張事物發展的前進性、階段性,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法則等等思想原則,從而使歷史主義具備完整的歷史觀、方法論和鮮明的立場。在史學領域,歷史主義是研究方法的主線,作為最高邏輯思維方式的唯物辯證法,則補充、強化了歷史主義,被納入歷史主義的框架內。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史學界,曾經強調歷史主義必須與階級觀點相結合,這是不允當的。階級觀點不過是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法則在一些具體歷史問題上的觀念,不具備方法論上的普遍性,將之作為普遍的歷史學原則會導致謬誤,濫用於史學批評更是禍患無窮。例如戚本禹《必須把史學革命進行到底》(《紅旗》雜志1966年第3期)一文,論述自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時期史學陣地的所謂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未點名地「批判」翦伯贊等人在解放前為「左翼史學家」,學術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解放後沒有接受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成為資產階級右翼和「史學革命」的絆腳石。這種史學批評具有極「左」的階級觀點並且結合了強烈的歷史主義形式,足夠我們永遠引為警戒。

一般而言,具體的史學批評大多僅涉及學術認識的問題,很少需要提到階級斗爭、政治斗爭的角度。在史學批評中貫徹歷史主義方法,就是要在遵從歷史主義基本觀念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實事求是、兼指得失,是史學批評的基本出發點,歷史主義要求尊重歷史的實際情況,而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原則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主觀主義的無根據議論。對於一部歷史著述、一種史學思想、一類史學觀點的批評,並非絕對排除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的評價,那些炒作、抄纂甚至剽竊之作,完全應當予以嚴肅的批評,但批評者在未細致研究批評對象之前,不應預設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的意圖,而只能從實事求是、兼指得失的宗旨出發。

第二,史學批評聯系歷史背景、社會環境以及相關的客觀條件予以分析,是歷史主義方法的主要特徵之一,即將事件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內考察,可以加強認識的准確性與深刻性。例如對於《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恢宏氣度,批評其誇張、渲染的內容和文字,都應該聯系西漢武帝時期強盛的政治背景,好大務博的事功追求,哲學、文學上弘博視野與虛構、誇飾風格來分析,而不是止於贊揚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和批評其史學的局限性;批評王夫之絕對排斥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思想,應該聯系明清之際的政治大變動與民族矛盾的歷史環境,而不是過度地譴責其認識的偏激;對於當代史學界浮躁風氣及某些學術腐敗現象的批評,應該聯系歷史研究整體結構的缺陷、學術管理及評價機制的不完善來予以分析,而不是僅僅限於學術道德方面的褒貶。

將事件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內考察,必須避免脫離實際的穿鑿附會,結論要謹慎,評價重實據,否則最容易出現似是而非的偏差。如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戰國策派」史學觀點,存在學術認識的謬誤和政治見解的幼稚,應當予以批判,但被判定為「法西斯主義史學流派」,則缺乏有力的實據,乃是不恰當地聯系當時的國際形勢和歷史背景所造成的偏激性論點。近來一些史學批評,對某些老一輩的史學家的部分見解和議論橫加指責,而實際上,當時乃是因為史料不足才造成學術的疏誤,是社會的大環境促成的議論失當,這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可以諒解的,不顧那些史學家的總體成就而肆意貶斥,不是歷史主義的正確態度。而又有一些史學批評,將過去受到過火批判與遭受政治打擊的史家,描述為完美的學術大師,千方百計為其學術認識中的謬誤加以辯護,這也是非歷史主義的態度,遠離了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

第三,評論一部史學著述、一種史學思想、一類史學觀點,要將之置於思想、文化、學 術及一般歷史進程中分析和定位,看其究竟比前人提出哪些新的見解?新的啟示?價值如何?影響多大?產生了什麼問題?出現了什麼失誤?這是史學批評所面臨的比較復雜的任務 ,往往需要多層次發掘、反復研究和廣泛討論,以努力避免發掘研究不足與輕下虛美 贊譽的兩種傾向。例如「古史辨派」在史學上的疑古考證,對舊的歷史文化傳統具有強 力 沖擊作用,史學思想與方法上皆開新立異,應予以充分肯定,對其中的訛誤和偏頗, 雖然應當批評,但不佔主要地位。而史學界時下流行的「栽花」、捧場式的書評,雖未 必 全然空洞無物,但其虛美、浮誇之風是應當受到抵制的。

正確地貫徹歷史主義方法,有助於保證史學批評的學術宗旨,史學批評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史學界的學術認識問題,這就需要從事史學批評的學者扎扎實實地進行史學研究,培養自己的學術底蘊。史學批評者應當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較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應當有較深的史學史造詣,否則難以將評論對象在史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給與恰當的定位。說到史學批評的學術宗旨,涉及學術與政治的關系。筆者認為:政治與學術之間也是辯證的、歷史性的關系。帶有政治宗旨的史學批評也可以取得重大的學術突破,但這主要表現於重大的宏觀性問題,如梁啟超《新史學》對封建舊史學的批判。即使如此,太強的政治目的仍不免導致某種偏激的議論,梁啟超把「二十四史」都說成帝王的家譜就是一例。

歷史學對社會的審視具有綜合性、總結性,但同時也有滯後性,即總要在現實事物過去一段時間後再予以總結,史學批評就更滯後一步。但所有社會活動的最後的審判,將是歷史學的學術性研究,不同史學觀點的審判,將取決於史學批評,因此,輕視史學和史學批評的思想,無疑是文化視野的狹窄與短視。

⑧ 如何堅持歷史主義方法論

歷史的看問題,可以說是堅持這種方法的要義。但也要看其現實態,把辯證的眼光看待,國情的眼光,歷史的眼光等充分結合起來,考慮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因素和影響。

⑨ 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要以什麼為依據准確把握什麼科學評議什麼

摘要 科學評議是採取全面、歷史、辯證的科學分析方法,客觀、公允地看待黨的歷史與領袖人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堅持歷史主義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