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紫砂壺的歷史
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
時大彬,徐友泉,李仲芳並稱為萬曆以後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的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朴雅堅致,妙不可思。
(1)紫砂有多久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紫砂名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二泉銘壺型質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
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壺,清末,高7.5cm,口徑5.7×5.7cm,底 徑9.8×9.8cm。壺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姜黃色砂泥,滋潤細膩。此壺造型方中有圓,給人以剛中帶柔的感覺。
㈡ 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形成於清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是對的嗎
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形成於清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錯。
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㈢ 紫砂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紫砂壺的歷史
唐宋兩代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高峰期,而明代則是中國飲茶史上的又一高峰。紫砂壺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北宋梅堯臣、歐陽修、蘇東坡等詩人曾有記載紫砂壺的詩句。有關紫砂壺的最早文獻資料見於北宋仁宗時進士梅堯臣《宛陵簿集》中的兩居詩。梅堯臣的《一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詩中的「紫泥新品」被認為是紫砂陶登上了陶文化殿堂的最早記錄。稍後於梅堯臣的大詩人蘇東坡,在謫居宜興時,曾親自設計一種提梁式的紫砂陶茶壺,烹茶審味,怡然自得「松風竹爐,提壺相呼」,有「飲茶三絕」之說。後人將這種式樣的提梁壺命名為「東坡壺」,相沿至今。
元代時,紫砂陶的燒造工藝有了一定的發展,開始在紫砂壺上鐫刻銘文。元朝時已有用紫砂壺沏茶的風氣。
到了明代,紫砂壺才開始真正興盛起來,尤以宜興的紫砂壺為名。紫砂壺也已由日用品進入到工藝美術品的境地。明代時,宜興的紫砂工藝盛極一時,空前繁榮,明代是紫砂壺的興旺成熟期,名手輩出,代有精品。萬曆年間繼起的名家有董翰、趙梁、元暢、時朋,稱為「四大家」。「四大家」以後有李養心,也是萬曆時名藝人,他善於製作小圓壺,樸素帶艷,世稱「名玩」。明代壺藝最高的是時大彬,他的作品淳樸古雅,有「砂粗、質古、肌理勻」的特點,標志著紫砂壺藝的成熟。
明末清初,壺藝的風格日益傾向於精工巧妍一途。清代,紫砂壺的式樣變化多端,新品種不斷增加。其中有借鑒花果造型和仿古銅器式樣的茶壺,還有用各種粉彩山水裝飾的紫砂壺,以及各式紫砂象形果品。由於壺藝精進,紫砂壺常被宮廷皇室選為貢品,並遠銷歐洲、東南亞及南美各國。清代的紫砂壺壺形日漸縮小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飲茶的一種實用器具。紫砂壺因其悠久的製作歷史和古樸而精美的藝術造型成為目前收藏品中一種極具收藏和欣賞價值的藝術品。
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
在顯微鏡下的紫砂壺既是周身布滿氣孔的團聚體;這些團聚體大多數是由石英、赤鐵礦和雲母等礦物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嶺石等單一礦物組成;團聚體內部的為閉口氣孔,而包在起周圍的為氣孔群,即開口氣孔。紫砂陶器在燒制過程中,就因這種特殊結構的團聚體產生較大的收縮而生成一層斷斷續續的開口氣孔群。據測試,紫砂陶器的氣孔率約為5%。紫砂壺的氣孔率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正因其這種獨特的質地,使紫砂壺極適於沏茶。紫砂壺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藝術造型,使品茶達到完美的境界。
據《陽羨瓷壺賦�6�1序》記載,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還有三位制壺名家: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們所制的各種名壺,風格高雅、造型靈活,古樸精緻的藝術韻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壺名家有陳鳴遠、惠孟臣、陳鴻壽、楊彭年和邵大亨等。在當代也涌現了一批制壺大師,如顧景舟,由他仿製的供春紫砂壺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易價曾達20萬港幣,可以想像,供春的真品該是怎樣的天價!20世紀80年代中期,東南亞等地出現一股收藏紫砂壺的熱潮,紫砂器皿市場極為火爆,價格飈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數萬甚至數十萬港幣。受海外市場的影響,國內紫砂壺的價格一直較為堅挺,名壺一般約1萬—8萬元人民幣,珍品的價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名壺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區及東南亞的商人紛紛來大陸「淘金」,他們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舊壺,之後又開始轉向訂制當代名家新壺,紫砂的收藏熱潮漫至大陸,同時也推動了宜興紫砂企業的快速發展。
五四班李珅瑋
㈣ 紫砂泥什麼朝代開始有的。
紫砂在中國有近千年的歷史,應該是始於北宋,明清時期開始非常盛行。歐陽修的詩詞里就有好多描述紫砂的。最近有一部專門記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紀錄片《指尖上的傳承》,裡面有一集就是專門介紹千年紫砂的。
㈤ 紫砂有多少年歷史了是始於什麼朝代啊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供春,陳曼生等。
㈥ 紫砂壺是從什麼年代興起的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紫砂壺的特點是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㈦ 沈記紫砂壺有多久歷史
「沈記」這個字樣表示這是一種低檔成批生產的紫砂壺。一般售價會在百元以內。
好一點的壺都會印上自已的章的,而在宜興僅丁蜀一個鎮,就有上萬人做壺印自已名字的。
只有名字上了紫砂名人錄的,那樣的壺才有收藏價值。
象什麼記,什麼氏,什麼廠這樣的都是一種最低檔的紫砂壺。
㈧ 時大彬紫砂壺到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紫砂壺大師時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活了80多歲。按照他1648年去世至今是360多年。也就是他的紫砂壺歷史了。
㈨ 紫砂壺出於什麼年代
歷史上第一把紫砂壺,叫樹癭壺,作者供春。但是,在上個世紀初,知道供春,知道樹癭壺的人並不多。所以,那件國寶,在地攤上躺了好多年,當時的開價是一塊大洋。從地攤貨,最終變成國寶,幸虧遇到一個識貨的人,那人叫儲南強,江南的一位文化名士。1928年,儲南強在蘇州一家雜貨攤上,看到一把壺,鄒巴巴,臟兮兮的。他覺得這把壺,像古籍中描寫過的樹癭壺,人家要價一塊錢,於是他不動聲色地把壺買了下來。當時,他心裡還有點不太踏實,急忙去找一個人,那人叫黃賓虹。黃賓虹是一位著名的書畫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鑒賞家。黃賓虹對那把壺愛不釋手,贊不絕口,他說:這就是樹癭壺。黃賓虹說:當年供春,是模仿銀杏樹上的樹癭,也就是枯瘤子,做的這把壺。現在,你看這把壺的蓋像個南瓜柄,顯然是後配的。儲南強回去以後,就對這把壺的傳承史進行了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黃賓虹說得對。既然壺蓋不合適,咱們就重配。儲南強又請出了當時一位制壺高手,叫裴石名,請裴石名依照樹癭的造型,重新配了一個蓋子。新配的蓋子上,刻了45個字,分兩行:制壺者供春,……,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兩萬金易之而未能。當時,英國人開價兩萬大洋,要買這把壺,沒買給他。為了迎慶這把樹癭壺榮歸故里,儲南強准備在宜興建造一個樓台,專門收藏這把壺。樓台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春歸閣。萬事俱備,就等開工時,抗日戰爭爆發,春歸閣沒有建成。宜興淪陷後,日本人知道了這件國寶,請人找到了黃虹賓,想要這把壺,日本人開價八千塊大洋。儲南強不可能把國寶讓給日本人,為了以防不測,黃賓虹帶著那把壺,躲進了深山老林。全國解放以後,黃賓虹把壺捐獻給了國家。當時是捐給蘇南文物管委會,現在這把壺,收藏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