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倍為何無所顧忌地我行我素,在政治右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呢對此,你有何看法
首先是由歷史因素決定的。日本投降後,以美國為主導的戰後體系制定者並沒有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徹底的清算,致使日本國內極端右翼勢力一直存在。而安倍本人就是這種歷史思想的繼承者,美國也一直在利用這些政治勢力操縱日本政壇,並按照美國的戰略需要,適時影響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政治安全格局。
其二是中國的崛起有改變亞洲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的趨勢。這一點在美國看來,會動搖它在西太的區域霸權地位,而美國為了維護既有的霸權格局,採取了加深美日軍事同盟的應對戰略。這在日本右翼政客看來是有機可乘的。既然現在美國對日本有所求,那麼日本就有機會實現國家正常化和軍隊正常化,恢復歷史上的區域和全球政治大國的地位。
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挑起中日釣魚島糾紛,其目的就是利用美日同盟關系,加深中美的戰略分歧和矛盾,並通過釣魚島糾紛渲染中國威脅論,與美國一道助推南海事務的矛盾尖銳化趨勢,借機搞合縱連橫孤立中國,削弱中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影響力。而日本則可以乘機解脫戰後體系鎖鏈束縛,參與區域主導權競爭,這就是安倍個人的英雄夢。
其三是日本的經濟影響力成為右翼勢力對外拉攏的護身符。一些周邊國家見利忘義,無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荼毒,對於日本右翼勢力的言行採取逢迎和無視的態度。為了日本的投資和援助,他們在日本解禁自衛權、修改和平憲法以及篡改歷史的行為上採取了低調容忍的態度,這毫無疑問助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囂張氣焰,堅定了死不悔改的決心。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同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為了推銷其TPP框架,積極拉攏日本和東南亞主要國家參與,目的是削弱中國在APEC框架內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主導地位。這與日本與中國爭奪亞洲政治、經濟主導權的戰略一拍即合。同時周邊國家也希望通過多變框架平衡中美日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平衡。而尖銳的南海爭端正好成為美日打造遏華戰略圈的最佳切入點。
美國為了發揮日本在亞洲的特殊作用,不惜拋出亞洲國家應該忘記歷史面向未來的呼籲。對於其同盟圈內的韓國,美國在日韓歷史問題上則直接表示了批評態度,並在韓國展開院內外交,通過韓國國內媒體評論對在日本歷史問題上持強硬態度的朴槿惠總統實施抨擊,意圖瓦解中韓對日歷史問題的共識關系。毫無疑問的是,美國的近利短視戰略只會讓日本在歷史觀上偏離得更遠,最終重回軍國主義思想的極端。
不過安倍政府的激進戰略所產生的副作用也相當明顯,這是美國必須重視的。一是對中美關系的穩定構成了威脅,二是動搖了美日韓同盟的牢固性。在美國操縱的中美潛對抗磨合過後,美國必然會修正其現有西太整體戰略。這個時候,如果日本安倍政府不能夠有效改善與中韓兩國關系,那麼就很可能成為美國奧巴馬政府遏華戰略失敗的替罪羊.(軍事評論員高峰)
B. 如何看待日本民眾要求安倍政府正視加害歷
日本大選都是媒體說的算。跟台灣一樣。
C. 日本安倍政府有哪些謬論和行為
被政府他的沖動,他否認侵華美化戰爭對過去的歷史是一種否認的態度,這種做法有傷害中日兩國的關系
D. 如何看待安培晉三在任期間的政績
安倍晉三任首相期間主要的政績體現在經濟、貿易、外交和政治上,
經濟上,安倍經濟學」,藉助貨幣寬松和財政刺激政策,推動日本經濟邁向復甦態勢。
貿易上,推動日歐經濟合作協定(EPA)與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1)談判達成妥協。
外交上,促成美日兩國外長和防長2+2安全會議,加強日美同盟關系,推出「俯瞰地球儀外交」。
政治上,尋求修改二戰後制定的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安倍及其領導下的自民黨在經濟和安全方面的成績,是其他任何政黨不具備的。第二次執政以來,安倍在刺激經濟復甦、推進戰略外交,尤其是對美外交方面的不俗表現,獲得了民眾基本認可。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安倍對靖國神社裡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頂禮膜拜,無異於對人類社會普遍認可的價值觀野蠻抗拒。安倍在人事任用上一直只用「三種人」:朋友、想法一致的人和只會說「是」的。人。
E. 日本在"慰安婦"博弈中屢被"打臉"是怎麼回事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政府最近屢遭國際社會「打臉」。為了切斷與韓國新政府重新協商「慰安婦」問題的可能性,日本不惜厚顏無恥地拉攏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不料真相敗露,慘遭「打臉」;美國即將設立第二尊「慰安婦」少女像的消息也令日本政府顏面掃地,在對抗「慰安婦」少女像的運動中,日本再輸一局。
千方百計否認軍國主義罪惡歷史,動輒對他國紀念「慰安婦」活動表達不滿,這就是安倍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真實態度。不過,日本為掩蓋和否認「慰安婦」罪行所作出的扭曲反應只能適得其反,令國際社會對日本二戰暴行的認知愈加廣泛和深入。奉勸日本還是不要與世界為敵,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F. 如何評價安倍晉三這個政治人物
安培晉三,可能是未來的英雄,也可能是個大反派。總之,他註定被世界銘記- -
不管人家如何厚顏無恥,現在自民黨總算又有了比較好的形勢,可以推動修憲了,這還不都起源於安倍,或者說那個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不說經濟學上的事,單純地說,就是賭上日本整個未來的國運,來為世界做一次實驗。整個歐美發達國家就在等著日本這只小白鼠,看看日本的超級QE巨量注水究竟能不能成功,把日本從經濟深淵里拉出來。
大和民族被逼無奈,畢竟戰略空間實在太小,只能賭一次。也算是日本人自尊心的最後爆發:我就是不信,中國還真比日本牛逼!賭上整個國運,我也要證明給你看!
很佩服這種態度,但是政治上始終背水一戰,哪怕你能一直贏下去,又能如何?
認不清現實,執著於自尊與夢想的具有實干精神的政治家。
雖說理想主義與政治往往不相容,但個人並不看空安倍的未來,很可能是中性,畢竟有些事我覺得他不敢碰。
G. 對比日本和德國對待二戰侵略他國的罪行持什麼樣的歷史觀不同的歷史觀對這些國家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說實話,難道德國一個納粹分子就沒有了嗎(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的實景拍攝里反應的真實狀況可以顛覆你所謂「德國正確對待歷史」的認知)?同理,難道日本就沒一個政客、民眾正確對待歷史了嗎?恐怕不是這樣的,只是輿論引導讓很多對不太了解各國國情的人產生了類似於你的這種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日本的教科書制度其實是民間出教材,政府只負責審查。一些愚蠢的右翼勢力篡改教材,並不代表這些教材為全國所用,可能也就這么幾所右翼學校用。反觀多數非右翼,其實還是比較正視歷史的偏右勢力的安倍政府不能代表全國觀點,比如田中角榮左右的幾屆政府提到過戰爭賠款(不過被拒絕)、明治天皇多次道歉等等。
當然,相比較而言,日本對於戰爭的反思還是不如德國官方、民間。這其實對於兩國的重振有著很大的影響。日本是經濟大國不是政治大國,正是出於原受侵略國對日本的顧及因而採取了政治上的限制,比如投票拒絕其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提議。而德國的限制就比較少。
H. 如何看待安倍晉三針對二戰結束70周年的講話,從中看出當今日本政府對待當年日本侵華戰爭是什麼態度
日本政府對待戰爭的態度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沒有徹底的道歉,在講話中透露出不斷的刺激被他侵略過的國家,比如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審核通過嚴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編歷史科教書,為侵略歷史翻案。
右翼分子否定並且美化當年的戰爭。
I. 如何看待日本的極右勢力
7月,日本將迎來參議院選舉。每當日本政治選舉前夕,日本右翼都會興風作浪,這次也不例外。
去年底的日本眾議院選舉前,自民黨、日本維新會和大家黨等保守政黨,在釣魚島等領土問題上大肆攻擊前政府,發表強硬言論,從而在選舉中大獲全勝。安倍領導的自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大阪市長橋下徹和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領導的日本維新會也成為第二大在野黨。
如今,這些極右政客又試圖在參議院選舉中復制此前的「成功經驗」。自4月中旬起,包括首相安倍晉三,大阪市市長、日本維新會共同黨首橋下徹等在內的日本右翼政客群蛇亂舞,紛紛就侵略歷史問題、隨軍慰安婦等問題大放厥詞。不過,這次,他們似乎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為搏出位拿「慰安婦」說事
5月13日,橋下拋出重磅炸彈——「誰都明白,如果要讓戰斗在槍林彈雨中的人獲得集體的精神放鬆,就需要『慰安婦』制度。沒有證據顯示日本政府或軍方採取了綁架、脅迫『慰安婦』的行為」。他同時透露,他在訪問沖繩期間曾向美軍普天間基地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建議,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更加頻繁地光顧當地的色情場所。
自去年底眾議院選舉贏得大量議席之後,日本輿論幾乎將所有焦點對准了安倍,通過迎合大眾心理而上台的橋下和石原在內政外交方面發不出聲音,幾近被輿論忽視和遺忘。如今,參議院選舉到來,如何再度吸引輿論目光,爭取右翼人士支持,自然是橋下等人首先要考慮的課題。
橋下精心挑選了「慰安婦」這個話題。在第一任安倍政府時期,曾經通過了一份內容為「找不到直接顯示舊日軍強征慰安婦的文獻資料」的內閣決議。關於這個問題,橋下要在表述上比安倍更右、更激進。
橋下「成功」了——連續半個多月,他都是日本媒體的重要話題,中國、韓國、美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國以及日本國內紛紛對其進行聲討和譴責。
「玩過頭」吃美國「閉門羹」
一開始橋下還有些自鳴得意,拒不道歉和收回言論,後來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5月1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批評橋下的發言「荒謬絕倫且帶有侮辱性」。聯合國反對虐待委員會22日譴責橋下褻瀆慰安婦的言行,稱這是否認歷史事實的行為,要求日本向慰安婦正式道歉。23日,致力於人權問題的20個國家及地區的68個非政府組織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橋下徹收回言論並道歉。
日本國內對橋下的聲討也非常激烈。5月16日,11名女國會議員舉行記者會譴責橋下發言。22日,日本235個女性組織在日本參議院議員會館舉行聯合抗議集會。
《朝日新聞》5月20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在參議院選舉中支持日本維新會的比率下降一半至7%,75%的人反對橋下關於慰安婦和合法色情業的發言。
一向以言語刻薄為賣點的橋下,原本想重新點燃民眾對他事業的熱情,結果卻玩過了頭。5月27日,橋下在日本外國記者俱樂部展開公關,對「美軍買春」的講話進行「謝罪」,但在慰安婦問題上,他始終強調是被媒體「誤報」了,並且拉上日本政府墊背,稱「沒有證據顯示以國家意志組織綁架、拐賣婦女,不承認這一事實,這是日本的立場」。
面對橋下的死不悔改,美國繼續對他說「NO」。橋下原計劃6月中旬訪問美國,但原計劃與之會談的很多企業和政界人士取消會面安排,橋下被迫取消訪美。
大阪市議會幾大政黨會派也於5月30日聯合提交問責橋下的議案,指責他「擾亂了市政、讓日本遭受國際輿論壓力,絲毫沒有向市民道歉的誠意言行」。雖然議案最終因公明黨派臨時變卦未獲通過,但現任市長被問責的情況在日本並不多見。
安倍急與橋下劃清界線
與半年多前的眾議院選舉格局不同,極右政治家在參議院選舉前,陷入了集體碰壁的局面。包括從4月下旬起就在侵略歷史和修改和平憲法等問題上頻頻發表右翼言行的首相安倍,也於近日放低了調門,自民黨5月底公布的參議院競選綱領也放棄加入「優先修改憲法第96條」內容。
究其原因,眾議院選舉時,他們是在關系「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的領土問題上發表強硬言論,容易引發中右翼民眾的共鳴。而這次挑起的卻是日本國內外反對聲音比較強烈的「二戰侵略歷史」問題,這種投右翼分子所好,但卻違背歷史真相、不顧受害國家感受的言行,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與橋下相比,安倍就比較識時務。眼見形勢不好,立刻轉向,並且針對橋下的危險言行,及時與其劃清了界線。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5月17日就慰安婦問題表示,「想到她們曾經遭受過難以名狀的痛苦,我感到非常心痛。安倍內閣與歷屆內閣一致,不會將此作為政治問題或外交問題」。
6月1日,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亞洲安全會議上,出人意料地批評橋下,稱「他的發言招致周邊國家對日本誤解和不信任。日本在二戰中,給亞洲國家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害和痛苦。我們將繼承歷屆內閣的立場」。
安倍政府利用國際場合,主動出擊,意圖在參議院選舉前緩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歷史認識的批評。
安倍的危機公關似乎已經奏效。盡管他之前的右翼言論招致國內外批評,但共同社6月2日民調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仍高達68%,只是比上次調查微跌2.9%。對安倍政府經濟政策表示期待的比率也達到65%。與之相對的是,65.6%的人表示對橋下領導的日本維新會今後的工作不抱期待。
修憲勢力聯合前景黯淡
此次極右政客的受挫,可能將對參議院選舉形勢和今後政治格局產生較大影響。由於橋下關於慰安婦的言論,原本打算在參議院選舉中與之聯合的大家黨黨首渡邊喜美,5月19日宣布解除與日本維新會的合作關系,日本維新會在選舉中或面臨非常不利的局面。
日本維新會與大家黨的決裂對自民黨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數量眾多的在野黨各自為戰,會進一步凸顯出自民黨在各選區的優勢,坐收「漁翁之利」。與此同時,日本維新會這一保守政黨的失勢,會讓部分右翼選票流入自民黨手中,從而加大自民黨的勝算。
不過,橋下的言論可能會對安倍修改憲法的「圖謀」有所影響。安倍起初打算與大家黨和日本維新會這兩個保守政黨聯手,使得保守勢力在參議院選舉中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議席,進而實現其優先修改憲法第96條的目標。
橋下關於慰安婦問題的言論使得修憲勢力聯合前景黯淡。根據《產經新聞》和富士新聞網近日進行的聯合民調顯示,希望自民黨和維新會聯合的民眾從上次調查的20.7%降至10.7%。原先盤算著與日本維新會和大家黨聯合的安倍,或許不得不因此調整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