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一場完全反對帝國主義並完全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無產階級開始進入政治舞台並扮演主力軍的角色; 年輕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融合,為思想和幹部建立中國共產黨做好了准備。
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
五四運動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後,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發展,同時工業階級的隊伍也在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五四運動與其他運動有著不同的風氣。 五四運動的最大特點是其革命性。 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是抵制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對於五四運動來說,其性質是一場完全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⑵ 五四運動意義是什麼
五四運動意義:
1、促成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走理論聯系實際、與工農結合的革命道路,標明中國青年運動和知識分子發展的正確方向。
2、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論、階級力量和幹部准備,推動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致使中國階級力量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推動工人階級代替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
4、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的經驗引進中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5、五四運動致使中國近代史發生重大變化,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實現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折,功不可沒。五四運動直接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導致中國工人階級走上政治舞台,導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導致中國人民選擇了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道路。
(2)如何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偉大的歷史轉折點:
愛國救亡:五四運動的出發點
五四運動決不是憑空發生的,也不是單靠少數先進分子的主觀意願和決心就能夠發動起來的。它是歷史大趨勢的產物,是中華民族愛國救亡怒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和發展。說到底,人們被那時祖國苦難境遇激發出來的滿腔悲憤,對創造合理的新社會的強烈追求,是五四運動能夠發生的內在動力。
五四運動前夜,中國大地似乎籠罩在一片黑暗中,革命處在低潮。北洋軍閥中的皖系在日本支持下控制著中央政府,正在叫囂「武力統一」。環顧海內,彷彿沒有什麼足以同黑暗勢力抗衡的力量。誰也沒有想到,在原來相當沉默的民眾中竟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大風暴來。
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是初期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他們又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社會主義新中國正是從這時開始,經過全國人民30多年的奮斗,一步一步實現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朝著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⑶ 五四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發展和繼續。
二、五四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革命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
三、繼往開來,把紀念「五四運動」作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紀念五四運動90年,以及建國60年、改革開放30年是要更好地總結歷史,探討五四精神的當代意義,發揚傳統精神,推進五四運動提出的、尚未完成的歷史任務。
30年的周期不知歷史是巧合還是確實存在著這樣的規律,總之,這距今30、60、90年的三件重大歷史事件都被永久地載入史冊。
90年前「五四運動」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隨著60年前新中國的建立,已經基本完成,但是,祖國尚未統一,危機意識不能忘卻。
愛國,自強,振興中華,始終是全民族的政治基礎和凝聚、鼓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國富民強還需要進行艱苦奮斗。
30年前,「科學、民主」在鄧小平同志倡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發揚,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都對「科學、民主」提出了新的認識和要求。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興國需要靠科學,物質層面需要科學,精神層面也同樣需要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
(3)如何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過程介紹: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
從1919年初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處理戰後的世界問題。中國政府代表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提出了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等正當要求。
4月下旬,和會在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操縱下,悍然決定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這個消息在中國人民中、首先是在知識界和學生中激起了強烈的憤慨。
5月4日,北京13所大專學校學生三千餘人在天安門集合,示威遊行,主張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北洋軍閥政府的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逮捕示威群眾32人。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並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罷課響應。
6月3日、4日,北京學生講演團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講,北洋軍閥政府再次派出軍警、馬隊進行鎮壓,逮捕大批愛國學生,更加激起全國各界的義憤。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也開始加入運動。
從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參加罷工的產業工人有六七萬人。上海商人舉行罷市。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工人,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的唐山工人相繼罷工。
漢口、長沙、蕪湖、南京、濟南等地都有工人罷工。旅法華工也參加了拒簽和約的斗爭。對於以工人為主體的群眾斗爭的迅猛發展,帝國主義者和軍閥政府感到恐慌。北洋軍閥政府在6月間被迫釋放被捕學生,免除曹、章、陸的職務。
6月28日,在全國各界群眾和旅法華工、留學生及華僑的強大斗爭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⑷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01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國主義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同時這也是一場毫不妥協的反帝愛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的囂張氣焰。在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市民、工商人士等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來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被稱為“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是由學生發起的革命運動
2、明確的提出了反帝反封的目標
3、它是由學生為先導工人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全國性的革命運動
4、中國的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它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運動
2、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共產主義概念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
3、它使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它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合組織上的准備
5、它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區無產階級的革命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充分領略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從而促使他們在行動上探索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工人階級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經受了鍛煉,並自覺進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