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創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與時俱進的,同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的認識,對於更好地學習、掌握、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更加自覺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思想深刻,不僅是指導發展的理論,而且是指導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理論;不僅是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世界觀方法論。
Ⅱ 史記的內容和歷史地位分別是什麼
一、內容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
1、本紀
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其中記載先秦歷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記載秦漢歷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
2、表
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書
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
4、世家
「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
5、列傳
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二、歷史地位
1、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榜樣,仿效這種體裁修史相繼而起。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2、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
中國古代,史學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後。自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後世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
西晉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將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2)歷史地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史記的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取材: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
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Ⅲ 秦始皇的歷史地位是什麼簡要回答
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開國皇帝。他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漢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是千古一帝
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列主義、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產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是: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理論。
3.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理論。
4.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理論。
6.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理論。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9.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理論。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整體上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Ⅳ 秦漢時期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秦漢時期的歷史地位如下:
一、秦的歷史地位
1、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推動了民族的融合。
2、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官僚政治體制為歷代王朝沿襲,並在我國封建社會前期起了積極作用。
3、秦朝因暴政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4、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5、統一了文字、度量衡以及道路的寬度,即所謂的書同文,車同軌。
二、漢的歷史地位
1、開通了絲綢之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黃金之路,為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藝術,經濟,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開創了歷史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基本奠定了我國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了漢民族。
3、秦文化、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等區域文化因子在漢時期經長期融匯,打破了先秦時期南北文化相對較少聯系接觸的狀態,形成了具有統一風貌的漢文化,同時亦由此形成了統一的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
以儒學正統地位的建立和鞏固為突出標志的適應專制主義政治的文化建設所取得的劃時代的成就,更對後來的歷史與文化發生了規范性的影響。
4、「大一統」的社會環境為許多學科的高度成熟與充分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如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使中國古代史學建樹達到輝煌頂點,就是這方面很有說服力的典型例子。
歷史簡介
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時期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首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統一,秦王嬴政改號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廢封建,立郡縣,開始實行全面的統一。
然而由於缺乏歷史經驗,秦朝二世而亡。在經過短暫的分裂之後,漢朝繼之而起,並基本延續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
Ⅵ 什麼是歷史地位
歷史地位,這里有個時間限制的.對已經作古的傢伙,我們當然用歷史地位評價過去的他.地位,含義就更廣大了,它有包含了歷史地位,又可以指現在.
Ⅶ 什麼是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
舉個例子先:瓦特改良蒸汽器。這算是個歷史事件,這個事情引發了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有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又開始傳播到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使得人們由農業生產過渡到機器大生產時代,從而也開啟了近代工業的序幕……
所謂的歷史地位就是不但要想到這件事情在當時的影響和意義,而且要放到歷史的潮流中去考慮,去寫它對它以前的人和事的影響,去寫它對以後的人和事的影響,(例如:明朝事出了很多的著作,這些著作對於前朝來說這些著作具有總結性,而對於後世來說是有學術研究的作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是一個很好的詞來形容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歷史地位,當然放到歷史事件上,要寫的多一些……
Ⅷ 中國朝代歷史地位是什麼
按照朝代順序來吧,先秦對應的是西方古希臘時期,這個時期是不分伯仲的,中西方都是很輝煌的,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再以後我認為都再也沒有過先秦時期的輝煌。戰國中國已經農業革命了,自秦以後都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我們的生產力一直到清都是世界頂級水平,可以說是世界的中心。而西方的中世紀到後期才發生農業革命,在此之前都是封建采邑制,可以理解為中國分封制,在制度上遠遠落後中國,而生產力、經濟包括衛生也是落後中國的,從黑死病可以看到出來。但是,西方農業革命不久就發生了商業革命,中國還在天朝上國的氛圍中無法自拔,從清朝開始中國就已經不再是老大了。康雍乾以中國的評判都不是昏君,但放在世界體系都是昏君。康熙還好說,可以說他是鞏固前期統治,雍正也是,為乾隆留下來鼎盛的清。不要以為清朝多閉塞,國外發生了什麼皇上是知道的,乾隆知道別人在進步,他在做什麼?游江南。同時期西方工業革命,確立近代體制等等,而美國更是天選之子,你能想像那麼多天才在一個會議上開會嘛?就像我黨奮斗時,那麼些天才聚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難。所以中國在唐以前是挺強的,但是與世界的聯系還是太少了,到唐朝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在世界處於中心,而宋朝只是經濟高,但財富在民中央沒錢,所以很弱。金遼比較強,遼也做過世界第一,所以中國雖然沒有大一統,但一個遼也能做老大。元朝不用說了,征服歐亞非,但統而不治,所以沒什麼用。明朝前期依然世界第一,後期就松動了。到清朝,可謂封建王朝的余暉。近代更是屈辱史了。而現今嘛,雖然還不大行,但我們四個自信啊,我們新時代,我們小康,管他行不行,我們都是新時代「戰狼」,呵呵。
Ⅸ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為:它是我們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導方針;它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
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
(10)歷史地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動全黨更好地帶領人民群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統概括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成果,科學預測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和一整套發展戰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學判斷,提出了我國外交工作的戰略策略方針,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 。