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評價希羅多德歷史

如何評價希羅多德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9 23:15:46

1. 希羅多德的《歷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述了公元前6至前5世紀波斯帝國和希臘諸城邦之間的戰爭,被認為是西希羅多德像方最早的一部真正的歷史著作,古羅馬作家西塞羅稱他為「歷史之父」。《歷史》的傳世抄本有10多種,一般都把全書分9卷,每卷以一位繆斯的名字命名,故又稱「繆斯書」。除希波戰爭外,還記載了很多傳說、地理、人種志等方面的內容。他的文字風格與荷馬有很多相似之處,語言生動流暢,富於文采,文學性強。我國在1959年出版了《歷史》的全譯本。

2. 希羅多德《歷史》表現了什麼

《歷史》構思深邃,場面宏大,鑒於希羅多德意在表現整個東西方之間的這場巨大規模的戰爭,因而牽涉到了當時的整個世界,表達了當時整個人類的精神面貌。因此,全書9卷雖以希波戰爭為主題,但卻組合了許多獨立的傳說故事。

3. 希羅多德的《歷史》在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在這部著作中,希羅多德文筆流暢,敘事生動,他以豐富的詞彙和散文形式,記敘了古代西亞、北非以及埃及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生活、政治制度、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況,其視野之開闊、材料之豐富和文筆之生動都是古代史學中前所未見的。他的《歷史》標志著歷史學在西方的誕生,為西方歷史學建立了偉大的功業。

4. 希羅多德《歷史》有哪些文學性特點

希羅多德在史學史上的地位首先取決於他再現歷史的可信程度.而判斷其所述真實與否又取決於他使用的史料性質和對史料的處理方法.《歷史》運用的史料有三類:口頭傳說、直接印象、文字記錄,其中口頭傳說用量最多,可以說俯拾皆是.
收集口碑材料是散文記事家創立的傳統,因為當其時人們剛從口頭記憶上升到文字記憶,文字史料極為有限,只有少量史詩、長詩、抒情詩、城邦名年官和體育賽會勝者名錄、一些重大事件的編年記錄,如地震、日蝕之類.初期的歷史家欲恢復各地、各民族的歷史便不得不象蜜蜂采蜜般四處收集民間傳說,致力於將口碑轉化為文字記錄.希羅多德實際也是散文記事家,在收集史料上自然也承繼了早期史家們確立的這一方法.
然而,口頭傳說是質量最差的史料,極易無中生有和有中生無,特別是世代口傳,反反復復生有、生無,即使有一顆真實的內核,也難於同世代積淀的附加之物分離開來.這是原始記憶的最大缺陷.所以《歷史》中許多間接的口頭傳說,尤其是有關非希臘人的傳說難以置信,比較突出的例子如雅典改革家梭倫與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會見及有關人生哲學的交談,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與合作者在奪取政權後關於取何種政體的討論,居魯士神話般的出身等等.一個細心的讀者在閱讀《歷史》中那大段大段栩栩如生的關於波斯國王、埃及法老、小國君主、部落領袖們言談行止的描述時,尤其是那些關於最高軍事會議、宮廷秘謀、枕邊對話之類生動描述時,必定會提出疑問:希羅多德的這些信息是從誰手裡收集的?作為一個不懂近東語言的普通旅行者,他難道成了波斯波里王宮或巴比倫王宮里的客人?顯貴大臣們的秘書?在《歷史》中他有時指出消息提供者的名字,都是當地社會一般成員.但在大多數場合,他只泛稱消息的供給者為「埃及人」、「呂底亞人」、「波斯人」、「科林斯人」、「雅典人」、「馬其頓人」、「西西里人」等,顯然多半是中下層的小人物.因此類似的口頭傳說實際如同民間的小道消息,有些純屬向壁虛構,如埃及法老胡夫的大金字塔在修建時竟需其女兒賣淫來籌金,某地鴿子會說話,某民族每年要變成一次狼等民間奇聞.有些雖可能有些風影,甚至確有其人其事,但也摻雜著或多或少的演義成分.在希羅多德的口頭傳說史料中,最有價值的是一些事件目擊者和參與者的回憶,如關於希波戰爭的幾次大戰役的記述可信度相對較高.
對於希羅多德所用史料的局限不應苛責希羅多德本人,因為他自己對此有清醒的頭腦和明確的原則.他在《歷史》中兩次指出他並不完全相信自己收集到的口頭傳說.如在卷2第123節中,他說:「任何人都可以相信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輕信的人的話.至於我本人,在這部書中保持那個總的規則,就是把各國的傳統按照我聽到的樣子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在卷7第152節他更明白地表示:「我的職責是記錄人們講的一切.但我決無義務相信它們,這適用於整個這部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希羅多德報道失實,那不是他的過錯,而是他聽到的傳說內容的缺陷,傳說本身是實實在在的.在不少地方,希羅多德還列舉兩種以上不同的說法,並不時做出自己的判斷,「我是不相信這種說法的」是他在《歷史》中使用率頗高的一句話.這是一種樸素、客觀的處理方法,它不在於誤導讀者,奪走讀者的判斷權力,而在於真心實意地介紹和說明真理,並客觀上存儲了大量的民間傳說,為後人了解前人的所思所想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5. 希羅多德的《歷史》在體裁上有什麼特點

希羅多德的《歷史》在西方史學史上開創了歷史記述的先河。古代的史書,大體有三種類型:即以年代為中心的編年體;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以事件為中心的記事體。在古希臘,如前所述,編年體出現較早,其次是記事體,最晚是紀傳體。在希羅多德之前,希臘人中已出現了史詩、史話、編年,但無記述體。希羅多德博採諸家之長,在史話的基礎上,以一事為主線,將搜求到的有關資料納入一個完整的事件系統之中,這種以事件發展為經緯的編纂體例,被後來的希臘另一大歷史學家所接受、完善。此後,這種歷史記述體成為西方編纂的一種通用體裁。

修昔底德

6. 希羅多德式的史書為什麼可以稱為文化史

希羅多德式的史書可以稱為文化史,是與中國傳統學問中的地理志相仿。

對於羅馬所代表的古典文明的熱切嚮往,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可以說是一個代表。他曾感嘆:"所有的歷史不就是為了贊美羅馬嗎?"他在獲得了李維的《羅馬建城以來史》之後,廢寢忘食,對其做註解,並糾正其各種流傳版本的錯誤。他用給李維、西塞羅寫信的方式表達他的敬意。他甚至在信中寫道,希望自己能生活在李維的年代,或者李維能生活在他的時代。這些做法似乎有點奇異,但如果從歷史觀念的角度來考量,可以看出幾層意義。

第一點自然是彼得拉克崇古的心態,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在當時是人文主義的代表,還被稱為是一位博古學家(antiquarian),即熱衷收集、整理和研究古物、古書的人。可是彼得拉克並不崇拜所有的過去,特別是對歐洲中世紀評價很低,稱之為"黑暗時代"。他所崇拜的是古典時代的希臘和羅馬,所以就有第二點,即他超越了"古今不分"(anachronism)的意識。他希望自己生活在李維時代的羅馬就是一個典型表現。

對"古今不分"觀念的超越,以後成為近代歷史學的理論基點。在傳統文化中,史學的生存意義就是能鑒往知來,我們上面提到的"君主之鑒"的寫作就是一個例子。而跳出"古今不分"的觀念,便讓人質疑這種時代一樣、人心不變的傳統觀念,而看出歷史是變化的,有新、舊時代之分。第三點與此相連,因為走出了"古今不分"觀念的窠臼,於是就產生了歷史不斷演變的觀念。

這一學術研究風氣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慢慢形成。洛倫佐·瓦拉(Lorenzo Valla,1407—1457)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像彼得拉克一樣,瓦拉是一位出色的人文主義者,對羅馬時代的拉丁文學特別偏好,甚至因此攻擊希臘文和希臘文獻,這與其他人文主義者有所不同。但也正因為他獨好拉丁文,因此造詣很深,能區別拉丁文語法的歷史演變。大約在1439年,瓦拉所在地區阿拉貢的主公與梵蒂岡教會在領土歸屬上產生了糾紛,瓦拉應邀考察《君士坦丁贈與》這本教會文獻,因為教皇要據此來論證梵蒂岡的領土權。

經過大約一年多的仔細研究,瓦拉發現,這部號稱出於公元4世紀的拉丁文獻所用的語言和文法都與同時期的文獻頗為不同。他在發表的《〈君士坦丁贈與〉辨偽》一文中,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部傳世多年的文獻從行文和語法來看,至多是8世紀的產物,不可能產自4世紀,即君士坦丁在位的年代,因此所謂教會持有世俗領土權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瓦拉的這項研究明顯帶有政治含義,他的研究成果有利他的主公而不利於教會。

但瓦拉本人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並沒有特別的反教會的意思。他公布的研究成果應該說主要忠實於他的研究發現。成果公布以後,學者也大都承認他的結論。因此,人文主義運動和以後更為發展的博古學運動在方法上有助於史學的近代化。由於這些學者的研究,史學寫作逐漸成為了一門近代意義上的學問。不過,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下章還要繼續討論。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對於古典文化的興趣,促使他們鑽研、探究有關過去的知識,為的是讓古典文化重生。這一興趣也同樣使得他們對古典時期的史學著作,充滿興趣,刻意模仿。彼得拉克著力模仿古羅馬的詩人,而他的弟子布魯尼則希求重振古希臘羅馬的史學。古希臘的史學自然是西方史學的源頭之一,但作為一種傳統,它並不是簡單劃一的,而是以兩種類型的寫作為代表。

一種是希羅多德式的,其特點是視野廣闊、包羅萬象、敘述生動。另一種是修昔底德式的,其特點是主題專一鮮明,以政治、軍事事件為考察對象,在方法上更注意事實的考證,在敘述上則注重因果分析。

簡單而言,希羅多德式的史書可以稱為文化史,甚至與中國傳統學問中的地理志相仿;修昔底德式的史書則是政治軍事史,結構相對完整,以解釋歷史動因為重。羅馬時代的史學對這兩類史書,都有繼承。比如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雖然規模要小得多,但卻是希羅多德式的著述,而李維的《羅馬建城以來史》,則大致繼承發揚了修昔底德的風格。

7. 希羅多德的《歷史》有什麼貢獻

其一,希羅多德的《歷史》在西方史學史上開創了歷史記述希羅多德在朗育《歷史》的先河。其二,《歷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價值。《歷史》雖以希波戰爭為主題,但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戰爭本身。作者把目光遠67世界歷史縱橫談遠投射到戰爭場景之外,東到伊朗高原、中亞,北到黑海,南到埃及,西到利比亞、非洲西海岸,他都不厭其詳地介紹了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變革、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地理人種、經濟生活。給後世留下了有關這些地區、民族,惟一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其史料價值不言而喻。其三,《歷史》為後世樹立了客觀求實治史的榜樣。其四,《歷史》崇尚民主、歌頌正義,顯示了歷史學家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

8. 大家有看了希羅多德的《歷史》的嗎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

希羅多德歷史

希羅多德的《歷史》是西方史上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故事的精彩和豐富性可以和《史記》相比較的。這本書開篇就說,「在這里發表出來的,乃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贊嘆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它們的光采」,而《史記》則只在最後的太史公自序才很謙虛也很驕傲的說「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世聖人君子」。

這里有這樣的比較,《歷史》關注人類,為人類的功業贊嘆不已,認為應該使這些功業為人傳誦。《史記》則要傳達「一家之言」,要「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已經有孔子的《春秋》臧否人物,「修舊起廢」,使「學者則之」的氣概。這是不是可以說是一種「主題先行」呢?

因此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有一些有趣的論題,可卻沒有被《史記》涉及。例如《歷史》中說,埃及人相信自己是全人類當中最古老的民族,普撒美提科斯成為國王的時候(公元前664年),埃及人曾經想知道這一點,於是普撒美提科斯找了兩個嬰兒,一生下來就交給一個牧羊人,叫他把他們放在羊群當中哺育,但不許任何人在這兩個嬰兒面前說一句話,為的是知道他們一生下來第一次說出的話是什麼。兩年過後,牧羊人把孩子領到國王面前,結果聽到這兩個孩子說著一個「倍科斯」的音,國王於是調查這是哪個民族的話,結果發現這是普里吉亞人的「麵包」這個詞,於是埃及人就放棄先前的說法,轉而認為普里吉亞人是最古老的民族。這種關於人類的好奇心的記載,在中國相類似的可能是關於紂王的傳說。傳說中紂王為了知道懷胎的是男或女,而下令將婦女剖腹,為了知道老人和年輕人的骨質區別而將兩個人的腿骨砍開。而且普撒美提科斯的這場實驗也帶有無視這兩個嬰兒的權益的成分,還有更為冷酷的版本說,他是叫一些被割去舌頭的婦女來哺育嬰兒的。這是希羅多德記錄的埃及人自己的故事了,而希羅多德本人為了證實埃及人是最古老的民族,還來到埃及的鄰居,了解到埃及的紀年,月份的劃分等等都是「最先的」。而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少看到類似希羅多德那樣的對於人類的好奇心的記載。是中國歷史上缺乏好奇心這種東西嗎?也許是兩個地方的歷史學家興趣不同而已。

在對埃及的地理和歷史的考察中,還提到了希臘人對尼羅河每年泛濫一次從而給埃及帶來灌溉水和肥沃土地的現象所做的解釋,這一記載有這些可以注意的特點,第一,這些觀點並不是希羅多德的,第二,他記載了不同的說法,盡管他認為有的不值得相信,第三,這純粹是關於自然現象的,並不是任何「究天人之際」,「可以知得失」的努力。第四,在提到這些觀點之後,他自己也忍不住著手來解釋這個現象。這使得這場解釋進行得就象一個學術論文一樣:收集關於這個事物的觀點並加以評判,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情形多次出現。但在埃及的記敘中,希羅多德並沒有羅列和追究埃及歷史上國王的譜系,而《史記》在開篇的黃帝本紀則不然。盡管希羅多德曾經造訪祭司並聽說了埃及王國的起源。我想這並不是希羅多德不相信這個譜系,只能說是希羅多德對這個譜系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不是一個埃及人的緣故?而對於太史公,我想是因為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昔在顓臾」的被黃帝族系任命為司天或司地的「南正重」「北正黎」,則很難克制對舊日主子--黃帝家族的興趣。

《歷史》中還有一個精彩故事,說的是岡比西斯死在遠征埃及的征途中之後,大流士等波斯貴族行刺纂位的瑪哥斯僧,奪回波斯的統治權。故事的精彩部分在當七個起義的貴族平定局勢之後,討論波斯的統治權的時候,一個名叫歐塔涅斯的貴族說,「我認為應該停止使一個人進行獨裁的統治,因為這既不是一件快活事,也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願意怎樣做便怎樣做而自己對所做的事又可以毫不負責的時候,那麼這種獨裁的統治有什麼好處呢?把這種權力給世界上最優秀的人,他也會脫離他的正常心情的...相反的,人民統治的優點首先在於它那美好的名聲,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那樣也不會產生一個國王所易犯的錯誤...,任職的人對他們任上所做的一切負責,而一切意見均交給人民大眾加以裁決。因此我的意見是,我們廢掉獨裁政治並增加人民的權力,因為一切事情是必須取決於公眾的」。美伽比佐斯則反對民主制,主張實行寡頭統治,他說,「沒有比不好對付的群眾更愚蠢和橫暴無禮的了,把我們自己從一個暴君的橫暴無禮的統治下拯救出來,卻又用它來換取那肆無忌憚的人民大眾的專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民眾既然不知道,自己也不能看到什麼是最好的和最妥當的,而是象一條泛濫的河流那樣盲目向前奔流,那他們怎麼能懂得他們所做的是什麼呢?還是讓我們選一批最優秀的人物,把政權交給他們罷,我們自己也可以加入這一批人物」,大流士則主張獨裁,他說,「沒有什麼能夠比一個最優秀的人物的統治更好的,他能夠完美無缺的統治人民,為對付敵人而制定的計劃又可以隱藏得最嚴密」,他在論證民主或者寡頭制由於互相爭斗都會最終導致獨裁之後,說「總而言之,請告訴我,我們的自由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誰賜予的--是民眾,是寡頭,還是一個單獨的統治者?...再說,我們也不應該廢棄我們父祖的優良法制」,結果,大流士的意見以4:3被通過,在決定這個獨裁者應該是誰的時候,七個貴族還約法三章:一,首義者歐塔涅斯,他明確表示他及他的後代不能被未來的國王支配,每年將得到獎賞,二,七個人可以不經通報就進入皇宮,除非國王正在和一個女人睡覺;三,國王必須在同謀者的家族裡選擇妻子。

他們進行了一次比試,他們在一個清晨來到市郊,結果大流士的馬首先嘶鳴起來,據說是因為馬夫在那個時候把摩擦過母馬陰部的手放到了大流士的馬的鼻子上。按照約定大流士當上了國王。

這個故事看了之後,讓人很想知道波斯人自己是怎麼記載自己英明神武的君王登基的。我想他們的記載應該象《史記》那樣庄嚴華麗,「大流士者,蘇撒人也。其母夢與神遇,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宙斯於其上焉。已而有身,遂產大流士」。「大流士生而神靈,弱而能言,成而聰明」等等。

關於人類適合的政治制度是什麼,人類能有選擇權的時刻非常的少,波斯人的經歷是一次。那一次爭辯激烈,卻都很有君子之風。還有一次是華盛頓在建立美國時的「為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我們中國可以相比較的時刻也不多,可能是1911年,當清朝皇室表示「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時,國內勢力一致贊同共和民主,卻紛爭不止,充滿暴力,齷齪之處遠勝大流士馬夫的手,這也是深可詫異的。

轉引自:http://www.wsjk.com.cn/gb/paper19/37/class001900005/hwz193421.htm

還可參看:http://liptontea.bokee.com/2045183.html

9. 希羅多德的歷史體現了怎麼樣的歷史觀

希羅多德在搜集史料和考證史料方面是一位嚴肅認真、態度嚴謹的學者,而在敘事抒情方面又表現出詩人的風范,兼有學者和詩人兩者之長。他用愛奧尼亞方言、採取散文的形式進行寫作,詞彙豐富、文筆華美;敘事簡明扼要,文章曉暢可頌且有韻致;同時他還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故事插敘的描寫手法,堪稱語文大匠。特別是他對溫泉關戰役和薩拉密戰役的描寫,真是氣勢恢宏、有聲有色,是古典歷史名篇中的上乘佳作。因此,《希波戰爭史》一書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開創了西方歷史寫作中的敘述體體裁,成為西方歷史著作的正宗

10. 希羅多德《歷史》這部著作有什麼特點

在《歷史》這部著作中,希羅多德文筆流暢,敘事生動,他以豐富的詞彙和散文形式,記敘了古代西亞、北非以及埃及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生活、政治制度、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況,其視野之開闊、材料之豐富和文筆之生動都是古代史學中前所未見的。他的《歷史》標志著歷史學在西方的誕生,為西方歷史學建立了偉大的功業。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希羅多德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